历史上有哪些人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

历史上有哪些人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第1张

中国的今天可以用来之不易形容,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所以在它的发展道路上也是经历过了不少的挫折。由没落到崛起,由屈辱到现在的站起来了。其实是有很多的中国人在为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有很多,有活着的,也有去世的,是数不清的千千万。如果说历史上有哪些人为中国做出了贡献的话那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可以跟大家说一说历史上的一些有伟大贡献的人物,因为人物过多所以我们可以挑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讲述。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毕竟他的故事也出现在一些教科书上面。他也是中国核武器的主要研究者,对于中国的核武器制造有巨大的贡献。在近代中国是远远落后于世界的,特别是在武器方面,可以说是邓家先成功地设计出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使中国的武器慢慢的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所以他也被称为两弹元勋,这个称号也是可以看出他为中国的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李四光也做出巨大贡献

李四光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伟大科学家,他为我们新中国的发展也是贡献了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非常迅速,能够拥有现在这种大国局面也离不开一些科学家的付出。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之一,李四光他创立了北京地质学院。在1958年就加入了中国***,可以说是一名老党员了。他的标签非常多,除了是科学家之外,还是音乐家,地质学家,教育家等非常多的称号。他写了很多的著作,为中国地质学和两弹作出贡献。

历史在不断的发展,有很多英雄人物都值得我们铭记,像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鲁迅,胡适等等,非常多的中国人都是贡献者。

为中国作出卓越的贡献有人物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

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4、邓小平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人,原名邓先圣,后由启蒙老师改名为邓希贤,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之一。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5、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 ,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1958年加入中国***。

着作有《中国地质学》、《地 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176邓平寿(1956-2007)

男,汉族,重庆市梁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30多年中,邓平寿扎根偏远艰苦农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发农村特色产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田坎书记”、“农民书记”。他带领干部职工多方筹资,组织群众硬化了48条108公里村级公路,还在各村建起标准卫生室。他聘请专家传授技术,发展壮大柚子、蚕桑等支柱产业,全镇蜜柚和蚕桑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他任虎城镇主要领导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增长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6倍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倍多;农民纯收入增长5倍,达到30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成为重庆最早实现“自来水、电、电视、程控电话、硬化公路”五通的乡镇。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出差时总是住最低标准的房间,一件毛衣穿了20多年。2002年查出肺部良性肿瘤,手术后6天就回到镇上,在寝室里边输液边工作。2007年1月下村检查工作时,他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症胰腺炎倒在了工作第一线,于2月不幸去世。2007年,他被重庆市委追授为优秀***员。

177邓亚萍

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出生,现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国乒乓球女队原队员,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9年,邓亚萍进入国家乒乓球队。在国家队期间,她以顽强的毅力,刻苦训练,总是超额完成规定训练任务,平均每天增加训练量4小时。在练习全台单面攻时,她在腿上绑沙袋,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发”,她每次都是全神贯注,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次训练下来,汗水都湿透她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浸湿一片地板。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从颈部到脚踝,她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腰肌劳损、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骨刺,这些伤痛,她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忍着,痛得厉害就打一针封闭,有时脚底磨出了血泡,流出脓血,她仍坚持练、接着打。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她在乒乓赛场上取得了卓越不凡的成绩。1989年至1997年间,她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4项奥运会冠军,其中获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双料”冠军。从国家队退役后,她热心体育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北京申奥活动,并出任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178邓建军

男,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现为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邓建军是当代产业技术工人的突出代表。他中专毕业后继续刻苦学习,研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知识积累使他成为工厂技术骨干。当公司进口的外国设备发生故障时,他带领工友们认真研究设备原理,破解了一道道外国设备维护运行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目前,公司有效应用了世界牛仔布18项最新技术中的15项。他敢于对进口设备进行改造,经改造后的外国设备,操作程序简单,与同类进口设备相比,更具可操作性,部分功能超过了同类进口设备,更符合中国的生产实际。他敢于创新,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他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他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技术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停车这一技术难题。20多年来,他参与公司的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其中,独立完成150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79邓稼先(1924-1986)

男,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著名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80丛 飞(1969-2006)

原名张崇,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一名用爱心感动中国的“业余歌手”。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英年早逝,一直怀着诚挚的爱心,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的贫困山区,认养资助一批批辍学儿童。十多年中,他先后资助了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但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加入深圳义工联10年中,他义工服务时间超过6000多小时,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占演出总量的一大半。2006年4月20日,曾无私救助183个贫困儿童的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而病逝,年仅37岁。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丛飞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首届中华慈善奖。

181冯理达(1925-2008)

女,汉族,安徽省巢湖市人,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

冯理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从1949年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起,数十年如一日坚信党的领导不动摇。她热爱祖国,作为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女儿,广泛联系海内外爱国人士,努力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热爱军队,竭诚为官兵服务,经常深入军营巡诊、调研和授课,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方面的课题,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热爱岗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免疫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队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她热爱人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的20年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她先后无偿为灾区群众、癌症患者和孤残儿童捐助钱物达300多万元。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员荣誉称号和白求恩奖章。

182包起帆

男,汉族,浙江省镇海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出生,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包起帆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结合港口生产实际,开展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的研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抓斗大王”。进入新世纪,他又领军发明了在国际上被誉为“人类运输方式革命”的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他提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2006年5月,在第95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他获得4项金奖,成为105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20多年来,他与同事共同完成了1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3项获国家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任命他负责领导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航运界在领衔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他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3史光柱

男,汉族,云南省马龙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82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

史光柱在执行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上8处受伤、双目失明,仍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任务。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在生命的“制高点”上,依靠顽强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史光柱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小草》走进千家万户,并多次在全国作事迹报告,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心目中的杰出青年。1986年,史光柱被特招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业,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他坚持文学创作,在国内外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作品获全国性文学奖17次。诗集《我恋》获广东省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获深圳大鹏文学奖,《眼睛》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奋发文学进步图书奖、云南省第二届文艺文学类一等奖。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多年来,他还拖着残疾的身躯,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帮助千余名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二、三等功5次。

184史来贺(1930-2003)

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史来贺在长达51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刘庄成为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上任伊始,他就带领刘庄人战天斗地,用了20年时间,把刘庄750多块凹凸不平的薄地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技术,使皮棉平均亩产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他带领群众先后兴办了畜牧场、机械厂、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制药厂等企业,用他的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带出了好党风、好村风、好民风,使刘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他常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搞农业,他与群众一道起早贪黑,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办企业,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市场调查,组织论证,搞试验,攻难关,呕心沥血。刘庄的每一块田地,每一个企业,刘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是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85叶 欣(1956-2003)

女,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叶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急诊科工作20年,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她2003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担负了接诊“非典”患者的任务。面对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非典”患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她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始终坚持亲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当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来,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最艰难的工作争着干,最危险的活抢着做。为了减少其他人的感染机会,她几乎包揽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03年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被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后因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凌晨逝世,年仅47岁。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她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员、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白求恩奖章、国际南丁格尔奖章。

186甘远志(1965-2004)

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

甘远志从事新闻工作18年,尤其是2001年6月调到海南日报社后,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精神,采写了许多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他仅在海南日报社工作的1000多个日子里,采写的稿件达1000多篇。他的作品如《碑,是人民树的》、《洪灾区采访记》、《南充发生五·二三严重事件》、《海南铁路百年梦》、《掌声,15次响起》等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好新闻,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他的敬业精神在新闻界有口皆碑。他本来是可以坐办公室的,却要求到最偏僻落后地方驻站采访。为了给读者提供最新最鲜活的报道,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前是报道空白的领域,他挖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以前少有问津的部门,却被他跑成“热门”。枯燥的、难采访的题材,难出稿、别的记者不愿跑的部门,成了他报道中最活跃的领域。不是新闻的,拿钱买不动他;该监督批评的,恐吓拦不住他。他始终以一个新闻人的姿态奔波在路上。他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精神,为这个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9岁。

187申纪兰

女,汉族,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现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西沟村金星经济合作社社长。

1952年春,申纪兰带头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社里劳动,在一个封闭贫瘠的小山沟带领广大妇女和男村民开展劳动竞赛,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几十年里,她带领西沟群众在荒山上造林25000亩,在干石河滩上筑坝7座、闸谷坊800余座、造地900亩,营造了一座座“绿色银行”,开发了一块块肥沃良田,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成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以来,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先后建成了铁合金厂、焦化厂等企业,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有西沟特色的企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把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她是第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8白芳礼(1913-2005)

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生前是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

白芳礼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1944年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后进入天津市河北运输场工作。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为了梦想,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在里面住了5年。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相当于蹬着三轮车绕地球赤道18圈。他生活俭朴,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已经81岁高龄的白芳礼硬是把自己两间老屋给卖了,又贷款成立“白芳礼支教公司”,挣得的利润全部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几年来,他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上学。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他的默默奉献精神,感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5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全国职业守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89任长霞(1964-2004)

女,汉族,河南省睢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任长霞做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案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人,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坚持定期接待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查处信访积案,3年中共接待群众信访3000多人次,使400多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她维护群众利益,要求公安工作从老百姓满意的事情做起,她走遍了登封市农村的千家万户,走到哪里就把公安干警的义务和责任履行到哪里,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登封市社会治安。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她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190刘文学(1945-1959)

男,汉族,重庆市合川区人,少先队员。生前系重庆市合川区(原四川省合川县)渠嘉乡双江村小学学生。

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他自幼品学兼优,上小学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先后当选为小队长、中队长。他时刻牢记“我们全国各地的小孩子,都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以刘胡兰、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王荣学见事情败露,拿出一块钱想收买刘文学。面对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刘文学丝毫没有动摇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高声叫道:“不要你的臭钱!”随即,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荣学活活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并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当年,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组织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83年,国家民政部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

191刘英俊(1945-1966)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44部队重炮连战士。

刘英俊把忠诚于党作为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树立革命人生观。他担任部队驻地附近小学“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小朋友讲革命传统,还用节省的津贴费给学校购买图书。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在连队,他是“业余修理员”,主动修理损坏的连队桌椅、门窗。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护人员扫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扶老携幼,急人所难,好事做一路。1966年3月15日,他所在炮连到佳木斯市郊外执行训练任务过程中,一辆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震惊,冲向人群,情况十分危急。担任炮车驭手的刘英俊用肩膀猛抵惊马,惊马被迫拐上公路旁侧小道。但这时炮车前面不远处的6名儿童,被飞奔而来的惊马吓得不知所措,生命受到威胁。刘英俊不顾个人危险,用力将缰绳缠在胳膊上,向后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接着,他双脚踢向马的后腿,使尽全身力气踢倒惊马。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下,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1岁。1966年,他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192华罗庚(1910-1985)

男,汉族,江苏省金坛县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生前曾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在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为中国当代数学发展及其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他初中毕业,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边做工边自学。1930年春,他的学术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了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的高度重视,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工作。随后,华罗庚出版了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和一系列学术论文,并先后赴苏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美国一所大学给他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数论、代数及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致力于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在生命的最后20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双法”——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

193华益慰(1933-2006)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53年入伍,生前系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

华益慰从医50多年中,忠实践行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模范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华益慰一直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在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小儿普外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年过七旬仍坚持每年做100多台手术,累计治愈上万名患者,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从未收过一次“红包”,没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好军医”、“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对党赤胆忠诚,时刻牢记军队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先后参加支援西藏医疗队和海城、唐山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保障任务和边防巡回医疗队。担任医院野战医疗队队长10年,先后培养出200多名优秀专家。华益慰身患重病之后,毅然立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的遗嘱,为祖国医学事业作最后的贡献。华益慰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华氏微笑”温暖了亿万群众。他荣获白求恩奖章,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94吉 吉

女,藏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1984年参加工作,西藏登山队运动员。

吉吉是中国第一支女子登山队首批运动员之一。1989年,经过严格的选拔,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选入西藏登山队。1992年,她与西藏登山队国际级运动健将仁那(2005年罹难)结为伉俪。1999年5月,她与丈夫仁那一起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顺利完成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采集任务,成为国内第一对同时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夫妻。2005年参加中国女子登山队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活动,她再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2007年7月12日,她与西藏高山探险队14位队员一同登上了海拔8068米的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Ⅰ峰的顶峰,成为登顶该山峰的首位中国女运动员。2008年5月8日,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首次登顶珠峰,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成功在珠峰传递。作为第一棒火炬手,她和队友们亲历和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实现了“北京奥运会”圣火上珠峰的庄严承诺,也实现了她为祖国争光,为奥运加油,为北京奥运攀登珠峰的梦想。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5向秀丽(1933-1959)

女,汉族,广东省清远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

1956年公私合营后,向秀丽在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当上了一名包装工。她工作积极,埋头苦干,不讲价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克服文化水平不高的困难,刻苦钻研,掌握了甲基硫氧嘧啶化学药剂试制操作技术。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和两个当班的工人正忙碌地工作,突然一瓶无水酒精脱手往下滑,瓶身破裂,瓶内酒精全部泻出,向四周漫流,因受附近制药用的正在燃烧的10个煤炉热辐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如不及时扑灭,将会引起不远处60多公斤易燃易爆的金属钠爆炸。一旦金属钠爆炸, 将引起整个厂区及附近居民区的重大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在千钧一发之际,向秀丽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躯扑向燃烧的酒精,与烈火展开殊死搏斗,最终避免了一场恶性爆炸事故的发生。然而,向秀丽却被大火烧伤,她全身烧伤的面积达67%,其中二、三度烧伤占65%。她在医院休克了三天三夜,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工厂的损失和同事们的安全情况。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严重而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她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实在太多了,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死的人数不胜数,但是要强调是名人的话,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我看到第一个回答说是邓稼先,当然还有钱学森了,还有一个和他们同时代的不是很出名的名人叫:郭永怀,他是俩弹一星的烈士,你可以了解下他的故事: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他本可以安全的坐火车回北京向国家领导报告的,并且当时同事也向他告知了飞机不安全,但是他认为情况紧急,坚持做飞机,最终发生坠机的悲剧,当人们搜寻飞机内的人物情况时候,他和助理已经死了,但是却紧紧拥抱着那份重要的文件,周总理都哭了,像他这样的烈士是需要我们铭记的!

钱学森

生平

1、早年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交通大学读书。1934年暑假,他从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工程要到工厂去实践,可当时美国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是慕名而来的。因为,坐落在洛杉矶市郊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是匈牙利人。可后来的事,钱老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冯·卡门教授的修生,并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提升至了他的最得力助手。

20世纪30年代初,航空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冯·卡门当时是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陨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中国人的思维敏捷而又富于智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钱学森成为 冯·卡门领导的古根罕姆航空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47年与蒋英结婚。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最高荣誉奖 两弹一星” 。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学习和研究工作是非常紧张的,钱学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半天时间看书,半天时间讨论,晚上继续苦战。3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这期间,他不仅掌握了空气动力学的根本知识,而且已经站到了这门科学的最前沿。1939年,他研究航空结构,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年,钱学森认识了研究火箭技术的同学F·J·马林纳。经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得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威因鲍姆。在小组里,钱学森同大家一起学习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每星期例会经常讨论时事。1938年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个小组解散。

鉴于钱学森研究工作的出色成绩和美国战时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他得以参加机密性工作。1944年,美国军方委托冯·卡门教授为首,马林纳为副,大力研究远程火箭。钱学森负责理论组,把林家翘、钱伟长也请了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与此同时,钱学森还担任了航空喷气公司的技术顾问。1945年初,他还被美国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团员。这一时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的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那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经过五年的漫长等待,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编辑本段]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⑧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⑨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有哪些人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上有哪些人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为中国作出卓越的贡献有哪些人物、对祖国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故事 急急急急谢谢各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8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