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都城在哪里

mvp什么意思2023-04-27  18

北魏时期一共有三个都城,分别是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洛阳。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扩展资料:

1、盛乐

盛乐或称盛乐古城,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具体地址由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定,经考古证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的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盛乐城遗址。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由游牧民族崛起,建立代国和北魏,盛衰延续长达将近300年。自始祖拓跋力微以下,有十几位首领和皇后在盛乐去世。

盛乐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到隋朝筑起为突厥民族居住的大利城,唐朝先后改置为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振武军城。辽置振武县,金改镇。

盛乐古城穿越多个朝代,承载着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2、平城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

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

3、洛阳

北魏洛阳城,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都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汉魏故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与扩建,至宣武帝时建成规模宏伟的北魏洛阳城。

东魏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城,拆毁洛阳宫殿。元象元年(538)在东、西魏邙山之役中,北魏洛阳城化为废墟。魏洛阳城遗址在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

1954年开始就已经对汉魏洛阳城进行勘察与发掘。基本查明了城垣、门阙、街道格局、护城河、金墉城、宫城区、永宁寺、灵台、太学遗址和刑徒墓地等。北魏洛阳城的规模堪称中古世界之最。

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外郭城长、宽约10x10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余万。

北魏洛阳城形制布局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它也是鲜卑族汉化、多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准确的说曹魏有五都:

许都: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汉献帝于许县(今河南省许昌)是为许都。

邺城:建安五年(200年)官渡大战,曹操攻入河北,逐走袁尚,攻占冀州首府邺城。邺城自建安九年(204年),曹操进驻后,就成为他的常住之处,是当时的是国家政府所在地。许都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因为天子(汉献帝刘协)仍在,它在名义还是国都。

长安、洛阳:曹操还把西汉故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东汉旧都洛阳也作为都城。他本人就病故在洛阳。世子曹丕长期呆在邺城。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217年)当上魏王后,邺城为魏郡首府,也成邺都。

谯县:曹操对家乡谯县(今安徽省亳州)颇有感情,也定为都城。

这就是所谓曹魏“五都”。

另外,曹丕建立魏国后,东汉灭亡,许都也就更名为许县,寓有“因许而昌”之意。

洛阳。

东汉末年,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

魏国(213年5月—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扩展资料: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战国时期起于三家分晋,后有田氏代齐,形成了秦、楚、齐、燕、韩、赵、魏战国七雄,这七雄之中只有楚国是南方霸主,因此战国七雄的都城也基本集中在北方。

齐国都城:临淄

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不一样的,但齐国的都城所在并没有什么变化。春秋时期,齐国即定都于临淄,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期,齐国曾迁都临淄城西北五十里的薄姑。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之后,又把都城迁回临淄,此后齐国便一直以临淄为国都。

燕国都城:蓟、临易

燕国的始祖是周朝宗室召公奭,周朝建立后被周武王分封在蓟地(今北京)。自公元前七世纪起燕国开始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了尧的后裔建立的蓟国之后,建都于蓟(今北京)。

公元前七世纪时,匈奴的一支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为躲避山戎的侵扰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容城),自燕襄公元年(前657年)始迁回蓟城。

赵国都城:晋阳、邯郸

三家分晋瓦解了晋国,诞生了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侯,赵国正式建立。赵国最初国都建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前425年又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前386年年赵国再一次迁都,赵敬侯将国都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此后直至赵国灭亡都定都于此。另外,前372年赵成侯还立邢为信都(今河北邢台)作为赵国的别都。

魏国都城:安邑、大梁

魏国,成立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魏国建立。公元前343年魏武侯之子魏惠王称王,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共立国179年。魏国原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直至灭亡都定都于此,魏国别称叫梁国。

韩国都城:阳翟、新郑

同样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中实力最弱的国家,公元前230为秦国所灭。韩国最初定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之后,又将都城从阳翟迁至新郑(今河南新郑)。

楚国都城:郢都、陈都、寿春等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大国,楚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楚人首领熊绎于周成王时期被封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最初定都于丹阳,后楚文王又将都城迁至郢都(今湖北省荆沙西北)。楚昭王时期再一次迁都鄀都(今今湖北省宜城东南)。楚惠王时期又迁都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顷襄王二十年自郢迁于陈都(今河南淮阳)。楚考烈王十年迁于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又迁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秦国都城:秦邑、雍城、咸阳等

战国七雄的终极赢家秦国,都城同样几易其更。秦国的先祖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最初定都于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此后在不断的对外扩张过程中,秦国的都城也在不断变化,先后又分别定都于汧邑(今陕西陇县南)、汧渭之会(今陕西眉县东北)、平阳(今陕西眉县西)、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内)、泾阳(陕西泾阳县北)、栎阳(今陕西临潼县北),直到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才正式把国都定在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咸阳都是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魏国都城大梁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决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城毁,魏国投降。《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三家分晋时魏得到了今晋西南经济基础较好的河东地区。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变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大增。因此,魏国在战国初年就首先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以上就是关于北魏的都城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北魏的都城在哪里、曹魏三国魏国国都、三国时期魏国都城是在邺城还是在洛阳还是在许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08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