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小镇的早晨2023-04-25  22

枪打出头鸟,原来是道。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为: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释义: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读老子《道德经》,读到其中“和光同尘”,书中解释“和其光”让自己的光芒与世人相同,“同其尘”让世人觉得你是他们的一份子,让他们可以信赖你!

          “和其光,同其尘”对于做成什么事情都是很有帮助的 。据说大禹治水的成功就有“和其光,同其尘”的精神指引在里面。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为了让当地人民配合治水,非常注意入乡随俗的礼节,特别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从来不把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强加给周边的少数民族。有一次他到了一个裸替的少数民族地区,进入这个地区后,他为了保持友好,脱光了全身的衣服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十分顺利的说服了当地人,为治水做了一份贡献。

          工作中同事之间要“和其光,同其尘”。 要完成一个项目,比如一个新金融产品的问世,产品经理一个人是完不成的,产品经理有了优秀的想法后,需要IT的同事配合评估开发,完成开发后需要产品测试的同事在各个环境中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后产品运营的同事要做好客户教育,然后新金融产品才能问世。这个过程就是大家“和其光,同其尘”的过程,否则项目可能早早就“腹死胎中”了。

           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要“和其光,同其尘”。 例如夫妻,两人因感情组建家庭,而两人的成长环境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很多事情的想法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要长远走下去,就要两个人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适应。而融合和适应需要通过了解,沟通包容等方式去完成。

            “和其光,同其尘” 让自己不盛气凌人,也不做出出格之事。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北京

老子曰: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据说曾国藩在给父亲守孝期间,当看到老子道德经上这几句话,突然开悟了。

其实曾国藩前半生非常不顺,也不是很聪明,秀才屡考不中,脾气耿直,连皇帝都敢批评。基本没有朋友。

当他开悟后,突然明白必须要先改变自己的性格,去掉所有的坏脾气,要真心礼贤下士和朋友,否则在官场和社会上没法混了。

而悟道中,“化性”是最难的一件事情。他做到了,所以最后也走向成功的道路。

“挫其锐”,就是要把锋芒去掉,不能到处张扬嘚擞。同时解除那些纷扰复杂的坏情绪和坏脾气,学会心平气和对待人和事。彻底做到“和光同尘”,通俗点说就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我心无我,善待众生,不负岁月”!

这有点乱,试着解释解释吧。浮生事,是指社会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事,就是人生的种种际遇;无根树、花正幽,是指人生之路蕴含着无数的机会和可能,身如无根之树,正孕幽隐之花;万物宗,是说一切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下面四句就是这个原则:和其光同其尘,就是与万物和谐共处,不特立独行,还要适应环境;智慧非其独有,人人皆可为尧舜,不断自励;缺点不足也不是别人的标签,自己也不能免俗,才能包容共处;心善缘,湛长存:是说,只有能够随机应变才能培养真正的智慧,才能经受住考验。是很好的人生哲理。是道家正脉。

以上就是关于《道德经》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全部的内容,包括:《道德经》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什么意思、和其光,同其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94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