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lookforward2023-04-25  23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

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我国八次课程改革时间与内容:2001年开始至今,是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

我国八次课程改革内容

(一)理论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其在教学上的观点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直接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二)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3、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学生个性经验。

(三)发展趋势

世界: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基础学科知识结构化;重视能力培养;重视个别差异。

我国: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加强综合化;加强个性化和多样化;法制化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以下这些: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以知识为本,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此作出了调整,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并且一改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倾向。

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各学科的课程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具体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课程观。

课程改革经历了八次。我国基础教育八次课程改革的历史探究自建国以来,我国共经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特色。

20年课改历程分为3个阶段:上海市建平中学、广东省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上海市金茂学校。

10建平时代:建平中学是公立学校,我所主导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学科阶段的课程改革。

20明德时代:明德实验学校是公立学校,但是委托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管理,我所主导的课程改革进入跨学科阶段。

30金茂时代:金茂学校是企业投资建的民办学校,我所主导的课程改革进入超学科阶段。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我国八次课程改革时间与内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23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