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三明,四力,六通,十八不共法,什么意思

佛陀有三明,四力,六通,十八不共法,什么意思,第1张

这些是佛教的名相,要想明白,必须深入佛藏。

三明

一、宿命明:能知自己及他人的过去宿世因缘生死果报,在六种神通来说,则叫「宿命通」。

二、天眼明:能知自己及他人的未来因缘生死果报,在六种神通来说,则叫「天眼通」。

三、漏尽明:能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智慧,在六种神通来说,则叫「漏尽通」。

五明

一、声明 声即是声教,明即是明了。就是菩萨要精通世间文章、语言文字、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

二、因明 因即是万法生起之因,就是菩萨要精通世间种种言论、思想学术、心理学、哲学,乃至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 皆悉明了通达

三、医方明 医方即是医治之力法也。就是菩萨要精通医学常识,世间种种病患、或癫裥蛊毒、四大不调、鬼神咒诅、寒热诸病,皆悉晓了其因,通达对治

四、工巧明 工即是工业,巧即是巧妙。就是菩萨要精通世间文词赞咏,乃至营造城邑、工程建筑法,农田商买、种种音乐卜算、天文地理,—切工业巧妙,皆悉明了通达

五、内明 内即是佛法内教,内典也。就是菩萨要精通三藏十二部经教, 内心无惑无动,广学一切法门,终无懈怠。 菩萨能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持戒对治毁犯,以忍辱对治嗔恚,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智慧对治愚痴,乃至种种染净邪正,生死涅槃之法, 皆悉明了通达 菩萨道的行者要成就佛道,下化无量众生,必须勤修广学五明之法。五明之法总摄世间出世间—切诸法故。菩萨内心能正见五明之法,是菩萨所寻求之法,必修之法,何以故因为菩萨究竟为成就佛道故。

四力

一自力谓世间之人。宿有善种。不假他人教诫。而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他力谓世间之人。或因他人教诫。或因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藉他之力。是名他力。

三因力谓世间之人。先世修习大乘之法。今因见佛及诸菩萨。叹说无上佛道。遂发菩提之心。是名因力。

四方便力谓世间之人。于现世中亲近善友知识。闻其善巧方便说法。遂发菩提之心。是名方便力。

六通

(一)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二)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三)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

(四)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

(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十八不共法

大品般若经卷五广乘品

⑴诸佛身无失,佛自无量劫来,持戒清净,以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故于身无失

⑵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而使皆得证悟之谓。

⑶念无失,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心于诸法无所著,得第一义之安稳。以上三法指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

⑷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简择。

⑸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摄心住善法中,于诸法实相中不退失。

⑹无不知己舍心,于苦等之受,佛念念之中觉知其生住灭等相,而住于寂静平等。

⑺欲无减,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

⑻精进无减,佛之身心精进满足,为度众生恒行种种方便,无有休息。

⑼念无减,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

⑽ 慧无减,指佛具一切智慧,又三世之智慧无碍故,于慧无缺减。

⑾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执着,具有为、无为二种解脱,一切烦恼之习悉尽无余,即于解脱无缺减。

⑿解脱知见无减,佛知见诸解脱相,了了无闇障。

⒀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⒁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⒂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以上三项,乃佛造作身、口、意三业时,先观察得失,后随智慧而行,故无过失,皆能利益众生。

⒃智慧知见过去世无阂无障。

⒄智慧知见未来世无阂无障。

⒅智慧知见世无阂无障。上三者谓佛之智慧照知过去、未来、三世所有一切之事,皆通达无碍。

十八种法

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大悲等。此十八种乃诸佛初成道时,于尽智位所修得之法,为余之圣者所无。

《宝雨经卷四》

(一)行施不随他教。(二)持戒不随他教。(三)修忍不随他教。(四)精进不随他教。(五)静虑不随他教。(六)般若不随他教。(七)行于摄事,能摄一切有情。(八)能解回向。(九)方便善巧为主,自在令一切有情有所修行,复能示现于最上乘而得出离。(十)不退大乘。(十一)善能示现于生死涅盘,而得安乐,言音善巧能随世俗。(十二)智为前导,虽现前起种种受生,而无所作,离诸过失。(十三)具足十善身语意业。(十四)为摄诸有情,恒不舍离,常能忍受一切苦蕴。(十五)能为示现一切世间之所爱乐。(十六)虽于众多苦恼愚夫及声闻中住,而不忘失一切智心,如宝坚固清净庄严。(十七)若受一切法王位时,以缯及水系灌其顶。(十八)能不舍离诸佛正法示现悕求。

哦这个很简单,于海东老师给我们上课时都有讲的,这也是海东老师超级赋能密训的核心内容,所谓的”四力”就是销售力、演讲力、沟通力、领导力,四力合一,天下无敌,哈哈,朋友还是好好学习吧,海东老师的课真的很值得去上

执行力是安全力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很多的危险源转化为隐患、隐患转变为事故都是由于安全管理中执行力不到位所造成的。

对于个人来说,安全力是个人具备维持安全状态能力的一种度量。

安全力的大小,小部分靠先天具备、大部分靠后天的培养。

安全力的大小不但和个人的安全的知识、习惯和价值观有关,还与每个人心中对安全的可接受范围有关。

提升安全力就是提升个人自我保护的意识,确保整个人生可以安全、健康地度过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增加安全知识、转变安全观念、改变安全习惯、具备在为人处事方面有一颗对安全“敬畏”的心。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来源和含义: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在“脚力”上下功夫,就是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基层,停下小轿车、迈开两条腿,发扬“光着脚板跑新闻”的好传统,走街巷、进社区,下农村、访农家,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意;

在“眼力”上下功夫,就是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入基层一线,在火热的劳动场面,在群众生产生活中找选题,发现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在“脑力”上下功夫,就是要心中装着群众、胸中怀有大局,围绕中心、多思善谋、去伪存真,善于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

在“笔力”上下功夫,就是要向群众学习,用好群众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观点,谋篇布局,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深诉诸笔端、镜头,创作出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语言朴实的好作品,努力做到写得实、写得新、写得活。

以上就是关于佛陀有三明,四力,六通,十八不共法,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佛陀有三明,四力,六通,十八不共法,什么意思、于海东的“四力合一”是什么意思、四力分析安全力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21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