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是什么

“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是什么,第1张

自然日界线是半夜24点或0点的那条经线,因为向东过了这条经线就是新的一天,向西就是昨天。自然日界线不是固定的某个经线,她是变动的。

人为日界线是通过太平洋的120度经线,不过严格上说认为日界线不完全重合于120度经线,在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大洋洲群岛,新西兰处发生弯曲与120经线不重合,这是考虑到尽量避免把同一大洲或同一国家划归不同日期所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这条日界线是固定的再做提时可认为120度经线就是人为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人们早晨起来,常撕一张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对于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对用飞机、轮船作洲际航行的旅行者,就有点不方便了。例如,当你在从东向西的航行中,因为你是在追赶太阳,所以就感到白天“加长”了;相反,当你从西向东航行时、由于是背离太阳、所以就好像有点白天“短”了的感觉。这样,你就往往会记错日子,把日历翻错。为了避免这种不方便,1884年起人们决定在太平洋中,把180°经线附近作为日界线(dateline),又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日界线西侧是星期日12点时,日界线东侧还是星期六的12点中,两者相差24小时(一天)。

因而,当飞机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日,反之日期要进一日。同时为了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日界线并不严格地指东经180度的经线。而是由北极沿东经180度经线,折向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经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80度经线直到南极、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也都将此线标出来,以便识别。也是东西十二区的分界线。

产生

日界线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日期混乱。日期混乱问题,是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产生的。

——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东方)。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1日。这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这一混乱的原因是,船舶在向西行进中,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推迟,即每天都在推迟中午的到来。按这种被延长了的昼夜来计算日子,在绕行地球一周后,便要减少1日。

反之,若船舶向东航行,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提早,昼夜缩短,环球一周后,日期便会“多”出1日。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每绕行地球一周,日期便差1日。这就造成日期的混乱。在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主人公费雷亚斯·福格打下了两万英镑的赌,来赌他能不能在八十天内绕地球走一圈。

最后他以为他用了八十天零五分钟绕地球走了一圈,距离约定时间还是迟到了五分钟,从而输掉了打赌。而他由于自西向东环游地球,实际用时是七十九天零五分钟,所以他实际上赢了打赌。

——时刻换算中出现日期混乱:时刻换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问题。已知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地点的时刻,向东推算和向西推算的结果,虽然得到的钟点相同,但日期却相差1日。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东8区)为6时,求当时的华盛顿(西5区)时间向东推算进11时,华盛顿时间为同日17时;向西推算退13时,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向东推算总比向西推算超前1日。这也引起日期的混乱。

汤加。

汤加一直被称为“日出之国”。综合地方时和习惯,认同汤加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汤加(比北京时间早4小时;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2小时)处于180度经线以东,但处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是全世界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这国家刚好坐落在国际日界线上,为此日界线在到了汤加的时候向旁边绕了个弯,也就是说,它是世界上最早迎来新一天的国家。

扩展资料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

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又叫“人为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在地理上约近于 180°经线,其往西为 东经,往东为 西经。在变更线两侧,因地理经度近似相等,所以其地方时近似相等。而日期,则相差1天。其西侧(东经)比东侧(西经)早一天。于是有:往东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往西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是地球表面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

即国际日界线的简称,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也是东西十二区的分界线。

日界线是地球表面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即国际日界线的简称,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180度相遇。本初子午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日界线以东比以西晚一天

国际日界线以东是西十二区(西经),以西是东十二区(东经),东时区与西时区相比是东时区的早,西时区的晚;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相差24小时(即1天),故国际日界线以东比以西晚一天,国际日界线以西比以东早一天。所以从西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从东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以上就是关于“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是什么、世界最先进入新的一天的国家是哪个、怎样确定日界线上黑夜与白昼的范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94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