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什么

停车让行标志2023-04-26  31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一般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因此,如果从客观的角度去推测,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从主观的角度去推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美的事物可以有截然相反的审美感受。1事物的美包含两个部分:形式美与内容美

因此,事物的美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美”部分和“内容美”部分。在时间顺序上,形式的感知先于内容的感知,所以形式是内容产生的必要基础。

2形式美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3内容美基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个体差异4形式和内容共同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当两者相互冲突时力量强者为胜。

1、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

2、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

二、美与形式美的联系:

都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变化统一。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实际应用

1、建筑表现: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形式的一般法则,它是形式构成的规律。建筑表现与其他艺术设计一样,同样是依赖视觉感受的艺术形式。视觉语言在建筑表现中无处不见,从配景选择、色彩搭配、技术运用等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力,到创意的切入等等都遵循着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2、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建筑表现是把不同的素材和建筑编排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效果

问题一: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个人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影响和 时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

美存在于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之中。美景、美酒、美玉、美事、美的生活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美、明法、成理存在于天地、四时、万物之中,是天地、四时、万物的组成部分。

问题二:艺术美的特点 艺术美的特点:

1形象性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根据实际生活的体验、认识,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艺术情境。形象性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

2典型性

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绘画和雕塑作品都不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单模仿,它们往往是对某一类事物特性的综合反映,从中反映此类事物的本质。不过,它们采取的手段各不相同。典型是艺术家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带有深刻思想性的能够放映生活的某些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批艺术形象,典型形象往往还有着丰富的性格。典型性是艺术美的根本特征。

3主观性(情感与理想)

同一审美对象,在不同的审美主体那里因不同的情感体丹而产生的不同审美结果。审美主体对理想境界的不同追求,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

4永久性

艺术本来是在时间中的,它有时代性、历史性,但恰恰艺术本身有把时间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问题三: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美学原理简答题 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因此,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一)艺术美的形象性

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或者换句话说,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所谓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普列汉诺夫曾经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塑造视觉形象,音乐塑造听觉形象,戏剧、影视塑造综合形象,语言艺术塑造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学形象等。但无论如何,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美应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19世纪末叶,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应邀为去世的大文豪巴尔扎克创作雕像,罗丹为此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甚至专程去找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的裁缝,经过这样艰苦的创作准备,罗丹终于有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在深夜穿着睡袍写作的形象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摈弃了一切细枝末节,将大文豪的手和脚都掩盖在长袍之中,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雕像的头部,尤其是巴尔扎克那双炯炯有神、气宇不凡的眼睛,突出表现了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众不同的气质。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朴实、简洁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大文豪内在的精神气质,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的高峰,使这座雕像成为世界名作。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共性,从而使得艺术美具有不朽的生命力。艺术美中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和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阿Q这个人物身上,不仅具有活生生的个性,还有反映他所处的特定时代整个民族的国民性特点。在阿Q这个典型人物形象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会使人震惊,使人猛醒。

(二)艺术美的主体性

艺术美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主体性。如前所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毫无疑问,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但是,这种反映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所以,主体性作为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但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而且体现在艺术欣赏中。

一方面,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于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

问题四: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艺术美的内涵 包括很多方面吧,有音乐 建筑 美术 多层次的 每个人对美的感觉也不同,这些都依靠生活中来慢慢体会。 艺术美的表现,比如绘画,试试欣赏毕加索,梵高的作品,他们将美术的美展现出来。 我是学音乐的,对美术不是很懂,再比如莫扎特的音乐是活泼的, 的,富有活力的给我们听觉上的享受,这也是艺术美。

问题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与美学中的其它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我国美学教科书中常见的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的分类,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其最大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因而,也无助于对客观美的认识、分析与把握。这与传统美学对美的性质的机械理解相关。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①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在现实中,离开特定审美对应关系和审美主体,离开特定审美距离和审美环境,客体便无所谓美或不美;美决不是客体固有的自然质或社会功能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当然,如果我们根据科学抽象原则,设定人类类主体为审美主体,同时将审美系统的诸要素--审美距离和环境等等“悬置”,客体或客体因素②的审美价值或美依然是可以相对确定,并进行分析研究和分类把握的。但显然,这种抽象的美的分类,决不是依据客体自身的特征与性质,而是依据审美关系生成的性质。③据此,我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笔者认为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审美系统中的主体是人,而人的生命从属于“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④人的生命本质的这种两重性,使审美关系的生成也分为性质不同的两大类,即前文化审美关系与文化审美关系。所谓前文化审美关系,就是客体因对主体之物理、生理、心理结构或需求的同构或满足而建立起的审美关系;所谓文化审美关系,就是因客体所包含文化社会价值因素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和肯定而建立起的审美关系。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类审美因素共存于现实审美关系中,因此,又形成第三类,即复合审美关系。这三类审美关系所生成的便是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

所谓文化美,也就是传统美学所讨论的美,即由“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所生成的美,所物化和表现在客体身上的文化审美价值。文化审美关系发生于人类与动物相揖别的漫长进化过程中,生成于人类类意识、类自觉的形成和体现类自觉的自由创造--“劳动”的过程中;文化审美既伴随人类类本质生成而生成,又体现着人类的文化特征。动物能本能地趋利避害,建巢筑穴,但却不能像人类那样,顺势利导,化害为利,能动地为自己创造更新更美的生活环境,因此,动物没有“文化”,也不会对客体内含的“文化”有任何兴趣--甘肃的“阳关”遗址,甚至连鸟儿也不愿栖息。但对人类来说,先民们艰苦创造的文化遗痕,是自然界、动物界任何精妙建构所不可比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存在。这便是“阳关”文化魅力之所在--它所凝聚的是中华文明沉积千百年的历史,它所唤醒的是中国文人代代承传的思古怀古情结。文化审美是人类的“专利”,也是审美的本质构成。

所谓前文化美,系指客体因满足主体潜能本能需求而获得的审美价值。当然,这种前文化美的获得,只能是在人类审美系统整体生成存在的条件下。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仅仅停留在物理、生理、心理水平上,并不存在主客体关系或审美关系,而只有动物与自然的适应关系。动物与自然是直接同一的,它们之间不存在对象性的关系、更不存在享受性体验自己潜能、本能的“审美关系”。蝶恋花肯定不是审美;一只母猴喜欢上另一只公猴,当然也不是审美。但人类在从消极适应自然到能动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一面不断改造自身的感官结构,生成“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一面丰富发展自身的感觉,使之“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⑤从而将人的本能潜能需求从被动性、适应性动物水平提>>

问题六:形式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形式美与功能美可以说是两种相对应的美,如果说功能美是美在对象的功能上,且内容压倒了形式,且是弱功利性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形式美的特点归纳如下:

一、美在形式上

形式美直接取决于对象的形式上,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而直接感觉到的。如西施的沉鱼、、王昭君的落雁、貂蝉的闭月、杨贵妃的羞花之美,桂林山的神姿仙态,漓江水的如情似梦等自然之美,还有铿锵有力的诗句,悦耳动听的音乐等的艺术之美,这些都是通过人的视觉直接感受到的,都可成为形式美。

二、形式压倒内容

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是功能追随形式,如以一个古董花瓶,一只已无法点火的打火机,因为其精细的的做工,美丽的外观,而被人所珍藏。再如一盘味道很香的菜,但却黑漆漆的一团,卖相很差,估计愿意尝试的不会多,相反一道色香俱全的菜,即使味差了点,估计让人吃了也会赏心悦目,心里的评价也会高一点。喝一杯花式咖啡应该会比平常的咖啡让人更加愉悦的。还有装潢一间房,如果我们满足了房主对整个房间的外形要求,总体感觉,即使房间的功能稍有欠缺,仍不会减少房主对美的享受。

三、形式美有很强的超功利性

形式美具有很强的超功利性,并不是说形式美无功利性而是说它的功利性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如文学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上的利益满足。作家在创作文学的时候,不能从文学本身获得某种直接的现实利益,只是进行简单的创作,写下简单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使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形式美。然而作家却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并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反应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总的来说形式美的侧重点在于对象的形式上,而内容的重要性则偏弱,且具有很强的超功利性。

问题七:服装美的五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服装的综合美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①个性美。是服装与着装人的性格、风度、爱好、志趣产生的美。②流行美。是服装与着装人迎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产生的美。③内在美。是服装与人的心灵、气质融合产生的美。④外在美。是直接表露在外的美。此外,还包括在上述4个方面美的作用下产生的美,如服装与身体辅成的姿态美;服装的结构线条与体型辅成的构成美;材料品质、组织、肌理辅成的材质美,服装颜色与肤色辅成的色彩美;造型、款式、纹样等产生的艺术美;工艺、技术等产生的技巧美;佩饰、配件衬托的装饰美;服装与帽、手套、鞋、袜穿戴物品形成的整体美;服装与人的长相及修饰打扮产生的化妆美;服装的功能与人的工作、环境、条件、工具、对象相适应的实用美。

问题八:美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美感的特征,是指美感区别于其他情感和感受的特别显著的象征或标志。

美感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形象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愉悦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当某个物体的形象达到了你思想的同一审美标准,这个物体就符合了你的美感标准。

比如:1看上去有“润泽感”的“蔬菜”、“水果”甚至“皮肤”都是比较“健康”的,一般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于是这种“润泽感”就成为了大众的生活需求,符合她们眼中的“美感”。

2做工比较“精密”的东西,一般都会比较有“科技含量”,迎合了一些高端人士的要求,于是这种“精密感”便符合了那些高端人士的“美感”。

美感是人的一种认识。从认识角度说,美感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我也是从别的地方帮你整理了一下发你的, 网上答案好多好乱,不好意思 这几天忙考试所以就帮到这啦。。。

问题九:概括谈美的特点 15分 完朱光潜的《谈美》,美学的概念在我脑海中场乎越来越清晰,但我也越来越不敢给美学下定义。真的如朱光潜所说的那样,美是心中的一种感受,只能会意,却难以言语表达。

美感不是 ,不是联想,也不是考证,也不是批评。这些我原以为美感的支撑物轰然倒塌,在朱光潜的解说中,我心服口服。但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又横旦在我的面前,到底何谓美学。

朱光潜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西方美学。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后期的美学观有所改变融合了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观点,不再说美是主观的,而是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不过关于美感起因的看法,朱光潜的观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主观情趣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朱光潜的审美观,那就是:欣赏就美。

一、 什么是美?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但是这种普通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没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那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同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

也有些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但我觉得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觉得庄严。所以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的结合体。

二、什么是自然美?

在百度上对自然美的解释是,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而其必要条件是人的感性。换句话说,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自然美虽存在于自然中,但它之所以能上升为美,是因为人对它有一个艺术化的过程。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1]这个观点和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朱光潜先生讲到,“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可见,自然美是艺术化的产物,它的美来源于与人所构成的特殊关系,也就是说,自然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拥有了人的感性思维。

此外,关于自然美,黑格尔的定义是“我们只要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和客观性相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时,才可见出自然美。”[2]黑格尔的这个自然美的定义显现了如下意思:自然美的存在是对人的一种存在,是人在自然界当中见出了自然美。[3]这句话说得不错,正是因为有了人这样一个主体,自然美才有了被认同的可能。不过,黑格尔又认为自然美是不完整的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理念被物质的材料束缚。[4]这里所谓的理念,是取心灵的形式。关于这点,我不太认同这种看法,这或许是因为我见识较为浅薄。但我认为,如果理念取心灵的形式,那么不正是因为有了心灵与某种物质材料的联系,才会有美的体现。很多时候,我们对美的追求、认识,往往是来源于心灵的执着。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想要把美形式化、物质化的欲望,又或许说是我们想从物质中进一步求得美的存在,所以我们才会赋予春天、秋天不同的意义。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与某种物质材料有所联系,我们才会看到与别人不同的自然美。所以,才会有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如果说自然美的根本缺陷在于理念被物质材料束缚,那么,我认为这也有可能是自然美的一个小小的可取之处。

再看,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伊曼努尔・康德认为自然美是如何的呢?康德从两方面排斥自然美于纯粹美之外。第一,他反对鲍姆嘉通把“美”和“完善”等同>>

问题十:美的特征和美的分类有哪些?如何理解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自然性和形式性较好掌握,对于变易性则需要重点理解。

自然美是天然物质符号的美,它的活跃多变往往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一方面,客观的自然事物在变;另一方面,主体的情感也在变,从而主体赋予自然客体的意义也在变,这就必然使得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美的变易性。

第一,自然事物充满活力。自然美是活的形象,是生命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和变化的形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衰朽、死灭和复苏的过程,这种过程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就像应和着宇宙生命的某种秘密旋律,形成富于变化的节奏感,使自然美呈现出变易的特征。

例:花。

以“美不自美”对中唐诗美现象作总体把握,是中唐诗歌现象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美不自美”观,是中唐诗歌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个审美原则。这种诗美观,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意识,标志着儒家伦理诗观在中唐诗美学中的胜利。“美不自美”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最大极限地张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对自然役使和赋形为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其美学效果是抒情者的心理真实代替了山水对象的客观真实,因此,他们诗中的山水自然,大多有被扭曲了的遭遇,呈现出形意失谐、意象失衡的诗美形态,被强加上哲性化的理解而成为意义的象征。

一般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因此,如果从客观的角度去推测,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从主观的角度去推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美的事物可以有截然相反的审美感受。一直以来,美学家、 哲学 家、 科学 家们为了追求美的真谛而辛勤地探索着。时至今日,关于美的本质 问题 的探讨硕果累累,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可以给美下一个标准统一的定义。在下文的讨论中,笔者希望能用“美的形式和内容”来解释审美过程中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并作相关的论证。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一、美的形式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事物的美包含两个部分:形式美与内容美

任何可以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都会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于人的生理感觉器官的部分,如可以被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我们不妨就称之为“形式”。蕴含在形式中的能够引起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反应的东西,我们不妨就称之为“内容”。能够使我们的生理感觉器官感觉舒适、放松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而能够被我们的心理所接受、认同或引起共鸣的内容就是“美的内容”。

因此,事物的美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美”部分和“内容美”部分。在时间顺序上,形式的感知先于内容的感知,所以形式是内容产生的必要基础。

2形式美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对于哪些形式是美的,哪些形式是不美的,无论在美学界还是在科学界,普遍认同这样一些观点,即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是美的,秩序和 规律 是美的,完整是美的。和谐是美的,美是多样化和单纯化的统一,美是对比和统一的平衡。而能够最精练地概括形式美法则的该属“多样化统一”。

上述的形式美规律既然能够被各个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们普遍接受,并作为一种普遍的设计规律 应用 于教学和传播,那么它就一定具有某种程度的科学性,或者说某种程度的必然性。形式美与内容美不同,它既然不受个体心理差异的干扰,那么它必定是建立在人类的某些共性之上,能够 影响 人类并形成它的群体审美偏好的共性需求,可能是“生理上的舒适性要求和心理上的求变性要求”,生理上的舒适性要求造成了对“统一”的偏好,而心理上求变性的要求则决定了对“多样化”的偏好(这一点笔者在其他的著作中已有论述)。人类在审美方面的共同偏好决定了对形式美的认同,因此,人类对形式的审美是趋同的。

3内容美基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个体差异

内容美是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内容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美感,是由人看到形式之后产生的联想或想象引起的。产生的联想或想象不同,就会造成审美上的差异。而每个个体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同,所受 教育 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等等,面对同样的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想象,从而对同一个事物作出不同的审美评价。因此,人类对内容的审美是因人而异的。

4形式和内容共同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当两者相互冲突时力量强者为胜

形式和内容分别作为两股力量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但形式是浅层次的力量,内容是深层次的力量。在没有内容或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如一个蜘蛛网和一朵玫瑰花相比,蜘蛛网给人带来的联想和想象空间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它的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内容较少,这个时候形式的美感占据主要地位,我们对蜘蛛网的美的认识主要源于它富有秩序的形式。而在内容很多或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如一朵玫瑰,会让人产生很多关于。

形式美法则五大原理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变化统一。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表现在:首先,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

以上就是关于艺术美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艺术美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什么、美是形式美还是意识美、美的根本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27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