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唐朝(618—907年)前期百余年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到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图4-2-A)。虽“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特点有: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另详城市建设篇),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宋朝:
宋建筑
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例,山门内一长方形院子,钟楼、鼓楼分列左右,中间大觉六师殿已毁,但尚存遗址。北进为摩尼殿,有左右配殿,构成另一个纵长形的院落,再向北进入第二道门内,就是主要建筑佛香阁和其前西侧的转轮藏殿和慈氏阁,其与其他次要的楼、阁、殿、亭等所构成的形式瑰伟的空间组合,也是整个佛寺建筑群的高潮。还有一座弥陀殿位于寺后。佛香阁和弥陀殿都是采用三殿并列的制度。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佛香阁现高约33米、三层、歇山顶,上两层皆为重檐,并有平坐。重建于1940年左右。阁内所供四十二手观音像,高24米,为北宋开宝四年(971)建阁时所铸,为中国现今留存的最大的铜像。转轮藏殿与慈氏阁都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大小相同,但结构各异。寺内其余配殿都是单层。这种以高阁为全寺中心的布局方法,反映了唐中叶以后供奉高大的佛像而使主要建筑不得不向多层发展、陪衬的次要建筑也随之增高的特点。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殿基近方形,四面正中各出抱厦。殿身厚墙围绕,仅抱厦正面开门窗。此殿外观别致,重檐歇山顶,抱厦为歇山顶而以山面向前,与传世的宋代绘画极类似。
河北蓟县独乐寺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都是辽代原物,原来两者之间有回廊环绕,现不存在。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台基低矮,斗栱雄大,出檐深远,内部不用天花,斗栱、梁、檩等构件显露可见,装饰效果显著。观音阁、三层高,但外观仅为两层,中间是暗层,阁中置一座高16米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塑像,该像直通三层,阁内有一空井以容纳像身。阁的上下两层间的暗层就是平坐结构和下层屋檐所占的空间。上下各层的柱子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斗栱上的“叉柱造”。上下两层空井的形状不同,有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了整个阁结构的刚性,而空井又是容纳佛像的空间,做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另外,还利用下昂和华栱出挑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来调整屋顶坡度,这是唐以来单层与多层建筑常用的方法。阁的外形兼有唐朝雄健和宋朝柔和的特色,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实例。
留存至今的还有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和善化寺,也都是辽、金建筑的重要作品。华严寺现分上、下寺,其中上寺的大殿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是至今已发现的古代单檐木建筑中体型最大的一座,下寺的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内部沿墙排列藏经的壁橱三十八间,仿重楼式样,分上下二层,在后窗处中断而做成天宫楼阁五间,飞越窗上,以环桥与左右橱相连接,忠实地反映了辽代建筑的风格,也是辽代小木作的重要遗物。而大殿的柱网平面和“金厢斗底槽”的形式相近似,内外柱同高,其上用明袱、草袱两套屋架,与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相类似,可以证明辽代建筑直接继承唐代建筑的风格。善化寺大雄宝殿建于辽,普贤阁、三圣殿和山门则是金代遗物。该寺殿宇高大、院落开阔,为现存辽金佛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这些建筑的平面、结构、造型各具特点,是研究辽、金建筑嬗递变化的重要资料。
宋代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唐朝不同,它是沿着轴线排列成若干四合院的组群布局,加强了纵深发展,如正定隆兴寺。另外一些组群的主要建筑已不是由纵深的二、三座殿阁所组成,而是四周以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成为一个整体,如宋画《明皇避暑图》、《滕王阁图》和《黄鹤楼图》都是如此。这时四合院的回廊已不在转角处加建亭阁,而在中轴部分的左右建造若干高低错落的楼阁亭台,使整个组群的形象不陷于单调。此外,与纵深布局相结合,在主要殿堂的左右往往以挟屋与配殿烘托中央主体建筑的重要性。从这些资料中还可以看到组群的每一座建筑物的位置、大小、高低与平坐、腰檐、屋顶等所组合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都经过精心处理,并且善于利用地形,饶有园林趣味。
宋代建筑的定性化,对明清建筑产生了巨大的的影响。
宋朝时期,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宋代为此还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营造法式》,可称之为中国古代建筑行业的权威性巨著,其对建筑的定性化,使宋代的建筑进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其建筑艺术和技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营造法式》在南宋和元代均被重刊,明代还被用于当时的建筑工程。清朝的《营造法式》也吸取了其中很多内容,雍正十二年所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以“斗口”为模数,就是根据《营造法式》中“材”的模数制度发展出来的。
元明清时期,国内很多建筑形式,特别是在细部及装修上造型柔丽、纤巧,明显受宋影响,多有宋型特点。该时期很多水利工程技术中关于筑城部分的规定,几乎和《营造法式》的规定完全相同。
清明上河图内所见的开封城楼、岳麓书院 、海清寺塔、绍兴越城区八字桥、江西婺源的彩虹桥、西湖的苏堤、北宋皇陵、六和塔、宁波的保国寺、福州华林寺大殿、河北正定隆兴寺、苏州文庙、开封佑国寺的铁塔、泉州开元寺内的双子塔等,都是较为有代表性的宋代建筑。
指的是《营造法式》这本书。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本书是宋朝的李诫所著,他是宋徽宗时期的将作监的少监,将作监是掌管古代宫廷中从建筑到皇帝后宫生活用品的制作的官署。所以李诫才能写出这本书。
全书一共是34卷,这里面包括了很多建筑样式以及各种材质的雕刻拼接方法。建筑的样式制度,包括有建立城墙、营寨的方法;关于各种石头的结构和雕刻方法;大型木制材料的构架方法,立柱、横梁、枋、额、斗拱、椽等等。
小型木质材料的构架方法,包括有门、窗、隔扇、天井,还有佛龛等等;关于瓦片的选择,介绍了瓦片种类的选择以及瓦片装饰的方法;还有房屋建筑内装饰画的制作方法,不同颜色种类画法的选择。其他的就是这么评估用料的方法,最后还有很多各种关于这些方法的图样。
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刊行全国。
扩展资料:
宋代建筑的特点
宋代的宫殿不论是群组建筑还是个体形象都是清雅柔逸之风采,尤其其屋顶形象,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
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是纤巧秀丽、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建筑的这种风格和宋代的绘画、雕塑都有相似之处,如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画,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起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
另外,宋代还产生了大量的书院建筑,如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这是与宋代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以及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的政策使大量寒门学子奔求功名有望,极大地刺激了各类书院的发展,也促进了书院建筑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造法式
华林寺大殿、保国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在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寺的创建年代无考,而仅存的大雄宝殿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物。虽经后代屡屡修葺,仍保持五代始建时的特征,体现出晚唐营建特点。据《三山志》载:北宋乾德二年 (964)建寺,又据碳14测定部分构件的结论,大殿的时代可能要提早到4~5世纪之间。大殿除柱梁构架及斗栱外,门窗板壁及瓦顶均系近代更换。清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六年(1818~1826)增建回廊。 历史:闽国灭亡之后,吴越国国王钱镠割据闽浙等地,福州郡守鲍修拆除闽王宫殿,利用所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建成华林寺前身"越山吉祥寺院",建成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此后,又建造数座禅院,规模宏大。宋高宗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
保国寺大殿
保国寺在浙江省宁波市西15公里的灵山,相传始建于东汉,原名灵山寺,唐末改今名,寺内现存建筑除大殿外均为清代建筑。大殿建于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和同时期的建筑相比,有其独特的手法和特点。
宋朝建筑本身就比较宽泛,南宋和北宋就有很大区别,要说宋朝时期的建筑的话,其实一般说来都会说宋辽时期,那种建筑的和清代建筑的最大区别是用材,各个建筑零件的尺寸都比较大,比如屋脊,斗拱,因为那时也大多都是木作,所以这个算是和清朝的很大的区别,清朝建筑就比较多书籍记载了,像《清式营造则例》里面都有很明确的记载。和宋辽时代的比,就繁复的多,各个建筑零件相对精细,建筑的等级制度也完善的多。
宋代,对于古代建筑来说,是个极大的转折点,因为在宋朝,出现了我国第一批的殿阁楼台,那个时期,中国的建筑才算是真正走进一个灿烂的标准化生产建造的时期,所以那时也有人去编撰类似于《木经》等著作。不仅如此,当时还有很多类似于园林设计的能工巧匠出现,他们丰富了古代建筑的文化与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建筑作品。
一、宋朝建筑极具艺术风格,它代表的是文明与传承在古代,建筑是最为花费工匠精神的,一些精巧的雕琢、一些完整的勾勒,赋予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完全不用的艺术风格,古代的建筑,优势就在于:精致,每一处细节都是匠人的心血。而在这么多的朝代中,小编最喜欢的是宋代的建筑,因为宋代建筑在古代是最有比代表性的了,从高台建筑的修建到雕梁画栋的点缀,从建筑图像的勾勒到风水选址,宋代建筑无一不透露着神秘悠久的文化传承和讲究的艺术展示。
一、宋朝建筑重视风水选址,匠心独运从不遗漏任一细节宋代人修建建筑讲究从时间、空间、人物等元素入手,来评定位置风水的优劣,它讲究宅有八术,从大门到摆饰,甚至到房梁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宋代建筑的匠心精神,从亭台楼榭的精细度就可见。除了雕梁画柱的精细,其更讲究修建高台建筑,并且当时宋代的建筑最大的特性就是外观极其雄伟,单是宋朝的园林就有一百五十余处。
当然,宋代建筑还有很多寺塔、角楼、阁楼,每一处都是当代人对艺术的热爱,这些建筑也是宋代人的智慧结晶。阁楼的样式多样,住宅阁常以双层为主,其中园林建筑,宋代是最为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每一处园林精美之余,还非常富有艺术的观赏性。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建筑物与宋朝建筑物的比较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建筑物与宋朝建筑物的比较、宋代建筑的定性化对明清建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宋代建筑有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