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是什么 东北平原的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是什么 东北平原的农业区位因素,第1张

你要的答案是:东北平原:夏季温暖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平坦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水源充足;人口较少,余粮较多;接近工业区,市场广阔;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内涝

它可以从下面的三方面去考虑: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灌溉。

它就要从各个指向型去考虑有哪些优势:

工业区位因素: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市场指向、劳动力指向、技术指向、环境指向。

工业区位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仅需要综合分析多种成本因素,还要对工业在一定区位集聚的效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效益,以及政策、行为和交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记忆]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

(1) 农业生产的位置

(2)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 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3)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 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5) 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

(1)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 单产高,商品率低

(3) 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 水利工程量大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我国呢?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 交通运输便利

(3) 市场广阔

(4) 地广人稀

(5) 机械化程度高

(6) 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分布: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 地广人稀,地价低

(3) 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

(1)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

(2)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 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导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导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导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导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二、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企业家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三.环境效益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四.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

1、 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

3、 环境效益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理解]

(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原料等。

2、工业集聚意义 [记忆]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理解]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手段,使工业的地域联系如虎添翼。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记忆]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记忆]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历史: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记忆]

1.发展的区位特点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交通

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 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 [理解]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记忆]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 20世纪70年代 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③ 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 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2.发展特点

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生产

资本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集中布局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理解记忆]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记忆]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

(5)军事订货:政治条件

十五、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为的影响极大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虽还把有所不同土壤:土壤失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市场:农业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园艺业乳蓄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例如,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这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形是主导因素,地势低洼的地形经过人们改造低洼处挖成鱼塘,塘泥堆积在较高处形成基。

当然其他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季风气候)、水源(河网密布)、土壤(较肥沃)、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廉价)等。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发展

有长江极其支流,水源充足

交通发达,既可长江的水运,又有密集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

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的市场广阔,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良种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足,光照充足,年积温高,利于作物生长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1,雨热同期的气候  2,水稻土,土壤肥沃 3,地形平坦  4,单产高 5,精耕细作  6,水源充足 7,人口众多,需求量大,8,劳动力充足。

⑴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⑵  水稻单产高,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⑶  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     ⑷  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区;     ⑸  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

以上就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是什么 东北平原的农业区位因素全部的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是什么 东北平原的农业区位因素、怎样答关于地理的 农业区位优势与工业区位优势、地中海农业的区位发展因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75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