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除了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谁

春秋五霸 除了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谁,第1张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白虎通·号篇》。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ǚ),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卧薪尝胆”故事里面的吴王名字是夫差;越王名字是勾践。

一、夫差

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

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吴国被灭,夫差自刎,时年55岁。

二、勾践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扩展资料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眼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对《吴越春秋》的误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成语)

百度百科-夫差 (春秋时期吴国君主)

百度百科-勾践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

吴王阖闾(约前537年—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

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奉命率舟师溯江攻楚,与楚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以夜袭之计败楚军,夺回所丧王舟“余皇”。吴王僚八年(前519年),佐吴王僚率军攻楚战略要地州来,当楚以七国联军来救,途中因令尹病亡而被迫回军之时。又出谋示弱诱敌、奇袭制胜,大败楚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夺取州来。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

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

扩展资料:

吴王阖闾,为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嚭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着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际,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武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

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五战五捷,大败楚军,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第二年,越王允常率师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公元前504年,吴师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从此,吴国威名大振。可以说,阖闾在位的局势为夫差的称霸奠定了基础,而铸剑术也在不停地发展与成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阖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青铜剑背后的吴国崛起

吴王的故事

吴王的故事1

从前,扬州这个古城属于吴国的地盘,非常荒凉,处处杂草丛生,蚊虫成群。而现在,这里却是一个花红柳绿、稻谷丰产的宝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流传着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那还是在远古时候,中国被分成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它们之间连年不断地打仗,老百姓被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得安生。如果一遇到灾荒,就更苦啦!吴国也和别的国家一样,经常派军队去攻打周围的邻国。

有一年秋天,吴国遭了水灾,眼看到手的秋谷全部给水淹没了,连谷种都没有收到。

老百姓整天饿着肚子,吴王夫差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是着急,他和大臣们商量,决定亲自领兵攻打北方的齐国,抢些粮食回来度荒年。 一天傍晚,他领着人马走到一个山沟,迷失了方向。他立刻派几个士兵到附近去找个向导来带路。自己则坐在马上等着。不大一会儿功夫,士兵们回来报告说:周围连个人影都没见到。眼看太阳落下山,夫差干脆下令叫人马扎下营盘,等第二天再去找人。

他正准备下马休息,突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人从草地上飘飘悠悠地向他走来。他感到很奇怪,就手提宝剑向前迎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年轻的姑娘,那姑娘好看极了,黑黑的头发披到了双肩,圆圆的脸像红红的苹果,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不等夫差开口,那姑娘就在他的马前施了一个礼问道:"大王,你到哪儿去?"夫差望了望她,答道:"孤王要到齐国去筹粮!"姑娘又问:"那么,你怎么不走呢?" 夫差就把迷路的事告诉了她,并请她带路。姑娘听夫差说完,满口答应下来。她朝夫差笑了笑说:"不过,我在没有给你带路以前,请大王告诉我几件事情。"

夫差听她答应带路非常开心,就说:"好,你说吧。"

姑娘把手指了指天空问道:"大王,你说天上有没有太阳?"

夫差原以为她要问什么难题,一听问的是这个,便哈哈大笑说:"有啊!"

姑娘又问:"大王,你说地上长不长稻谷?"

夫差说:"长啊!"

姑娘接着问:"那么你为什么要到齐国去抢粮呢?"

夫差被姑娘问得怔住了,只好把遭遇水灾筹粮度荒年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姑娘听了夫差的话,跪下叩了一个头说:"大王,我们都是黄帝的儿女,分散居住在四面八方,天下的百姓全是一家人,一家人怎么能互相仇杀呢?"夫差想不到这个年轻姑娘竟敢当面责问他,刚想发作,举剑把她砍了,但转念一想,还得用她带路,只好忍了忍气,大声吼道:"不去打仗,叫我拿什么给百姓吃呀?"

姑娘不慌不忙地说:"大王,只要你使百姓安康,我就会帮你忙的!"

夫差听了半信半疑。心想,口气不小,小小年纪能帮我什么忙?姑娘见夫差怀疑的样子,便转身举手朝地上一划,说也奇怪,大地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一片金光闪闪。夫差连忙跳下马来一看,口子里装的全是饱满的稻谷,足足可供吴国吃好几年。他惊奇极了,忙问姑娘是什么人?这些稻谷又是从哪儿来的?姑娘微微一笑:"大王,我是你脚下的臣民,这稻谷是我每年在收割以后从田野里拾来堆藏到这里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姑娘说完就变成一只蛤模,一蹦一跳地走了。夫差恍然大悟,感动极了,朝着蛤蟆爬去的方向鞠了一躬,打消了去攻打齐国的念头,命令士兵把稻谷搬出来,除留下一些做种外,全部分给老百姓度荒。

吴王和士兵们原地住下来,开垦荒地,播种农田。没过几年,吴国就繁荣富强起来了。

吴王的故事2

一天,吴王非常高兴,乘船在长江游览,看到一座猴山便上岸了。很多猴子见了吴王,都非常害怕地躲开,跑到荆棘丛中去了。只有一只猴子,从容地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吴王一行人面前展示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来射它,它可以敏捷地接住射过来的箭。吴王非常生气,命令随从们一齐射,结果那只猴子被射死了。

吴王对他的友人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呀,自以为它的身手灵巧,行动敏捷,来对我表示看不起,走上死路,是自找的。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对人表现出骄傲的神色。”颜不疑与吴王旅行回来之后,马上去请教贤人董梧,来改变他的神情气质,远离声色,拒绝荣显,三年以后,获得了京城中人们的普遍称赞。

自恃孤傲会招来杀身之祸,逞能的结局是自寻死路。聪明、智慧、有涵养的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会很谦卑。

吴王的故事3

夫差继位得到父亲临终嘱托要打败越国报仇。因此他专心治理国家为让吴国实力变强。越王勾践听闻夫差要报仇,主动出击结果战败,夫差攻占了越国国都把勾践围困在山上,勾践只好投降求饶。

吴国大臣劝说夫差不要接受勾践投降,夫差没有听从,勾践来到吴国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赦免了勾践,放他回国。

夫差喜好打战,齐国君王去世,于是出兵攻打齐国。大臣此时仍警告夫差要防备勾践而不要把精力放在中原的齐国。夫差没听,连着几次出兵攻打齐鲁,想要争霸中原。

这样连续征战,吴国国力逐渐透支,士兵也疲惫下来。

勾践带着厚礼供奉夫差,夫差特别高兴,一点都没防备勾践。而此时只有伍子胥为吴国担忧,认为邻国之患没除将来必出大乱。夫差却非常生气,竟然逼伍子胥自我了断。

而同时勾践不仅给吴国送各种奇珍异宝还把越国顶级美女西施献给夫差,可是夫差并不知道西施是勾践安插的棋子,在夫差身边不停的魅惑夫差还给勾践提供情报。

伍子胥死后不久,夫差又带兵北上争夺霸主之位。这次,他带了全部精兵出去只留太子和少量兵力在国都。勾践乘着夫差不在,攻占了吴国国都,杀死了太子。夫差提出和解,勾践同意。过后,勾践又发动了战争,吴国战败,夫差最后选择自杀。

夫差死的时候想起伍子胥三番五次的劝告,后悔莫及,可惜醒悟得太迟了。夫差死后,吴国就灭亡了。

夫差的老婆

夫差的正妻如今已不知名姓,想必当年也一定是一个大家的优秀女子,要不怎么会入得了夫差这种心高气傲的男人的法眼?

别的不说,单说她能够容忍西施的存在,就绝对不是一般的女人能够做到的。多雍容的女人,一个女人能够做到高贵是很不容易的,保持着属于自己的尊严,不屑与别的女人争宠。西施受到的宠爱再深,又怎样?不为所动,也不为所嫉妒。

如果是一般的女人,面对着一个比自己年轻、比自己漂亮,还心术不正,成天对着自己的丈夫大吹耳边风,极有可能会威胁丈夫的江山的女人,是肯定不会留下她的。毕竟有这么多的理由在这里,何况后宫秘密的让一个女人死掉还不简单,虽然说西施臣服国是献上的战利品,可她是王后啊,处死一个妃子的权力还是有的吧。不用处死,后宫之中多少的下作手段啊,下个药,派个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可是王后没有,这是何等的一种气度。

夫差的老婆对夫差是尊重的,正是这种尊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纵容。在西施之前,没听说过夫差有什么花花绯闻,那是家中的贤内助的好。夫差的老婆肯定是有能力的,毋庸置疑。但也正是这一定程度的纵容,让她亲眼看着自己爱的男人从至尊的高位跌下,心里有多痛苦,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吧。

传说,吴国灭国后,王后把西施杀掉了。

吴王夫差和西施

夫差好色,拥有妃嫔美人无数。西施出生农家,在越国农村做一为浣纱女,与世无争。然而正是由于西施的美貌,牵引着她来到了国都宫殿,卷入了权力争斗的旋涡里。

西施天生丽质,既然是绝色佳人,男人见了怎么不动心呢?传说范蠡见到她时竟然对她一见钟情,然而也因为被西施轻易迷倒,范蠡才想到用西施作为武器送给夫差。西施先是被引荐给勾践,在越国国都,西施得到更多的礼乐舞技的训练。勾践范蠡真诚请求西施为国效力,西施怎能不答应呢?

从西施踏上吴国那一步开始,西施就注定了要让夫差为她神魂颠倒。一个天然美丽的姑娘被赋予国仇家恨,她的气质是与众不同,她的美丽也是带着毒性的。夫差得到西施后,深深迷恋上了西施,他男人的所有爱恋都被激发,把最好的恩宠都给了他心爱的女人。西施柔弱娇媚而又有智慧,身上还有一种神秘忧郁气息,一笑一嗔都在像毒药一样侵蚀着夫差。一个男人一旦迷恋一个女人,就会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何况是一个好色的男人,夫差只顾着与美女玩乐,渐渐精力就不放在朝政上,疏远了臣子,忽略了治理国家。

这样的吴国渐渐的变得虚弱,夫差终于被勾践打败,夫差最后自杀,而西施也完成任务回到了越国。

西施虽然用爱国之心去吴国为勾践做事,但是回国后却并没有得到勾践的认可,反而因害怕西施太过美丽害怕像夫差一样被迷惑,最终处死了西施。

吴王的故事4

吴越国二世国王钱元的妃子吴汉月墓位于杭州市内的居民区中,是目前唯一一座没有回填的钱氏墓葬。

据浙江临安市文物馆馆长朱晓东介绍:这个墓是1958年村民取土作业时发现的。从资料的比对查考来看,这个墓葬跟史料是吻合的,它就是钱的第七子钱元的妃子吴汉月的墓。

在这座吴越国王妃的墓室中,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有四周的石刻浮雕,这些雕刻线条流畅生动,虽然颜色早已褪尽,但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他钱氏墓葬的形制大小与此墓大体相同,墓室空间都不大,整个墓葬中最奇特的还是墓顶上的那些天文星象图。

解读星象图

在杭州市文物管理所的碑林中,我们终于见到了钱氏家族那些1000多年前的真实的天文星象图。

由于年代久远,原本完整的石板已经破裂,贴在表面的金箔也已脱落,但所刻的线条仍清晰可见。

根据史料和照片,学者们还原出五幅钱氏家族墓葬星象图,分别是钱父亲钱宽墓顶星象图、钱母亲水邱氏墓顶星象图、钱第七个儿子二世国王钱元墓星象图、马王后墓星象图和吴汉月墓星象图。此外,据学者们推测,位于临安城中太庙山的目前保存完好的吴越国国王钱的墓里必然还有星象图。

一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墓室顶部都有天文星象图,在中国几千年丧葬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钱氏家族这些墓顶星象图,构成了历史上一道古老而奇异的景观。面对如此深奥的天文图谱,当我们一一细数这个家族一个个大名鼎鼎的后人时,不禁产生无尽的联想。中国古代的豪门望族很多,但往往是三五代之间的短暂兴盛。“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等等古语,对这种现象早有归结。而钱氏一门从吴越国传世至今已经三十六七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名人大家出现。这个千年不衰的奇迹,是否与这些独特的墓室星图有关呢?这些星图究竟暗含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奥妙和玄机呢?

据天文学家杜升云教授讲:在墓室里绘有星图这一古老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比如河南濮阳古墓,它用蚌壳拼一条龙,拼一只老虎,中间还有北斗七星,都是用骨头拼出来的,星图陪伴着死者。

原来,古代丧葬讲究事死如事生,人的死亡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开始,因而埋葬时要把生前的一切带到地下。多年来,考古人员在古墓发掘中,相继发现过不少星图,但是,当专家们把那些与吴越国时代相近的星图相互比较时,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杜升云说:其他的星图都是随意点上去的,跟真实星空不一样,只是表意性地告诉你,这个是星空,但到底是哪颗星我们说不清楚。与其说是星图,其实更像是具有表意性的装饰画,画个金乌玉兔,就代表太阳月亮,画个圈点就代表星辰,完全不能反映真实的星空。而吴越国王家族墓里的几幅天文星象图,虽然各不尽相同,但基本属于同一版本,是科学写实的二十八宿星象图。特别是钱元的墓室星图,上面有三个道,就是中规、内规和外规。内规表示永远不会掉到地平以下的星;中规表示天赤道;外规是永远不会升到地平以上的星,这个图比较完整。

二十八宿星图是中国古代传统智慧的结晶,古人在长期观星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头顶上的天空看成是与人间一样的地方,分为三垣:紫微垣——天帝居住的皇宫;太微垣——大臣处理政事的场所;天市垣——百姓居住交易的地方。然后再把天球分成四块,每块里含七组星星,称为二十八宿。再配以四只守护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布于东西南北四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肉眼可见的二十八宿星空。

钱氏家族的墓顶星图,正是这样一些可以与真实星空一一对应的二十八宿星图,尤其是国王钱元及王后的墓室星图,已成为今天天文研究者了解那时天象的一份重要依据图。

钱氏家族传奇

能够拥有如此准确的星象图,是否意味着吴越国时期的钱氏家族已具备很高的天文知识?这些星图能否为我们透露这方面的信息呢?

钱出生于浙江临安一个普通世家,一片位于临安市郊的菜地就是钱的故居地。据史书记载,钱出生时因为相貌丑陋,声音奇高,父亲钱宽认定这是个不祥之兆,便把他扔进住所旁的水井。幸亏一位邻居老婆婆把他救起,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这口井就被称为“婆留井”。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钱开始粜米贩盐,供奉父母。21岁时按照“二十而兵,六十而免”的唐朝旧制,钱到兵营投军。凭借一身武艺,当即被保举为偏将,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时逢晚唐乱世,藩镇割据,灾荒迭起,钱以捍卫乡里为主旨,赏罚分明,亲历百战,最终统一两浙,成就了雄踞东南的霸业,建都杭州。

平定东南后,钱对内兴修水利,广种农桑,对外则开拓海运,扩大贸易,实行“保境安民”的国策。今天在杭州漫步苏堤,泛舟西湖的很多游人,或许并不知道这一切的存在与钱有着莫大的关联。

浙江省临安市钱研究会副会长陶福贤说:当时钱想重建王宫,一个术士说你在原址建,你这个国家只立百年。如果把西湖填了,你可以增加十倍,一百年增加十倍,就是一千年。钱王说:西湖是杭州百姓生活、灌溉的主要水源,无水即无民。我也没有听说过有千年不变的一姓王朝呀,我有百年就足够了。

可以想象,以钱当时在杭州的绝对大权,采纳术士的建议,把西湖填平很容易。如果不是他明智豁达的选择,今天的西湖早已不复存在,“惟留一湖水,与汝度荒年”、“留得西湖翠浪翻”等等,都是心存感激的后人用来赞颂钱的诗句。

钱享年81岁,执政40多年。在他及其子孙三代五王的精心治理下,吴越国富甲天下,成为五代时期维系时间最长、经济最繁华的一个国度,也为后来江浙一带被称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后期,天下动乱不堪,宋太祖赵匡胤用武力吞并了八个藩国,统一了中原。此时,富庶强盛的吴越国成了赵匡胤的一块心病,意欲挥师南下,消灭吴越。为了不让江南子民身陷战乱之苦,当时执政的吴越国王钱弘遵照祖训,委曲求全,主动取消王位,带领全家老少三千人,到京都开封俯首称臣,使宋王朝不动一刀一枪,和平统一了中国。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纳土归宋”的`著名事件,也正是鉴于这一特殊功劳,钱姓被排在了《百家姓》中仅次于皇帝之后,高居第二的显要位置。

纳土归宋的睿智选择,保全了钱氏一脉宗室的完整,到了北宋后期,随着宋王朝南迁,大部分钱王子嗣又都平安返回了江南。然而,纳土归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保护了一方水土百姓,在列国纷争中赢得了难得的安宁。

星象图来历

在了解了吴越国及钱王的诸多往事后,我们对钱氏墓葬星象图的种种疑问终于找到了比较合理的解释。由于那时的吴越国是一个偏隅东南的小国,沿用的是中央政权的统一历法,没有设立自己独立的天文观测机构。

但没有设立天文机构,并不意味着钱王对天文这门帝王之学不重视。在古代,人们崇尚天人合一,对天上的日月星辰充满敬畏,君王们更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天上的星星联系在一起。所谓天星下凡、紫微星闪耀、君权神授、王权天授等等。这也是已发现的、带有星图的墓葬大都属于君王世家的原因,这一点钱王也不例外,他们同样把墓室星图作为自己王族的标志。但不同的是,他们在敬畏日月星辰的同时,更严谨科学,也更按天理办事,并一代代沿袭相传。

吴王的故事5

吴王卫士

春秋时期,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有的大臣劝阻说:“楚国正处于强盛时期,现在还不能去和它交战。望大王三思而行。”

吴王一心想称霸,此时哪里听得进劝谏之言,拔出寒光闪闪的宝剑厉声说:“我已经决心进攻楚国,谁再敢劝阻,我就把他碎尸万段!”吓得大臣们再不敢开口了。

王宫里有个年轻的卫士,认为这次出兵不是正义之战,肯定会失败的,但又不敢面对吴王讲。他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天,他一清早就走进王宫的后花园。手里拿着一把弹弓,转到东,转到西,连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毫不在乎。就这样,他在那里转了三天。

吴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把卫士叫到跟前,问:“你为什么老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把衣服都弄湿了呢?”

卫士恭恭敬敬地说:“报告国王,我是在观察一件挺有趣的事呢——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只蝉,它在树的高处喝着露水并且得意地鸣叫,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只螳螂藏在它的后边,弯着身子,举着前爪,准备扑上去捉它呢;可是那只螳螂,也完全没有料到,在它的身后有一只黄雀,正悄悄地伸长脖子想去啄;那黄雀却根本不知道我正拿着弹弓,正对着它瞄准呢!”

吴王笑道:“确实很有趣。”

卫士继续说:“尊敬的国王,蝉、螳螂、黄雀只想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啊!”

吴王沉默了一会,恍然大悟:原来卫士在用寓言来巧谏,想让他停止进攻楚国。他笑笑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鱼刺吴王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姬光有意杀掉吴王僚而继承王位,他得专诸相助。

专诸受吴国公子姬光之命,设计刺杀吴王僚。专诸为此作了精心准备。他多方搜集有关吴王的行踪、生活习惯、嗜好等各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他获知吴王僚平素有爱吃烤鱼的习惯。为了实现刺杀吴王僚的计划,专诸特地去太湖向当地名师学习烤鱼的烹调工艺。几个月后,专诸学到了一手好技术。他所做的烤鱼,人人品尝后都说美味无穷。回家后,又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专诸亲自制作了一条造型独特和味道鲜美的烤鱼,在鱼腹内藏进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把匕首的名称叫“鱼藏剑”。

专诸从地上站起,弯腰托盘走近吴王僚。便一手揪住僚的衣襟,另一手从鲤鱼腹中掏出一柄闪着寒光的样子古怪的短剑,疾速向前一捅,直没吴王僚小腹!

吴王僚的卫士反应回来,挥剑便砍,专诸顿时被砍成肉酱。但只听姬光喝道:“通杀!”转眼间,十几名王府侍卫从屏风后冲出,将僚的亲兵乱剑杀死!

姬光持剑上前,逼近吴王……吴王死。

吴王的故事6

吴王阖闾是春秋五霸之一,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分歧很大,喜欢吴王阖闾的人,认为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不喜欢他的认为他就是一个篡位的阴谋家。吴王阖闾最后能够成为春秋霸主,成就他的千秋伟业,除了把握住了时代的机会以外,伍子胥的助力是他成功的关键。

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光既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史书上短短的几个字,一两句话就把吴王阖闾的性格给草草勾画了出来。吴王阖闾又叫做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又被称为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以专诸刺王僚而闻名,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为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

他有两件事最为人熟知,第一件事就是吴王阖闾兴兵伐楚,第二件事是刺客专诸刺杀吴王僚。我们在了解下第一个故事之前,首先了解下当时的背景情况,当时吴国的国君是吴王僚。吴王僚即位是没有问题的,之前诸樊去世的时候,本来由叔父来继承王位的,但是由于叔父不愿意当这个吴国的国王,皇位继承按理来说就由公子光继承的,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就变成了吴王僚。

公子光心里就不平衡了,虽然表面上对吴王僚唯唯诺诺,但在私下里还是会偷偷豢养门客,积蓄力量,准备随时取代吴王僚。作为吴王僚的得力助手,公子光为吴王僚南征北战,率军攻打楚国,第一次征战失败,惧怕获罪的公子光在最后的又将局势挽回。并在随后几年遇到了伍子胥,此时的公子光依旧奔赴在伐楚的战线上。吴王僚八年,公子光击败陈国和蔡国的军队。公子光的卖力,丝毫没有引起吴王僚的怀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伍子胥就是那阵东风,来得正是时候。伍子胥逃亡楚国,完全是迫于楚平王的压力。因为父亲的缘故,伍子胥不得不跑到吴国。因为在生死关头,担忧如何逃出楚国,而在一夜之间就白头。最后,逃亡吴国的时候又遇上了吴王阖闾,于是吴王阖闾展开了人生中的第二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专诸刺杀王僚。

伍子胥和吴王阖闾抱着各自的目的聚到了一起,有人说是志同道合也有人评价他们狼狈为奸,不管是哪一种,总之,吴王阖闾最后都实现了他最后的目的。伍子胥知道公子光的野心,念在吴王阖闾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找来了一个刺客。这刺客叫做专诸,以勇而闻名,经过多年的训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置吴王僚于死地。

在吴王僚的庆功酒席上,公子光假称去换药,其实他在暗处早就在悄悄观察着帷幕外的一切。专诸小心翼翼地向吴王僚呈上自己精心烹制的鱼,就在吴王僚举起筷子将鱼肉放进嘴里的那一刻,专诸抓住机会,一下子将匕首刺向了吴王僚,吴王僚被专诸刺杀了,临死前都不知道这个叫做专诸的人为什么要杀他。专诸随后也被吴王僚的侍卫们剁成了一堆肉泥。

此时,公子光缓缓地放下帷幕,所有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因为这天下已易主,待将吴王僚的党羽减除干净,公元前514年,公子光正式登基成为吴国的新一任君主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他的脚趾,重伤而死。

   春秋时期,吴国虽然偏居东南一隅,远离中原,但历史悠久,血统纯正,史料记载,周朝祖先古公檀父生有三子长子泰国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吉州龙王父亲,那里普工大夫应该是传位于长子泰国的,但是他考虑到小王子GD和孙子姬昌父子俩都很鲜嫩,并有意让季历继位,以便后面再传位。

 当时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坚信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基地及其子,即称泰伯和仲雍避让,

  迁居江东地区媒体间国服宣传泰国地图媒体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传贵族以备旱涝,泰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位泰伯赠予媒体等等,黄山南路周武王灭商后,派人找到中庸的后人,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君主太伯被后世奉为文化的民族。

 如果一开始就是一个矛盾体,这个矛盾,为此纠结不清,其中就包括首梦祖先留下的噱头和自己现实的身份相距如此遥远,本应是黄石贵州,却被视为蛮夷,已经是第19代啦这一状况。始终没有改变,

 1954年一件叫做一猴则鬼的青铜器,在江苏省丹徒砌一座西周墓里被发现,这件刻有126字铭文的青铜器,在当时就引起了极大关注,专家学者们经过详细的考证后认为,一猴则鬼的仪式地名,猴是封号则是人名。鬼是指原考量尔的器具,考古学者们对这段残缺不全的铭文结合史料的大致结构,是在四月的定位,这一天,周康王率领泽等人在宗庙里瞻仰周武王讨伐商朝的地方,周康王把原来遗风为娱好的则改封为侯。

吴王拜会王冕,吴王朱元璋。这个吴王就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吴王拜访王冕的原因结合是要请先生指示,我收复了浙江,但如何收服这儿老百姓的心分析,两人促膝谈到日暮说明吴王和王冕交谈十分投入,吴王邀请王冕出来做官是因为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王冕偷偷躲起来是因为不愿为官,想要过隐居生活。

以上就是关于春秋五霸 除了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谁全部的内容,包括:春秋五霸 除了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谁、卧薪尝胆里面的吴王和越王叫什么名字、谁知道吴王阖闾生于哪一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23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