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的大徒弟是谁

马季的大徒弟是谁,第1张

马季先生已经故去多年,如今主流相声行业深受观众喜欢的相声演员,基本上都出自他的门下,可以说撑起了相声行业的半边天。

姜昆是深受马季先生器重的徒弟,他是马先生看中的第一位学生。因为姜昆的表演风格独特鲜明,马季先生很快把他调到了说唱团。凭借《如此照相》一战成名,姜昆很快红透半边天。

到今天,姜昆也是马季先生徒弟们中间受到争议最大的,至于其中的是是非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姜昆的相声作品质量,可以说呈现一种断崖式,分界点大概在九十年代中期,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姜昆的相声也是引领一时风骚。

不过在相声行业里一直有一段“公案”,马季先生曾经有过一个名作,1987年春晚带领冯巩,刘伟,赵炎,王金宝合作了《五官争功》,结果姜昆却并不在其中。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马季先生不器重这位大徒弟的表现。

插句题外话,马季先生的大徒弟,一说是赵炎,一说是姜昆,因为马季先生不太赞同传统的师徒制,所以大徒弟这一点暂时存疑。

姜昆和相声的结缘也很有意思,相声前辈郝爱民带领艺术团下基层,姜昆听了之后迷上了相声这种表演方式,凭借着出众的记忆力,姜昆把郝爱民的作品整理了下来。

不仅如此,凭借出众的模仿能力,姜昆就把郝爱民先生的这个作品,在舞台上表演了一番,结果赢得满堂喝彩,由此姜昆正式打开了相声行业的一扇门。

等到姜昆认识马季先生的时候,他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并且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马季先生也一直很欣赏这位充满灵性的徒弟。

为什么《五官争功》没有带上这位大徒弟呢?姜昆很早就在节目中做出过解释,答案让人很意外,因为当时马季先生正在锻炼姜昆的创作力。

姜昆回忆道,师父马季觉得自己有创作才华,所以逼着自己深入到基层中挖掘素材,姜昆创作一个作品,马季先生看着不满意,于是就埋下头接着创作。

在马季先生的这种严厉教导下,姜昆终于开窍,对于相声创作逐渐得心应手。

不过姜昆的这个解释有点言过其实,因为这些年来,姜昆鲜有佳作问世。

还是老友陈佩斯评价的好,他认为姜昆有着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放到整个相声行业里也很罕见。

1、韩兰成

韩兰成,江苏徐州人,1949年出生.在机械厂工作过,后来担任过徐州文化艺术学校的老师.80年代末拜马季为师,是马季的第九个徒弟.后来在《曲苑杂坛》中担任顾问和主持人,创作的相声《咱爸爸》被很多演员表演过.在《曲苑杂坛》中推陈出新,策划了《聪明的剧务》《洛桑学艺》《放驴小子》《新疆妹买买提》等一批新节目。

2、姜昆

姜昆,1950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省烟台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共党员。1983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担任主持人并表演相声《错走了这一步》和《对口词》而走红。

3、尹卓林

尹卓林,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相声大师马季的关门弟子。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文艺世家,1974年,15岁半的卓林入伍,成为武汉军区空军文工团的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正式开始了人生中的艺术生涯。他是总政歌舞团历史上唯一一个专业相声演员,也是马季极为疼爱的关门弟子。在部队文工团服务33年的他,被誉为播撒欢乐的“军中笑星”。

4、刘喜尧

刘喜尧,是马季的第十个弟子,也是他唯一的一个江南弟子。刘喜尧清晰地记得,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六日,他和马季先生正式确立了师徒关系。也是北方相声第一次在江南沃土上撒下种子。刘喜尧能用日语说相声,曾多次为日本友人献艺,大受欢迎。

在马季的关照下,刘喜尧应中国唱片总公司的邀请,录制了日语相声《钟声传友情》,《钟声传友情》曾先后为日本友人表演900多场,获得了广泛好评。

5、黄宏

黄宏,原名黄长寿,1960年5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小品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长,陆军少将。

1987年,黄宏第一次登上大舞台并表演小品《卖挂历》。

徒弟有很多。

有冯巩,赵岩,笑林,姜昆以及祥瑞等

马季简介:

1、原名马树槐,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大陆相声演员。

2、1956年进说唱团,两三个月后,就因《王金龙与祝英台》《打电话》等作品在全国叫响。

马季的历程:

1、作为1963年就曾在当年的“春晚”——“笑的晚会”里担任重要演员的马季。

2、1983年,被委任为文革后第一届春晚的总策划。1985年当选“十大笑星”之首。

3、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

4、马季去世于2006年12月20日。

曾经有这么一个相声演员,年纪轻轻就连续参加春晚,菜鸟的时候就红了全国。当年的他,在音韵领域比搭档更耀眼,却不想犯错,变得平庸。现在他的前搭档已经地位很高了,但是他还是因为酒驾和代言出现在网络上。刘伟相声大师马季最喜欢的徒弟,过去犯错,现在后悔了半辈子。

1修行在个人,刘伟出生于1959年。虽然也是京派相声演员,但他是天津人。他跟同学冯巩学相声。70年代初,两人是同班同学。当时冯巩一心搞相声,刘炜会拉二胡,会唱歌。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党指挥。1972年,马季来到天津,偶然遇到冯巩。当时遇到他,以为冯巩是个小常保亭。因为年纪太小,马季并不急于转学给他。后来冯巩失去搭档,主动找刘伟配合。刘炜在冯巩的“教唆”下开始跟他学相声。当时,冯就调侃刘。两年后,冯巩带着刘伟去北京找马季,马季一见到刘伟就爱上了他。他觉得孩子看起来特别有灵气,他们模仿了几部马季的代表作,让马季很满意。他还让两个人互换角色,让刘伟逗他,让高大的冯巩赢他。没想到他们两个考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时候还卡在冯巩的政审里。没办法,马季只能介绍他们去东北基建兵团当一年文艺兵。因为他们所在的纺织技校从来不让人去,也不让人转,只能脱下校服回来。最后,马季走后门把侯调到了铁路艺术团。

经过这样的波折,刘炜、冯巩在铁路艺术团期间正式向马季学习,成为马季继当时已经火起来的姜昆、赵岩之后最喜欢的弟子之一。第二,年轻人在世界各地都很出名,一旦他们出国,他们会后悔但会迟到刘伟和冯巩在铁路艺术团呆了没多久就被调回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为相声马家军的主力军。他们没有让马季失望。他们凭借一首《八环驱逐悟空》在相声比赛中获奖。他们也连续三年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虎年》、《桥队连赢》、《五绝争功》等作品成为他们的代表作。他们也成为全国熟悉和喜爱的相声演员。在作者印象中,刘炜当时比冯巩还火,冯巩当时也没有那么强的子母模式。刘伟,看起来很聪明,会唱歌,似乎更有魅力。现在回想起来,80年代中期那几年,其实是刘炜相声生涯的巅峰。他随队去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演出,也在经典**《笑对爱情》中获得了不少镜头。也许正是这些才华横溢、心胸开阔的事情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1988年初,刘伟突然决定出国。到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说他对冯巩频繁的演技不满的鬼话(冯巩90年代演的比较多),有他上学或者继承遗产的猜测,当然还有他和马东一起读书的猜测。据马季说,他只是去探亲,试图定居。刘炜的岳父当时在澳洲,80年代出国热真的很热,刘炜就扔下冯巩出国了。没有合伙人的冯巩,立刻收到了牛的橄榄枝。牛准确地迈出了这一步。当时他和李丽珊的组合是红色的,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抓住冯巩的空窗户,这表明他的视野真的很特别。牛和凤的结合正式形成,然后成为中国十年来第一个火档。在澳洲不到一年的刘炜,实在适应不了国外的生活。毕竟当时的澳大利亚不像现在。他在1988年底回来了。离开不到一年,回来转型。这一次和冯巩的分别,直接宣告了刘炜相声生涯巅峰的结束。

第三,为了拯救大熊猫,牺牲不小回到中国后,刘伟看到自己的另一半冯巩已经和牛分不开了,失败的感觉弥漫在刘伟的脑海里。看到他这个样子,爱刘炜的马季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他把原本应该和赵燕一起上春晚的节目摘下来,暂时换成了一个适合刘炜的笑话《永别了》。这个笑话是韩兰成写的,马季牺牲自己来致敬。他还给它起了个名字:拯救大熊猫。从这个角度来说,刘伟的确是马季最喜欢的弟子。为了救大熊猫刘炜,马季不仅牺牲了另一位得意弟子赵岩,甚至放弃了自己在艺术上的伦理观,你可以去找漫画对话笑话《永别了》来听听。估计韩兰成写这个漫画对白肯定不是为了马季。因为太酸了,整个漫画对话都纠结于“接吻”这个词。就算刘伟和冯巩说这个工作,格调也不高。为了稳住刘伟,马季亲自上阵,不得不说马季牺牲太多。不仅如此,这次马季还和刘炜搭档出演了《老幼乐》等段子。这个徒弟马季真的花了很大的功夫。可惜刘炜从此相声生涯不温不火,除了在《三生》中与刘晖搭档外,表现平平。相反,冯巩同时成为了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喜剧演员,不得不说,自然让人发笑。如果刘伟和冯巩不分开,也许冯巩也达不到这个高度。

第四,一个接一个地更换伴侣,一个接一个地更换母亲马季虽然宠着刘炜,但不可能成为刘炜的长期伴侣。刘伟和刘辉在一起好几次,没几年就分手了。后来刘伟和简媜搭档,关系很好,形象也很好。或者简媜只是冯巩,他是年轻的一个。他们合作过几次相声,比如《论烟酒》《粤语》也不错。不知道后来为什么分开了。在随后的几年里,刘炜的相声搭档换了一两年,分别是常叶培、赵岩和韩兰成。中间,新人韩翔参加了相声比赛。台下的评委是哥哥姜昆和弟弟冯巩。

近年来,刘伟开始与赵伟洲合作。同时,他经常说传统笑话。两者的合作并不完美,至少效果不错。刘伟偶尔涉猎影视。他在两年前如火如荼的《人民的名义》中扮演了一个反派人物杜伯仲。就像相声生涯中换搭档的跌宕起伏,刘炜一生中有很多蛀虫。他酒后驾车追车被抓,是以一些相声演员命名的。在马季的弟子中,像他这样总是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人并不多。

第五,美好的愿望很难实现,教训启迪人生。

刘炜曾经在参加一个三流脱口秀节目的时候说过一个愿望,现在老了,希望有一天能和以前的搭档冯巩、牛群一起相声。30年前可能很容易的事,现在却很难实现。如果说牛的磨难在于他更高的追求,那么刘炜的孤独是因为他走错了一步,心绪不宁。另一方面,他们的合作伙伴冯巩已经耕耘了几十年,现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是鸡汤励志文中的挖井理论吗?教训是宝贵的,要深刻鼓励。

为什么冯巩是侯耀文的徒弟,但也是马季的徒弟?

这个说法不准确,冯巩其实真正拜师的师傅是马季,而侯耀文只能算是和冯巩有些渊源,侯耀文当时发掘了冯巩这个相声人才,把他带到了铁路文工团,在相声行业里有一种说法,就是进入谁的队伍里就要拜谁为师,直到现在相声界也有这个行规,比如德云社的孙越就是这种情况,但是因为不光彩,孙越也不会提及此事!

冯巩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大明星了,春晚舞台的钉子户,几乎每年春晚上观众都会看到冯巩的身影,从开始和刘伟搭档到和牛群搭档,再到牛群去当官剩下冯巩自己之后,冯巩依然在不停的更换搭档上春晚的舞台,不说相声没关系,他还可以演小品,总之冯巩就是春晚妥妥的钉子户,那一句“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已经成为了冯巩的标志语言了!只要他一走到舞台中央,台下的观众就会大喊“我想死你了”,可见冯巩作为相声演员是非常受欢迎的。而且说实在的,冯巩是相声演员里唯一一个作为捧哏演员还比逗哏演员火的人了。

冯巩的家庭出身非常高,都知道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也是权倾一方的大军阀了。而冯巩的祖父是天津有名的商人,到了冯巩的父亲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冯巩的父亲是那个年代里少有的大学生,母亲也是大学生,那个时代里的大学生可是稀少,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到了冯巩这一代,冯巩成了全国有名的相声演员,也是家族的荣誉在延续。不过冯巩的相声之路还是很有意思的,冯巩很早就喜欢相声,因为模仿马季的相声被马季先生看中,马季便收了冯巩成为了自己的徒弟!后来冯巩参军入伍两年,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了天津制线厂。那时候冯巩的相声搭档还不是牛群,而是马季的另外一位徒弟刘伟!但是在天津制线厂的冯巩主业并不是说相声而是一名钳工,不过因为冯巩和刘伟说相声非常出色,就得到了侯耀文的赏识,侯耀文知道天津制线厂有这么两位相声演员就专门和石富宽来到制线厂,直接就和制线厂书记点名要把冯巩带到铁路文工团去,制线厂书记心想你作为侯宝林的公子也不能说要人就要人呀。

其实侯耀文是为了发掘冯巩的相声天赋,想让他到铁路文工团专门说相声。可是人家书记不愿意,但是这也难不住侯耀文,要不说当时侯耀文是说相声里名气最大最有钱的呢,人家真有本事,脑子好使,来天津制线厂之前就想好策略了,为什么叫着搭档石富宽一起来呀?那是有备而来,你天津制线厂书记不是不愿意放人吗?没关系,先不谈这事。直接就和石富宽要义务给厂子里工人说相声,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想当年侯耀文演出的费用可是高,一般单位都请不起,书记一看侯耀文义务演出,等表演完了也没话说了,这就是吃人嘴短,拿人的手软呀,冯巩就这样被侯耀文带到了铁路文工团!

按照相声界的行规,冯巩就属于侯耀文队伍的人了,也应该拜师侯耀文,但是无奈冯巩早就拜了马季为师,所以在铁路文工团干了四年之后,冯巩也没有太多发展机会,就离开了铁路文工团,加入了中国广播艺术团,之后事业逐步稳定上升,和牛群搭档时期达到了巅峰。

所以才有了侯耀文也是冯巩师父的说法,但是那个不准确,冯巩真正的师傅就是马季!

马季搭档赵炎去哪了,他是谁的徒弟呢?

如果要给马季大师的徒弟排一个排名,那无论马季先生亲自选,还是熟悉马季先生的观众来选,也一定是这四人:

姜昆、赵炎、刘伟、冯巩。

当然马季先生从个人情感上最喜欢刘伟,这是马季先生自己在公开场合也没掩饰,而所有弟子都异口同声的共识。

但如果要比综合能力跟地位,那刘伟还是得排在姜昆和赵炎后面,姜昆毫无争议是马季徒弟里面的MVP,而赵炎怎么排也掉不出前二。

而马季先生去世之后,也是姜昆赵炎跟家属一起将遗体抬到太平间的,能够跟家属一起送师父最后一程,可足以证明赵炎先生在马季弟子中的地位了。

赵炎,原名赵殿燮,艺名跟本名全都是火元素填充,可见赵先生就是五行缺火,这也跟赵炎先生后来的舞台风格相似,不火爆不抢戏,但一切都刚刚好。

赵炎先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虽说不是曲艺世家,但父母都对艺术有很浓的兴趣,所以童年的赵炎耳濡目染之下,内心也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中学还没念完的赵炎,遭遇了那个不能提的特殊时期,年纪轻轻的他离开家乡,坐上去了黑龙江的列车。

这人有文艺天赋就是挡也挡不住,本来在建设兵团老老实实开拖拉机的赵炎,被团宣传科看上了,要调他过去当文艺兵。本来赵炎还有点抗拒,想要继续跟拖拉机起腻,结果主任不准他浪费自己的文艺天分,强行调进了宣传队。

进队里第一份活儿,就是演《红灯记》的李玉和。赵炎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自己小时候跟妈妈学过这出戏,再加上他嗓子亮调门高,于是出道就主角,回想一下那个时代还真是凭能耐吃饭,也不用陪导演困个觉什么的。

因为李玉和演得太成功,赵炎又连续出演了几出当红样板戏,都是男一男二的重要角色。后来因为一次事故扭伤了肋骨,住了半年院,也不能继续演那么激烈的样板戏了,所以赵炎改成了说唱为主,什么天津快板、山东快书、河南坠子张嘴就来。

偶然的机会他听了马季先生广播版的《友谊颂》,于是自学自练竟然成了,公开表演效果也极好,所以赵炎开始走上了单口相声之路。

后来一次表演中,赵炎先生结识了马季先生,于是两人正式以师生相称。

赵炎先生虽然是半路出家的相声演员,但他对于行内的一些规矩还是很在意的。比如相声界传承已久的摆知制度,那个时期其实已经很淡化,大部分人都是师徒两人简单意思一下,直接就确定师徒关系了。但马季先生在那个时代实在影响力太大,作为他的弟子如果就这么简单的口盟,还是让赵炎们有点心里没底。

于是赵炎姜昆等拜师早的,都跟马季先生提过,一定要弄一个比较正式的拜师仪式。但马季先生坚决否定,认为摆知仪式是旧时代应该摒弃的糟粕,所以即便所有徒弟坚决要求,马季先生也只是做了一个谢师仪式,让每一个徒弟给他献一束花完事。

当时到场鲜花的一共有十三个弟子,鲜花顺序依次为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彭子义、韩兰成、刘喜尧、常佩业、黄志强和黄宏。

而这次仪式上,赵炎先生是主持人。

在马季先生所有搭档中,赵炎先生大概是最适合新派相声的捧哏,无论节奏还是尺寸火候,或是跟马季先生的风格互补,无人能出赵炎先生之右,所以两人合作的作品最多,知名度也最高。

笔者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两盘相声磁带,一盘是姜昆唐杰忠,一盘就是马季赵炎,而马季赵炎我大概听了不下一百遍,《百吹图》《行业术语》《戏曲杂谈》《新地理图》《哭的功能》等现在回放也滋味无穷。

而两人合作的《新绕口令》,跟马季郭全保版的《绕口令》,给人一种看连续剧的感觉,可见赵炎虽然是完全的新派相声,但在对于传统表演技法上,他也是有相当研究的。

正因为跟老师合作的太过于默契,在马季先生去世后,赵炎先生一度非常低沉,对舞台也失去了信心,但同事们都鼓励他,希望他像马季先生一样,可以带一些新人。于是赵炎打起精神,先后跟周炜、付强搭档,也给两位年轻演员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舞台经验。

如今的赵炎老师,淡出了相声舞台,重心转入幕后工作,偶尔会参加央视的一些节目当评审。对于赵炎老师来说,他的晚年生活,就是要以传帮带的方式,扶持更多年轻演员为主了。

马季老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侯宝林大师之后,第二位相声界的****,一生致力于相声的继承与发展,曾经获的曲艺界最高奖“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老先生爱才,也乐于提携相声新人,一生桃李满天下,据不完全统计门下弟子有: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其中在相声界最有名的六位弟子是:姜昆,冯巩,赵炎,刘伟,笑林,王谦祥/李增瑞。

最喜欢徒弟是谁?王谦祥/李增瑞

两位老先生同时拜马季先生为师。 自1960年开始搭档演出,至今将近60年,二人相互尊重,配合默契,是相声界有史以来相伴时间最长的黄金搭档,二人在相声艺术上早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他们多次在全国各项相声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笑的艺术》《方言外语》《换包装》《罗成戏貂蝉》等等。

笑林

原名赵学林,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曾经担任中国铁路说唱团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国家一级演员。长期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国盛先生合作,其在相声表演中最擅长唱,其逼真的模仿,在当时的相声界独树一帜,“笑林广播电台”,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代表作有《我怕有个家》、《洋歌土唱》、《歌曲研究》、《送春联》、《咱也试一把》等。

刘伟

刘伟,1959年出生于天津市,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马季先生的第三位弟子,16岁拜马季先生为师,是马季先生最喜欢的弟子。刘伟的表演热情奔放,欢快流畅,嗓音清脆,歌声甜美,在当时深受广大青年朋友们的喜爱。刘伟原来的搭档是冯巩,后来在出国潮的影响下,刘伟出国了,冯巩不得已才开始和牛群搭档。刘伟回国以后处境尴尬,没有搭档。关键时刻马季先生亲自给刘伟量活,为了照顾刘伟,马季在那年的春节晚会上更是让刘伟替代赵炎。马季先生对刘伟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赵炎

赵炎,原名赵殿燮,1951年出生于北京。马季先生的第二个弟子,赵炎这个名字也是马季先生给起的。1976年马季先生赴北大荒同时把姜昆和赵炎调到广播说唱团。刚刚到团里,马季让赵炎给自己捧哏,赵炎特别紧张,生怕演砸了。马季对他说:“别怕,有我兜着呢!”从那以后,两人合作时间长达27年,留下了《红眼病》《四字歌》《百吹图》《五官争功》《地名学》《训徒》等经典相声。

冯巩

德艺双馨艺术家,马季先生最得意弟子之一。现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创下连续三十余年登上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纪录,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代表作有《小偷公司》《坐享其成》《瞧这俩爹》《拍卖》《明天会更好》等等。

姜昆

姜昆到北京汇演时,马季第一时间就相中了,而且,主动要求收姜昆为徒。而且,为了调动姜昆入京,马季在黑龙江农垦系统演出了很多场,据说,当时嗓子都有点哑了。

至于说马季当众批评姜昆,表扬郭德纲,这也是事实,这得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马季是新派相声的开山人物,这得益于马季的相声深入生活,而且,马季的创作能力不说首屈一指也是名列前茅的,至少在著名相声演员中,马季的创作能力是位列三甲的。这不等于马季的相声没有传统的功底,众所周知,马季的师父是侯宝林,但马季的老师却有四个,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和郭全宝,这四位哪位都是相声大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相声艺人,马季即使不学,耳濡目染也应该具备相当深厚的传统相声功底。

相反,姜昆的创作能力比马季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不能说姜昆没创作能力(比如如此照相,就是姜昆深入生活创作的相声佳作),但由于姜昆身为曲协主席,事务性的工作多些,很难有时间真正地深入生活,而且,从李文华以后,姜昆基本没遇到太合适的搭档。(唐杰忠的捧哏能力没说的,但不具备李文华的蔫坏,而且,捧哏风格太中规中矩了)。

姜昆对于相声的贡献,可能很多新相声迷并不知道,中国相声网就是姜昆主办的,但后来随着视频材料的增多,这种音频为主的网站,不成功也几乎是必然的。

马季当众表扬郭德纲,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这就如同相声中的砸挂一样,关系不好的不可能拿人砸挂。而且,姜昆是马季的徒弟,怎么批评都不为过,这就如同面对两个小孩,正常的肯定是表扬别人家的小孩,但却是爱自己家的孩子。

以上就是关于马季的大徒弟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马季的大徒弟是谁、马季的徒弟都有谁、马季的徒弟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15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