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最早是在清朝顺治年间时候,皇帝为了将让满汉更好的融合,所以在正月里颁布了一道剃头诏令,让所有汉人都和满人一样剃头。汉人一直惦记着老传统不愿意剃头,但是朝廷下了死命令,必须得剃,所以他们在剃头时就一直在想以前古旧的传统,被称之为思旧,原意应该是正月剃头思旧,人们经常拿这个来怀念以前,久而久之,说法上就有了误传,所以就演变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这样的习俗。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他们大多都是由一个故事演变而来的,比如赛龙舟,吃粽子等,正月剃头也是一样。原本可能只是当时的一个民间传闻,经过人们稍加雕琢,就会愈演愈烈,成为流传几千年的风俗人情等。正月剃头死舅其实还有一个说法,说曾经有个剃头师傅每到正月都要给自己的舅舅剃头,但是没过几年舅舅因病去世了,他非常伤心,所以每到正月看到剃头的挑子就想起了自己死去的舅舅,于是他在正月里就不会出去给别人剃头。
这到后来,人们就觉得在正月剃头非常不吉利,发展到最后就成变了正月剃头死舅舅这样的老话。正月是即是年末又是开年的第一个月,也是新年伊始,人们在正月都要走亲访友,其中舅舅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舅舅在大家眼里都是一个无法代替的人物亲情关系,所以他们基本上都会遵照老习俗,不在正月剃头。一来是保护舅舅,让舅舅不要有不必要的困扰,二来是讨个吉利。我们中国过年不就图个喜庆。
很多是时候这些民俗大家都是非常愿意去遵守,不存在迷信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尊重古人。
正月为什么不能剪头发
不管是思旧、思舅,还是死舅舅,这些说法不过是民间的传说而已。从人体健康这一意义上来说,生而勿杀这一说法还是有根可凭的。在《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中的这种说法,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指在春天的这三个月里,人体应该让头发自由的生长,更不应该将其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人们若是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但是,倘若整个春三月都不理发的话,人们又实在受不了长发的困扰,于是就有聪明的人想了一个办法,就称正月里不理发。
当然了,现代社会是科学社会,上面说得禁忌其实是不存在的,更不要说死舅舅这个玄乎的说法。但是剃头养生这个还是要的!中国人对死非常忌讳,所以不少地方正月里确实有说法让不要剃头。
既然这样,那就过年前或是等这个正月过后把头发好好剃了吧!正好是一个新年新气象、辞旧迎新的意义,也是不错的做法!
正月理发死舅舅的由来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进了正月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正月里最忙的是谁?有人说是警察,有人说是家里的老妈,还有人说是火车司机?我倒觉得应该是所有的舅舅,按照这个惯例来讲,正月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道坎啊,哪个小侄子侄女要是理发肯定会遭到家里老人的责骂,可是头也就理了,舅舅还不是活的好好的?正月理发死舅舅这个说法其实根本就跟舅舅嘛关系都没有
这故事还得从当年清军入关说起,满清皇帝为了实现削平四野,据守中原的治国之道,决定在大清国的男人中,强制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头顶的部分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仅留下中间的一块,剩下的头发编上一条长长的大辫子,大家都看过清朝的影视作品,头脑中应该印象深刻。
这就是清朝男子的发型演变过程,庆幸自己生在新中国吧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大清帝国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人民的思想,强制推行这种发式,而且要求满汉一致,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推广。推行这种发式的首要人员就是剃头匠,当时的清廷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个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上书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当时清廷的高压下,可不是讲故事给老百姓听的,那可真是动刀的,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主张头可断发不可剃的观点,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怀念,实际的发音为思旧,完整意思应该是:正月不剃头为思旧。后来不知怎么搞的,以讹传讹就传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了,真是人言可畏也。所以,听完今天的故事,到了正月,如果头发长了,就放心大胆的去剪吧,不用再觉得心里对不起舅舅了,老人责备就跟他们讲讲这个故事吧!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高官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
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妈妈例儿”(也写作“妈妈论儿”,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民族矛盾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以上就是关于老话"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种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全部的内容,包括:老话"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种说法究竟从何而来、正月剪头死舅舅的由来、正月剃头死舅舅,这是为何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