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q
黄金时代》由许鞍华执导,李樯编剧和监制,汤唯、冯绍峰、王志文、朱亚文、黄轩、郝蕾、袁泉等主演的**。影片以民国时代为大背景,以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情经历为引子,塑造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该片为第71届威尼斯国际**节闭幕影片,2014年10月1日国内正式公映。2015年4月19日,获第3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
王小波可真是逻辑思维的典范,说话滴水不漏。
其实,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和汤唯的《黄金时代》半毛钱关系没有,这是他“时代三部曲”中最受好评的一部。
这终究是一个时代的幻想,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用很粗俗的话讲,就讲了一个21岁的男知青和一个26岁独守空房漂亮女知青的“伟大友谊“。但不能否定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跟余华的小说不同,王小波笔下的人物更多是唯心的,虽然遭受到文革的政治环境压迫,但是在黑暗中总能找到自己内心所渴望的力量。
《黄金时代》的故事很简单,没有偷汉的女知青陈清扬被人们称为“破鞋”,最后偷了一脸流氓相的下乡知青王二,成为了真正的“破鞋”,最后爱上了他。小说的开始就提出了“破鞋”问题,对偷汉女人的“破鞋”称呼已经因含有先在的价值判断。而由不是“破鞋”到“破鞋”的陈清扬的整个心理过程颇值得玩味。 王二编造了一通关于“伟大友谊”的胡说八道,就像500年前至尊宝对青霞说的那段“爱你一万年”一样。陈清扬明知道受骗上当,但是不能抗拒王二话语里的那种关于友谊的承诺。所以,明知道是假话,她也选择相信。
如果有一天,你身边的人都发疯了,或者说,你无法理解周围所有人的逻辑了,该怎么办?这是陈清扬和王二在他们的黄金时代,二十几岁的时候面对的问题。王二和陈清扬是故事中清醒的人,保持了独自的理性,一个清醒的人面对这种压抑的社会,就像现在让你天天上政治课一样,无疑是让人悲观绝望的,只是王二口中并没有这样的渲染,所以很容易让人忽略他们内心的悲伤。对于这个恶意的世界,陈清扬不理解,但是顺服,王二是个流氓,不理解于是他反抗,他用恶意对待这个恶意的世界,所以他的腰就像被猪八戒筑了两耙,搞得稀烂。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不理解,这份不理解其实也就是罪恶面前的清白无辜。他们不了解游戏的规则,规则既是:其实所有人都不理解,不理解却装作理解,世界能容忍真正的罪恶,却不能容忍真正的无辜。
受大环境影响,那只破鞋虽破却不破,到最后似乎破鞋破的理所应当,破的无所顾忌。而穿鞋的人却退步挪腾起来。所以,在那个时代,没有合适的尺码,只有空洞的均码可以选择。
黄金时代的真正寓意在于,有两个人终于找到并确立了终身的伟大友谊,无论人世如何摧残也无法改变,而世界上无数的人一生却都活在寂寞或虚伪之中。
一、 读后感 怎么写
读后感分为三部分: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三是叙述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说明、评价、感悟。
介绍原作就是用一段话概括原文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这部分的作用是点明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值得注意的是,引用原作的语句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和演化过程。有了分析和评价,我们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因此,理清 文章 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精神后,可以对原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或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金时代读后感一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也是我看了已经忘了几十遍的书。
在整个 故事 里,心如明镜的是陈清扬,而王二始终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家伙。陈清扬因为他那无心中的两巴掌而爱上他,却也因为这两巴掌的无心而离开了他,这就是为什么陈清扬为什么老说王二是“混蛋”的缘故。浑有浑的可爱之处,所以多年后还要来找王二,告诉他自己爱他。浑有浑的遗憾之处,所以陈情扬至爱王二,却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因为本质上来说,他和她前夫一样,根本不了解她,“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在《黄金时代》里,最完整的人物是陈清扬而非王二,陈清扬有勇气、有担当,引领王二走过了那最艰难的一段,使他终于从一个男孩变成为一个男人。这也可以看出王小波对女性的态度,她们是灵魂之火,生命之光。没有哪个现代中国作家如王小波一样如此尊重女性,哪怕他的小说里有很多粗口和脏话。
网络上评论黄金时代的真正寓意在于:有两个人终于找到并确立了终身的伟大友谊,无论人世如何摧残也无法改变,而世界上无数的人一生却都活在寂寞或虚伪之中。而我个人很认同,比如书中那些要详细过程的军政人员,显然就是活在寂寞和虚伪中。
当今社会,早已成为败絮其中的快餐时代,到处充斥着快餐 文化 ,而王小波,波哥的《黄金时代》给了我一片净土,那种纯洁的性所显露的伟大革命友谊是世间千万物无法比拟的,正如王二和陈清扬俩人与世间的格格不入,那是一种超脱,超脱于肮脏的灵魂世界。
这样的王小波,这样的黄金时代,我想拥有,我想你也是!
黄金时代读后感二
在黄金时代里,我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个替身,那就是X海鹰。我就是那个帮教的团支书啊。在自我矛盾中成长。这让我很气,气自己。我和王二不是自己人,但我羡慕嫉妒他的勇气,我要教化他,我要改造他。我要用尽我毕生的全力,让他从一个后进青年变为一个有为男青年。作为中国人挺惨的一点是,要做到推己及人的次数多了去。病态的思想,在一丝顽固的地方要最终保留自己的贞操。虽然我这个海鹰并非处于革命时期,虽然是这样,但过度禁欲又过度自我矛盾带来的某种冲动之后的懊悔不已而祈求一丝象征性东西来示自我纯洁,我也是如此的病态。
喜欢小波的一切文字,因为真因为歹毒,不加掩饰,赤裸裸揭露哪怕你内心自己闪过都觉得羞耻的话,他也给你全部写出来。我喜欢这种坦诚,因为我做不到。正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更加喜欢别人能做到。你做到了,我自然要佩服你要赞赏你,必要的时候还要打赏你。
我明确了一个东西,在我的阴阳世界里,自由和平等是不能并存的。倘若我要求自由,那我就要无拘无束,才不要有人以平等对待为由,教我必须按时与会参与讨论,否则要给我戴歪帽子。
小说在我这从来就不是小说,那是另一个平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真实存在的。我虽不向往能成为其中一员,但作为同样活着的不像你们的人,我也得说点什么。
小波很了不起,我们也都很了不起。我们不应是被交流电电坏的蜻蜓,也不应该惦记着啥,我们是我们这群人。我们是火,可以熔化金,可以铸造金。从悲观主义者身上学到不悲观,这也是了不起吧。
黄金时代读后感三
这几年我形成一个习惯,每晚必看经典,夜不上网。天天看,读一本买一本。东阿的大喜润超市有专营图书的专区,买书可打八折,感觉很便宜。一次就看到了王小波的一套专集,有四本书组成:《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我过去没看过王小波的作品,但听说过他的大名,尤其前些年在报上看到他死在电脑前的报道,又知道他原是一位大学教师,后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就对他充满了尊敬之情。我还在一篇小小说《离婚》里提到他的死因。看到他的书,不买是不合我的行事风格的。但不知内容如何,就先买下《黄金时代》来看看,好就再买另外几本。
现在把书读完了,有所感,记之。
总的感觉王小波算不上经典作家,其实当代的中国还找不出几上称得上经典的作家,我们也不该对他刻求。原以为这是部长篇,买回来才知道是五部中篇的合订。但每部中篇的核心人物都起名“王二”,而且每篇里的事件也多有相关联的地方。这就给人一种似是长篇的错觉。
如果从肯定的角度出发,可以 总结 出以下几点:正如王小波在书的“记后”中所说,他是写出那个时代的生活。不过在他的笔下,那个所谓的时代生活,已是变了味的生活,突出了作家的感觉和印象,是漫画化了的生活。书中的人物,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中,穷到了只剩下“性”这个东西,而且也算不上可供欣赏的“性”。另外一点就是他在叙事中,是以最粗俗、最赤裸、最不雅的语词来讲述。以上两点,在他执笔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确属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一位作家。我想这是受到一些文学评论者首肯的吧由此也可看出为什么在他生前他的作品大多不能在中国出版,而只等到他于一九九七年死后才得以陆续面世。
中国写性生活的较多的《金瓶梅》和后来的《废都》,读后还多少给读者留下点性“趣”,而王小波写出的“性”,无趣可言,只叫人感到“厌”。也读过不少外国的经典,写性爱最多的劳伦斯,也从不直写两个男女的性交,而只把关注点放在两情相悦上,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性爱之美,从而得到了审美的快感。《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我觉得堪称写男女性爱的经典。“审丑”的过程也是阅读的享受,可是王小波的笔下的性描写,也不能给人以这种感受。他大概是把这种叙事当成人性的主题来发挥吧
从王小波的性叙事,这让我联想到他夫人李银河女士。李银河是中国社会学家,关于男女的性问题,常见她的高论。我想这两位夫妻,真是有共同的语言哩!她在给王小波的专集所写的《写在前面》中说,“从内心深处,我稳秘地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看来这怕是一厢情愿的事吧
如果要再买来他的别部书看,我想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作家,而且看的过程叫人生厌,容易产生疲劳感,正好在十一点入睡,成安眠之剂。买不买,再定。
黄金时代读后感四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没看懂,故事线都是乱的,一直懵的状态,第二遍稍微清晰了些。王小波的写作风格是自我对话式的,他在追问自己的存在,在所有的细节上都在追问自己,感觉他写东西主观意识特别强。
这本书的写作特征是碎片化描写,跳跃性思维,总是在说一件事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描述着看起来不相干的事物或者联想到很久以前一件别的事,貌似很乱,实则形散意不散。
(全书讲了3个王二的故事,共同的主题是我们的生活,当然都不乏性爱主题,它是灵与肉的深层契合)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生来想要做自己,却又无时无刻不被裹挟在某种他人塑造的“自我”中。
羡慕王小波直面内心的勇气和不随波逐流的自我认知。一股认认真真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劲儿,知道话说多了矫情挑明了没劲,那么不问不说糊涂着挺好。默默的不同着,特立独行着。
这个世界是混沌的,没有绝对的对错,绝对的自由。爱恨交集,痛并快乐着,混沌存在的这些情感。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认真感受它,欣赏它的存在。
就像书里的王二,是个纯粹而又聪明的人,他将生命的苦难与幸福都化成嘻笑不羁随风而去,释放着形骸去经历生命的每一刻,这是他早就作出的选择。我写诗而从不发表,我的诗之为我而歌,不是为了取悦或遗留史海,我不为那份不属于生命的名利去追逐,只是为了纯粹的存在。
所以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别人是否认可我们的价值,我们自己都不能贬低了自己的存在,至少在灵魂深处做个不让自己讨厌的人吧。
黄金时代读后感五
前段时间读了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尽管这篇小说不长,但是很有争议。本来我就是冲着王小波才去读的,只知道他是一篇王小波的代表作,但是看下去还是有种吃惊,里面充满了好多令人费解的想法,而且还有许多对性的描写,估计这也是许多人对这本书的有恶评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想表达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文章主要时期为历史背景,以王二和陈清扬为主要人物讲了他们种种离奇的遭遇和匪夷所思的想法还有他们受到的种种斗争和批判。
小说中有两个主要的人物,一个是我(王二),另一个是陈清扬。
作为一个主要的人物的王二,初看就像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无赖,他可以用犀利的语言证明陈清扬是一个破鞋,但他却偏偏用陈清扬无可反驳的理由证明她是一个破鞋。但是随着文章的深入文章,你会会渐渐地发现王二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流氓,反而有许多可爱的地方。首先他是一个勇于反抗的人,不是一个软弱的家伙,文中王二买完枪后受军代表的气,就差点把军代表毙掉;其次他还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对陈清扬的感情不是仅仅一种身体上放纵,他为她着想,他爱着陈清扬,他对陈清扬没有任何强迫,有一次是在田间休息的时候,王二“那颗乱蓬蓬的头正在她肚子上,然后肚脐上轻柔的一触。”“可是我什么都没干,抬起头来往四下看看,就走开了。”同时,我感觉他还是一个思想很有意思的家伙,他说“其实伟大友谊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是啊,王二是个刺头,但是他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不动摇。在王二在山上养伤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他是否存在而怀疑,他想了半天,跑下来,发现自己根本不用证明自己的存在,反而是多此一举。
对比王二,我感觉陈清扬反而是一个更完善的人物,我感觉陈清扬作为一个女人反而比王二更坚强,更勇敢,更有追求。作为一个处在建国之后最黑暗时期的,她却仍执着追求。她是一个奇女子,首次出现,他要王二证明她不是一个破鞋,不是因为她讨厌破鞋这个称呼,而是因为她不是,她不想有一个莫须有的称号。陈清扬是一个倔强的人,她不怕迫害,甚至不担心被脱光绑着被丢到众人面前,她的勇气令我吃惊,我甚至都不敢想象有这样一个坚强倔强的女子。而在最后陈清扬在最后交的交代材料里,她仍然按自己内心想写的去写,即使会受到任何的处罚。但十分悲凉的一点是我感觉陈清扬十分孤独,她是一个另类,没有人理解她,她丈夫不理解,王二也不理解 ,所以当王二说出伟大的友谊是她才会那样动心。虽然与王二发生关系,成为了真正的破鞋,但是我感觉她是纯洁的,她讨厌性交,她认为王二和她的丈夫应该为此感到羞愧。这对她来说或许只是一种奉献罢了,但是最后她爱上了王二,是因为王二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知道王二是真的喜欢她,打得越疼,感情就越真挚。而王二却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家伙,因为他不明白,而陈清扬却默默承受着一切。
正如王二所说的,二十一岁是他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虽然他生活在一个没有光明的时代,一个很愚昧可笑的时代。但是他和陈清扬却相遇了,度过了他们一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且不说这段经历的好坏。至少我感觉他们心中都没有后悔的。
我也刚刚踏过十九岁的门槛,在大学里展开了一段新的生活。十九岁也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但我知道我可能会做错什么,有事仍然会幼稚,但是我会珍惜这段时间,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我不知道自己会经历什么,但是我相信无论我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我都不会后悔,我会一直好好的走自己应该走的路,走好自己的人生。
黄金时代读后感六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王这本书包含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面》。
小波的文字酣畅,天马行空、不做作。
王二也是如此,自由、张扬、有趣且对生活有着深层次的见解,这样一个人在他的黄金时代里活出了自己。
他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地表演。
在他看来,人都是为了表演,失去了自己。
他就是个普通人,就是我们,时而胆小,时而勇敢,时而正义,时而猥琐,我们这千千万万张二,李二,许二
本书有谈及性爱、生死和人性。
全用王二做穿插,主要以文化革命时期为历史背景:
有偶然遇到的性爱过客;有青春期荷尔蒙分泌下触发的冲动和迷恋;有时间到了,刚好要找个人过日子;有错过的真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
有在名利场争夺“死后塞入直肠的一块棉花”;有刘老教授坠楼的不解之谜。
青春的躁动是什么二十一岁的黄金时代,应该是什么模样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定向的年龄问答。躁动、欲望、性爱、理想、反叛、迷茫
有时候,生活就是凌乱而复杂的',没有既定的规则。生活的不易夹杂在社会中沉浮,在人的前半生,我们的确有很多奢望,并且在无知又无畏的二十多岁,是敢于去尝试的。
但在人的后半生,奢望一天天消失,人一天天老下去,不敢轻易尝试,束缚的东西变多了,比如固有的思想,外界的不定因素等等,所以“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没有生猛之态。
那就这样吗妥协吗伪装吗
黄金时代读后感七
黄金时代之所以黄金是因为回忆里的记忆闪着金光,是黄金的自己在黄金阶段创造的人生黄金 事迹 。
之于陈清扬,之于王二,两个完全相悖的人因为他的“肉”和她的“灵”而结合。王二是确凿的流氓,也是实在的汉子;而清扬无所谓,为了那贫瘠年代里的贫瘠的“伟大友谊”特立独行,不管不顾,她是自然之子,赤子的肉和灵付诸于这肮脏的世界。王二是幸运的,因为他如啊Q之龌龊,却比啊Q幸运,她遇到的不是假正经的吴妈,是纯粹的具有野性美自然美的“梅蕾苔丝”。也许造化弄人,命运之神见不得过于纯粹的美,就派一个纯粹的丑去“中和”。这里面多少是有点美丑对照的感觉,至于清扬因为王二的两巴掌产生的是爱还是染苍染黄的异化感说是什么都为这个赤子感到惋惜―——若爱,是错付的圣洁;若染,岂不是将美生生撕碎了给懂的人看
当然王二也是值得同情的,异化的大背景让此人索性去证明自己的“不清白”,和所有丑陋的人性正面交锋,的确也是个汉子。他做不成君子似的英雄,只能扮演流氓似的野匪。这真是让人无所适从的一种角色分配,然而王二却也演绎着独有的人性本色。他向每一个遮遮掩掩的丑陋灵魂张牙舞爪地彰显自己“光明磊落”的龌龊和猥亵,倒叫一切都那么欲盖弥彰,反而让人产生一种对“真小人”莫名的敬畏感。
王二深知自己的份量,但也懂得敢做敢当的草莽英雄观,他试图不去辜负清扬;可是这赤子不需要也不明白,因为自始至终这自然之子―——“梅蕾苔丝”演的都是个人的内心戏。这就是阴差阳错,这就是情近缘远,强求不得。爱或不爱,哪里由得了自己!
黄金时代读后感八
王二像一个孩子一样直抒胸臆,喜欢望着天空沉思,有无数奇思妙想。用理工男的思维分析一切事情,包括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一个人笑看疯癫,不理解也不去迎合,这样的人,在每个年代应该都能活出自己的黄金时代。
大约在一年之前翻开这本书,没啃下去。当时是这种感觉:不想看到这么丑陋的真实,消化不了。受八股文熏陶长大,有一种喜欢华丽词藻的惯性,看世界也总喜欢加上一层滤镜。后来重新打开,才理解了它的魅力,特别痴迷王二,迷恋真实,真实才是艺术,只有现实才会像掷骰子一样,出人意料、荒诞不经。
经常回忆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画面,感觉有时候连空气中的味道都一样。王二跟陈清扬告别之后,一个人背着锅碗瓢盆走向后山的背影,让我想起**里的夏雨在胡同里的屋顶上走来走去,脸上总是汗津津的。都是吊儿郎当的样子,都会沉默着发呆,都有触摸得到的躁动。
嬉笑怒骂成文章,这样的书,不需要去获得什么,享受和作者唠嗑儿的感觉。原来书可以这样写,原来人可以这样活。
黄金时代读后感九
很多人喜欢王小波,王小波书里的暗语似乎成了这一群体的暗号,我是因为这种“王小波热”才对人对书感兴趣。
老实讲,这本书没有读明白读透彻,我认识里面每一个字,我能看懂其中一些隐喻,但对于这样一本几乎每句话都是作者巧心经营的书,仍有一些文字如同雾里看花,隐喻重重,整篇看下来又不知道他究竟要表达什么了。
不按常理出牌,或许这是王小波受欢迎的原因。 属于王小波独特的文风,独特的离经叛道,那些巧妙的隐喻,荒诞的事件和对话,看完让人啼笑皆非,或许是他说的那样,不懂他的会觉得他是“小神经”。
我不敢说自己懂,我也不很喜欢这种离经叛道。读王小波的文字让我仿佛进入一个扭曲的空间,图案和色彩都是混杂凌乱的,各种要素没有规律地排列又紧紧胶着在一起。他从现实中写超现实的东西,这种超现实让人觉得不适,但在他看来,现实才是令人不适的。
或许小波先生生活在现在,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吧。
可惜当下难有超越。
王小波的书像是立体的,每个人都有从自己的角度解释的权利,我努力想从一个最好的角度去理解,但总觉得欠些火候。我想读书是看缘分的,我还年轻,所经历的事只能让我解开其中部分密码,总得等我再经历一些才能体悟更深,回想我读过的所有书,大抵都是如此。
可人生又是何其短暂,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书这么多经典瑰宝,我匆匆一瞥尚且来不及,更何况一本书反复多次在不同心境下体会不同感悟了。
或许我想得太过悲观,我带着曾经的我进去,再带着另一个我从书里走出来,这一部分成长,或许是要在生活中经历几遍折磨和痛苦才能学到,又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无缘碰到的。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是都要经历过一遍才能有所获,有时候也可以弯道超车。
最后,还是把我对这本书做个总结吧。《黄金时代》这本书虽是五个独立的故事,连在一起却有一种人生的滋味。
黄金时代有最烂漫的幻想和奢望,大胆放肆又目中无人。 三十而立,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认真地思考存在的意义。四十不惑,经历过真实的死亡,对生命更加珍视,写下似水流年,是王二为自己选择的使命。革命时期的爱情,是一场对历史的审判。我的阴阳两界,站在未来看过去,一切皆了然。
这本书从去年开始看,中间断断续续几次,终于在今天结束,我本以为已经忘掉——虽然很多故事的确忘了,但回头再看,发现很多思想已经根植于心。我到底还是读懂了些王小波吧,22岁的尾声,对于我正在经历的黄金时代,能明白这些深感庆幸。
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做一百世一样。这里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对自己负起责任。
我们生在这亡命的时代,作为两个亡命之徒,是何等的幸福!真应该联手做一番事业!那天夜里我说道:在这世界上要想成一番事业,非(做)亡命徒不可。
黄金时代读后感十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所有的东西在黄金时代里都变得冷漠的,就连同情感,也和性交一样诙谐荒诞。冷漠地看着这个时代。就像王小波的笔下,冷漠于时代,热忱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精神的黄金时代。但像他一样冷静地观察着、也在生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无所谓什么东西都不是精神的全部,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长时间的占据黄金时代里的王二的想法,哪怕是情感和性交。我们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没有感受实切的压抑,我们也冷静地看着这黄金时代,就像王二一样。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有的人巴不得让全人类忘了这事,然而历史也像王二,看到了一切,看清楚了这个世界的荒诞无稽。
压抑好像一直离不开这个民族,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严肃地看待伤痕、愤怒,带着仇恨和嘴角的血,所以困在了自己的观念里。在我的黄金时代里,我也有着反复无常过,我很疲惫也很亢进,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愤世的想法常常在我心里浮现,因为某些事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直言之间,便生出种种不满来。然而冷静下来,回想后才觉得自己极为幼稚和激动。于是乎,我在这种往返思索和反复间,无数的命题被立起,又推倒,再立起,又推倒。我想这就是在受锤的过程,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反省,不再一如既往的保持愤怒,待在地下。我接受了这个世界,在我的黄金时代。
我慢慢变成了陈清扬了,逆来顺受。因为做王二的成本很高,当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是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毅力的,就像在瀑布里的一颗水,大事所趋,它必然向山下去,但他仍不服气,终于凝成了一粒冰晶,但瀑布还是向山下流去的,冰晶也改变不了什么。
妥协最大的坏处就是妥协不能彻底,总会被内心的本能莫名其妙地唤醒。哦!然后我又成了王二,于是在我的黄金时代里,我总在徘徊于挣扎的边缘,努力着自己的,也顺着世界的。我想这是每个人的共同的悲哀,在愤怒里渐渐地燃烧殆尽,在最终的时刻回头这一切的时候,才知道一切都是荒谬的,包括这一次回头。
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
★ 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经典语录
★ 王小波散文读后感3篇
★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个人读后感10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10篇
★ 《新时代中国青年》白皮书读后感精选65篇
★ 《瓦尔登湖》暑假读后感格式5篇
★ 2022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精选作文10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书名:黄金时代
>>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 陈清扬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 我还记得阿姨揪住我的耳朵把它们朝刘备的方向改造。
>> 我没有批判虚伪本身。不独如此,我认为虚伪是伟大的文明。
>> 所谓虚伪,打个比方来说,不过是脑子里装个开关罢了。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必须做出判断:事关功利或者逻辑,然后就把开关拨动。扳到功利一边,咱就喊皇帝万岁万万岁,扳到逻辑一边,咱就从大前提、小前提,得到必死的结论。
>> 存在本身有无穷的魅力
>> 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的表演。在我看来,人都是为了要表演,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 谁说我是你的人?老子是自己的人。
>> 你自己爱干啥就干啥,首先要当个正直的人,其次要当个快乐的人。什么走正路、争头名,咱们不干这事,你是我的儿子!
>> 我很渺小,无论做了什么,都是同样的渺小。但是只要我还在走动,就超越了死亡。
>> 我向来不怕得罪朋友,因为既是朋友,就不怕得罪,不能得罪的就不是朋友,这是我的一贯作风。由这一点你也可猜出,我的朋友为什么这么少。
>> 批者的意见,这李先生是无聊之辈,你何必理他?既然理他,你也是无聊之辈。
>> 流年似水,有的事情一下子过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过不去。
>> “我一辈子的事都已做完,剩下的事就是再活几年。”
>> 我想出了贺先生为什么临死时要叫小孩走开,这是因为在他死时,不喜欢有人看。
>> 人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赛过金钱豹。
>> 好饭不怕晚
>> 我妈跟我说的却是:人就是四十岁时最难过。那时候脑子很清楚,可以发现自己在变老。以后就糊里糊涂,不知老之将至。
叔本华说:人在四十岁之前,过得很慢,过了四十岁,过得就快了。
>> 孔夫子说的是: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线条所建议的是:在衰老到来之时,做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正如布鲁诺提倡日心说,贞德捍卫奥尔良一样。我们要在未来的痛苦面前,毫不畏缩,坚持到神志丧失的时刻:正如布鲁诺被拉成面条之前还在坚持日心说,贞德被烤熟之前口诵圣母之名一样。我们做这件事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好样的!
>> 外表呆头呆脑,好像十分朴实,而内心多愁善感,悲观厌世——这些就是我的本性。
>> 但是不管什么时候你都能看见很多的鸡在圈间的空地上昂首阔步地走着
>> 我的生命还有一个主题,就是发明。这也是我与生俱来的品性,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明过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 最幸福的时刻是在饭前,因为可以吃了。最不幸的时刻是在饭后,因为没有东西吃了。
>> 打架这件事在任何时候都是谁先动手谁没理的。
>> 马上我就看出一只眼黑一只眼白不好看,出于好意又往左眼上打了一拳,把毡巴打得相当好看。
>> 大家都恨我,我不能恨大家,这种态度叫做反人类。
>> 到了四十岁上,我发现后来我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了那股百折不挠的决心;而且我后来干的任何事都不像那件那样愚不可及。
>> X海鹰后来说,看我笑的鬼样子,真恨不得用细铅丝把我吊起来,再在脚心下面点起两根蜡烛,让我招出为什么要笑。
>> 因为人总会不断冒出些怪想法,自己既无法控制,也不能解释。
>> 雷锋叔叔说,不是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是吃饭是为了活着。
>> 屎壳郎打呵欠——怎么就张开您那张臭嘴了
>> 假如没有这层惨笑,就变成了赤裸裸的野蛮,也就一点都不好玩了。
>> 用听诊器听我的心脏,也没听着(我感觉她听到我右胸上去了)
>> 既然人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到了一定岁数就想性交,上了会场就要发呆,同属万般无奈;所以吃饭喝水性交和发呆,都属天赋人权的范畴。假如人犯了错误,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惩办,却不能令他不发呆。如不其然,就会引起火灾。
>> 当时我气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恨他一辈子。但是事后冷静想了一下,又把誓言撤销了。
>> 我从来就不会被人打哭,好像练过铁布衫金钟罩一样。
>> 对于不能恨的人,我只能用爱来化解仇恨。我爱上她了。
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 听说每个人临死时都是如梦方醒。
>> 一辈子都这样忍下去不是个办法,所以我决定自寻出路。这个出路就是想入非非。爱丽丝漫游奇境时说,一切都越来越神奇了。想入非非就是寻找神奇。
>> 小时候我看到那只公鸡离地起飞时,觉得是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它用力扑动翅膀时,地面上尘土飞扬,但是令人感动的地方不在这里。作为一只鸡,它怎么会有了飞上天的主意?我觉得一只鸡只要有了飞上五楼的业绩,就算没有枉活一世。我实在佩服那只鸡。
>> 凭良心说,我是想哀恸,但是哀恸不起来。哀恸这种事,实在是勉强不出来的。
>> 如果我能选择,宁愿生活在古代的希腊,要不然就生活在古罗马。那时才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我不再相信会有什么奇迹。
>> 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
>> 现在我认为,人在无端微笑时,不是百无聊赖,就是痛苦难当。
>> 这些笑容都是在笑自己,不是在笑别人。
>> 革命时期是一座树林子,走过时很容易迷失在里面。这时候全凭自己来找方向,就如塞利纳(Celine)这坏蛋杜撰的瑞士卫队之歌里说的:我们生活在漫漫寒夜,人生好似长途旅行。仰望天空寻找方向,天际却无引路的明星!
>> 弗洛伊德说,受虐狂是这样形成的:假如人处于一种不能克服的痛苦之中,就会爱上这种痛苦,把它看成幸福。
>> 还有一种虐待狂是受虐狂招出来的。
>> 我和树木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我是多么喜欢树呀!身为一棵树,遇到什么都可以泰然处之了。
>> 好一片林子呀!咱们坏一坏吧!于是我们就坏了起来。
>> 革命时期里杀掉了对方一个人,就如在工商社会里赚到了十几块钱一样高兴。在革命时期自己失掉了一个人,就如损失了十几块钱,有点伤心。
>> 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观察世界,算出什么时候中负彩。
>> 后来我就没有厌倦过谁,也没有厌倦过任何事。
>> 到底我是个怎样的人,他们并不真知道。连我自己都不真知道。过去我绝不肯把做过的事重做一遍,现在却在写好几年前做过工作的报告。这是不是说明我真的老了呢?
>> 但是人活着总得做点什么事。
>> 假如我干了这些事,全都是为了我自己。X教授也做过很多东西,不是给公司,就是给学校做,没有一件是为自己做的。所以他没有我幸福。
>> 揍我我不哭,恐怕他太难堪。
>> 不管白班夜班,厂里厂外还是走到大街上,我都会忽然间仰天长啸;因此我身上有一种啸聚山林的情调。
>> 每个人活着,都该有自己的故事。
>> 我说:给我一场战斗,再给我一次失败,然后我就咽下失败的苦果。
>> 我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领域,长成了一个唯趣味主义者,只想干些有难度有兴趣的事,性欲食欲都很低。我克制这两个方面,是因为它们都被人败坏了。
>> 我仿佛已经很老了,又好像很年轻。革命时期好像是过去了,又仿佛还没开始。爱情仿佛结束了,又好像还没有到来。我仿佛中过了头彩,又好像还没到开彩的日子。这一切好像是结束了,又仿佛是刚刚开始。
>> 我也无心去纠正这种成见,因为既然是成见,就无法纠正。
>> 大姑娘骑瘦驴,严丝合缝。
>> 帝王将相,皆从此出也!
>> 老乡们说,母鸡见了我就两腿发软,晕倒在地,连被提走了都不叫一声。这当然是过甚其词。当时我虽然极具男性魅力,却未必能迷倒雌性鸟类。
>> 行周公大礼
>> 我耸耸肩说:阳痿还没治好呢,你别先把我耳朵治聋了。
>> 我就说:一本书,你看看它写得好不好,译得好不好就得了。害臊干什么。
>> 当年我问李先生,西夏文有什么用,他只是一声也不吭。后来他告诉我说,他根本不想它有什么用,也不想读懂了以后怎么发表成果。他之所以要读这个东西,只是因为没有人能够读懂西夏文。假如他能读懂西夏文,他就会很快乐。
>> 他告诉我说,大嫂经常会爱上谁,甘愿牺牲性命也有好几回了,但是她到现在还活着哪。
>> 我们的人在这种时候,往往是去证明一个定理,或者发明一个体系。比方说,费尔马和爱因斯坦干的事就是这样。
>> 自从我割断了对女人的单恋,寂寞就真正归我所有。寂寞纯黑如夜,甜蜜如糖,醇香如酒。
>> 柏拉图的名言“我爱苏格拉底,我更爱真理”
>> 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的;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
>> 堂吉诃德式的决心(把幻想当作现实。)
>> 所谓帮教,是不是个Catch-22 ("catch-22 situation"意为本身就有问题、不符合逻辑而难以实现的规则或者进退两难的境地。)
end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内含5个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且说三十而立。
说来惭愧,我还没到而立之年,不过也快了。这次不想依托小说的背景,只择几句话,暂且在此一本正经和大言不惭地胡扯一番。
我理解的三十而立,首先是经济独立,其次才是思想独立。经济不再依托他人了,知道无钱会饿死,有钱才会养得起身上嗷嗷待哺的小器官们。然后是思想独立——其实懂得第一点,也是思想独立的一个体现——不依赖,不寄生,自己在哪,哪里便是家。
有时候,自己会讨厌自己,好似人格分裂,而两个人格却又同时出现:一个这样做,一个那样做,谁也不让谁,最终弄得很尴尬。
小时候,去大姑家拜年时,扯着嗓子高喊一曲:大姑给您拜年啦!然后作揖会作得老深,作到最高点时,再装模作样地擎一会儿。这时大姑就会下炕,从屋里出来,说:哎呀,别拜啦,我可舍不得,等你结婚再拜。我爽快地答应:好!——如我所愿,皆大欢喜。
小时候,去二姑家拜年时,临走时,一拍大腿:哎呀,我们该走了,下次再来!二姑说:别走了,天黑了,吃饭再走吧。心里虽是一百个情愿,但嘴里却说:不了,家里还等着呢。二姑再说:给家里打个电话就行了,我们去买菜。我爽快地答应:好!——如我所愿,皆大欢喜。
小时候,三姑家开养鸡场,每天都要去拾刚拉出来的鸡蛋。早上吃完饭,我说:三姑,我给你拾鸡蛋吧。三姑说:不用了,你在家玩吧。我心想,表弟都整天干活,我比他大,要是不干岂不是很不好意思:哎呀,还是让我去吧。三姑再说:不用了,你在家玩游戏吧。我爽快地答应:好!——如我所愿,皆大欢喜。
我们从小就形成了这样懂礼貌的好习惯,成了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我们使出浑身解数,以便让对方相信我们的真心。好在大家都很体谅我,耐心地配合我的表演。让别人感到舒服,是为礼,在亲人面前,可以试着不讲礼。既然情况很理想,索性随意一点吧。
大姑,今天我高兴,这些酒你都收下,我再给你多磕几个头吧,磕一送一。随后,不作揖,倒头便拜,五体投地。
大姑,今天我累了,不想磕头,只是一年没见了,来看看你。
二姑,今天我饿了,不走了,把你家的好酒好菜都端上来吧,我要开吃。
二姑,今天我不饿,但大哥二哥饿了,把你家的好酒好菜都端上来吧,我陪二姑夫喝两杯。
三姑,今天我懒,不想拾鸡蛋了,但我还是得去,要不下一个鸡就没地方屙蛋了。
三姑,不巧今天我还懒,不过你放心,我去帮你们清理鸡屙蛋的地方。
下次老姑再叫我去烤串,我就说:你们把肉串好了,先点火吧。我烤时给我拍个照发朋友圈,我再吃。
——少一些表演和套路,多一点洒脱和真诚。对亲人且如此,对他人理应更随意。
本不信轮回之说,暂且假定这一假设成立,你注定是别人的老婆,那便走吧,我拦不住。我怎么想不开,那是我的事,尽量走出这段阴影,不再去想“别人的”老婆,只等着那个注定是我老婆的那个人。
——没有什么好说的。
好一个做自己的诗人!
我也写过诗——不讲押韵,不讲对仗;
我也写过词——自己造的词牌;
我也写过文章——不讲结构,不讲思路,想到哪写哪——比如这一篇就是。
如果你真想抒发某种情感,手头却没有合适的歌、诗、词,那就按自己的意愿改吧;如果还不合适,那就推翻了,自己写一个吧。不朗诵、不选秀、不开演唱会,聊以解忧。
昨天写了**时代1,朋友看了,说,*荡太多,爱情太少,老王与陈清扬就一个字——爱!
但我开心,第一次看到这样落落大方的小黄文,不激动才怪呢。
然后朋友说:最近看书太多了,看谁都像傻逼!在别人眼中,我也是傻逼!
好强的气场!我不禁后怕,一不留神,自己就可能被傻逼了!
实不相瞒,我是徘徊在傻逼边缘的那种人。看到你在看剧,就说:什么破剧,瞎胡扯!过了一会儿……哎,你看的这叫啥,一起看吧!
主要的原因是男女有别,你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了伟大的爱,但我只看到了做爱。记得以前给一个师姐推荐《诛仙》的时候,我给她讲了一大通的门派、法宝和大招,最后她平静地看着我:别说了,我只想知道张小凡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你这般想,我那般想,并无冲突。交流一下,这便能摩擦出思想的火花,然后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这样啊~~
若只有一个诗人,一枝独秀,万人敬仰,但不知所云;
若每个人都做自己的诗人,才会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以上就是关于《黄金时代》电影高清下载地址全部的内容,包括:《黄金时代》电影高清下载地址、《黄金时代》:王二和他的“伟大友谊”、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