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到底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到底是什么意思,第1张

止于至善,应该意思是,直到达到至善才可以停止追求,而善怎么可能会达到至善呢?所以,追求善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理解到了,悟到了的意思。第二个明,也就是明德。明明德就是理解到了明德。那什么是明德呢?既然有明德,那就应该是有暗德,缺德。所以,什么是明德才是关键。

人人都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人人都有自己以为是的自己悟到的至善与明德,所以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纠缠不清,吵闹不休。因为人人都是对的,因此,人人都是别人眼里不对的骗子

(拙拙一答,恭闻指正)

个人认为,“止于至善”的意思正是“始于至善”。换言之,即让“至善”由终点转化为起点,由结尾转化为开端。

大学》先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显然,明明德是大学的起点,亲民是大学的过程,至善是大学的终点。从起点到终点,我们也只是掌握了大学之道,并没有开始运用大学之道。

因此,“止”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对已掌握的大学之道作出总结,检验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明明德和亲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能够以“至善”为起点,正式开始运用大学之道了。

故而,《大学》后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显然,一种事物的结束,就是另一种事物的开始。同样地,“止于至善”其实就是“始于至善”,其目的非常明确——在取得长足进步之后,为下一步的努力制定计划,旨在圆满完成任务并争取最大的收获。

止于至善,从字面上解读,其余三个字都很好理解,也不容易产生歧义。唯“至”字,会产生多种解读,我们先就“至”字做一下分析。

其一:从字面上解读,至是到达的意思,到达了善,什么样的善,到什么样的峰值才算是至善呢?从逻辑上分析推理,那么这个“至”字,不仅仅是到达,一字两意,是指到达了峰值的善。

我们再继续往下延伸推理,能够到达峰值的善,是不是应该隶属于纯粹的善,不贪求回报的善?

那么,第一种解读就出来了,止于至善,是止步于不贪求回报的善意。那种夹带私欲的善意,已经不够纯粹,不可取了。

其二:联系当下的诸多案例,斗米恩 ,升米仇。某演员资助某贫困大学生,因病不能继续资助,兑现承诺,遭到学生家长的追讨,“止于至善”是否是告诫人们善心的使用需要有度,注意使用方法,切忌泛滥呢?

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重点在自我的修炼,提升自身品德才能等方面的建设,这也就是所谓的修己;亲民即新民,重点在安人。两者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修己安人!这与佛教所说的自利利他同出一辙一个意思。

不断地在修己与安人的路上精进提升,自然就是走在了善的大道上,至于所谓至善,其实说的是要这条精进完善的路永远没有尽头,永远都有可进步提升的空间,是给追求完善者们设定的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

当然了,完美也好至高无上的善也好,永远也不见得谁做得到,它只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状态下的一个美好愿景设定,让人不断前进。直到也许真正有那一天时,才在所谓至善面前打止,才算完成自己人生最大程度的修己安人目标。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好事别做到头,所谓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至善就是至恶,不过这话就是说说,没有人能做到,到了那个临界点,谁都会迈出那一步的。

个人认为

一、是说人的本性,原本就是至善至纯至净的。

二、是说人格修养的目标,应是至善。

三、是说既然人性本至善,其实也不必刻意追求至善。

止,停止。至善,是善的最高境界。

止于至善就是说不要追求至善,在至善前停止。

善很好理解,与恶相对。如果善恶有边界,至善其实与至恶重合,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不禁质问为什么好人无好报。其实我们只需要做好对的事,物极必反,须当止于至善。

重点在止,知止而后能定。

止”是“到达”的意思。“臻”也是“到达”的意思,同时“臻”还有“不断趋向、不断接近”的意思,用“臻”取代“止”表达了一种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永不停息的精神。“至善”,即最完善、完美的“理想境界”。“臻于至善”昭示的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是一种对完善、完美的境界孜孜不倦追求的崇高精神

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

止于  停止的意思

宇宙万有,皆有其所“止”,有各自实存的位置。这些是就具体的身份来定义的“止”的内涵。儒家是君子之学,是成圣之学,朱熹认为大学就是“大人之学”,王阳明进一步解释,在其代表作《大学问》中,着力说明圣人之学是“大人之学”,圣人之道是“大人之道”。

《大学》开篇也已说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的第一步是要明明德,把自己本有的德性明亮起来,恢复它的天然本性。那么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至善”。

扩展资料

相传《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字面意思是:精益求精,达到最完美的地步

〖出处〗《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整句话的意思是: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止于至善的解释

谓处于最完美的 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 ,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陈澔 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 当然 之极也。”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革命 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 人间 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 东西 了。”

词语分解

止的解释 止 ǐ 停住不动:止步。 截止 。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古同“趾”,脚;脚趾头。 行起 部首 :止; 至善的解释 ∶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 或者 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 最好 的办法、情况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管子》详细解释最好的办法、情况。《管子·幼官》:“至善不战,其次一之。” 。

止于至善的意思是: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达到;至:最,极。

1、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2、译文: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3、近义词: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4、反义词: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5、词类:汉语成语

6、出处:西汉·戴圣编《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对“止于至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止于至善”本身的意义,第二要结合三纲来理解,第三要结合八目来理解。也就是说,要结合整个《大学》来理解,这才能完整反映此训的原初意义,才能在此意义上开出时代性的新释。

首先要明了“止于至善”本身的含义。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其次《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首先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两纲是达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方法,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明明德,指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之后,还要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这就叫“亲民”。

最后应该结合八目来理解“止于至善”。八目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目的核心在于修身,而基础在于格物。由格物而达到对于知识、智慧认识和掌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达到极完美的境界。止是指达到,至的意思是最、极。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以上就是关于“止于至善”到底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止于至善”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止于至善”、大学的“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61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