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第留斯号(Nautilus),又译鹦鹉螺号。是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一艘潜水艇。
小说中描述诺第留斯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里。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鹦鹉螺号高速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
阿龙纳斯后来发现,船长尼摩一直与陆地上保持着联系,他闪用海底沉船里的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最后船长尼摩的鹦鹉螺号在北大西洋被驱逐舰的炮轰,虽然将驱逐舰击沉了,但是不久后,鹦鹉螺号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大漩涡之中,阿龙纳斯三人从潜艇中逃了出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海底的秘密也被公之于世。
创作背景: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
太平洋——经托雷斯海峡——印度洋经锡兰采珍场——红海——经苏伊士地下水道——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南极海域——南极点——大西洋——北冰洋挪威海岸附近
海底探险途中,尼摩船长和他的伙伴们经历了的事情:
①在太平洋西岸海域进行海底狩猎。
②潜水艇在托雷斯海峡中搁浅,阿龙纳斯教授等三人趁机在一座荒岛上游玩,遭遇土著人袭击。
③在印度洋参加因受重伤而死的船员的海底葬礼。
④在锡兰岛参观海底采珠场,并救了遭遇鲨鱼袭击的印度采珠人。
⑤穿过海底隧道进入地中海。
⑥在大西洋海域捜寻沉在海底的西班牙货船的宝藏,参观亚特兰蒂斯的海底遗址。
⑦在一座小岛上开采煤矿,接着又潜人深海,探寻大海的深度。
⑧向南极进发,突破冰山与冰层,抵达南极点。
⑨被冰山围困,后来在全船人的努力下,顺利突破冰山。
遭遇章鱼袭击,一名船员牺牲。尼摩船长率领船员们击沉了一艘不明国籍的战舰,最终,阿龙纳斯教授三人逃跑重返家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底两万里
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_珊瑚海—看水母,到五彩缤纷的珊瑚王国,把一位因伤而死的艇员安葬在珊瑚墓园里
_印度洋—1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2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
红海—鹦鹉螺号在红海上劈波斩浪。尼摩艇长跟我介绍红海来源的各种说法,和他发现从红海通往地中海的地下通道“阿拉伯隧道”的经过。还介绍了许多科学知识,海绵的生长和采集;苏伊士运河的历史,还包括一些传说和故事,生物知识等。用捕鲸叉勇敢地击杀庞大的儒艮尼摩艇长亲自指挥,潜水艇顺利穿过苏伊士地峡。
_地中海—号在地中海底穿行,我看到许多的遇难船只的残骸静卧在那里,惨不忍睹。
_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
_南极洲—鹦鹉螺号开往终年积雪结冰的南极圈,冲撞大冰盖,浮出水面,我和尼摩艇长登上南极大陆,观察到南极特有的美丽景观
一、鹦鹉螺号是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潜艇,(又音译为诺第留斯号)小说里,故事中阿龙纳斯教授跟随尼摩船长乘坐鹦鹉螺号在海底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万里的,既趣味盎然又惊险刺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旅行,他博学多才,沉稳却又内心充满热情的个性以及其迷一样的身份和内心对人类主流社会的蔑视、隐恨、愿乘风而去却又不能尽释其牵挂的复杂感情更令人久久回味而不得释怀!作为尼摩船长的座驾鹦鹉螺号是完全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的产物。
二、“鹦鹉螺号”餐厅
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里。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鹦鹉螺号高速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
路线图如下:
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让读者惊叹之余又生如痴如醉之意。
这艘潜艇是幻想之物,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凡尔纳将之取名为“鹦鹉螺号”,是因为他广博的科学知识,他知道鹦鹉螺是一种以自身薄薄的几毫米螺壳而承受下潜到百米深海后所面临的巨大水压的螺壳动物。
这一特性和潜艇的性能完全吻合。
来源于网络
书中的鹦鹉螺号,长70米,宽8米,呈细长纺锤状。船体由内外两层钢板构成,两层之间用工字型蹄铁连接,最高航行速度可达50海里/小时,不惧怕任何风浪。
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系统,电来源于海水中的钠,钠和汞混合组成合金,替代蓄电池中的锌,再转化为电能。
而且,船员的食物来源于海中的鱼类和藻类,衣服用贝壳类的足丝织成,床上铺着柔和的大藻叶,使用鲸须制成的笔,甚至可以抽上几口用含有尼古丁的海带制成的雪茄烟。
所以,理论上来说,鹦鹉螺号不需要陆地上的补给,可以无限期在海上航行。
船上设有大型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可以数天在海底航行而不用浮出海面。
鹦鹉螺号的武器是船头坚硬的冲角,凭借自身的高速冲击和坚固外壳,可以对敌船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听上去,这就是一艘几乎没有缺点的理想化的遁世工具,至少对尼摩船长来说,大海的宁静能带给他心灵的抚慰。
来源于网络
为了向凡尔纳致敬,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也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美国通用电船公司在1952年6月开工建造使用核动力的潜艇, 1954年1月21日 鹦鹉螺号下水。
鹦鹉螺号核潜艇长987米,外形采用的是传统常规与后来的水滴型之间的过渡艇型,俗称“鲸艏”。航行速度是20节(1节=1海里/小时)。
动力系统使用的是核反应堆,在它服役的前两年,总共只消耗了几公斤的铀。
因为核反应堆不需要空气助燃,所以,鹦鹉螺号核潜艇可以完全保持潜航状态,几乎可以无限制的在水下高速航行。
这是核潜艇无可估量的、最大的优点。
鹦鹉螺号核潜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的核潜艇经过高速发展,携带的武器已经从最早的鱼雷变成了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还可以加装核弹头。
但是,我们并不能忘记先驱者的功劳。
以上就是关于鹦鹉螺号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鹦鹉螺号是什么、《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最后去哪了、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经过的所有地方以及发生的事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