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胡蜂养殖需要注意什么,第1张

胡蜂养殖方法:

一、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8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则会减少。这是因为植物的多样性会给胡蜂带来充足的食物,同时,在一定的区域胡蜂类群体的强弱(巢穴的大小)、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能揭示该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优劣。

二、越冬: 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约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仅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后的存活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三—五之间,而且只有受精后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存活下来的每一只蜂就是当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取最小的生存空间,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生存下来。

三、食物来源;胡蜂的食物结构由四类组成;即含糖树脂类、昆虫类、浆果类和花蜜类。

含糖树脂类:能分泌含糖树脂的植物有;壳斗科属植物麻栎、白栎、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栎树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蔷薇科植物梨树、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虫类:其种类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昆虫胡蜂不会捕食;

1、有毒类或具有特殊气味的昆虫,

2、身体重量数倍于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较坚硬甲壳的昆虫,

3、生长发育期的毛虫,但是在交配产卵期(飞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欢捕食的对象。

浆果类:胡蜂主要是从熟透、具有虫洞或即将破皮的水果咬开果皮后吸食果汁,因此有些果农认为胡蜂对水果的危害较大,事实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95%的是具有虫害或破损、开裂的水果,与虫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它们的存在一是会使虫害大幅度减少,二是间接将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从而使产量增加。常见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头果等。

花蜜类:常见的有桉树、香蕉、芭蕉、党参、野生白山茶等花蜜。此外,大约有01%的云南松的松针上面也会分泌糖类,也是胡蜂喜欢采集的食物之一。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类之外,它们对所有动物的鲜肉也会品尝,特别是对禽类的鲜肉情有独钟,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它们也会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显小于自己、不是同种的其他胡蜂种类。

三、生活习性和特点;胡蜂类属杂食类昆虫,除了有着相同的食谱外,还有着以下共同的习性和特点;

筑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树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叶经过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筑成。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内部咬下一层,外部补充一层,所以,大多数胡蜂巢穴的形状无论大小,看起来都是在不断增大的圆形。巢础均为圆型多层,由若干个平行六边形状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空间。巢穴外壳由3—5层不规则的铠甲片状连接构成,层与层之间有2—4厘米的间距,这样的外壳结构既可使巢内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内温度过高。

护巢和护食:所有胡蜂类都会对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因此,当你意外受到胡蜂攻击时,你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借助草木的掩护立即卧倒装死,待其在你周围盘旋数十秒钟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否则,你有可能会被更多的胡蜂攻击。

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养殖胡蜂时,你应该缓慢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

四、繁殖:胡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产入巢础,48小时后自然发育成幼虫初期,此时的幼虫大小与卵区别不大,用40—6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头、口、螯形成开始蠕动,此时成年蜂开始饲其汁类食物。幼虫期;从开始进食发育到蛹期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第一周以汁类为主食,第二周以固体(昆虫)食为主。蛹期;从卵到蛹大约为10—15天,此时幼虫发育成熟停止进食,自己作茧于顶部封闭,并开始发育羽化为成虫,同时它一次性将粪排便于巢础底部。成虫期;从蛹期发育为成虫破茧而出时大约为10天左右,出茧3天后即会自动外出觅食。胡蜂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25天左右。

胡蜂,也叫 黄蜂、马蜂。种类繁多,在中国分布甚广;以野生者居多,一般不适合人工养殖。胡蜂属于完全变态的野生昆虫,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各个生长期温度要求不同,从卵到羽化需要2~3个星期的时间。幼虫阶段主要以其他小虫为食,尤其是毛毛虫。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人工很难养殖。

胡蜂,是攻击性极强的危险性蜂类,主要危害苹果、桃、梨、葡萄、柑橘等,以成虫啮食成熟的水果,残留果皮、果核。胡蜂多营巢于树枝、树洞和屋檐下。母蜂可活1年以上。雄蜂多在当年最后一代出现,雄蜂与新母蜂交配后很快死亡。目前胡蜂的药用价值,尚无科学依据,故不适合养殖。

一、场地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

二、

1、购买时间:4~5月份

2、挑选方法:在巢口观察,工蜂出入频繁,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②盐类。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虎头蜂:

学名:Vespa,又称胡蜂属, 膜翅目胡蜂科的一个属。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 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身体长有虎斑纹,故被称为“虎头蜂”。

蜂:

通常指所有 蜜蜂总科(Apoidea)的昆虫,主要分为两类: 胡蜂科(Vespidae,如黄蜂)及蜂族(Anthophila),和 蚂蚁同属 膜翅目,普通蜜蜂只是其中一科,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物,并在为 虫媒花授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蜜蜂怎么养殖技术

蜜蜂怎么养殖技术。蜜蜂大家都知道会哲人的,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蜂蜜也被人们提上了话题。现今大街小巷里蜂蜜的叫卖声源源不绝。蜂蜜作为“大自然的天然营养品”非常受欢迎。下面看看蜜蜂怎么养殖技术。

蜜蜂怎么养殖技术1

1、蜂场选择及蜂箱排列

养蜂的场地最好具备以下条件:①蜂场附近要有蜜源植物;②背风、向阳、安静且平坦的地方;③远离车道和人行道;④蜂场附近要有良好的自然水源。

而蜂箱的排列方法,主要也与环境和场地的大小有关,但有些注意事项要重点考虑,比如场地宽敞,各箱的距离可以稍疏散,使蜜蜂易于辨认;箱底离地以 5-10厘米左右为宜,用砖、木架或石块垫起来等等。

2、蜂群的全年管理

蜂群的全年管理是养殖蜂蜜过程中的主要一环,可以说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养殖收益以及养殖成败。

(1)春季管理

在春季蜂群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如何使蜂群尽快恢复发展起来,是蜂群春季管理的主要目的。其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点,其一就是在早春蜜源开花之前 20-30 天,选择晴暖的天气,打开箱盖,促进工蜂出巢飞行排泄;其二就是在蜂群排泄时期,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对蜂群进行快速检查;其三就是进行奖励饲喂。

(2)夏季管理

夏季主要是注意高温对于蜂群的影响,首先留足饲料是成功越夏的前提条件,然后就是尽量将蜂群放在通风阴凉处,定时喂水和喷水,将清水灌于空脾中放入蜂群内即可。

(3)秋季管理

秋季的时候,蜂王经过过1 年的不停产卵,产卵力开始衰退,因此尽可能培育新蜂王来更换老蜂王。另外培育适龄的越冬蜂也十分重要,而群内没有子脾的,同样也要进行治螨工作,使蜂螨寄生率降到最低限度,为来年早春蜂群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越冬管理

越冬管理是指蜜蜂停止巢外活动、结成蜂团时期的蜂群饲养管理措施。蜂群越冬期的长短,取决于各地冬季低温持续的时间,像我国北部寒冷地区蜂群越冬可长达 5-6 个月之久。另外,蜂群越冬方式有室外越冬和室内越冬两种,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温度、预防敌害、通风换气等。

3、常见疾病防治

(1)白恶病:采取在 2 公斤糖浆中加入 25 万国际单位制霉菌素、20 万国际单位霉素和 4 片维生素 C 充分混合,喂蜂 40 脾。隔日一次,连喂 4-5 次。

(2)胡蜂:采取人工扑杀、捣毁胡蜂巢等方式进行防治。此外,用滴滴涕或敌百虫等农药拌入碎肉中,用盘盛装放在蜂场附近,用于毒杀胡蜂也是可行的。

(3)农药中毒:对已农药中毒的蜂群,应尽早迁出喷药区,同时摇出被农药污染的蜂蜜,然后用稀糖水进行补充饲喂。若系由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在对蜂群进行补充饲喂时,加入 005%~01%的硫酸阿托品或01%的解磷定进行饲喂。

蜜蜂怎么养殖技术2

1、养殖地: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充足、开花多的地方。

2、蜂箱:蜂箱要求前低后高、门开下方,便于清理。

3、选择蜜源植物:油菜花、茶花、玫瑰花、石榴、百合花等植物都能作为蜜源植物,根据蜜源植物及时将蜂群转移至蜜源地附近,以方便采蜜。

春繁期,将每两个蜂箱并列放在一起,在无风的傍晚,给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兑水蜂蜜250~300ml,2小时后,待蜜蜂兴奋散团,箱内温度升高,即可进行抖蜂紧脾。

紧脾时,只选留1张脾即可,多余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产卵。这样可防止早春低温多寒潮的袭击,使产卵圈不受冻,蜂子健康发育,同时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长寿命。

紧脾后,每晚从箱底进行奖励饲喂。糖水或蜜水盛人箱底饲喂器中。第一次饲喂可稍多些,一般每群喂350~400ml,以后看蜂数多少和产卵圈大小而定,以脾上有少量角蜜为宜。饲喂要勤,每晚1次,不能间断,饲喂量不宜太多。

蜜蜂怎么养殖技术3

1、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一般在山间,花木、开花植物很多的地方。这样就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可以才是更多花蜜,蜂蜜产量高,蜜蜂不会挨饿。要求安静不吵闹的地方,不然蜜蜂容易受到惊吓,逃跑飞走了。最好有四季开花的植物,这样每个季节都可以采食,多储存食物。一般在有干劲水源的山间。

2、蜂箱养殖

选择要养殖的蜜蜂,用双箱饲养,箱子内部要隔开成两部分,一边养一群蜜蜂,分别放置蜂王,中间放放蜂蜜空间,可以同时取食,没有食物时可以同时喂食, 喂食量大概要能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喂食制作的花粉饼。主要在冬季喂食,还要保温,避免冻死。

3、越夏方法

夏季高温,蜜蜂出去觅食也比较辛苦,夏季末尾时节,花源不多,只要少数自然开花的花木。高温、食物缺乏,是艰难时期,要安全度过。春季多给蜜蜂留一些蜂蜜。夏季,把蜂箱搬到阴凉树下、洒水降温。可以开窗,有网罩着。

4、日常管理

蜜蜂长到一定数量就要分蜂,要准备新蜂箱,人工分蜂,带到离原地比较远的地方,避免飞回去一些蜜蜂。这样可以扩大蜜蜂群,刚分蜂的蜂群,要提供充足的食物。平时要注意蜜蜂的情况,保持良好养殖,取蜜要给蜜蜂留足够食物。

5、注意事项

开蜂箱,检查或是其他什么,都要穿戴,防护的衣服,小心操作,防止被蜇伤。注意蜜蜂不要被其他大型蜂伤害。检查蜂巢,清理蜂巢里的虫子。检查蜂箱要轻,不要惊动蜂王,容易飞走,蜂群就散了。

养殖蜜蜂,要选择好合适的场地,关乎蜜蜂是食物来源和生活环境。夏季是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安全度过。

1、养殖胡峰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制作好养殖胡蜂的蜂笼、蜂棚、蜂箱。同时还要备好防蜇服。

2、蜂笼可用木头或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3、蜂棚的建设需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4、蜂箱的话用木材做,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也可以用空心的木头做蜂箱。

养殖注意

胡蜂的养殖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胡蜂养殖在人工搭建的网状大棚里,其二是人工饲养到雌蜂筑巢后再移到野外放养,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

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危害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像黄尾巢螟、鸟类、蜘蛛、老鼠等都能对胡峰造成死亡威胁,要多加防范。

楚雄禄丰县范围内葫芦蜂在农历十月初移蜂窝进入交配大棚,即11月5日至15之间;大黑土蜂、黄土甲在农历十月中旬至农历十一月初拿入大棚。所有蜂不分公母,一律拿入,但是要同一个种类养一个大棚。雄蜂屁股没有刺,像蚂蚱的屁股,屁股尖短圆。因为要把雄蜂、处女蜂王、工作蜂(干活的职蜂)分别挑选出,会无意的伤害到处女蜂王,如夹伤等。全部放进去,只是增加些食物成本,完全值得,多活一个蜂王,明一年多一点效益。

放入交配大棚后,应该用盘子盛放糖蜜水、干净的水和甜苹果在里面供所有蜂自由取食。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时,从太阳出来到太阳落山时,都有蜂在交配,天阴下雨没有。

越冬室摆放在交配大棚的遮阳那端,防止雨淋。天气凉、有霜后蜂王会自己进入越冬,耐心等待,不要人为捕捉进去。越冬期间防止蚂蚁、老鼠危害,也不要频繁打开看。

越冬苏醒后,有个生理恢复期,约一周时间,应该集中饲喂。当肚子变大,开始相互咬架,应该立即抓入筑巢箱,单独关养做窝。

有5只工作蜂以前不要喂肉;有20只工作蜂时可以移到野外饲养,应该继续人工喂养15天,当确定工作蜂完全有采集食物能力时可以停止人工饲喂食物。否则,会因为无野外生存能力而饿死整窝蜂。

葫芦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似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螫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胡蜂饲养技术

一、许多蜂友都渴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防胡蜂的装备,目前购买防蜂服的方法主要有邮购和网够,自己几乎没有挑选的余地,很是被动,甚至有些商家以次充好,坑骗蜂友,一般而言,蜂友购买的防蜂服,不是太薄,就是太重,有些是重型防化服,基本不实用,薄的用两年就风化无法使用.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作,利用当地市场上卖的各种材料自己设计和制作,质量自己可以掌控,用起来也比较安心.现在我介绍几类不同用途的防蜂服制作方法,希望有需要的蜂友参考,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用途灵活设计制作.

1、 1)地面工作型:主要针对金环胡蜂(云南大黑蜂)和黑尾虎头蜂等.这套防蜂服不能在树上或高空操作时使用,完全是为地面操作而设计的,如果有蜂友硬要在树上使用,出了问题,自己后悔也来不及.具体制作方法:购买优质下水裤一条(就是养鱼的人或在河里捞沙的人穿的胶皮裤),成本在170元左右,购买的时候应该当面试穿,注意检查裤裆等部位有没有裂缝,有问题的及时重挑;普通老款雨衣两件(没有裤子的),50元左右一件;有拉链有按扣的塑料雨衣一件,60元左右;全封闭式摩托头盔一个,130元左右,也可以用普通安全帽,30元左右;皮手套一双,16元左右,也可以用35元一双的加厚塑料手套;辅助的材料有铁纱网和粗线,总成本在400元左右,表面看不划算,实际上可以使用8年以上,值不值想必不用多言.使用方法:先穿好下水裤,调好松紧带,可以灵活蹲下和站起,然后穿上一件或两件普通老款雨衣,再在外面穿上塑料雨衣,拉好拉链扣紧按扣,用粗线扎紧腰部,这样胡蜂无法钻进去蛰人,戴好防护头盔(脖子和脸等部位的连接处应该用铁纱网缝好,不要大意了),最后戴好手套,手套口和雨衣袖口处也用粗线勒紧.这样,胡蜂是对人无可奈何的,咬不通,蛰不到,钻不进去.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最好两个人配合,有个照应,防止滑倒弄破防护装备,十分昌盛的金环胡蜂不宜白天捕捉,最好夜里搞,安全第一!

2)树上操作型:软雨鞋一双或长筒鞋一双;普通塑料雨衣两套(包括裤子),必须有拉链和按扣,60元左右一套;安全帽一个(脖子和面部应该自己精心缝制);皮手套一双或普通乳胶手套一双;布手套一双,爬树时使用;粗线若干.使用方法:雨鞋和雨裤连接处用粗线扎紧,手套和袖口处也要扎紧,戴好防护帽,为了防止塑料手套被树皮划破,爬树之前应该戴上布手套.总成本200元左右,轻巧实用.这款主要针对马蜂(葫芦蜂)和黑马蜂(树上的各种黑色胡蜂),对付黑马蜂最好在夜里,因为拟金环(牛b蜂)也有大型种类,不排除会蛰穿雨衣。一般的老马蜂,普通乳胶手套就足够了,注意不能用在各种土洞里的胡蜂上(金环等),否则有好受的,骂天也活该!

2、捕捉金环胡蜂的廉价蜂笼制作:取个金龙鱼油瓶,充分的清洗干净,把瓶口的那圈白色塑料拿除;锯一节约30厘米的竹子,两头要通的,大小刚好可以放入油瓶口部,直径约5厘米,竹子内部应该用抹布抹光滑;竹子的外围的中部用布或塑料袋缠绕紧,再用塑料绝缘胶带裹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漏斗状,这节竹子的一半可以放到油瓶里,又不会完全掉入或滑出,布的作用如同塞垫,如果再不放心,还可以用线把竹子绑在瓶口下部,无论怎么弄,这节竹子都不会脱落。这节竹子如同倒须,胡蜂只能进去出不来;记得油瓶的周围和底部用铁线烙几十个孔,牙签大小,供透气。竹段的上端,应该做个大小适合的木塞,蜂进去后便

于堵塞。优点:制作简单,材料易找,必要时可以划破瓶子抖出胡蜂,也没有损失。

二、1)建交配大棚,规格:长620厘米,宽270厘米,高220厘米(德宏某专家的各尺寸比我的少20厘米)。技术要求:一半全部遮阳遮光;一半要完全可以让阳光照射,通风透气。越冬大棚、筑巢大棚和交配大棚可以共用,只是筑巢大棚不能遮阳光,不能遮阴,要求全棚可以让阳光照射。

2)越冬室:选取自然枯死的冬瓜树,楚雄州叫水冬瓜树,有无树皮均可,直径25厘米,锯成30厘米一截,用电钻打孔,孔口直径4厘米,洞深25厘米,洞内直径15厘米,在用腐烂的松树桩木块封堵严实(火把节时舂耍火把的松香灰的那种),最后离封堵孔口处5厘米高处打个直径3厘米的孔供越冬蜂王自由进出。必需晒干燥,不可潮湿。

3)筑巢大棚及内部:它的功能只是为了防止蜂王从筑巢箱逃出飞丢失而已。关键是摆放在里面的几十个筑巢箱,筑巢箱分活动区和筑巢区。筑巢区可以用啤酒箱,箱底侧面一角处开个直径4厘米的孔供蜂王进出。箱子顶端横担一根宽5厘米,长可以穿出箱子两头,刚好可以担在箱子上的木条,不能太光滑。筑巢箱内部应该是遮光黑暗的。外面覆盖塑料布防止雨淋。活动区大小跟啤酒箱一样,用铁纱网制作,只是底部应该用木版,防止挂伤蜂王的脚。活动区一侧留个小门,方便喂食物,用两个不同颜色的瓶子盖,一个装糖蜜水,一个装水,一天清理干净一次。一边放入腐烂的树及树皮供做窝用。一个蜂王关养在一个筑巢箱里,筑巢箱摆放应该有7厘米以上的距离,防止相互影响。

三、具体管理:1)楚雄禄丰县范围内葫芦蜂在农历十月初移蜂窝进入交配大棚,即11月5日至15之间;大黑土蜂、黄土甲在农历十月中旬至农历十一月初拿入大棚。所有蜂不分公母,一律拿入,但是要同一个种类养一个大棚。雄蜂屁股没有刺,像蚂蚱的屁股,屁股尖短圆。因为要把雄蜂、处女蜂王、工作蜂(干活的职蜂)分别挑选出,会无意的伤害到处女蜂王,如夹伤等。全部放进去,只是增加些食物成本,完全值得,多活一个蜂王,明一年多一点效益。

2)放入交配大棚后,应该用盘子盛放糖蜜水、干净的水和甜苹果在里面供所有蜂自由取食。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时,从太阳出来到太阳落山时,都有蜂在交配,天阴下雨没有。

3)越冬室摆放在交配大棚的遮阳那端,防止雨淋。天气凉、有霜后蜂王会自己进入越冬,耐心等待,不要人为捕捉进去。越冬期间防止蚂蚁、老鼠危害,也不要频繁打开看。

4)越冬苏醒后,有个生理恢复期,约一周时间,应该集中饲喂。当肚子变大,开始相互咬架,应该立即抓入筑巢箱,单独关养做窝。

5)有5只工作蜂以前不要喂肉;有20只工作蜂时可以移到野外饲养,应该继续人工喂养15天,当确定工作蜂完全有采集食物能力时可以停止人工饲喂食物。否则,会因为无野外生存能力而饿死整窝蜂。

四、公开技术背后的辛酸。今年8月初,我写了一封8页的信去德宏,恳求某专家给予技术指导,是挂号信,也没有退回。至今,无任何回音。无奈之下,我连续在网络上收集各种相关信息,4个月后提炼汇总,加上近期实际实验,基本掌握胡蜂人工育种、筑巢技术。想到许多蜂友亦有同感,求路无 门,掌握技术的蜂友因为自己利益考量,不愿意无偿公开技术,甚至高价炒作,因此,我决定公开技术,反对的蜂友不少,影响到他们的利益。长远而言,会积极推动胡蜂产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大棚的材料及用具:选择河北省产的不锈铁纱网(不锈钢纱网有便宜的),孔目最小的那种,很软,阳光下是银白色的,我买的一整卷250元,商家说“有50米,最少48米”,我用后估计有48米,建好一个棚还剩一些。如果用纯铁纱网,夜里有露水,约一周后就生锈了,虽然不会马上烂,但几个月后不行了;养葫芦蜂也可以用白色的尼龙网,咬不断,大黑土蜂会咬断,2至3元一米,不贵;支架用竹子,用不锈铁线捆扎;缝合用普通的缝衣线,黑色的,缝两层即可,拉紧;塑料大棚专用的塑料布买了10米,6元一米,还有6米剩下;遮阳网买了10 米,由了45元,大棚的一半从地面以上开始遮围,刚好够用。一个人3天搭完,包括人工成本共计620元左右。条件较好的朋友可以用钢架的,普通型几千,豪华型3万以上,这是私人权利。我的大棚缺点是半年要换一次支架,怕雪压。

其实,有大手笔的未必真正懂细节管理,失败已经可以预料。我在绍兴待了几年,那里的老板真的低调,那些穿着朴素干净的中年男人,脚穿一般的传统布鞋,可是身家不凡。反之,追求大投资的,如果没有实际经验积累,死搬硬套,不会活学活用,永远不会有起色。我公开的是大体的资料及思路,细小之处只有在行动中得到,筑巢箱的筑巢区有条件的可以用木版做,胶合板不能用,要普通原生木板,箱体可以缩小些,保温暖和,只是制作太费力费钱等。最后一点:理论是死的,如果没有逆向思维去探索和创新,那么你永远也无法超越别人,就如同我公布相关资料后,我不用担心被别人竞争,因为我有足够的底气,别人是无法拿走我脑子里的知识的。我断了许多想高价卖技术的人的财路,他们已经骂娘了。对于,谦虚的蜂友,可以有所吸收运用,是最好的了。那些,想搞胡蜂饲养的朋友,我只是告诉了你们具体思路和探索的方向,只要认真研究实践,会有所收获的,希望你们努力,一年不成,两年不理想,及时总结得失,坚持三年,一定能够有回报和成功。

六、关于胡蜂人工饲养问题,人工越冬,筑巢等已经不是难题,最难的是人工持续育种培育人工品种,我相信那些大神和专家也不敢说他有自己培育出的新品种或品系,如果有?那么品种特征与野生的有什么区别性标志?蜂王繁殖率是否超越野生种?遗传性状是否稳定,抗逆性如何?抗病能力如何?适宜恶劣环境的能力怎么样?可以工厂化高密度饲养吗?我想,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育种成功的,希望蜂友们努力.可以说,我们目前养的都是野生种,如果能像养畜禽一样,完全不依赖野生资源,才算胡蜂真正意义上的人工驯养成功.绝大部分人,将会在引种\近亲交配\初步杂交选育\提纯\衰退\放弃\再引进野生种的路上徘徊反复,能够突破的人估计很少,这个也是胡蜂驯养之难的核心原因之一.有人会说,可以人工受精,可以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人工温室模拟各种气象环境全年育王和越冬,都可以,但是真正探索的有几个,有钱也不一定会很顺利!应如何解决高密度饲养呢?

我给出一组饲料种类,城市郊区和农村山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研究:廉价种类有黄粉虫,可以到花鸟市场卖鸟处买种,它吃米糠菜叶,可以全年大规模饲养,成本低;白蚂蚁和腐烂松树桩上有的一种小黑蚂蚁(它的蛋野鸡喜欢刨吃),它们吃腐烂的树;还有种皇竹草和黑麦草养蚂蚱;白糖.中下等成本类:5元左右一个的猪肺;4元一个的鹌鹑;豚鼠和仔兔;苹果.中等成本的:菜场杀鸡摊的鸡肝鸡肺,超市特价鸡鸭肉和猪肉;蜂蜜;高成本的:牛羊肉;蜂王浆.如果我们凭弃传统思维,进行积极探索,用适当的大棚一棚一窝严格关养,满足阳光照射需求,提供充足而又低成本的食物和筑巢材料,那么高密度饲养完全可以解

决,生产效率和抗病能力会提高,各种寄生虫困扰的问题可以彻底杜绝.关键是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的效益对比,假如1公斤蛹的生产成本是60元或80元,那么是有利润的.我们应该持续探索,把饲料成本降到最低,相应的生产成本也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任凭市场波动,也不会亏本,只是效益的多少而已!应该在条件成熟时,彻底抛弃马放南山靠天吃饭的侥幸思维.胡蜂产业最终要回归到高密度全年饲养上,才会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那些高附加值的蛹,毒加工就拥有了产业基础,胡蜂饲养就完全摆脱靠野生资源支撑的困局,真正实现保护好野生胡蜂种质资源,为永恒开发利用做铺垫,造福全人类.

七、 云南,目前发现了4种,不具有冬眠习性的胡蜂,分别是小青米蜂\红米蜂\大青米蜂和小夜马蜂.它们,都具有连续数年在同一个洞穴或树上蜂巢内生活繁殖的特性,是有一定开发价值的胡蜂种类,现在我谈一下自己的了解情况,以供广大蜂有借鉴和参考.

青米蜂(荞面蜂,狗苍蝇蜂,瞧命蜂),有大型和小型两类.我曾经听有些老年人讲,有些可以几十年在一个洞穴内生活,蜂饼有簸箕那么大,能蛰死人.我见过的,蜂饼有米筛大,在鸡纵洞里,有十几饼.这些青米蜂,蜂毒厉害,特别灵活,钻进衣服袖口里比跳蚤快,蛰到人比老马蜂疼痛,肉会局部坏死,它们是胡蜂界的狼群!几米外,就会飞来蛰人,特别是农村人割地埂草的时候.如果被蛰,爬,也要爬离,否则在巢穴周围30米以内蛰昏倒,恐怕性命难保,蜂群会持续攻击几个小时,甚至会开始疯狂的咬人的肉回巢穴内,很恐怖.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用绳子栓只活鸡活兔试验下,有几十只蜂蛰咬的时候,迅速拖到20米以外观察实验.如何养好米蜂

青米蜂的巢,一般在土洞里,尤其喜欢白蚁的洞穴,里面很光滑,多数洞穴是圆弧型或椭圆的,我们在捕捉青米蜂时,仔细测量下,得出的数据可以指导我们养好米蜂.多数米蜂的洞口通道是转弯的,防止冷风湿气直接吹入巢内,长在20厘米之80厘米左右.青米蜂的洞穴是相对干燥的,椭圆型的洞穴,利于排水到洞底,浸透的水会顺洞壁流到底部漏走.我们应该尽力模拟它们的自然巢穴,尊重它们的特殊习性,是可以养好它们的,米蜂洞穴要下功夫研究和修建.有人,也在木桶内养,也许可以的,从长远来看是有违它们的习性.

分蜂的要点:利用它们的护巢护饼习性和多王共居的特性,是可以像蜜蜂一样分蜂的,选择在冬末和 春季.禁止在夏季分蜂和取饼.青米蜂有夏眠的特性,在夏季,有时洞口有蜘蛛网覆盖了,没有蜂进出,实际是夏眠.一次可以分2窝,最好1窝.剪下下面的2饼,抓足够的成年职蜂和蜂王,移养到新的巢穴,记得填土,空间不要比蜂饼太大,蜂饼的塔尖处用铁丝扎在合适的干木棍上,挂稳挂正.洞口通道设计要稍微转弯,长在30厘米左右,利于洞穴内部保温.最保险的分法是在原巢的隔壁,挖个专门的分蜂洞,中间有直径10厘米长10厘米的洞道,防止两个洞穴的蜂壳长到一起,这个分蜂洞穴比原巢的洞内顶层矮一些,操作方法一样.好处是同群蜂可以相互照顾及建外壳.分好的2天后,把那个分蜂洞的洞口打开些,甚至让阳光照到,加速建造外壳的速度,当壳建好,应该及时堵严两洞中间的通道,观察几天后连壳带蜂移养.25天后,可以判断是否成功,基本不伤蜂群的元气,避免了抓蜂的麻烦和伤害.有人会说下面的是王饼,其实它们可以转化,繁殖时是王饼,过了节气是普通饼.当新饼做好,上面的就是老饼.女人,怀孕是孕妇,过后还是女人,不可能永远是孕妇!老巢内的老蜂饼2年左右,要清理掉最上面的老饼,发霉严重,会出逃的.

红米蜂(小细马蜂),它的洞穴没有青米蜂的讲究和严谨,甚至蜂饼在不好

的石缝中,七扭八歪的,分法一样.无论哪种米蜂,洞穴内部不能太潮湿.每年取2次蛹就可以了,取的次数多,伤蜂,还是细水常流好.也许几十年后,都还养着,它们依然陪伴着爱蜂的你!

八、我,关注胡蜂吧已经好久了,一直在忙生意和养殖的事,一直没有太多的空隙时间,幸好这段时期有空,也就出来献丑了.引起了各位蜂友的激烈争论,这是好事,有讨论才会有进步.无论是任何人,肯定也好,反对也罢,说吹牛也好,赞成也好,哪怕是漫骂和攻击,我都会乐观的看待.我道破了许多迷津,无意间也触犯了许多资深蜂友的发财之路,他们寄希望于垄断某些业内技术,靠卖胡蜂种等等,不择手段的敛财,从长远看,他们是极大的伤害了胡蜂产业的健康发展.至于,蜂友关心的,我一张都不可能传播出来,如果有缘份加上比较谈得来的蜂友,我也欢迎他们实地参观和交流,有实物为证,公道自在人心.我的许多观点,不代表是一定正确的,但是它代表一种思路,可以启发我们探索的方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旁观者乐呵呵.做人要有,一定的良知,我期望胡蜂产业发展得越强越好,从初级加工到医学保健领域的精细开发,最终造福全人类.

有蜂友,问我,为什么不用你的技术去高产地区饲养胡蜂?想法很好,但是当地人并不是憨包傻瓜,他们不会长期容忍你触犯他们的利于或是势力范围,当技术全面学到掌握,谁愿意再继续合作?你一去养,当地的那些蜂友绝对无法再养蜂了,在圈养技术不成熟的现在,可以说是断了人家的活路,后果可想而知?!!!在这里,我告诫广大蜂友,不要太天真,凡事提到利字,是扯不清楚的,真可谓是翻起石头蚂蚁多,不要给自己找些不必要的麻烦!认为我写的资料,有合理有用处及有借鉴意义的,那么请根据自己的实践,去思考和理解.认为,是放屁的,那么就当是笑话,什么也没有发生就可以了!不过吹牛也要有水平,能做,能吹,能写,并不一定能总结归纳和思考!

展望胡蜂产业的未来,这个产业,是具有高利润和高效益的,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是我们不要贸然过多的投入,是有潜在风险的.最好,量力而为,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发展,并且要有能力抵御相关的风险,不要给家庭和家人带来,痛苦和悲剧!我提个问题,胡蜂产业的国家主管机构是哪个?有人会说,林业部门,也有人会说农业部门.其实,这些回答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都不正确.按照我国现在的相关规定,蜜蜂养殖业归畜牧部门管理,在未来胡蜂养殖业,也应该归畜牧部门管理,在地方上就是兽医站和畜牧局进行管理,伴随胡蜂产业的强劲发展,必定有主管部门来规范指导和监督行业发展.蜜蜂业界有全国性的产业协会,即养蜂协会.那么,作为新兴的胡蜂产业,也应该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即胡蜂饲养协会,希望广大胡蜂爱好者共同努力,早日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行业组织,指导和推进胡蜂产业的良性而健康的发展.至少,应该争取在蜂业协会下面,成立自己的机构,但是胡蜂和蜜蜂是风牛马不相关的东西,如果挂靠在蜜蜂协会的大旗下,切实让人无法接受,我们应该有所思考.目前,胡蜂的饲养技术逐渐完善,技术难关一个个的攻克,未来的重点应该是人工选种育种和对濒危胡蜂种类的抢救性保种保护,建立胡蜂种质资源基因库,同时应该建立若干胡蜂博物馆.工厂化高密度反季节饲养和蜂毒利用及解药研究,胡蜂疫病防治等等,都有待胡蜂界的有识之士去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后,我希望胡蜂产业界能够建立一个胡蜂爱心基金会,用来帮助那些因为胡蜂攻击而致残蛰死人的家庭,帮助他们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共度难关,朋友,请共同努力!

1、养殖准备

胡蜂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生物,所以在养殖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制作好养殖胡蜂的蜂笼,一般可以用木头或者是铁砂网来制作,每个蜂箱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所以长宽高至少要保证在三十到四十厘米左右。其次就是要修建好养蜂棚,可使用玻璃温室、厂房或者是搭建专门的养蜂棚,养蜂棚的面积需要根据养蜂的数量来决定。最后就是用木材修建养蜂箱,既要保证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同时要做好挂钩和活门,周围需要用网纱围起来。

2、蜂群选购

胡蜂可以进行自行引种,也就是在每年九十月份的时候去有胡蜂的地方捕捉胡蜂,但是这样的话危险系数较高,而且捕捉的胡蜂也比较容易受伤,所以现在如果养殖胡蜂的话可以去专门的养殖场采收蜂种,但最好是四五月份的时候去选择蜂群,这样选购的蜂群比较稳定,而且很容易养活。在选蜂的时候我们要在蜂巢门口进行观察,看工蜂的出入情况以及采集花粉的比例,然后打开箱门,看它们的反应是比较激烈还是温和,其次就是观察蜂王的状况,产卵力是否达标,最后观察胡蜂的蜂群排列,选择最佳的蜂群进行饲养。

3、饲养管理

饲养注意分为三种方式,补助饲养、奖励饲养和花粉饲养,一般在蜜源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是不要进行补助饲养的,只有蜜源缺乏的时候才需要,通常是使用蜂蜜加温水或者是白糖加热水溶解之后进行饲养。而奖励饲养是在胡蜂繁殖时期和蜜蜂制造时期进行的饲养管理,这段时期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饲喂,一般是使用蜜液或者是糖浆每隔一天喂一次。花粉饲养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可以使用花粉进行饲养,同时还可以用胡豆粉来代替。

4、日常管理

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注意饮水的质量以及一水量的多少,同时在盛水的容器上放上湿毛巾,也可以在水中加入一点食盐,这样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蜂笼要放在通风性较好的地方,笼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不宜过大,最后还需要注意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不定期的进行清理和消毒。

5、注意事项

胡蜂在养殖的时候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比如说在人工饲养的时候不能用红糖进行饲喂,因为红糖吸收和消化起来都比较慢,所胡蜂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就是养殖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同时要远离人群以及花卉种植地或农作物种植地,还有就是要注意昆虫、老鼠等对胡蜂的危害,最后就是要加强蜂群越冬时期的管理。

以上就是关于胡蜂养殖需要注意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胡蜂养殖需要注意什么、胡蜂的养殖技术难点有哪些、虎头蜂的养殖技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96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