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是什么,第1张

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是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出处:汉·贾谊《先醒》:“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释义:金:泛指贵重物品。昧:隐藏。指捡到财物,不隐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小刚把拾到的一百元钱交给了民警叔叔,他的这种路不拾遗的行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1、路不拾遗释义: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说道不拾遗

2、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3、示例:郑棨《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成语: 路无拾遗 成语简解 编号 : 4454 成语 : 路无拾遗 注音 : ㄌㄨˋ ㄨˊ ㄕˊ |ˊ 汉语拼音 : lù wú shí yí 参考词语 : 路不拾遗 释义 : 义参「路不拾遗」。见「路不拾遗」条。 Emoji符号 : 遗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路无拾遗”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路不拾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路不拾遗」原作「道不拾遗」。商鞅原本是卫国的贵族,喜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后公叔痤死,魏王不用,于是逃亡至秦国,得到秦孝公赏识,用为秦国宰相。商鞅治理秦国,实行变法,施行法令极其澈底,一切公正无私。惩治犯罪之人,不避强权贵族;奖赏有功者,也不会偏袒亲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处罚其老师,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后,路上有别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不会把它捡起来据为己有,人民对于不应得的东西,也不会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军政方面,国家军备也显得十分强大,诸侯各国因此都很畏惧秦国。后来「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的实际例子,分别在《韩非子.内储说下》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记载:孔子在鲁国的时候,把鲁国治理得很好。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当了五年宰相,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让国家出现了「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典源 : 此处所列为「路不拾遗」之典源,提供参考。#《战国策.秦策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1>治秦2>,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3>强大,赏不私4>亲近,法及太子,黥劓5>其傅。期年6>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7>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注解〕 (1)商君: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人,或称「卫鞅」。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因功受封于商,号为商君。其人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遂被车裂而死。 (2)秦:周朝国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以为附庸。嗣后屡经迁徙,至秦襄公始立国。传至秦孝公时定都咸阳,国势日益富强,为战国七雄之一。迨始皇统一中国,乃代周而有天下。 (3)讳:避开、顾忌。 (4)私:偏爱、袒护。 (5)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罚名。黥,在犯人面、额等处刺字涂墨。劓,将犯人鼻子割去。 (6)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兵革:指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书证 : 01《孔子家语.卷一.相鲁》:「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02明.徐元《八义记.第一五出》:「今夕拜告神祗,愿满朝文武,各依官职,谗言不入,军民路无拾遗。」 成语接龙

“遗”字开头的成语

“路”字结尾的成语

“路”字开头的成语

“遗”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路无拾遗。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路无拾遗”分成的单字详解:

路, 无, 拾, 遗。

路不拾遗的解释

[lost articles are always returned; no one picks up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time]

东西 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 形容 大治之世 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汉· 贾谊 《先醒》 详细解释 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 社会 风尚好。 汉 贾谊 《新书·先醒》 :“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 三国演义 》 第八七回:“两 川 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亦作“ 路无 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 :“长幼异食,彊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词语分解

路的解释 路 ù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 路途 。 路程 。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 相逢 。 思想 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 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 人马 。 拾遗的解释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 世家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拾遗补阙详细解释拾取他人的失物。《战国策·秦策一》:“ 期年 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

以上就是关于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是什么、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 路不拾遗怎么翻译、成语: 路无拾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49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