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种类具体有多少

石斑鱼种类具体有多少,第1张

石斑鱼的种类有海红斑,东星斑,西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青斑,麻斑,金钱斑,杉斑,苏鼠斑、红瓜子斑13种。

市面上常见的有:

1、驼背鲈。

别名:老鼠斑、尖嘴_仔、观音_。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台湾、南中国海、菲律宾、印尼、澳洲、关岛等地区。台湾主要产于澎湖及南部海域,数量已甚少。

特征:体呈淡色至绿褐色,头部、体侧及各鳍上具许多隔开的大小不一的圆形黑斑;体侧的一些斑点和奇鳍基部被一个较大的暗斑覆盖。幼鱼上的黑色斑点比成鱼少,其大小与眼睛相同甚至更大。最大体型71 cm。

2、赤点石斑鱼

别名:红斑、过鱼(闽南、潮汕、台湾)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南中国海、台湾、东海、南韩及日本。台湾北部、东部及南部产量甚丰。

特征: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体灰褐色;头部、体侧和奇鳍上散布小型橙**、红色或橘色斑点;体侧另具6条不显之暗横带。背鳍基底具一黑斑。最大体形50cm。

3、点带石斑鱼。

别名:青斑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至非洲东岸、红海,东至西太平洋,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台湾西部及南部海域最多。

特征: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头部及体背侧黄褐色,腹侧淡白;头部、体侧及奇鳍散布许多橘褐色或红褐色小点(与玛拉巴石斑鱼非常相像,此处可用于区别);体侧另具5条不显著、不规则、斜的及腹侧分叉的暗横带,第一条在背鳍硬棘前缘,最后一条在尾柄上。最大可长到100cm,150kg以上。

4、玛拉巴石斑鱼。

别名:青斑、马拉巴、来猫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非洲东岸、红海,东至东加,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湾主要分布于北部、东部及南部海域。

特征: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体浅褐色,有五条微斜之暗色褐带,有时不显着,腹侧之带有分叉之情形。头部、体侧、胸部、下颌腹面、口缘均具黑褐色斑点(点带石斑鱼为橘褐色或红褐色小点);头部及体侧另具白色斑点及斑块之散布。最大可长到234cm,200kg以上。

5、云纹石斑鱼。

别名:鲈麻(广东南澳)、鲈滑(闽南、台湾)、油斑(香港)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北至日本,南至巴布新几内亚。台湾南部海域有产。

特征:云纹石斑鱼的油脂含量相比其它种类石斑鱼略高,所以得名油斑。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体呈浅褐色,体侧具5条暗色斜横带,横带于腹部分叉,横带内具淡色斑;体侧另具黑色小点;头部于眼下方具3条暗色细纹。最大可达700 c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斑鱼

食材简介:石斑鱼,又称黑斑、黑猫鱼、_鱼等,鱼身呈长椭圆形,嘴大,牙细尖。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是高档筵席必备的佳肴。营养功效:石斑鱼含有适量的糖类,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钙、磷、硒等营养元素,具有促进大脑发育,增长智力的作用,并且含有的脂肪酸能够很好的降低血糖。另外,石斑鱼中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这种蛋白还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预防消化不良等症状。石斑鱼中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能够帮助经期女性调养身体。常见做法:在生活中,石斑鱼还有哪些常见的做法呢清蒸石斑鱼、红烧石斑鱼、柠檬香草煎石斑鱼、味增蒸石斑鱼、孜然石斑鱼扒等等。

石斑鱼与斑鱼的主要区别是:

一、形态特征

石斑鱼:体一般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背鳍鳍棘7~11根,鳍条10~21根;臀鳍鳍棘3根,一般第2根最为强大,臀鳍鳍条数7~13根;胸鳍宽大,位低,一般呈圆形;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口大,两颌齿内行齿倾倒;体被小栉鳞;侧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型。

斑鱼:斑鱼的形态特征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顶各有2行黑色斑纹。背鳍很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

腹鳍短小,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尾鳍圆形,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2行鳞片,位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

二、生活习性

石斑鱼:石斑鱼为底栖性鱼类,其成鱼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区域,也有部分栖息于底质为沙质、泥质或淤泥质的海域。大多数石斑鱼为独居性鱼类,除了在繁殖期集群外一般不成群;但也有些种类的生活方式为一尾雄鱼和若干尾雌鱼组成的小群体。

斑鱼:斑鱼的生存水温0℃—41℃,最适水温26℃—28℃。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常活动于水体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底深处,当冬季水温过低时,其将身体后半部潜埋于淤泥或草堆里,头露在水中不吃不动。

斑鱼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斑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往往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逃逸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三、分布范围

石斑鱼:石斑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沿海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其中常见种类有斜带石斑鱼、豹纹鳃棘鲈、驼背鲈、青石斑鱼等。

斑鱼:斑鱼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斑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斑鱼

以上就是关于石斑鱼种类具体有多少全部的内容,包括:石斑鱼种类具体有多少、石斑鱼的营养价值、石斑鱼与斑鱼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42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