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真正的名字叫什么是武媚娘还是什么

武则天真正的名字叫什么是武媚娘还是什么,第1张

名曌(zhào),世人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本没有具体的名字,她的母亲在生下她后,一看是一个女孩(她的母亲十分希望生一个男孩),就顺着大女儿称呼(大女儿叫大囡)。因此,二女儿(武则天)就叫二囡。

武则天生于624年(武德七年)的长安古城。从出生到637年(贞观十一年)应诏入宫当才人,被唐太宗赐名:“媚娘”,因此才有了武媚娘的称呼。

在她死后,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和“则天大圣皇后”,因此史学家习惯于以尊号作为她的名字,称她为:武则天,这也成为最通行的一个名字。另外,她还自创名字为”武曌 “,读音为:“照”,取“日月悬空,普照大地”之深义,因此也叫武曌 。但这一名字没有武则天这个名字那样被普遍使用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四川省广元市人(在广元皇泽寺有1955年出土的后蜀主孟昶“广政碑”(公元959年),它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武媚娘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给她赐的一个名号而已。

名曌(zhào),世人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本没有具体的名字,她的母亲在生下她后,一看是一个女孩(她的母亲十分希望生一个男孩),就顺着大女儿称呼(大女儿叫大囡)。因此,二女儿(武则天)就叫二囡。

武则天生于624年(武德七年)的长安古城。从出生到637年(贞观十一年)应诏入宫当才人,被唐太宗赐名:“媚娘”,因此才有了武媚娘的称呼。

人物轶事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的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王皇后、萧淑妃被废后,居于别院。一日,唐高宗李治突生想念,便前往探望,看到她们的惨状后,相当不忍。二人请求李治让她们重见天日,并希望将幽禁的别院命名为“回心院”,李治允诺。

武则天原名是“武珝”:

由来:

《旧唐书·则天皇后》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其实,“曌”是载初元年她在登基称帝时,自己取的名字,并非原名。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媚娘,则是唐太宗给她的赐号。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她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武媚,被称为武媚娘。也就是说她在十四岁之前,必然是另有原名的。

因武则天讳“华”字,于是有人认为她的真名应该是武华。但这个避讳不是武则天的讳,《旧唐书》的记载已经清楚地说明了避华是在避武则天的祖讳。考查史书中的记载:武则天的五世祖名武克己,高祖名武居常,曾祖名武俭,祖父名武华,父亲名武士彟(音约)。

《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里面明确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即她的原名叫“武珝”,也曾有过“武媚娘”的赐名,至于她的正式名字,后来定为“武曌”。

曌:拼音zhào,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一年多选的字,意指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这个“曌”字是宗秦客在她称帝前一年多选的字(“曌”不是武则天所造),资治通鉴里面有记载——永昌元年十一月(689年,这会儿武则天65岁了),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

扩展资料:

曌的形近字是瞾。

根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记载: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天授元年(庚寅,公元六九零年),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秦客,太后从父姊之子也。

原字上半部门为“日月”,并非“目目”,由于人们不敢直书皇帝名讳,即为了“避讳”,所以把“曌”字上部的“日月”写作“目目”,直到明末张自烈所著的《正字通》一书的“目部”才在“原从日月,非从二目”项下改正过来。

参考资料:

曌-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瞾-百度百科

导语:武则天的原名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武则天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武瞾是她称帝后自己取得名。她名约,字明空,人们又习惯称她为武媚娘。-古代女性有名也有字,汉朝常不分男女,名、字可通用,南北朝之后男女名、字才有区别,女性多以花草娇美、贞柔明媚等阴性文字取名,区别与男性。

武氏名“瞾”,但是“瞾”武氏称帝之后造的字,“武则天”这个名字的本来也不是她本来的名字。“则天”这个词不是名字,是武则天退位之后,她儿子给她上的尊号的一部分,她的尊号先后顺序是: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那么武则天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呢

《旧唐书·孙处约传》记载“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由此可见,武氏原名与处、约有关。孙处约名处约,自茂道,取消名,以字行之,这与唐朝的情况多有相同,武氏父武士彠就是以字行之,武氏的兄弟也是等也都是以字行之。

《新唐书·韦思谦传》中记载“(韦思谦)本名仁约,字韦思,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宇焉”但是武士彠名稷,字士彠,所以这个记录有问题。应该是讳武则天的名才改的。为什么不说是“处”呢因为武氏称二圣的时候,有宰相郝处俊,如果是处,那么作为武则天心腹的郝处俊也一定会改,但是他没有改,由此推定那就不是“处”。

为什么确定武则天的字是明空呢首先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崇尚佛教,她极有可能给武则天取一个与佛教有关的名字。“瞾”是武则天称帝之后造的字,但是明空是她称帝之前曾用过一段时间的`名字。史书记载“朕宜以‘明空’为名”,之后才用“瞾”为名。明空也有可能是武氏在感业寺时用的法号,但是她的姐姐名顺,字明则,她姐姐没有做过尼姑,所以根据史书等研究,明空是武则天的字,后来她用字做了法号,然后又有一段时间依照家族惯例以字行之。

约有预期、简要、节省、穷乏等意思,明空也有这个意思,所以根据古代起名的规律,这意思是相配的,杨氏信佛,所以更有可能为武氏以明空为字,以约为名。

《新唐书·武后传》记载“太宗闻士彠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岁。……既见帝,赐号‘武媚’”所以武媚是太宗赐,至于武媚娘则不可查,可能是因为习惯,在后面加了一个“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奇观。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而且,她的特殊也在于她的即位年龄,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她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所以这才是武媚娘一称呼的来源,当然也被称为武才人,做了许多年的才人。历史上关于武则天最初的名字其实并没有记载,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历史上很多女子都只有一个姓,称为某氏某氏。可见男权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唐高宗李治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而且这个字是武则天自己造的,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说实话,有点自恋,得治。

而我们广为流用的武则天一名,则是他儿子李显的功劳。“则天”二字是在她退位给三儿子李显之后,李显给她的一个封号“则天大圣皇帝”。当年11月,武则天去世后,去帝号,改成“则天大圣皇后”。后世对她的称呼多为武后、武才人、武昭仪,乃至武则天一称,是等到近代宣传女权运动的时候,才被广泛应用。因为则天二字来源于她的谥号,表明了她曾经做过皇帝,可以说是对宣传女权运动的一大利器。至于武如意一名,小编觉得这名字应该是后面人们擅自加的,来源于武则天的一首诗歌。一首情诗——《如意娘》,写于感业寺出家时,表达对唐高宗李治的爱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大概意思就是说: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以上就是关于武则天真正的名字叫什么是武媚娘还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武则天真正的名字叫什么是武媚娘还是什么、武则天原名、武则天的真实姓名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20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