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的出处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的出处,第1张

这句话就是出自牛根生先生的,是他的著名观点,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这样的人才是相当难遇的,伯乐与马都极为重要,还需要有些缘分,伯乐更需要把握时机,不要放过。而马多半在伯乐提携下快速成长,这是相互互动的关系,这是一种人才运用的完美境界。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这部分人员在公司应该占有相当比例,无才并不是说就真的一点才干都没有,而是指不够全面,或者不够专业,也许不能创业,但是能很好的守业,能将她/他所管理的部门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在深处,并且坚持下去,任劳任怨,其实这已经是才与德并存了,这类人才如果给予更好的培训,更好的支持,就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能与公司并存亡。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这里用了一个词“录用”,就是说在经过试用后就要慎重再慎重考虑这种人在公司的位置, 是公司在某个特定的时期需要的某类人,他们在个人能力上可能具有较强的一面,但是在职业道德上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出卖公司、出卖同事、欺上瞒下、拉帮结派、蓄意延迟他人产出,“不听我者亡”等等,这种人一旦发现就必须限制使用,控制在一定的比例里,逐渐淘汰。

无才无德,自然是坚决不能用。

扩展资料:

牛根生,男,1958年出生,内蒙古人。企业家、慈善家,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全球捐股第一人”。

牛根生的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在1999年至2005年担任蒙牛总裁期间,他把自己80%的年薪散给了员工、产业链上的伙伴以及困难人群。牛根生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家,第二阶段是慈善家。他曾说:“我前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己来实现度人,后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人来实现度己。”

成为“专职慈善家”的牛根生,为自己提出两个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基因式慈善模式”,二是为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脑厂”转型鼓与呼。他认为,人类经历了“体力时代”,也经历了“财力时代”,今天已经进入“脑力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保持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中国一定要向“世界脑厂”的方向努力,只有“世界脑厂+世界工厂”的组合才是可持续的,否则,连“世界工厂”都是做不好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牛根生

品德好却没有能力的人,虽然不会做什么坏事,但是却也不能为社会带来多大的好处,不能称之为人才,而有很强的能力却品德不好的人,总是会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危害社会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的事情,其能力越强,危害越大,所以说是个祸害。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苟不能的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x0d\\x0d\ 司马光所说不无道理。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愚人是比较保险的选择。选一个傀儡操纵,他会很听话,因为愚,他没能力做好事,同样也没能力做坏事。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无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选傀儡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的操纵者,否则,傀儡什么也做不了,结果还是小人得逞。\x0d\\x0d\ 因才胜德而失天下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家熟知的“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李煜,死于他乡的徽宗,还有历史上的隋炀帝,他颇有文才,是个很清醒的亡国之君。这些人,无德不能服天下,其才又不能治天下,亡国在情理之中。\x0d\\x0d\ 德胜才,就能稳做天下吗唐高宗为人“正直中和”,不是个昏君。可是,有德无才的他,却是导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孙几乎被杀戮殆尽的根源。他没失天下,是因为他的对手有着相当的理智,有才,而又没有没完全失德。德才兼亡,却只有亡国一条路,那些昏暴之君不用说了,连那颇忠厚的刘禅也不例外。\x0d\\x0d\ 中国的历史,一向重德轻才。司马光的标准是历史的“正声”,一向为人们所推崇。那么,小人真的不可用、不能用吗也不尽然。\x0d\\x0d\ 陈平大家都熟悉,当周勃、灌婴向刘邦告状,说陈平“盗嫂受金”时,魏无知替他辩护:“臣所言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魏无知的辩护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点到了刘邦的要害,刘邦正和项羽争天下,无德也许成不了大事,无才却是绝对打不赢的。基于当时的实际,刘邦首选才。即能容才,又会用才,这是刘邦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历史上有才无德而成大事的例子不少,战国时吴起杀妻求将,苏秦和燕文公夫人私通,管仲贪,都是有才无德之人,但吴起帮弱小的鲁打败了强齐,苏秦以其合从之谋使六国有效的抗击了秦的扩张,管仲帮齐桓公成就霸业,其功劳名载史册。\x0d\\x0d\ 公开和“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这一论断唱反调的,是曹操。建安十五年,曹操以命令形式公开说:“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成霸世!”建安十九年,他再一次下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也!”公开举起了“唯才是举”的旗帜。当蜀和吴人才“捉襟见肘”之时,魏名臣、名将人才辈出,和曹操提倡的这一用人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x0d\\x0d\ 愚人百无一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才高德薄的小人,无德,有坏事的可能;但有才,却是成事的资本。把小人弃而不用,于才未免可惜。真正会用人的,在于用其长,抑其短,用其长来帮助自己成事,抑其短可避免其带来的危害。\x0d\\x0d\ 在用人方面,刘邦是绝世高手,他身边即有张良这样的圣人,又有萧何、曹参这样的君子,还有陈平、韩信、英布这样“才胜于德”的小人。韩信贪,英布反,都不是“正直中和”的君子,但刘邦成功的利用了他们,又及时地遏制了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在如何使用小人上,刘邦是成功的。\x0d\\x0d\ 但,用小人是有风险的。小人之才能成事,其德也足以败事,甚至给用他的人带来生命危险。用小人以至亡国亡家的事例,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要使用好小人,要求用人者其才足以遏止小人的无德,要有识人的能力,有驾御小人的手段。\x0d\\x0d\ 关于这个道理,中国古代许多人也都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比如孔子的君子小人论、荀子的人才标准论,还有司马光也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x0d\\x0d\ 无才无德--废品 有德无才--次品 有才无德--危险品 有德有才--正品

以上就是关于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的出处全部的内容,包括: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的出处、“有德无才,不是人才,有才无德,是个祸害”怎样理解这句话、“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弃之不用”启示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20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