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就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还有多少人

利税总额2023-04-28  21

七十年代是个比较尴尬的时期,能够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不多,当时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都已经沉寂,等着黑暗时期的过去。至于马季唐杰忠等名将,主要精力也不在相声舞台上,具体就不展开说了,一个非常让人不堪回首的时代。

但在七十年代末期,一批新兴相声演员崛起了,姜昆李文华凭着《如此照相》一炮走红,常贵田常宝华的《帽子工厂》也是同类型作品,很多优秀的相声创作者在经历沉寂期之后,把一腔愤懑都宣泄到了创作上,用唇枪舌剑对特殊时期进行了反击。

八十年代是相声真正的黄金时期,当时小品还没有崛起, 娱乐 形式还是以电视舞台为主,相声这种简单快捷的文艺形式,成为了艺术表达领域的轻骑兵,各地的相声团体也井喷式的推出优秀作品,催生了一大批真正的相声名家。

现在的追星粉最爱用形而上的眼光看待一切,觉得自己喜欢的偶像就是整个宇宙,不但是现在的宇宙,过去的宇宙也属于他的爱豆。比如在郭XX之外没有过相声,全世界只有神社能赚钱,所有相声名家都是沽名钓誉吃国家粮食的蛀虫等等。这种用饭圈思维衡量一切的单细胞动物,是不可能欣赏相声的,他们只喜欢听郭宗师的生意口,然后再去谩骂诋毁所有神社以外的相声名家。

实际上真正享受到时代红利的,恰恰是郭德纲这种商人,如果让他穿越回八十年代,郭德纲只会是一个末流的相声小艺人,连炒作都找不到平台。因为那个时代电视只有最顶级的相声艺人才能出镜,而报纸媒体也不会去吹一个末流艺人的彩虹屁,更不会捧一个德不配位的商人。有真能耐才能成为老百姓支持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会被时代记忆。

八十年代活跃在荧幕上的相声名家,十大笑星有马季、姜昆、李文华、赵炎、侯耀文、石富宽、高英培、郝爱民、师胜杰、常宝华,名气跟实力不下于十大笑星的李金斗陈涌泉,名气不大但实力顶尖的王谦祥李增瑞,还有天津系的马志明、谢天顺、赵伟洲、高英培范振钰、李伯祥杜国芝等大腕,他们当时到任何地方商演都是一票难求。

而第一个提出“打破大锅饭自负盈亏”的杨振华,离开体制自己承包了一个相声团队,在全国各地巡回商演,不但没有要国家一分钱补助,还每年给国家上缴几万元的分成(八十年代的几万元等于现在上千万)。而杨振华先生摸着石头过河,却被他原单位的人一路围追堵截,直到杨先生彻底失去市场,只能默默回到沈阳,成为一个闭门谢客的个体艺人。

八十年代的相声名家,给活跃在如今的相声艺人留下的财富数不胜数。电视媒体上强行要求出新,各种经典作品刷屏一样不断涌现,很多都被现在的相声艺人直接拿来就用。而在商业演出领域,国营艺术团也好,杨振华先生这种先驱也好,进行了一切可能的 探索 ,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那些经验教训,都传授给了现如今的艺人。

曾经有个观众问常佩业先生“相声现在面临低谷,你有什么看法”,常先生的回答是“相声并没有低谷,只是从原来第一的位置掉了下来而已,我们的相声曾经太辉煌了,一度是人们主要的 娱乐 消遣,但这个时代百家争鸣,相声不再那么一家独大了而已。但好的相声仍然是很受欢迎的,我们到任何地方演出,都能感受到大家的拥护,所以不存在低谷一说”。

说白了,八十年代那一批优秀的相声名家,是给现在那些所谓的宗师明星顶流赏饭的人,没有他们的不懈努力,疯狂创作以及各种市场 探索 ,你们连炒作都没地儿找去。结果某些商人却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为了自己的人设和钱包,不惜把所有前辈都踩在脚下,这不是拯救相声,而是把整个相声行业往下拉,然后凸显自己的小矮个儿。用所有相声界的黑料,来掩盖自己道德沦丧的本来面目。

时至今日,那批相声名家大部分都已经去世,或者就转入其他领域继续贡献,姜昆转入了曲艺理论建设领域,冯巩去了小品和影视舞台,更多的则全力以赴在培养自己的弟子,为相声界注入新的血脉,比如马氏相声传人马军盛伟,李增瑞的弟子董建军李丁,王谦祥的弟子刘金霏,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年相声演员,他们或许不能重现相声八十年代的辉煌,但只要有这些认真说相声,不乱炒作乱骂街的青年才俊,相声就不会变成下三滥的饭圈 游戏 。

姜昆、冯巩、李金斗、石富宽、牛群……

让人口普查组织回答吧!迷们希望健在的越多越好!宝字辈可能只剩张寿臣关门弟子,再就是杨少华,文字辈掌门李伯祥,魏文亮,王佩元,其它不好说,如常宝丰九爷辈大,七八十年年少有作品。

只能这样说,越来越少。一是故去。如侯宝林、候耀文、师胜杰、王平、常姓某某等。二是改行。如牛群,当完县长演小品,演完小品兼摄影。如冯巩,演小品,拍**,拍电视剧。为什么相声有主流与非著名之争?其实人们还是非常喜欢这门艺术的,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

好多己作古!屈指可数现在还有几位当初的少壮派也老了许多!叫上名的有冯巩姜昆马云录,刘际等。

不多了,现在的相声名家都活跃在各种研讨会、座谈会、批判会,哪有时间上台说相声啊[捂脸][捂脸][捂脸]

七八十年代的相声名家,至今还能活跃的都是厉害的角色。以下这几位,你认识谁呢?

第一位:冯巩

冯巩连续在这个舞台待了32年,每年最开心的就是他的那句:我想死你们了。他的这么多个节目都是延续上一年的语言类节目,去年他准备延续的''我爱记诗词'',只不过最终这个节目我们无缘见上,原因是审核没有通过,笑点不够。

冯巩陪伴我们32年的春晚了,也就意味着他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好好陪在家人身边,能够好好跟着家人围炉吃饭也是好事。算的上是活跃在舞台相声名家之一!

第二位:姜昆

提到相声的代表人物,姜昆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代表人物,80、90年代姜昆风头盖过侯耀文甚至马季,略输牛群冯巩,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当时姜昆的相声风靡全国,但现在好多人觉得过时了,而且姜昆的表演似乎也不符合现在的审美了,太多的小动作让人看着不舒服,甚至有人都纳闷姜昆相声说得不怎么样啊,怎么就红了?也许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物吧,姜昆如今作为曲协会长,算是活跃在舞台相声名家之一!

七八十年代的相声名家不少,有耳熟闻详的,也有比较生疏的。在这两年里,真的是相声界最为寒冷的一年,因为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有十位说相声的老同志一个接一个的走了!

常贵田

在11月30日,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贵田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6岁!而他的叔叔常宝华也是在在今年的9月份离世,两人曾经开启了相声界的新时代,如今却双双离去。

师胜杰

2018年9月28日晚上21时43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6岁!师胜杰是侯宝林弟子,曾经在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

常宝华

常宝华同样也是1985年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笑星之一,这位老艺术家一家人都位相识演艺事业做贡献,他的亲孙子就是演员常远。在9月7日上午10点46分,常宝华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谢天顺

谢天顺是“宝”字辈相声演员,曾经与马志明、郭德纲、曹云金等人合作,2018年10月5日,晚上8点左右,相声艺术家谢天顺去世,享年72岁!

张文霞

张文霞是一名女相声艺术家,她与丈夫田立禾是相声界不可多得的一对伉俪,只可惜的是在2018年9月28日上午10点20分,天津相声名家张文霞老太太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享年81岁!

刘文步

刘文步是杨少奎弟子,在圈内有着“双簧第一人”和“太平歌词第一人”之称,不过关于他的争议也很大,不仅和德云社有纠葛,刘文步曾因耍流氓三进劳教所,所以被称为“刘坏水”!2018年9月21日下午16:30分,相声名家刘文步因病医治无效

丁广泉

丁广泉曾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爱徒,不过他也被称为相声界的异类,因为他前后收了100多位外国人做弟子说相声,著名笑星大山就是他的弟子。2018年1月18日18:58分于北京协和医院因肺癌逝世,享年73岁!

魏文华

相声界女艺术家很少,魏文华算是一位,魏文华的亲弟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亮,而其丈夫为相声名家刘文亨。2018年8月5日11:53分在津逝世,享年81岁。

人生在世,能够一路长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像烟火一样绽放一次就不枉此生了。最后,缅怀这些带给我们欢乐的相声名家吧!

1、王斌,他也是在文亨先生身边时间最长的徒弟。

2、王斌是中国北方曲校的首届毕业生,如今在母校执教。他在曲校上学期间先后与刘文亨、王世臣、田立和等先生学习,颇受文亨先生喜爱。后来成为了刘先生的义子和徒弟。

3、1937年在天津出生了一个叫刘文亨的人,他自小随父刘广文学艺,12岁正式拜杨少奎为师学习相声,先后在天津鸟市、东兴市场等地演出。

4、1979年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后调入天津市曲艺团,1986年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教。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与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稳健、大气艺术风格,成为一代相声大师!

刘奎珍的《补袜子》!

后来马三立根据这个改编成了《画扇面》,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也演过这个相声段子!

刘奎珍:(1912-1992)天津人。从艺时演唱太平歌词,后改说相声。30年代拜师焦少海,曾和杨少奎、刘广文、佟浩如等在河北区鸟市演出相声大会。他曾为马三立捧哏,二人赴南京等地演出,受到南方群众好评。因其表演艺术精巧,深得马三立赞誉。解放初期,曾为配合“三反五反”,创作相声《打老虎》、《卖对联》。1956年加入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是主要演员之一。其表演有着浓郁的天津风味,说、学、逗、唱,样样优秀,活路宽,包袱脆;其风格沉稳,效果炽烈,包袱奇特,耐人寻味。他一度因患喉疾而失声,但依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日夜苦练,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演出,深得同行敬服。

侯宝林曾说:“我们这辈儿的相声艺人中,有一位造诣高的,就是天津的刘奎珍。别看直到现在,他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可是内行都知道,他有不少的口头创作。比如他的《画扇面》,多好啊!可是大伙儿都说这段儿时,他就改了。从生活中找素材,用原来的路子改成了《补袜子》,叙述一个妇女挺笨,又爱说大话,丈夫买了一丈二蓝布,让她给做件大褂儿,她给裁剪坏了,还说:‘不要紧,可以改小褂儿。’小褂儿也做坏了,又改坎肩儿、裤衩儿,还不行,只好补袜子。最妙的是:把补丁补在了脚面上。后来,相声演员又都学他这段儿了,人家又改,改成“二百五”打赌吃包子.也是来自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腻。”

刘奎珍不仅单口好,对口也好,早年曾给马三立“捧哏”,二人到南京等地演出,颇受好评。他也算是相声界的一位“怪才”,因为得了喉疾,嗓子突然失音了,也就是说不了相声了。可他就不信这个邪,硬是天天锻炼发声,也出现了奇迹,在较短的时间里吐字发音恢复了。可是他的嗓音沙哑了,用沙哑的嗓子说相声,观众不但不反感,反而倒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吸引力,其魅力就是来源于他的技巧。

当时曲艺团为了多创收,让他和杨少奎二人每人顶两个月的书场,就是一个人每晚演两个半小时的单口相声,俗称使“腕子活”。而且,根本就不给准备时间。头一天通知,第二天就演。这是相当有难度的。可是真绝,他的一部长篇《刘罗锅下江南》整说了两个月,而且,他还说:“再延长一、两个月也没问题”。那时,曲艺园子已改成计时收费,曲艺演出是十分钟二分钱,评书表演是十分钟一分钱,观众可以随时出入。后来书场里边的观众都挤不下了,于是又挪到了鸟市的“百鸣曲艺厅”,并改成十分钟收二分钱。这使得许多评书艺人都非常羡慕,行内更是对他二人刮目相看。相声界不会忘记他,因为他是在用生命之躯为相声,特别是为“文哏”相声艺术的大厦添砖加瓦的人。

以上就是关于七八十年代就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还有多少人全部的内容,包括:七八十年代就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名家还有多少人、刘文亨的徒弟都有谁 你知道吗、我用秋衣给你改的什么小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00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