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宋朝时一丈是多长?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一丈为3168m十丈为3168M
问题二:宋朝一丈等于多少米:宋朝时的一里地是多少米 一丈307厘米,即00307米。一里为4564米。宋朝时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问题三:宋代一寸,一丈是多少厘米,最好给出换算公式 1尺=314厘米
自己换算
问题四:北宋时期的一丈有多长 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
魏晋一尺等于2412厘米,
隋唐一尺等于267厘米,
而宋元一尺等于3072厘米。
十尺为一丈。
问题五:三国时期的一丈是现在的多少? 古代的确有很多标准...但具体多少,很难考证啊...
所以楼主问的这个问题,不太好吧.
问题六:宋代六尺等于今天的几米 你可以百度宋代度量衡
宋朝基本上一丈=十尺=312CM,一尺312CM
6尺就是187差不多
问题七:宋朝时的一里地是多少米? 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方国中,大多数方国到长安有多少里的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国,……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这说明里这种长度概念在当时是常常用到的。虽然如此,正史讲度量衡时却没有里的长度。如《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没有里。这里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
探讨中国里的长度演变,不仅要探讨里本身的长度,而且还要牵连到其他长度的演变问题,如尺的长度。有时,同一个朝代就有几十个不同长度的尺,与此相应,可以计算出几十种里的长度。但这些里的长度,并不一定是法权认可的现实应用的里的长度。因此,这里仅计算社会公认的里长度的演变,供关注此问题的人们参考。
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
①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527页。
②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第540页:古今尺度的比较表。
二、以商尺(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里长度的一次重要演变。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一尺的长度为秦尺的1.25尺。《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度量衡》:“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骇鲁般传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由于营造尺是历代工部用的尺度,公信力强,应用广泛。随着社会发展,以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然而这一点>>
问题八:古代二十丈相当于现在多少米宋朝初期的,就是古文《黄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丈=十尺=一百寸(一寸=0033米,一尺=0333米,一丈=333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问题九:宋朝时期的三丈有多高 十尺为一丈,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一丈为3168m,三丈约为95米左右。
以下引用
aiaihetiyak47的分享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 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个别达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高了2-16=04米。考虑到现在中国人身高17-18米的比较多,比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汉的中国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是个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天涯咫尺”的表达就真的很强的对比了。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当然在往短去,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附上古代的长度一览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以上就是关于宋朝的一丈等于多少米全部的内容,包括:宋朝的一丈等于多少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