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茄盒:
原料:
1、肉末
2、辅料:葱、姜、蒜、盐、味精、料酒、酱油,和肉末拌匀。
面粉
用水调成糊状,加少量盐。
茄子切片,每两片一组,一边不能切透,保持粘连,有点像蚌壳。
制作:
把调好的肉馅塞到两片组的茄子中间,两片茄子正好夹住。
烹饪步骤:
1、把夹着肉的茄蚌放禁准备好的面粉糊里面,整个裹一层面糊。
2、放入油热的煎锅。
3、不断翻面油煎,直至两面黄即可。
炸麻花:
原料:面粉2斤 干孝母 泡打粉各适量 白糖6两
油2两 水大约1斤左右
制法:
1、将干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孝母、 泡打粉
拌合均匀 扒个坑。
2、将水、 糖、 放入盆内顺一个方向搅拌 待糖全部
溶化后放入豆油再搅拌均匀 倒入面坑内快速
掺合再一起。合成水揉糖发面面团稍醒,反复揉
三遍(要醒10分钟揉一遍),最后再刷油,避免干皮。
3、待面发启 搓长条下等量小剂刷油稍醒既可搓麻花
4、先取一个小剂搓匀,然后一手按住一头,一手上
劲 ,上满劲后, 两头一合形成单麻花劲, 一手按住
有环的一头,一手接着上劲 ,劲满后一头插入环中
形成麻花。
5、大锅上火放宽油, 烧至七成热时, 将麻花放入油
锅,炸至沸起后翻个,炸成金黄带红色出锅既成。
特点:脆软香甜。
炸春卷:
材料:薄饼皮、蛋浆
馅料:
葱头、豆芽、红萝卜、猪肉、香菇、沙葛。(依我的口味)除了猪肉以外,其余的材料都切丝。猪肉剁碎。
调味料:
盐、胡椒粉
做法:将炒锅烧热加入少许油,待油热时先加入葱头炒香再加入
肉碎翻炒几下加入香菇待肉熟时加入红萝卜、沙葛、豆芽
及调味料翻炒均匀即可。注意最后三样材料勿炒太久,否
则失去口感。
待馅料冷却后取一片薄饼皮加入炒好的馅料包起来以蛋
浆封口。(勿放太多馅料否则破了就不行)
包好后下油锅炸至金**即可。
炸藕盒:
先做肉馅:
好五花肉剁馅,加盐、胡椒、少许味精、小葱末,搅拌拌匀,搅拌时最好朝一个方向,然后放冷藏室静置30分钟,即可。
将藕洗净去皮,切成05厘米厚的片,每两片中间夹入少量肉馅,轻压一下,待用。
将面粉,加人适量清水、一点点盐调成薄糊。
炒锅置于中火加热,倒人食油烧至八成热时,将藕夹生坯逐片蘸上薄糊,随即下油锅炸至淡**定形,捞起放盘中晾凉片刻,再投入油锅炸至金**,即可。
特点与说明
此菜为江苏风味。色泽金光油亮,外脆里撤,香气扑鼻,清鲜爽口。制作时,藕夹不宜做得太厚;肉糜也不宜夹得太多;藕夹再次进行复炸,就是为防止成品莱外熟里生。
炸咯吱盒儿
炸饹馇盒儿是一种油炸小吃。它的原料是杂豆面和蔬菜。其制法是将杂豆面和成糊,放在铛上摊薄,熟后铲起备用,将香菜、胡萝卜、葱花等切碎,加进 五香粉、香油、盐等拌合成馅。铛上抹油,再摊一张杂豆面糊,将拌好的馅均匀铺上,然后将预先作好的那张杂豆面饼抹一层面糊,放在馅儿上边。 将做好的饹馇盒儿切成方块,入油炸即成,其口味外酥咸香。
焦圈
小吃制作:
需用温水化开盐、碱、少许矾,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用手反复压揉面团,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压扁,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取成条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长扁片,厚约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每两个剂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两边不能切通,稍连一点,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使之成手镯形,定型后翻过来,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炸糕用的是烫面,有的还掺进些山药泥,馅—般是用白糖、芝麻、青红丝、玫瑰包好,搁手心里拍成一两一个的小饼,入油一炸,里面包的白糖炸成糖汁,外层炸得酥脆,趁热吸一口,烫、甜、粘,不小心糖汁会溅出来。 好山、好水、好心情
油炸桧
即是以面粉为原料,经碱、矾发酵,油炸制的一种小吃。别称很多,油炸鬼、油炸果、麻叶、油片、油条等。都是由“油炸桧”演变而来的。“油炸桧”就是用油来炸秦桧。传说,宋时奸相秦桧害死岳飞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唾骂。有一小贩,捏了两个面人,象征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揿合在一起,扭成螺旋形,下油锅炸,取名“油炸桧”。
民俗多以油条相称。现代的通常做法是:用矾、碱、盐兑成料水,将面粉和匀,上刷点油,饧好后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长条抻薄,剁成小块,每两块合在一起,两手拧抻长,下油锅炸成金**捞出。
一般配料(北京地区):面粉25千克、矾300克、碱150克、盐600克、苏打50克;每50克面用水300-325克、用油125克。
油条
又叫麻叶、油炸桧、油片、果子等。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名随形而变,通行南北油炸小吃。(例)
原料:精粉25千克,苏打50克,矾300克,碱150克,盐600克。每500克面用125克油,水300-325克。
制法:先将矾砸碎,再将碱面、盐放入,倒进三分之一的水将这三种调料研化开(用手摸没渣儿),再将余下的水倒入盆内,与面和均匀,和好面叠一叠刷上点油,饧一会儿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长条抻薄,剁成小块,每两块合在一起,当中用手指按一条沟,两手一拧抻长下锅炸,即成油条;擀成片,中间划二刀,即成油片。
芙蓉干糖
北京油炸小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甜可口。(例)
原料:精粉375千克(发成面肥),白面粉125千克(干面),75克熟干面,饴糖125千克,碱约70克。每500克面炸20个,耗油150克。
制法:①用饴糖125千克、面粉125千克拌和在一起,做里子用;②用面粉发面兑上碱,和好分成两块,每块擀开,把里子面均匀铺在擀开的一块面上,然后把另一块擀开的面再铺到里子面上,成3层,厚5厘米;③用刀切下5厘米宽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按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在一起,再切成重38克的小块,每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边一折成耳朵形,用温油炸;④白糖05千克和熟面干拌在一起,然后把炸好的干糖在白糖盘里一滚,干糖上滚上白糖花即可。
开口笑
北京油炸小吃。成品香、甜、酥,绽口似笑,故名。(例)
原料:精粉10千克,饴糖3千克,鸡蛋1千克,白糖1千克,芝麻仁12千克,糖精5克,苏打10克,和面用油400克。每千克面炸40个,耗油400克。
制法:①将鸡蛋去皮倒入盆中,加上苏打、饴糖、白糖、糖精、油200克、水1500克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倒进面粉和匀,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②麻仁用开水拌匀,小剂在麻仁里一滚,不要揉(揉时间长不开口);③把粘好的小剂放到温油里炸透开口即成。
成品规格:开口,炸透,每个重50克。
糖泡
又叫糖麻叶。油炸小吃。成品金黄,糖泡鼓起,焦软,香甜,可口。(例)
原料:精粉10千克,碱面100克,红糖1千克,盐200克,矾200克,用水65千克。每千克炸20个,耗油250克。
制法:①将矾砸碎再将碱面、盐放入,倒进1/3的水研化开(用手摸没渣儿),再将余下的水倒入盆内,与面同时放入和均匀,和好面叠一叠刷一上点油,饧一会儿放到案板上,用刀切一长条,剁成一块块小剂,每个重80克;②用炸面05千克和红糖和在一起,再用250克干面一揉即成糖面;③把一小块面剂铺上糖面,抻薄两头成长方形,用刀剁三连刀(中间距离一样),拿起放到油锅里糖面向下,用筷子按背面,让分的四瓣都鼓起来。
蜜排岔
北京油炸小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酥、甜、香,略带姜味,故又名姜酥排岔。(例)
原料:精粉25千克,鲜姜100克,白砂糖05千克,桂花50克,饴糖25千克,青红丝250克。每千克面炸100个,耗油600克。
制法:①把面和成面穗,每千克面吃水300克,然后放到切面机上轧4-5次,直到成薄片均匀、光滑为止;②轧好的薄面片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然后分排岔条,掌握好长短(必须是长方形),一般都制成12克一个的排岔(合两小薄片);③把合好的两小片叠到一起,两单片套翻到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岔分数次过蜜,过完蜜晾凉后码放起来,撒上青红丝。
熬糖方法:将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1千克水把姜丝熬开,熬一会儿捞出姜丝,放上白砂糖。要求熬开后再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放到微火上(排岔过蜜)。
淮安茶馓
油炸小吃。为江苏历史名食之一。相传清咸丰年间,淮安人岳文广改进了茶馓的做法,从此远近闻名,曾参加过1930年巴拿马国际比赛会,并获奖牌。
淮安茶馓分梳子、菊花、馓帚、宝塔等形式,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配料比例:精面粉50千克,麻油30千克,黑芝麻15千克,盐1千克;分季节用水,每千克面粉,春秋用温水约900克,夏季用井水约700克,冬天用沸水约1000克,同时放入黑芝麻、盐;拌匀后揉成团块,反复搋揉几次,饧半小时后,搓成如桂圆粗的条盘入缸内,再搓成手指粗的条盘入缸内,最后搓成毛笔杆粗的盘条入缸内,盘一次洒一次麻油,每道工序间隔1小时。如做梳子式,炸时将条绕在手上约60圈,并用手绷开25厘米长,再用筷子绷开则更长,下油锅炸成金**即好。
炸咯吱盒原料:面粉,绿豆面,鸡蛋,胡萝卜,香菜, 荸荠,肉馅,盐,料酒,五香粉,花椒粉,胡椒粉,葱末,姜末做法:1面粉和绿豆面的比例为4:1,加一个鸡蛋,加水,调成稀糊,平底锅擦一点油,把面糊摊成N张薄饼,煎好一面,反面再煎一次,摊的时候要小心,我弄破了两张饼2胡萝卜一根,去皮擦成丝,香菜切小段,荸荠去皮切末,肉馅用水搅上劲,把胡萝卜,香菜, 荸荠,肉馅,盐,料酒,五香粉,花椒粉,胡椒粉,葱末,姜末放在一起搅拌均匀3把一张薄饼放在案板上,抹厚厚一层馅,再盖上一张饼,切成菱型小块4炒锅下大量油烧热,把切好的咯吱盒下油锅,大火炸至焦黄酥脆,即可出锅 如果想追求酥脆的口感 可以升高油温再复炸一次 不用放烤箱再烤制的
用料
主料
面粉100克
绿豆粉300克
辅料
胡萝卜
2根
香菜
1大把
鸡蛋
1个
调料
色拉油
适量
食盐
适量
生抽
适量
水
适量
白胡椒
适量
芝麻油
适量
五香粉
适量
咯吱盒的做法
原料:绿豆粉或黄豆粉、中筋面粉、胡萝卜2根,香菜一大把,鸡蛋一个,温水,盐,生抽,白胡椒粉,芝麻油,五香粉。
做法:
1绿豆粉和中筋面的对比为3:1,搅拌均匀
2打进一个鸡蛋,搅拌均匀,加入鸡蛋的面在摊饼的时候边上会微微翘起,好翻面
3用温水稀释面粉,水边倒边搅拌看状态,能在锅中摊成饼,流动状态最佳
4锅中倒入一点点炒菜油,润一下锅,油不要太多
5倒入适量的面糊,混开,摊成煎饼皮
以上这是摊煎饼的步骤,因为我买的是做好的现成的绿豆煎饼,所以这个步骤就省略了
6胡萝卜擦成丝,香菜洗净切成末,加入盐、生抽、白胡椒粉、五香粉拌匀,最后点一点点芝麻油
7把煎饼平铺在案板上,在上面码好馅料,在上面盖上一张煎饼,面皮边抹上面粉糊(面粉+水=稀释粘稠的糊)粘紧
8然后切成等宽的长条,不用切成小个的菱形块,那样炸的时候容易散
9炒锅倒油,6成热时下入切好的咯吱盒,炸制表面稍硬即可
烹饪技巧
1、馅料可以尝试很多种,不过一般流传的都是胡萝卜、香菜这2种的搭配。
2、炸出来后可以放冰箱冷藏,吃的时候取出几条煎后食用。
3、建议炸完食用时再切菱形块,如果先切菱形块再炸,容易漏馅,会散的可能。
饮食小常识
炸好的嘎吱合稍凉一会即可食用,可作为佐餐,也可作为主食。每次可多做些,剩下放冰箱里,再吃时用饼铛或锅稍加热,使之变焦脆即可再次食用,与新炸出的味道一样。
特色及口感:此小吃原料皆为常见易购之乡土产物,做法简单。外焦里嫩,食后余香饶舌。至今在其产地仍是过年才制作的必备特色小吃,平时没有。
菜品特色
咯吱盒是婆家过去过年的时候必做的食品,在二三十年前的那个时候,每到过年家家开始炸咯吱盒,炖肉。用过去的铁锅(柴锅)一次就能炸出好多来,吃一冬天。我第一次吃的时候觉得特别好吃,后来得知里面其实就是胡萝卜和香菜馅,怎么吃起来那么香,所以我才觉得胡萝卜和香菜是很好的搭配伙伴,即使这两种馅炸成素丸子也非常的好吃。
咯吱盒解释
又名咯吱盒、咯吱合、咯炸盒。
它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生而生于运河源头之通州,历经人们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视运河渐衰而不顾至今留存于京东民间,且有日益蔓延之势。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大批京东百姓操起漕运营生。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变的皮软,入口不爽。有心得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之久不变质。咯吱盒很快成为陪伴船工远航的美食,也自然在京航大运河码头张家湾己方圆数十里的京东一带民间传开。
旧时每逢春节过大年,京东通州乃至运河两岸百姓将所余杂粮细作,油炸咯吱盒便是其中之一。它可做点心用来招待客人,亦可做汤、做馅、焦溜、爆炒,也可荤可素,为节日的餐桌添彩。
咯吱盒的制作原料非常广泛,麦、米、豆、谷,甚至高粱玉米均可入选。碾磨成粉,调水成浆,上炉火摊成薄如蝉翼形如满月的煎饼;再均匀洒上少许香菜末和椒盐,卷成卷切成寸段,滚油炸之,即成咯吱盒。颜色如淡黄,入口酥脆,五谷香沁人肺腑。而咯吱盒最讲究的用料是绿豆,对绿豆的食性多见于中医典籍。《本草纲目》“绿豆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且益气,厚肠胃,通经络,无久服枯人之忌”。用绿豆制作的咯吱盒,口感酥脆厚味绵延。如上五香粉,芝麻乃至孜然,咖喱,辣椒等为辅料,也不改绿豆之原香。
来历:
传说一日慈禧太后到香山游玩,在山脚下一个民间餐厅(现在香山脚下还有这个餐馆),厨师做了这道小吃(当时还没有名字),太后吃了两口,太监按规矩要把菜端走,太后却因其美味说道:“搁着。”,厨师立马下跪:“谢太后赐名!”。于是,这道小吃被命名为咯吱,在民间流传。
以上所说咯吱盒名称来源于慈禧太后,未免牵强附会。本人居京东天津武清,当地也有类似小吃,制作方法大概相同,但原料口感有区别,别有名称来源。本人以为北京的咯吱盒实为京东天津武清县北部小吃嘎吱合的口音演变。北京人吃咯吱盒而不知何为咯吱,故出现西太后命名论,实为不考。
嘎吱合名称来源:武清人从不知乡土人从不知煎饼为何物,而管煎饼叫嘎吱(音gāzhi),管做摊煎饼叫摊嘎吱,天津市内则演变为嘎巴。武清当地还有几样以嘎吱为主要材料的美味,例如焦熘嘎吱、烩嘎吱、炒嘎吱等,味道极美。从前及现在,每逢年根腊月总有人逐村走街串巷叫卖嘎吱,供家家户户制作过年的重要美食——嘎吱合。此小吃为两层煎饼中间夹馅合到一起,故名嘎吱合。
以上就是关于油炸小吃需要什么材料全部的内容,包括:油炸小吃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咯吱盒 请尽量详细说明做法谢谢!、咯吱盒儿怎么做最好吃 图解咯吱盒儿的做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