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第一章的重点讲什么

路得记第一章的重点讲什么,第1张

路得记第一章的重点:路得嫁以利米勒的儿子后丧夫(1~5节),婆婆内奥米劝儿媳们回娘家再嫁(6~13节),路得定意跟随婆婆内奥米回犹大地(14~18节),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19~22节)。

注解:

1、士师秉政的时候:士师管理以色列的时代。此时可能是士师时代初期、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矶伦十八年。

2、摩押地:在死海的东南面,位于亚嫩河和撒烈溪之间,居住在那里的摩押人是罗得的大女儿**生出的后代,表明这家人只是想到摩押地暂住一段时间,等过了饥荒再回来。

3、伯利恒:原文是粮食之家,是耶路撒冷附近一个盛产粮食的地方。连粮食之家都遭遇饥荒,说明绝不是偶然的自然灾害,而是因为百姓不肯以神为王。

4、迦南地并没有适合灌溉的河流,农业的收成基本上倚靠神按时降下秋雨和春雨,因此,丰收还是饥荒,取决于百姓与神的关系是否正常。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谨守遵行神的一切诫命,耶和华必为你开天上的府库,按时降雨在你的地上。而百姓若离弃神、拜偶像,所以你必在饥饿、干渴、赤露、缺乏之中事奉耶和华所打发来攻击你的仇敌。

路得记基连是长子。路得的婆婆叫拿俄米。两个儿子都娶了摩押女子为妻:大儿子基连娶了俄耳巴。后来的选择证明。向硬着颈项,曾与犹大家有缘,成为犹大家的大儿媳妇,因体贴肉体,最终与主的救恩擦肩而过。二儿子玛伦娶的是摩押女子路得。

圣经的路得记的作者是 撒母耳在大约公元前1090年写成, 《撒母耳记上》的作者是撒母耳,迦得,拿单 在约公元前1078年写成, 《撒母耳记下》的作者 迦得,拿单 在约公元前1040年写成。

本书内容显示神并没有弃绝外邦人。

作者在2:12道出:神的怜悯和看顾并不限於某一民族;凡投靠 的,无论是那一民族的人,神必赏赐和眷顾。本书并没有明言神直接的作为,但在短短四章中「耶和华」这名称共出十八次之多,显示神关心属之人的生活,如置诸眼前,无论是波阿斯与路得的相遇、拿俄米的计划、至近亲属的卸责等,都一一掌管带领。虽然 让旱灾和悲伤临到人,但使不育的有後,并且赏赐 那些信靠的人。 是福乐的源头。 本书充满温馨的爱,故事人物彼此恩待:波阿斯与拿俄米活出信仰的

精粹 ── 「爱人如己」,而路得深受拿俄米的信仰影响,以无私和 忠诚的爱待拿俄米。 「赎业至亲」(和合本作「至近亲属」)、「赎」字常见於本书。波 阿斯虽有力量代拿俄米赎回田产。但他不是至近的亲属,原本毋须尽 此义务。他愿意这样做,实在是出自爱心。这正好表达出本书救赎的 主题。事实上,书末的家谱显然是伏笔,要指出将来的救主是从波阿斯一脉而出。

同时,波阿斯预表了基督,遮盖,接纳投靠他的人,赎出我们。

(一)思考

1在拿俄米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有一人叫什么名字?他的家庭怎么样?1

①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

②是一个大财主。

2摩押女子路得要去做什么?拿俄米怎样鼓励她的?结果路得到了谁的田间?2/3

①摩押女子路得对拿俄米说:“容我往田间去,我蒙谁的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

②拿俄米说:“女儿啊,你只管去。”

3路得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块田里。

3波阿斯来到田间怎样与收割的人互动祝福的?他看见了路得怎样询问的?监管收割的人怎样介绍路得的?4/7

①波阿斯对收割的人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他们回答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②波阿斯问监管收割的仆人说:“那是谁家的女子?”

③监管收割的仆人回答说:“是那摩押女子,跟随拿俄米从摩押地回来的。她说:‘请你容我跟着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她从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里坐一会儿,常在这里。”

4波阿斯怎样对待路得的?路得怎样回答的?波阿斯怎样认可路得所做的?路得怎样感恩的?8/13

①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我的仆人在那块田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

②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对他说:“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

③波阿斯回答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④路得说:“我主啊,愿在你眼前蒙恩。我虽然不及你的一个使女,你还用慈爱的话安慰我的心。”

5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波阿斯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路得是怎样做的?14/16

①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对路得说:“你到这里来吃饼,将饼蘸在醋里。”

②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

③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她吃饱了,还有余剩的。她起来又拾取麦穗。

6路得在田间拾取麦穗到什么时候?她拾取多少大麦?又把什么带回来给婆婆吃?17/18

①路得在田间拾取麦穗直到晚上。

②约有一伊法大麦。

③她就把所拾取的带进城去给婆婆看,又把她吃饱了所剩的给了婆婆。

7拿俄米怎样询问路得拾取麦穗的田间?她是怎样为波阿斯祝福的?怎样评价波阿斯的?并且嘱咐路得要怎么样?19/23

①婆婆问她说:“你今日在哪里拾取麦穗,在哪里做工呢?愿那顾恤你的得福。”路得就告诉婆婆说:“我今日在一个名叫波阿斯的人那里做工。”

②拿俄米对儿妇说:“愿那人蒙耶和华赐福,因为他不断地恩待活人死人。”

③拿俄米又说:“那是我们本族的人,是一个至近的亲属。”

④拿俄米对儿妇路得说:“女儿啊,你跟着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见你在别人田间,这才为好。”

(二)应用

从路得记第2章中进行人物分析,分别是路得、波阿斯、拿俄米。

路得:勤劳、顺服、有爱心、孝心、谦卑

波阿斯:敬畏神、富有、仁慈、怜悯贫穷、有爱心、细心

拿俄米:敬畏神、智慧、有属灵看见

路得记第二章主要记载了路得与波阿斯奇妙的相遇。

路得对婆婆的孝心早已成为伯利恒街头巷尾的美谈,没有人不被她的事迹感动,这个消息当然也传到了著名富豪波阿斯的耳中,他被路得的见证感染,所以就真诚地帮助她。

波阿斯相信,路得对婆婆的无私付出必会引来神的赐福,所以便为她祝福:“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前一章说到:路得如何耳闻波阿斯,巧遇波阿斯,认识波阿斯。并且得着波阿斯的应允,受到波阿斯的优遇,受到波阿斯的保护;这一章说到:路得怎样听从拿俄米的教导,下到禾场,投到波阿斯的足下。

      许多圣经读者读了路得故事这一段主要情节,都感到惊奇,拿俄米怎会鼓励路得做个这么激进的女性我们要再一次留意到这一章也以拿俄米为开头及结尾。拿俄米和路得回伯利恒已经好几个星期了。路得顺利地经过了收完庄稼时期。拿俄米现在回到她在一章九节所关心的向题一一她的儿媳应该在她的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她采取了行动!

许多传道人,只把人领到自己跟前,没有把他领到主跟前,是极大的失败。非把人领到主前,使他在主里得了安息,进入主的安息,那人是不能站立的。所以传道人,最大的职务就是为人找一个安息地,使人在主里得安息。但引人入安息,也有当然的程序,没有预备的作工,怎么可以冒然进到主的面前呢

1、借拿俄米建议(三1~4)

        无论何事都有事先的计划,路得到波阿斯的禾场,是拿俄米的计划。拿俄米这个决定不是一次盲目的冒险,而是心灵突然省悟过来以后,一次满有把握的行动。她的话包含三个部分:其一,问题的介绍与分析——当前的困境是路得没有安身之处,生活艰辛。困境的解决是嫁给波阿斯。这两个月已经看出他是个好人,而且又是我们家族的亲戚,嫁给他错不了!其二,行动的准备与实施——沐浴、抹膏、更衣是准备,其它的所有细节,诸如时机(吃喝完了)、地点(睡的地方)、动作(掀开脚上的被躺卧)都一一计划好了,其三,前景的预测与评估——“他必告诉你所当作的事”拿俄米要抓住这个机会,要把路得嫁给波阿斯。

(1)、启发

①、不当吗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对她说:“女儿阿,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享福吗(得三1)

        拿俄米完全是为着路得着想,在她的话中满了“为你……使你”的字句,她朝夕系念的是路得的前途。无论何事都有事先的计划,路得到波阿斯的禾场,是拿俄米的计划。

        拿俄米是教会的带领者,传道人的模范。身为教会中带领的人,也应如此为别人的属灵好处着想,神的仆人不要把人带到自己面前,乃要引人到主前。在工作前就要计划好如何把人带到主前(加一10:帖上二4),应该:1、带领人来见耶稣:2、带领人来求耶稣:3、带领人来信耶稣:4、带领人来跟耶稣。

A、为她安身

“安身之处”或“一个家”,与1:9“平安”。同字根,通常译为休息,都是“归宿”的意思,这里指寡妇藉婚姻而得到一种安憩的状况。有两个制度是从伊甸园流传至今的。1、安息日——是“安息”的时间,好使我们以特殊的方式思考神爱我们的证据,并学习如何完美地表达我们对他的爱。2、家庭——是“安身”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最真诚最完美地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教会是基督徒的安身之处。属灵生命亦有安身之处:当为来生安身之处预备,且作安排。

        拿俄米为路得谋划,要使她婚烟解决作寡妇的困境,而得到安息,路得为婚姻,而到波阿斯的禾场。是第三章的在主题,这章也是围绕这主题而展开帷幕。

B、使她享福

“使你享福吗”:在古时作寡妇会面对不少困难,但婚姻可以解决路得的困境。

a、享福的根源

      享福是人人所爱的,也是人人所想的。但基督徒的福气不是在地上,所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神,因为神是万福的源头,诗人说:“耶和华是我的福分。”(诗119:57)今天你有了神就有了福:没有神就没有福:得着神就得着福:失去神就失去福。主耶稣就是我们上好的福分,我们的好处不在他以外(诗十六2)。凡在他之外寻求福乐的,终必自寻烦恼。

b、享福的内容

神所赐的福有:1、今生之福——今生紧守于教会中,必蒙主祝福:2、来世之福——持守信仰,且有来世之福。

②、不是吗

      “你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得三2)

A、强调波阿斯的顾念

路得和波阿斯的使女一起收割时已对波阿斯有所认识。

B、强调波阿斯的地位

    “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拿俄米这话的用意是要路得明白以色列“赎业至亲”的古俗。

拿俄米感到自己有责任为这么忠心跟从她的媳妇提供一个家,因此就向路得解释,按照犹太风俗,她有权要求波阿斯履行其作为近亲的义务。如果波阿斯同意娶她,路得就不仅有了一个自己的家,而且还能保存她已故丈夫的名字和遗产。

(2)、条件

        “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你要沐浴抹膏,换上衣服,下到场上,却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  (得三3)。

①、抓住机会

      拿俄米首先提醒路得在何时、何处可找到波阿斯:

“今夜”:那天晚上,波阿斯很可能会留在场上看守谷物,而也会是路得见波阿斯的一个合宜的时刻,这说明亲近要把握机会,波阿斯在打谷场边过夜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让晚风帮助将谷壳吹走完成“脱粒”(白天忙于收割,晚上才进行脱粒),另外为了防贼偷盗(晚间有人在麦堆旁守候可以提防别人来偷窃),拿俄米提醒路得,今夜是她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她投靠波阿斯的时候。因为除了投靠他以外,恐无其他安身之处了。神的悦纳和拯救,都是有他的时候和日子(林后六2),谁能把握这个时间,谁就可以蒙恩,谁愿意来投靠他,谁就可以得救,先知阿摩司书说:“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摩四12)。

      “场上”根据当时的习俗,打禾场常是设在高丘上的一大片净光盘石之地,簸麦子的程序大概如下:收割回来的一捆捆禾捆,先平铺在打禾场上晒干,再用连枷来打,或让牛只等动物来踹(参申廿五4)有的在牛后边拖个木橇,下面装有铁球或石球。木橇从禾捆上拖过,麦穗受压而与麦秆脱离,麦杆同时也被切碎,而谷粒也脱去糠皮。巴勒斯坦地通常在下午和傍晚时分有西风从地中海吹来,故麦子的工作都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每当晚风轻扬的时候,麦农们会奋力的将混有碎杆、糠秕的谷粒,用禾叉迎风抛向空中,好让较轻的碎禾杆和糠秕被风吹往一边,较重的谷粒便掉回禾场上,簸过的麦穗,还要经过一道筛净的手续,最后只留下麦子,入夜后,这些麦子要有人看守。

      “下场”:伯利恒靠近犹大中部山脉的山顶,在一个长山脊的狭窄斜坡上。山脊陡峭地向东倾斜。打禾场虽是一处通风高地,但地势仍较位于山上的伯利恒城为低,故用“下到”一词。

②、装饰打扮

拿俄米要路得打扮一番才见波阿斯。

“你要沐溶抹膏,换上衣服,":古时犹太新娘出嫁前的准备工作也是:用水洗身后抹油,再换穿新衣(结十六9~10)

A、沐浴

        “沐洽”:是洗去身上的污秽,除掉一切的不洁

        路得要接近波阿斯,必须先洁净己身。

B、抹膏

      “抺膏”:是“涂抹清香的油”。在此可包含香油,香油有时乃是用一种与香料混合来制造香气的没药。没药是用以使王室的衣服(诗四十五8)、床(箴七17;歌三6)及身体(歌一13;五5)发出香味,根据以斯帖记第二章十二节这是有其他美容效果的,因为在波斯庭院内,皇后的角逐者就是以这种没药油作六个月的护肤美容。

      路得抹膏的作用,是藉着膏的香气来吸引波阿斯,如雅歌所记:“你膏油的香气胜过一切香品”。(歌四10)

C、更衣

“衣服”:这字是单数,或作“最好的衣服”(修订标准版),可能是一件“披肩”或“外套”、是“一种长及双脚,几乎遮盖全身的大衣,在晚间盖在身上保暖”

“换了衣服”:要去见波阿斯,不得再穿寡妇的衣服,要换掉。

拿俄米教路得去见波阿斯所预备的事,有非常重要的教训。撒下14:2说明守寡的妇人不抹膏,穿寡妇的衣裳(创38:1419),这些步骤似乎可比对以西结书第十六章九至十三节所描述的一个新娘准备出嫁的情形。拿俄米应该是要路得结束守寡的身份,准备追求自己的新人生(参撒下12:20)。

      以上几件是现在来真教会蒙恩得救之人,不可少的条件,古时的祭司,要在神前事奉时,也是叫他们洗身(利八7),抹膏(利八12、20),换衣服(利八7~9),这也是指示末世在真教会事奉主的人,这三件是不可缺少的。我们也需要:1、“沐浴”一在主的宝血里,把罪孽洗除——他儿子耶稣基督的血,必要洗净你们一切的罪,除去你们一切的不义。也是“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的教会”(弗五26、27)。2、“抹膏”——我们今日要进到主前,与主发生密切关系,不但是把罪洗除就够了,还须要带着馨香之气。3、“更衣”——信徒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有更新的行为之表现(弗四23-24)要把心思行为,一定要改变一新(林后五17:参:亚三1~5:路十五22)。

③、隐藏自己

“那人”:指波阿斯。

“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暂作隐藏的等待。利百加见以撤来迎接时,也是将帕子遮面,不使以撒认出她来。

      神的工人当知道在主面前隐藏自己是极其重要的。

(3)、做法

      “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时候,你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必告诉你所当做的事。”(得三4)

        在旧约时代,婚烟是由父母安排作主的,所以拿俄米应为路得寻找一个家和保障。过了数星期,收割已完结,正在进行打谷。拿俄来一直仔细思想接近波阿斯这位至近亲属的最佳方法。她希望波阿斯会承担近亲买赎的责任,娶路得为妻。然而,尽管波阿斯一直厚待路得,他却没有作出任何行动去向路得提亲,因此,拿俄米打算给他一些压力。在她的计划中,路得要拿出不少勇气。

        在第四节又有四个命令:“看准……进去……掀开……躺卧”。

①、前提

A、你等他

“你等他吃喝完了”:吃喝需要时间,吃喝完了需要一定时间,等他吃喝完了,就是要争候到一定的时间。未到时候,则需要忍耐,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强求提前(约二4)

“到他睡的时候”:从吃喝完了到睡的时候,又需要一段时间,此表明忍耐等候需经过百般的试验(雅一3:罗五3:提后四2;林后十二12)。

B、你看准

到了傍晚,波阿斯的工人们也把白天所收割的大麦打好扬净。扬好的麦堆每晚都在增大,他们很可能一起吃晚饭,然后回家,但是得有人留下来,整晚看守不断增大的麦堆,以防止偷窃。拿俄米知道现在收割大麦行将结束,波阿斯本人定会在场。会有一顿丰盛的晚餐。波阿斯可能要在扬净的大麦堆旁的帐篷里过夜。那天晚上路得没有像平时那样回家,而是悄悄等待波阿斯睡到帐篷里。在黑暗中她不会被发现。

②、行动

A、进去掀开

“掀开他脚上的被”:原文是“揭露他的脚”,即拿开波阿斯的外衣,好让他醒来注意到她。有人认为“脚”是“男性性器官”的隐喻,不过3:10-11中波阿斯的反应说明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当日的风俗,不过路得的这个举动,一定很清楚的象征了“以身相许”的意思。

B、躺卧那里

拿俄米对路得的建议看起来是十分奇怪而离奇的,难道是要路得去色诱波阿斯其实不是。她是要路得技照以色列的习俗和律法行事,那时仆人睡在主人的脚下甚至共享被子是常有的事。通过遵守这项习俗,路得告知波阿斯可以成为她的至近亲属,这样,波阿斯就可以找另外的亲属,或是他本人娶路得为妻。这是家族的内务,不带有任何浪漫情调。但在故事的结尾,路得与波阿斯彼此间那种无私而深厚的爱慕之情却演变成了一部绝妙的浪漫佳作。

        在现代人看来,拿俄米的计划似乎是突兀而冒险,那是因为我们对当时的风俗缺乏了解,不像波阿斯对于“亲属”娶遗立后的责任感,不像拿俄米能知道波阿斯的为人,对于他们之间的互相敬爱的发展,更是无从想象。而拿俄米的设计,是基于充分掌握这些资料,加上对神的信赖,和对路得的爱,使她作了所作的决定。

③、结果

        最后一句“他必告诉你所当作的事”,提示路得要等待波阿斯的答覆,就是他会否作为“赎业至亲”而娶路得。路得的问题在第三章11~13节有一个初步的答覆,而在第四章10节则得到最后的答覆。

痛苦的人生和静默的上帝。

故事说到一个家庭,先是遇到饥荒,后来丈夫死亡,再接着两个儿子死亡。事情发生的没有细节,但很是紧凑,制造了一股强烈的悲伤气氛。在这个家庭中所发生的事情是不能预料的,也是没有办法准备的,天灾人祸,对于谁来说都是没有办法改变和抗拒的。在这样天灾人祸的时候,在一个女人欲哭无泪的时候,上帝是静默的。痛苦的人和静默的上帝常常是信仰中遇到的极大挑战。很多弟兄姐妹想要了解这样的问题,想要知道答案。从路得记中看到一些上帝做事情的方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遭遇苦难逆境第一考虑的问题是放弃还是继续信仰,在苦难的时候如果上帝是静默的就会想信这个神还有什么用处,实用主义的观点在信仰的路上无法走远。

以上就是关于路得记第一章的重点讲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路得记第一章的重点讲什么、路得记(玛伦和基连谁是长子、路得记的作者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10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