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区别

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区别,第1张

电紧张电位也就是局部电位,是较小的膜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很快即减弱消失。如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则发生去极化与钠通道开放和内流过程的正反馈,进而继续去极化达锋值,再复极化,表现为动作电位。

是 局部电位为高中神经系统那一章的知识,一、静息电位1、概念表述静息电位是指组织细胞静止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2、产生条件(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则很小(Na+通道关闭),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3、产生过程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A-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在膜内。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形成一个电位差。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这就是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二、动作电位1、概念表述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扩布性电位变化。2、产生条件(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细胞内外存在着Na+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3、产生过程(1)去极化:细胞受到阀上刺激→细胞外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正反馈倍增)→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上升支。(2)复极化:达峰值时Na+通道迅速关闭而失活→Na+内流停止→K+通道被激活→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电位恢复静息值。该过程是K+外流形成的,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下降支。(3)Na+-K+泵转运:当膜复极化结束后,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一部分K+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细胞膜上Na+-K+泵就会被激活,并主动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内,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

1、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发动作电位;

2、局部电位是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3、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的不同点有动作电位有全或无现象,局部反应无全或无现象,局部反应的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动作电位可以不衰减地传遍整个细胞,局部反应只能以电紧张扩布的方式影响邻近的细胞膜,随距离的增大,很快减小为零,动作电位有不应期,因此,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局部反应无不应期,可以总和。

以上就是关于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区别、局部电位是高中生物吗、简述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的异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01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