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虎符有什么作用

秦朝的虎符有什么作用,第1张

全国各地军队的调发,将帅兵权的授予都须以皇帝的虎符为信物。虎符以铜铸成虎形,背刻铭文,分为两半,一半留在皇帝手里,一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任何军队的调发,须由皇帝所遣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传世的“新郪虎符”即战国晚年秦王颁发给驻守新郪的将领的兵符,有铭文曰:“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鄯。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毋(毋)会符,行殴(也)”。证明秦国军队从战国时期就由国君直接控制。同时,皇帝下达军令必盖上由他专用的玺;一般远程的军事行动,须持节作为通行证。

宋朝以后虎符变得不常见,其原因在于它被其它调兵信物取而代之。虎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外形似虎而得名“虎符”。发明虎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兵遣将,为了防止有人伪造虎符,虎符上面刻有诸多铭文。虎符一分为二,其中一半存于朝廷,另一半则由军队首领或者地方长官保管。每次调兵谴将时都需要对虎符进行验证,只有当两半虎符能够对上时方可调动军队。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在一次对战中,赵国因实力不敌而求助于魏国。魏国虽然派兵支援,但是由于忌惮秦国而只是在一旁观望。但是魏国信陵君由于家姐是赵平原君的夫人,所以很是着急。于是信陵君便偷偷唆使魏王夫人将虎符盗出,然后凭借此虎符要求在一旁观望的魏国军队对秦军发动进攻。最后秦军大败,赵国这才得以脱离困境。从这个故事中就可看出虎符对于古代军队的重要性。

不过古代兵符并非只有虎符这一种,在隋朝以前兵符大多为铜制的虎符。待进入隋朝之后虎符则被替换成“麟符”,等到了唐朝则又变更成“鱼符”。唐朝之所以将这个调兵信物变更为鱼符,原因在于李渊祖父名为李虎,所以为了避讳而将虎符改为鱼符。武则天掌权之后,鱼符又被改为“龟符”。

唐朝结束统治之后虎符就变得不怎么常见。北宋时期,朝廷开始使用金牌来调兵谴将。虽然南宋时期虎符曾短暂恢复过使用,但是等到了元朝虎符就又再一次被虎头牌取代。自此以后像虎符这样的动物型兵符就慢慢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令牌型兵符。这也正是宋朝以后虎符出镜率变低的原因所在。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相关说明

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

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以上就是关于秦朝的虎符有什么作用全部的内容,包括:秦朝的虎符有什么作用、虎符是军权的象征,为什么在宋朝以后很少提到、虎符有什么用自己怎么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34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