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国还是先有家

高起本2023-04-26  27

先有家后有国,每一个统一的国家出现,都是都是建立在分裂的基础之上。为了不使人们在七国纷乱中同于尽,于是出现了一个虎狼之国,由秦国来压服一切集团利益,形成表面上的“秩序”。后世的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是如此。

确切地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这点恩格斯以有过结论,他认为当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各种利益不同的阶级时。

为了使人们不再火并中两败俱伤,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用来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把国家视为一种推动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工具,仿佛不是社会进步造成了国家,而是国家决定了社会的进步。他们把国家机关视为分配各种利益、协调各种阶级的东西,因此可以推论说国家的存在永远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应当永久存在。

清末,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遭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吏治腐败、民贫国弱、列强入侵、烽火连绵,中国在世界现代性转变的当口,身躯虚胖疲惫,眼神慌乱无助。与之相对的,是知识分子(这里主要指洋务派的官员们)填满胸膺的激情,他们深刻思考国家的命运,并试图改变这命运,于是他们投笔从戎、向西方学习、推广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一个受过良好传统文化熏陶的晚清时代知识分子,和其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相同,曾国藩受儒家学派的影响很深,曾经向理学家镜海先生唐鉴讨教读书之法与检身之要。而儒家的入世思想正好强化了他改变现状、建功立业的人生欲望。因此,年轻时他便吟诗:“生世不能学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①。那时,他便立下了终身志向,他的目标是要像夔和皋陶那样教化世人,辅佐皇上复兴一个风俗淳厚的尧舜之邦。因此,灭长毛、镇捻寇、建盖世军功、取五等爵位,这尽管这是湘军千百个书生将官的最高愿望,然而却不是他的终极目的。金陵收复后,他力矫江南之弊;捻寇平复后,他又首倡洋务之举,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当年所理想的甄陶帝载的夔皋之举。

然而,在那样一个最黑暗最腐朽的时代,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如风暴中颠簸的破船,,不管是曾国藩还是同时代的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不可能挽救危局,尽管他们可能已意识到这诺大的清王朝就像一座百年贾府,只剩一副空架子,不久就会有“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一天到来,他们却仍坚信“知其不可为之而强为之”,总是不断地探求强国富民的途径。曾国藩始终相信只要靠朝廷的稳定、明主的励精图治就可以实现中华强大的愿望。

这种选择几乎注定他的一生必将是坎坷多折。从墨绖出山到攻克金陵再到整顿两江,他的一生都在不辞辛苦地为心中的理想奔波。当然,他这种奔波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理想的岸,这个彼岸就是几代人曾经追求又似乎遥不可及的家国梦。他的追求显然带有一种强烈的个性色彩,而当这种个性同我们民族古老的观念融铸在一起时,他的精神就被一片肃穆而又庄严的光芒所笼罩。当我们试图追寻他的心迹时,又感到很艰难。他总是不停地思考、追求,这种不安于现状的探索,未必所有人都乐意接受,但是离开了他那照亮人生前程的闪耀的光芒,又会显得黯然无色……

曾国藩属于一个时代。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种价值观念在悄悄地萌动,当一些人最终没能找到生命的价值意义时,又有一些人启碇开航,开始对生命进行新的探索……

注释:①生世不能学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夔皋,夔和皋陶的并称。 夔 ,舜时乐官;皋陶 ,舜时刑官。两人居官皆有政绩。后因以借指贤明的辅弼大臣。裁量,鉴别,衡量。帝载,帝王的事业。甄陶,本指烧制瓦器,比喻天地,造化。“生世不能学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意谓,我这辈子不能效法夔和皋陶,辅佐帝王的事业将成功归于造化。

点个赞吧~

(完)

国是由无数个家组成的,家是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家需要国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保证家的正常社会活动。国如果离开家,也就无所谓国了。没有了家的支持,国就是孤立的。

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先有国,才有家。国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了个体的每一个家都能安稳幸福。但国是由无数个家组成的,家是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需要国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保证家的正常社会活动。国如果离开家,也就无所谓国了。没有了家的支持,国就是孤立的。

国不在了家还能在吗?几千年来改朝换代家依然在。国的改变方式和程度决定家的生活影响程度,但如果每个家庭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到国的兴衰存亡,因此,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

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感情,传统信念,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关系:

家庭是古代中国基本的社会单元。家庭不断繁衍扩大,形成了家族、宗族等社会组织,在其内部,尤其在田产运营、族人教化、族内互助、丧葬事宜等领域产生的政治、经济特点,使中国历史上的“家国传统”包罗万象,涉及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不仅如此,在传统中国,家庭还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重要纽带。一个人若能做到在家孝悌,尊敬长上,一般就能遵守社会准则,做事不逾矩。相反,如果家不齐,则必不可治国。

在中国历史上,家庭这一富含文化特色的社会基本单元,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扮演了复杂而正面的文化角色,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道德养成,还涉及到国家的昌明隆盛。“家国情怀”生生不息,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每一个方面,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1 关于国和家的名言诗句

关于国和家的名言诗句 1家与国的关系名言古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文天祥《扬子江》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岳飞《满江红·写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夜泊水村》

2关于祖国的诗句或名言

歌颂祖国的古诗甚多,以下列举几首。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1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4、《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中国古诗文中与家有关的名句

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九时九月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lt;浣溪沙>>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想家

4关于为国的名言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5关于爱国的诗句,名言,格言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以上就是关于先有国还是先有家全部的内容,包括:先有国还是先有家、曾国藩的“家与国”: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家国的家与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13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