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生平简介20字

罗贯中的生平简介20字,第1张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太原人。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人物评价:

罗贯中不仅是被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还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体小说“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而另一大类“世情小说”则源自改编自《水浒传》情节的《金瓶梅》。

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百度百科-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扩展资料

罗贯中的一生都处在乱世之中,他对中国周期性的大浩劫给民众带来的痛楚、对生产力和文明的巨大破坏有清晰的认识和切身的体察。他总结出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对中国历史上治乱循环的精确概括。

蒙古人灭宋并建立起疆域十分辽阔的大帝国,但元帝国未能解决外来政权华夏化的瓶颈,安稳的日子不长,很快就陷入了大动乱。

元末农民大起义即史称的“红巾起义”爆发于至正十一年,而在此之前,为大起义做思想、组织上准备的明教、弥勒教、白莲教早就在民间流行多年,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5000余人,“背心皆书佛字”。

到了至正初,小规模的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300余起。

罗贯中就是在这种大动乱的环境中长大,当1351年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在颍州举起义旗后,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的郭子兴等接连起事;长江流域的彭莹玉、徐寿辉等人也借用红巾军的名号起事。

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隋末“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的景象。红巾起义几乎是汉末黄巾起义、隋末瓦岗寨起义的重复或翻版。

此时正值弱冠之年的罗贯中怎么可能置身度外?他一定在观察时局,在寻找机会。他的故乡山东东平及以南的运河两岸地区,正是起义军和官军交战的重点区域。这或许是罗贯中长期滞留在江南的重要原因。

兵燹所过,往往玉石俱焚,在战争中命运最惨的总是普通的老百姓。据葛剑雄主编的六卷本《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末年的大乱全国人口从6000万降到3500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引起的动乱全国人口再从6000万降到2300万;隋唐之际的大乱,总人口由6000万降到2500万;宋元之际的大乱,宋、金、西夏等组成的中国地区总人口145亿降到7500万。

而罗贯中亲身经历的元明之际的大乱,全国人口从9000万降到7160万。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一再出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故里之争花落东平 朱元璋曾对其满门追杀近来,围绕水浒故事主要发生地山东省阳谷、东平、梁山和郓城等地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对这里的浓厚兴趣。而不朽巨著《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故里也自然成为人们探寻的焦点,记者近日走访东平,对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一进行了探寻。

是山东东平罗庄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一说山西省清徐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贾仲明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罗贯中不是蜀国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出生于山西太原府,此时的三国已经早已不复存在了。《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关于罗贯中的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福建建阳等。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小说分章叙事,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同时前后勾连,且分卷分目,对目录文字也很讲究。

扩展资料

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罗贯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妥善地处理了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的关系,并独出机杼,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力的艺术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贯中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

罗贯中简介:

罗贯中7岁开始,就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

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

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

公元1363年九月,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进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

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

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罗贯中撰有小说《隋唐演义》、《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与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等,诸书多传世,但均为后人修改,另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去世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逝世。

扩展资料:

在历史书籍上虽然关于罗贯中的故事很少,但是在民间流传的罗贯中的故事却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就是罗贯中机智讨回亏损银两的故事。罗贯中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所以在自己的镇上开了一家当铺。

罗贯中家的当铺当时就是副业,店铺是交给另一个人管理的。有一天有人拿着一个玉手镯来当钱,这个玉手镯做得很精致,所以来人一开口就是一百两,当时店铺老板没看出来,竟然用50两成交,后来经过检查发现上当了。

这个镯子根本不值钱,所以这个损失应该由店铺老板负责,但罗贯中的父亲为人忠厚,不忍心让这个为自己打工的老板承担,当两个人都没有办法,在场的罗贯中对父亲说自己有办法让那个人拿着50两回来。

结果两个大人听了罗贯中的办法连声称赞。第二天,罗贯中的父亲和老板召集了镇上的人向他们炫耀自己用50两收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许多人听说价值连城都来看这件宝贝的模样。罗贯中和那些收藏名家都串通好了。

每个将玉手镯拿到手里的名人都连连称好,因此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罗贯中拿着手镯在众人面前展览,结果在递给掌柜的时候失手将玉手镯掉在了地上。价值连城的宝贝四分五裂,人人惋惜,没过多久镇上就传了开来。

第二天那个人就拿着50两来赎回玉镯子。当时当铺若是拿不出被当的物件时要赔给来典当的人双倍的价钱的。那人得意的时候,老板却原封不动的将手镯拿了出来。50两银子成功被讨回,这都是罗贯中的主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贯中

以上就是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简介20字全部的内容,包括:罗贯中的生平简介20字、罗贯中是哪里人、罗贯中的籍贯是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44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