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书法家中.哪位是明代的

下列书法家中.哪位是明代的,第1张

柳公权与颜真清是唐代的,他们两个属于初唐书法四大家。董其昌(1555—1636)明代官吏、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与兵部尚书袁可立相友善,其在81岁高龄时为袁可立亲笔撰写《节寰袁公行状》道:“要以风义交情,皎如白日,知公者宜莫如昌。”以阉党柄权,二公相继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陈洪绶是明朝著名画家、诗人,代表作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陈洪绶生于官宦世家,但从他父亲这一辈开始家道中落,不过陈洪绶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他四岁就能在墙上画出一幅八、九尺高的武圣关公像,家人看了惊叹不已。不过天才往往有着极度偏执的一面,陈洪绶性格同样如此,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陈洪绶,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艺术家。

一、天才总有无师自通的地方

说起陈洪绶,在绘画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绘画水平要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你看这个人就有这么大的造诣和名气。有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这就是说一个人从小的时候就能看出他今后的作为。陈洪绶也不例外。

陈洪绶(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这多的名与号,就有点不一般呀),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说来这个陈洪绶,幼年家境贫寒,稍通人事就喜欢拿树枝画来画去,有传说陈洪绶在四岁的时候到他的岳父家,把他放在室内等候,他看了看这新粉刷的墙壁,觉得太空了,趁人不注意就爬上桌子,在墙上画了一尊八九尺高的关公像(哇,一个小娃娃,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这尊关公像,神态逼真,威武雄豪,好似真的关公立于墙上,以至于他岳父(应该是未来的岳父吧)回来一望,对着墙上的关公倒身便拜,叹为观止(牛,不一般的牛)。

于是,这个房间从那以后就成了供奉神圣关老爷的地方。父母看到他拥有绘画天赋,就遍寻画师教他作画,技艺倍增,可惜的是,父亲在他九岁时离世,临终时嘱咐母亲此子必成大器,千万让他有所造就(可怜天下父母心)。

于是,在他十岁那年,拜“武林画派”创始人蓝瑛为师,当老师的蓝瑛看到陈洪绶的人物画时也是自愧不如。竟然从此立誓不画人物画,说“此乃天授也”。

二、人间自有为画痴

说起这陈洪绶陈老莲,他性情古怪(历来大师多古怪),太多事情总是让人出乎预料(与众不同)。他还有一个爱好和李白媲美,那就是喝酒,每次逢喝必醉,醉后必画,而且越是喝酒就越有灵感,(这古代能成诗仙画仙的都这样吗改天咱们也试试看能成什么仙,依我看一准能成兔(吐)仙)民间有这么一个传闻,说这陈老莲比较喜欢美色,是无妇不饮酒,无妇不入寝。

有文曰: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可能这也是陈老莲及所有酒客的座右铭吧!这陈老莲两个爱好,一是饮酒,二是女色,这真是人间一绝呀!

他好色的程度非同一般,家中有诗词歌赋美貌并存的贤慧娇妻,他方觉不够,在他二十三岁那年,游历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时发生了一件令陈洪绶难以忘怀的事情:当时西子湖畔貌美如花的名妓董飞仙,骑着娇艳的桃花马,带着亲手剪制的质量上乘的生绡,找到了陈洪绶,乞求为她画一幅莲花。

并温酒研磨,这美酒和美人,刹那令陈老莲无法抗拒,更是灵感活跃,兴然勃然,提笔作画,笔走丹青,才有了一段活色生香的莲花图。

后来陈洪绶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竟然还梦到了这个令人销魂的美人娇娃,于是他提笔写了一首《梦故妓董香绡》,来回忆那段风花雪月。想必这美人也是个柔情似水令陈老莲无法忘怀的女人。

而定香桥在苏堤之映波桥与锁澜桥间,西接花港观鱼,至今尚存。

下面全诗奉上,请各位一观:

《梦故妓董香绡》

长安梦见董香绡,依旧桃花马上娇。

醉后彩云千万里,应随月到定香桥。

三、不畏权贵,甘拜石榴裙下

要说这陈老莲也是古怪至极,清军入关时,陈洪绶在浙东被掳,清军一个当官的听说陈老莲的大名,慕其画才,“急令画,不画。刃迫之,不画。”

有随从告之,说这陈老莲喜好美色和美酒,于是以酒与妇人诱之,居然画了。到了半夜,陈老莲酒醒了,他又想起自己的爱国情结,抱起自己的作品逃之夭夭,他跑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酒和女人,在陈洪绶看来并不有伤他的自尊和人格,这是真性情真肝胆。他对于那些豪强有势力的“客”要买他的画,无论怎么恭敬,甚至用刀架在脖子上,他都“虽千金不为搦笔”。

据说有一次,一个大官把陈洪绶骗进船里,说是请他鉴定宋元人书画。船开行后,就拿出绢素强请他作画,陈洪绶大怒,谩骂不绝,趁人不备跳水自杀,坚决反抗拒绝。把那大官弄得很没趣,只好作罢,后来又转托他人代为求画,陈洪绶“终一笔不施也”。这也是他不畏权贵的一面,令人敬佩。

四、童心未泯古怪精灵

陈老莲由于家境贫寒,十四岁就开始卖画维生,十八岁丧母后,家中哥哥独占家产,他一人漂流在外无家可归,他追求仕途却屡屡落榜,后来卖画筹钱买到一个小官,又看透官场炎凉,人情冷暖,官吏腐败,便弃官不做。

虽然自己的画作当时炒成天价,可这并没有让陈老莲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以至于当他离世时竟然连一口像样的棺材也未能用得上,这样的凄凉用语言无法描述,我们只能在感叹之余,回过头看看陈老莲这一生,放荡不羁,自由自在,也是一种心甘情愿的选择吧!

人生,无论得意与失意,欢乐与痛苦,保持真我,在沉醉与清醒中,凝成一道风景。

陈洪绶可爱纯真的一面,体现在他喜欢搞怪,就算是画男子,也给男子头上或手上等部位添几朵花,就连水浒中的插画也不例外。他的画就如他的人,一样的怪诞有趣,令人忍俊不禁。列位可以看他画的浪子燕青,小旋风柴进;更有甚者插翅虎雷横,更是给画了一个花围裙!

这等顽皮,说是顽皮或许这是他在历经世事、饱经风霜后,还仍然保留着的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更或许是一个灵魂纯净的人无论经历多少风霜事故,他的灵魂依然能保持处子般的纯真,陈老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作者:蓝色星雨

1、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

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2、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3、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4、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

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

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5、怀素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6、张旭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

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

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7、薛稷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河东薛氏西支)。唐朝大臣、书画家。

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职,封晋国公。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薛稷因知情不报,亦被赐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五岁。

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有《信行禅师碑》等少数作品传世。

8、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9、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10、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怀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祝允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庭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虞世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褚遂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旭

若说明代,著名的当然莫属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明代 “江南四大才子”一说是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周文宾。另一说唐伯虎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这“江南四大才子”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也被人们所传唱。

王铎,傅山。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

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傅山(1607811 [1-2]  -168482)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

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常以老庄之徒自居。

傅山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傅山的草书圈眼多,繁而不乱,于郁勃浑脱之中,又有逸岩之态”。著有《霜红龛集》等。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被描写为武侠高手。

他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清史稿》卷五百一有传。

扩展资料

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入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时,见轿前有大旗两杆。一旗上写:“十载寒窗读书苦”,另一旗上写“奉母命不出难题。”人们向轿内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

大家都切切私议,有人说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着爷老子当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实学!甭说不出难题,实际上是他本人学问不深,恐怕顶多也只是知道个“子曰学而时习之”罢了。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

许多人都说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第二场依然是原题,但要求内容不许重复。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全用光了,才勉强交卷。不料第三场又是同一题目,众举子叫苦不迭,难于应付。大部分人搜尽枯肠,还是交了白卷。

在发榜之后,众举子拜师之际,王铎哈哈一笑,当众挥笔,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词藻雅丽,文情并茂,议论精当,篇篇各异的奇文。一时才惊四座,声威并振。当时别家中魁挂匾,文为“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才压江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山

以上就是关于下列书法家中.哪位是明代的全部的内容,包括:下列书法家中.哪位是明代的、明代画家陈洪绶有哪些成就陈洪绶生平简介、中国有名的书法家(至少10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56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