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人, 潘金莲(1098年02月04日--1120年04月08日)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并不是小说中记载的那样。(在此,也说一下武大郎)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
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铭文中的“孔宋庄”即武家那村。从中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沿街卖炊饼的平庸之辈。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妓”,且以美女荡妇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遭到唾骂,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
据1946年武植墓的发掘者依据比例和经验推断,武大郎实际身高应在178米以上,算的上伟岸。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武植墓的规模比较大,并且棺木用料是珍贵的楠木,这岂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岂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丧葬待遇?
那么,武、潘二人的真实面貌为什么遭受历史残酷的“毁容”呢?据武植的24世孙武双福等武家后人介绍,这其中另有因由:
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资助,武植做官之后,这位王姓同窗家境败落,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见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愤怒之下便不辞而别。为发泄心中怨恨,他在回乡的路上还四处编造、张贴武、潘二人的各种丑事,极尽污蔑损毁之能事(这或许就是后世各种故事的雏形)。而先前武植得罪过的当地恶少西门庆更是与之沆瀣一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且版本颇多,令其声誉遭受极大损毁。
而王姓书生回家以后才发现,武植早已为他重修了房舍,并购置了家当。这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并发疯似地揭撕自己沿街张贴的污蔑言论,然而,谣言一旦传开,又如何能收回呢?
后世的文学作品,不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就文学创作本身而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其价值和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都举足轻重。但是,为了创作的需要或者剧情的安排,作者都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蓝本做史学家们一样的确凿考证。于是,在他们取得文学创作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对这些原本用以污蔑诋毁的“谣言”的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潘金莲这一影视角色的原型就是潘金莲,但是她们二人的生平以及作风却截然不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长得颇为美貌,还因此引来了他人的纠缠。因为潘金莲抵死不从,最后她被纠缠之人嫁给无才无貌的武大郎。然而潘金莲在嫁给武大郎之后还是经常受到他人的调戏,而潘金莲后来更是明目张胆地与人私通。最后武大郎因为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而从清河县搬家至阳谷县。
待搬家至阳谷县之后,潘金莲又与当地一个名叫西门庆的人勾搭在了一起。后来武大郎因撞破二人的私情而遭到杀害,而潘金莲后来则被为兄报仇的武松给杀死。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潘金莲是一个不守妇道且心肠狠毒的女子。而随着《水浒传》这本小说的大规模传播,潘金莲恶毒女人的形象也随之深入人心。然而潘金莲的原型却并非坏女人,反而还是一个备受赞誉的贤惠女子。
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出身官宦家庭,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她是清河县当地十分知名的一个官家**。后来潘金莲在父亲的做主下下嫁给曾在她家做工的武大郎,而这武大郎虽出身一般却十分勤奋好学,所以后来他也是成功考取功名并入朝为官。潘金莲与他二人的婚后生活十分美满,最后更是白头偕老。
如此正面的一个人之所以便变成《水浒传》中的那种恶毒女子,则是因为一个名叫黄堂的人。这个人本是武大郎的好友,后来因武大郎不愿提携他而就此记恨上武大郎。因为记恨,他编排故事到处说潘金莲夫妇的坏话。后来这个故事恰巧被《水浒传》的作者听到,于是他便以这个故事为模板在《水浒传》中创作了潘金莲与武大郎这两个角色。
被视为“千古第一*妇”的潘金莲的形象从何而来?无非是两部小说——《水浒传》和《金瓶梅》,但潘金莲又并非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确有此妇!大家若有机会,可以去历史上潘金莲和武大郎所在的河北省清河县实地探访一番。原本是善良贤妻的潘金莲在小说中成了通奸杀夫的*妇,原本是文武双全玉树临风的清廉县令武大郎在小说中成了“三寸钉、枯树皮”。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王某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兄弟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从此被毁于一旦。 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遭受被辱之株连。潘金莲故居为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黄金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她老爸曾官拜邯郸知州,在故乡开有染坊。武大郎家本来贫困,年轻的时候到这里打工,因为品行端正又能干,知州就资助他学习,还将女儿金莲许配给他。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贤妻良母而闻于乡里。作为明代民间文学家的施耐庵,却在道听途说,收集奇闻的基础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地挥就了“千古奇冤”武大郎与潘金莲。而他听到的材料又是从何而来呢?那自然是早年西门庆和王某四处杜撰诋毁而流传下来的了。从北宋到明朝,那么多年过去,流言蜚语非但没有减少消失,反倒因为四处的流传而更加被人 “熟知”。再经过施耐庵在闻名遐迩的《水浒传》中大肆渲染一番,更加使得夫妻二人的“形象”被中国人更多的“认识”。若没有《水浒传》,哪会有后面的《金瓶梅》对潘金莲的彻底“定性”? 对于潘金莲,施耐庵就象一个娱乐记者一样,将听来的东西经过加工整理,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声誉上的损失。但他的后人却深明大义努力为蒙冤的夫妻昭雪。尽管如此,尽管清河县的县志也明文记载着武大郎夫妻的真实一面,尽管乾隆皇帝也为武大郎立过碑,但千百年来民众中流传的形象已经铁一般的固定下来。 污蔑韩寒找枪手代笔的江西财经大学学生已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道歉,韩寒的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但我们无法要求施耐庵向潘金莲夫妇道歉。可以说潘金莲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已经成了“通奸*妇”的代名词,纵然百姓现在重新认识其真实面目,这一符号恐怕也很难消失。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都可以被人们重新认识,潘金莲可以吗? 其实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为创作《白鹿原》进行前期准备的时候就发现,一面是历史上官方文件为那些所谓贞节烈女留下榜样的记录,一面是民众间广为流传的男女之间的逸闻趣事,民众流传的历史与官方记录的历史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割裂。所以我们不妨可以想象,如果潘金莲没有被诋毁,纵然她被官府的历史以贤妻良母的形象记录下来,也无法拥有后来巨大的“名气”,因为这也正如陈忠实发现的割裂一样,民众更多的乐于流传关于女人不贞洁而越轨*荡的东西。在民众中间流传下来的光明磊落的英雄好人,除了很少很少的几个女性之外,映入眼帘的都是男人形象了。而这既是封建社会对女性压抑的一个表现,似乎也是当今女明星的情感绯闻广受关注的原因吧。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随着婚外情和越轨的日益猖獗,原本以“*妇”形象被人们认识的潘金莲逐渐受到性自由性解放者们的追捧,也想向她学习追求自己想要的“快乐”,潘金莲转而又成了“女性解放”的榜样。这难道不让人再一次啼笑皆非吗?我们对历史人物乃至今天人物的认识,经常是一味的批判或者盲目的崇拜,他们要么做“鬼”,要么做“神”,就是没能在我们眼里做一回“人”。
潘金莲这个角色在《水浒传》中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之一,作者对其描述的篇幅也非常长,如今“知名度”非常高。到了后来,在《金瓶梅》里,甚至她成了“女主角”。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这个女子,毫不吝啬笔墨,潘金莲风姿绰约,而且喜欢风花雪月,塑造了这样一个丰满、鲜活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女子,勾引西门庆,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但在真正的历史中,潘金莲原型不但不歹毒,而且是非常贤惠的一个女子。
潘金莲的丈夫武植,是在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而在县城东北的黄金庄,就是潘金莲的家乡,武家的后代称潘金莲为“老祖奶奶”。潘金莲是贝州盘知州大人的千金,被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她与武大郎是十分恩爱的,也是门当户对的两夫妻,潘金莲知书达理,勤俭持家,先后还育有4子。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而武家村就在黄金庄南边15公里处。武大郎的墓已经被发现了,墓志铭清楚地记载了武大的一生,他尊老爱幼,妻子潘金莲也是名门千金,年轻时武大丧父,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吃不饱穿不暖。但他小时候就天资聪敏,文武双全,饱读诗书。此外,也记载了他死后的坟墓被盗,名节被人诋毁。这让夫妻二人就算死了,在黄泉路上也会含恨。
从墓志铭来看,武大郎还是贵胄殷商王之后,而在1946年从坟墓中发现了楠木悬棺和两具骨骸,根据挖坟的知情人士称,从骨骼判断,武大郎生前非常高大,至少有1米78。这么好的楠木棺材,怎么可能是一个卖炊饼的人买得起的?还是青砖垒墓!
水浒传潘金莲剧照
但好好的夫妻二人怎么会被诋毁成这般呢?其实这段往事的真相早就已经被揭开了,不再是什么秘密了。而且《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后人也站了出来澄清事实,为书中对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文字描写道了歉。
武大郎剧照
原来武大郎崇文尚武,还中了进士,当上了阳谷县的知县。曾经资助过武大的一位同窗怀才不遇,所以来投奔武大,武大自然好好款待了他。但时间过去了半年,武大只字未提让这位同窗做个一官半职的,所以他认为“武大郎乃真忘恩负义之辈”。
一气之下此人就不辞而别,还在回家途中杜撰了各种讽刺谩骂武大的故事、歇后语,还到处宣传,曾被武植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把武大诋毁的体无完肤,所以武大的清官形象被毁于一旦。
谁知道,等他回到家中,武大已经差人送来了银两,帮他重建家园,置办良田。他恍然大悟,原来武大郎不是知恩不报,只是不想以权谋私。但此时悔之晚矣,谣言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让武大声名扫地。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人言可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有潘金莲这个人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有潘金莲这个人吗、潘金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她有历史原型吗、历史上有潘金莲吗,她是哪朝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