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筝之乡是

我国风筝之乡是,第1张

在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 风筝

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

(一)潍坊国际风筝节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节庆的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开幕式,放飞仪式,国际风筝比赛,国内风筝大奖赛,评选风筝十绝,参观风筝博物馆,观看杨家埠民间艺术表演,参观民俗旅游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娱乐等。

(二) 天津风筝的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清代的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即可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十种风筝。

对天津风筝制作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已故风筝艺人魏元泰。他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先后研制了平拍类、圆形立体类和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翅风筝。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上使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的特点。他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了金牌,为天津风筝赢得了荣誉。

以“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细。筝面大多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造型美观,彩绘精美,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是民间工艺的珍品。

(三) 风筝又称“纸鸢”、“纸鸱”、“鹞子”,最初可能用于传递消息,唐代以后转向娱乐。晚唐高骈《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以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据说宋徽宗主持编撰过《宣和风筝谱》。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绯衣梦》,便是以一个少年书生“买一个风筝儿放着耍子”为引端,可知当时放风筝已很普通。明清是风稳发展的鼎盛时期,春日放风筝成为民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曹雪芹写成《南鹞北鸢考工志》 。现在,风筝的功能已扩展到体育竞赛、装饰艺术等方面。

北 京 风 筝

相传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了当时倾城男女“各携纸鸢”,清明扫墓后施放较胜的盛况。近人沈太侔《春明采风志》载:“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结架,作燕飞式,纸糊,绘青蓝色,中按提线三根,大者背着风琴或太平锣鼓,以索绕●,顺风放起, 昼系线条,夜系红灯,儿童仰首追逐,以泄内之积热,盖有所取意也。三尺以上 ,花样各别,哪咤、刘海、哈哈三圣、两人闹戏、蜈蚣、鲇鱼、蝴蝶、蜻蜓、三阳开泰 、七鹊登枝之类。其最奇者,雕与鹰式,一根提线翔空中,遥睹之,逼真也。”北京风筝基本形式有硬翅 、软翅、排子、长串和桶形五种。

三大风筝之都 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同的特点,这些资料你可以做参考。

潍坊

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在中国潍坊,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中国风筝网坐落在这片美丽的、充满着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沃土上。潍坊风筝以其古朴典雅、工艺精湛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中国风筝网结合传统优势,拥有目前中国风筝产业中最先进的,也是最完善的网络销售系统。面对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及中国风筝业传统落后、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中国风筝网在经营中将网络技术与风筝传统销售市场之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而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突破了时空限制,节省了订购、支付和配送时间;进而实现了中国风筝网对全球朋友的承诺:"随时随地买风筝,永远保持好心情"!

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在中国潍坊,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中国风筝网坐落在这片美丽的、充满着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沃土上。潍坊风筝以其古朴典雅、工艺精湛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中国风筝网结合传统优势,拥有目前中国风筝产业中最先进的,也是最完善的网络销售系统。面对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及中国风筝业传统落后、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中国风筝网在经营中将网络技术与风筝传统销售市场之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而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突破了时空限制,节省了订购、支付和配送时间;进而实现了中国风筝网对全球朋友的承诺:"随时随地买风筝,永远保持好心情"!

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阳江依山傍海,历数千年岁月浸润,经一代代阳江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人杰地灵之境,造就了阳江源远流长、深沉厚重、绵绵相续的文化精神。阳江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底,放眼四海波浪,广纳八面来风,把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杂交组合,融汇升华,精英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漠阳江文化。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专门安放“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基本建成即将开馆。市青少年宫、市妇儿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文化馆等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农村**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省级流动图书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11个、流动演出团队7个、农家书屋61家。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4个、文化广场5个、文化站48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283个,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家民俗博物馆”、“漆画陈列馆”、“风筝收藏馆”以及民间办起的“大明奇石馆”、“根雕艺术馆”、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

建市以来,全市160多名业余文艺作者16个校园文学社团创作的各类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调演、评比,获国家级奖项120多个,省级奖项280多个,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2000多件。旅游文化节、刀博会、开渔节、风筝会等成为常设的、具有阳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阳江市也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之市”、“中国孔雀石之乡”、“根雕雅石艺术之乡”等称号。

“南有阳江,北有潍坊”。阳江的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重阳节,秋高气爽,纸鹞高飞,万人空巷,是民间一年一度最兴盛的赛事。1991年,广东省体委命名阳江为“广东省风筝之乡”。1993年7月,中国风筝协会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

阳江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有龙类、板子类、软翅类、硬翅类、筒子类、串类、复线操作类等,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百足”风筝长可达100多米。阳江现已在鸳鸯湖公园内建有风筝陈列馆。

阳江是“中国刀剪之都”,刀剪生产,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阳江刀剪以其锋利、美观、耐用而享誉海内外,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等知名刀剪品牌。“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均落户阳江。五金刀剪产品生产企业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了全国的60%,出口占了全国的80%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风筝之乡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风筝之乡是、什么是风筝之都、风筝之乡是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24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