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葬指得是什么,金葬,木葬,水葬火葬,土葬。分别是什么

五行葬指得是什么,金葬,木葬,水葬火葬,土葬。分别是什么,第1张

一、世人相传,人死葬法有五:

   即金葬、木葬、水葬、火葬、土葬。此乃将人间的葬事牵强附会地赋予”五行“的意义。

 1、帝王、后妃死后为金葬;

 2、满、汉臣民死后殓以质料不同的木棺,是为木葬(然后以土掩埋,实际上是木土复合葬);

 3、水葬多出现在江河湖海之滨的少数民族;

 4、佛教徒圆寂后皆荼毗火化,表示”五蕴皆空“,是为火葬;

 5、回民死后挖”喇哈儿“为土炕形,使遗体直接接触于土,是为土葬。

上述的这种说法,当然不能概括中国各民族所采用的各样葬式,因此是不完整的。

二、金葬是对帝王葬事的尊称,言其至尊、至贵、至高。

仅以垄断清政权达48 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来说,她死后是典型的”金葬“。其葬礼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耗费人力物力之巨是骇人听闻的。从她六脉初绝(民间称”倒头“)到葬入东陵地宫,丧礼近一年,共花掉120 万两白银。

1苗族:苗族现今保存有完好的悬棺葬和洞棺葬,据说此举是为了方便苗家后人打回中原是将已故祖先带回故土入土为安。2壮族:人死后,停尸于正厅。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一般停尸三日。亲戚故旧来吊,洒酒供祭。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置于尸旁,用铜钱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饭、茶叶,意为使死者在往阴间的路上有赶路饭和买路钱。有的以朱砂点五官,叫做“开光”。尸体遮盖白布。擂鼓或燃放鞭炮志哀。如死者为妇女,还必须向外家报丧,俟外家来人“见面”后方能入殓。有些地区,子女为父母办丧事,要请两位歌师分扮舅甥,通宵达旦以问答形式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劝喻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壮族有“二次葬”的传统。 一般葬后三年揭棺,捡取骸骨放入陶缸内,置于岩洞或土洞中,选择“吉壤”再行安葬,称“二次葬”。至此,死者才成为祖先神灵而受供奉。对非正常死亡的,被认为将变成恶鬼,因此必须火葬。请道公诵经打斋,骨灰随道公跳过火坑,才承认其阴魂与祖先神灵有同等地位。3藏族: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是不太好的。4土族: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 5侗族: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6怒族:贡山的怒族有重丧的习俗;福贡、碧江怒族的先民行火葬,有氏族墓地。现行土葬。 7瑶族:瑶族的丧葬因地区和支系不同而异。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过去兴岩葬,现行土葬。“拉珈支”瑶族成年人行火葬、未成年人行土葬、婴儿行挂葬。连南八排瑶人死后,行尸体绑于椅子上。出殡时,抬轿似地将尸体抬至墓穴入棺,人们称为“游尸葬”。

滇云文化·滇云风俗·丧葬

云南历史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到本世纪50年代以前倘处在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各个发展形态中,加之滇云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所体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民族的丧葬习俗也是各具特色的。

(1) 葬式与葬法

云南各民族的葬式与葬法,从历史以来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火葬 在中国历史上,西部的氐羌族群普遍采用火葬,这与他们过游牧经济生活,因而对火特别崇拜有关。到近代,云南各民族中在族源上与古羌人有关的彝、藏、纳西、哈尼、拉祜、普米、怒、独龙、景颇等民族仍保留着火葬的习俗,而其具体实施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藏族中,由于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火葬被认为是最高尚的葬仪,只有活佛、大喇嘛、部落头人和僧俗有产阶级才能实行;彝族则出于“火化归祖”的观念;拉祜族则出于家族传统,如果某家祖上因凶死火葬,后人也就实行火葬;纳西、哈尼、普米、怒等族则是历史上普遍实行火葬的残余;独龙、拉祜则是凶死者实行火葬。另外,由于受南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傣、布朗族的佛爷,佤族的大头人及傣、布朗、景颇、德昂族中的凶死者实行火葬,麻栗坡、西畴、马关的瑶族也有实行火葬的。云南各民族在火葬的实施过程中,其葬式和葬法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渗进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土葬 土葬是世界各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历史上我国的汉族是实行土葬的。明清以来,中原的汉族大量迁入云南各民族地区,土葬作为先进的汉文化表现之一对云南各民族产生了影响。如丽江的纳西族就是在清庭明令禁止焚尸的规定下改火葬为土葬的,白、苗、壮、傈僳、阿昌、蒙古等民族都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接受了汉族“入土为安”的观念,推行土葬制度。而怒江流域的怒族则是在已实行土葬的傈僳族的影响下改为土葬的。到今天,除凶死和宗教信仰外,云南所有二十四个民族都实行土葬,而城镇的各民族则又在 的推行下实行火葬,文化的变迁是因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异的。云南各民族土葬的葬仪有较大的区别,有的以村寨为单位有公共墓地,有的有家族的公共墓地。埋葬时有的用棺材,有的不用,有的用竹藤蔑编成的躺笆,历史上有的民族还用陶器盛尸。坟墓有垒起的,有不垒的,有的立碑,有的无任何标志等等,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天葬 也叫“鸟葬”,是藏族至今仍保留的一种普遍采用的一葬式。喇嘛教认为,天葬符合释迦牟尼传记中所说的“舍身喂虎”精神,人的灵魂可以随着啄尸的鹰升天,得到来世的幸福。云南藏族的人死后,就去寺庙卜卦,如果卦中决定天葬,就将死者从窗口运出,送往固定的葬场。然后由专司天葬者碎尸,并点上柏枝,烟缕升起,“通知”“神鹰”到来。藏族习惯认为群鹰将尸骨食尽为吉祥,如果有残余,送葬亲属会将其火化,骨灰洒向四方。

水葬 云南藏族、独龙族和傣族实行的一种葬式。水葬是藏族中一般俗民的葬仪,因葬区地处草原,缺乏燃料。人死后将尸体抬到江河急流处的葬场,请喇嘛念经祭奠,直系亲属将其尸体洗净,然后整尸抛入江河,任其漂流而去。有的地方是碎尸抛入江中,又有的地方是将尸体分解为八块抛入江中,俗称下八块。独龙族则是认为死于流疫和凶死者的亡魂很可怕,因此实行水葬。依江而居的傣族,对凶死者也多行水葬。

树葬 属“风葬”的一种,是以狩猎作为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的民族的葬法。据传说和流传下来的歌舞唱词片断,树葬是彝族最古老的葬俗之一。据说汉代彝族先祖孟获的爱妾死了,孟获让人用帛缎裹尸,将其葬在青松的树叉上。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以示哀悼。歌舞唱词称孟获为青松,其妾为仙花,仙花要葬在青松上,“树葬”就这样开始了。传说彝族还实行过“桶葬”,因为树葬后骨殖会掉下来,于是将掉下的骨殖捡起,裹以帛缎,装在桶内放在树洞或灵房里,称为“鬼桶”。

崖葬 也属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是将人的遗体放在崖穴或崖上的一种葬俗,我国古代的濮、越、巴、僚、汉等民族早已盛行。近代以来,部分壮、布依、苗、瑶及仡佬族中仍实行此俗,云南的彝族历史上也有实行崖葬的。崖葬有四种类型,即崖墩葬,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崖洞葬,将葬具放入天然崖穴中;崖窟葬,将葬具放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及悬棺葬。云南富民的彝族大毕摩汪家的祖先是用陶器罐装骨灰放在崖洞里的,里面设上灵牌,周围摆上木制或铁制的小型生活用具及各类家畜。平时一般人不能进去,只有做大斋和打扫灰尘时可以念着“献祖经”进去。当地彝族曾认为他们的祖先居住在崖洞里,后人为了灵魂与祖先会合,所以实行崖葬。

悬棺葬 属崖葬的一种,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因为是在悬崖上凿孔,打上木钉,然后将棺木放在上面,或者是将棺木的一头放在崖穴中,另一头放在绝壁上所钉的木桩上,所以名“悬棺”。五代梁朝时期我国就有关于悬棺的记载,云南省滇东北的昭通、镇雄、盐津、威信等县市及相邻的四川珙县、兴文、筠连等地是悬棺葬的主要分布区。

(2) 葬仪

如同葬式葬法各不相同,云南各民族的葬仪也是不尽一致的,但大体上可以分为报丧、对尸体的处理、装殓、停灵祭奠、出殡、埋葬(或火化)、超度等几个部分。由于云南各民族丧葬礼俗的核心是灵魂不死观念,它的实质是一切为了生者,因此,其葬仪活动表面对象是死者尸体,实际却是死者的灵魂,一切活动都服从于为生者造福的目的。当有人去世时,各民族都要鸣枪(或大吼)报丧,然后派人通知直系亲属,家人将死者尸体洗净,为其换上新衣,回族则裹上白布,景颇、普米、阿昌、基诺等族则在死者口里含上碎银。各民族大都要为死者准备随葬品,行土葬的要准备棺材,将其入殓,这一切都是为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生活作下较好的安排。停灵祭奠则是生者与死者灵魂的对话,各民族人民大多认为人死是灵魂回到祖先身边生活,因此要为其唱指路经,纳西族还要为死者洗马,以便起行。一切让死者满意,盼其魂安,祈求赐福与生者。出殡和埋葬则是基于入土为安的观念,墓地的选择更体现了一切为了生者的功利目的,得福祉,则子孙必大发,否则就是死者灵魂不满意,降祸病于家人,必须实行二次葬。云南各民族对于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是心怀恐惧的,必须对其进行超度,使亡灵回到他该去的地方,如纳西族举行的“大祭风仪式”,彝族举行的“诅咒凶死鬼,切断凶性路”大法事等。

云南各民族针对死者灵魂的葬仪将人们的感情趋向和功利要求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祖魂归宗,增强血缘家族和民族内聚力的理想目的。他们在对待死亡时,也有自己的一套辨证的观念。怒族的祭词说:“一代死了一代生,一辈老了一辈青,不死没有再生呀,不老没有再青呀。”哈尼族的祭词说:“大树死了一棵,许多小树长出来;世间的老人少了一个,留下一大群子孙。”积极地对待生与死,因此彝族将死亡称为“白喜事”,纳西族的丧礼“以醉为哀”,哈尼族、傈僳族举行葬礼时跳舞为乐。

云南各民族的丧葬礼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汉民族土葬及葬仪在各民族中所取得的统治地位;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在藏族、傣族、布朗、德昂等族中的影响,这是滇云文化的特色。

蒙古族的葬礼,早期是在喇嘛教的背景下形成的。

蒙古人将死叫作“成神”、“归天”,汉人所说的“去世”、“过世”等,他们也用。有时他们会说某人“去了阴间”。最通俗的还是“死了”、“没了”、“走了”,这些恐怕全世界都一样。父亲寄给我的“原初”资料上说,那是没有读过书的人对死的称谓。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特别强调,仇家死了,那叫“滚蛋了”。

蒙古人死后,用的棺材型号大小,不根据身材和岁数制定,而根据权势大小、贫富程度。

有钱人死后,站立着埋葬的叫“立材”;坐者为“坐材”;躺者为“卧材”。阿拉善盟的蒙古人死后,用整匹布将尸体裹住埋葬,叫做“布材”;孕妇死后,只穿衣服埋葬的叫“衣材”;穷苦人死后光着身子埋掉的尸体叫做“裸葬”。

蒙古人出殓用人抬棺材到墓地的叫“担材”;儿侄、女婿将死去的老人“背对背”送到墓地的叫“背材”;还有一种“驮材”,用白布将尸体放在骆驼背上,无目的地走,尸体掉在哪里,哪里为墓地,并将骆驼陪葬。蒙古人送葬不用车拉,车拉是蒙古人最忌讳的一种方式。

蒙古族的葬礼在埋葬这个环节也有四种方式:

火葬:喇嘛、孕妇、轻生(不该死而死)者,死后烧掉;

土葬:王公贵族、富贵人家,死后装入棺材埋葬;

野葬:大部分是穷苦人,将尸体扔在野外被狼、狗等野兽吃掉;

水葬:很少用,个别人会用。

葬礼的整个过程中,入殓是比较讲究的。本地有威望的人将大操大办一番。给死者洗脸,梳头,穿衣,口含银钱,请喇嘛念经一到三天,以后到了第四十九天再念一次,到一百天念一次,甚至到第三年再念一次。入殓期间,亲戚朋友参加时带来绣花针九枚或二十一枚,穿各种丝线,还带上“次哈达”(蒙古人称“桑拜”)。而后亲朋念经、祈祷、死人升天。蒙古族请喇嘛看好“风水”,指出“出殓方向”做出“出殓形式”。蒙古人概不请“鼓匠”(吹鼓手)之类的乐队。

前来哀悼的蒙古族亲友,或来为蒙古族已故者哀悼的客人,他们也有哀悼的礼仪要遵守。

1.哭丧时:禁止大声哭叫,只能默默流泪,表示沉痛悼念。大声哭叫会惊吓死去的人,过多流泪会被认为泪多成河,死人过不了河,到不了天堂。

2.念经、求经、磕头:按辈数排队给死人磕头。但不烧纸,只烧供品。

3.哀悼:带孝期间为7天、21天、49天、100天,甚至1年、3年。后两种,用的人很少。

哀悼7天者,在第8天“解孝”;哀悼21天者,在第22天“解孝”,总之是出了带孝期之后的一天为“解孝日”。

4.带孝期间的清规戒律:不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不理发,不剃须,不带首饰,要穿黑衣服,罩黑纱,扎黑头绳。

蒙古人在送葬期间,饮食也与日常不同,这个时候是不喝奶茶的,只喝砖茶,只吃用胡油炸过的茶食(面点),吃稀饭、块肉,不吃“羊背子”,不吃整羊,不吃婚事的肉食。在吃喝之前,向天地敬食品,烧食品,忌讳喝酒,但祭典时,所烧的食品中必须有酒。

葬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谢恩。死人埋葬后,将死者的用物、衣物、骑乘等都交给喇嘛。另外,要送给前来帮忙的人和喇嘛一些牛、羊、带鞍子的马、驼、“现大洋”。现大洋根据当时的社会行情和货币流通行情定。还要送给帮忙者皮毛、毡和蒙古包。

李璇 Moira的日志

土葬

最古老、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在我国,已知最早的土葬是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山顶洞人。新石器 时代的墓葬已有大量发现。当时人们实行土葬主要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兽吃掉,同时也是为了 使死者的得到永恒的安息和葬地。初期的土葬不用棺材,只是将死者用树皮等物稍加包裹,埋入地下,不起坟墓。以后为了便于辨认和纪念,逐步起坟修墓。土葬方式一般通行仰身直肢式,手放在两胯旁,不像西方人那样两手交叉于胸前。仰身代表睡眠的姿势,表示死者得到了安息。 云南拉祜族人认为,如果把死者仰身葬就会使更多的人死亡,所有让死者俯首侧身而卧,两手交叉胸前。

由于巫术和宗教的影响,古人普遍承认阴间的存在。为了使死者在阴间有个安定的归宿,常要 给死者穿上干净的新衣,为了让死者在阴间有房子住,棺材和墓室也就应运而生,地上的墓丘 也越修越大。豪奢之家坟墓内外皆华贵精美,豪富之家为了使死者在阴间用度不缺乏,还要在 棺柩和墓穴之中放入陪葬品,帝王之家甚至以人做陪葬,帝王的墓穴称为地宫。除了放置棺材 之外,还有陪葬品、长明灯、墙壁上有壁画等,地宫分为几室,主室放棺材,附室放陪葬品, 他们死后仍要享受荣华富贵。

在上古时期,氏族成员死后,都实行氏族丛葬,葬入公共墓地。后来公共墓地往往成为下层社 会人民的埋葬地,称为“义冢”,因为坟墓大小不一,墓与墓间的距离也没有定制,比较混乱, 所以又称为“乱葬冈”。统治者的墓地又演变为家族墓地。古代的家族墓地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方式。

初期的坟墓没有墓碑,立碑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识别坟墓,在墓碑上题刻文字,始于汉代。墓碑铭记载死者的姓名、籍贯、家世、生平事迹,宣扬死者的功德,或文章著作、逝世时间、 葬地,最后是铭文。石碑可以留存千百年之久,既可以使死者流芳千古,同时也能起到劝化世人的功用。

火葬

火葬也是古老而普遍的丧葬方式之一。在我国已有大约4000——5000年的历史,在甘肃临洮出 土的陶器中发现有骨灰,说明火葬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火葬最早见之于先秦 时期的文献,《墨子》、《列子》、《荀子》中都有记述。如《荀子》“大略篇”说:氐羌的俘虏,不担忧其被捆绑系累,而担忧死后不被焚烧。当时,火葬是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习俗。

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僧人和信徒都实行火葬,逐渐影响到全国。唐、五代、宋、元时期,民间火葬比较普遍,尤其风行于江南各省。瘟疫流行之后死人太多,或贫贱之家无钱又无地埋 葬时往往如此。《水浒传》中就有关于武大郎被火葬的描写。但是,儒家文化排斥火葬,宋、元、明、清时期,政府都曾明令禁止过火葬。现代社会文明开放,移风易俗,国家大力提倡火葬。

火化后的骨灰,处理方式各民族有所不同。游牧民族有掘坑掩埋和撒入江河的习惯。佛教僧人及信徒,多装于陶罐之中,再放入墓塔,或埋于墓地。汉族人吸收了他们的方式或将骨灰撒向山河大地;或留以纪念,祭供于灵堂;或装于陶罐、石匣、木棺之中埋入墓地。作为死者的象征,骨灰的处理是一件庄重的事情。

汉人的丧葬方式一般以土葬和火葬为主,少数民族地区除了土葬和火葬外,葬法还有多种

 天葬 

这是西藏及临近地区十分盛行的一种葬法。大约始于十世纪,藏人死后,一般用牛驮到天葬场,将尸体仰面平放,由喇嘛念经超度,燃烧树枝使灵魂随轻烟升天,同时引来苍鹰和乌鸦,喇嘛用刀在死者身上划开皮肉,然后由天葬师将尸体分解,以尸肉饲喂苍鹰和乌鸦,待苍鹰和乌鸦吃完尸肉,又将死者的骨架和颅骨打碎,拌上血水糌耙,让苍鹰和乌鸦把尸首吃得一点不剩最好,证明死者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果不曾吃完,则说明死者罪孽深重,将堕入地狱。天葬时喇嘛不停地念经,家人跪在一旁,向天祷告,祈求亡人灵魂升天。甘肃地区的天葬,略有不同,死者的尸体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由亲人把尸体的衣服脱去,喇嘛念经后即离去,过几天再来看,如果尸体已经被苍鹰和乌鸦吃光,就证明死者已经升天,然后就地堆石垒坟。

水葬

靠近江河湖海的地区还流行一种水葬法。四川大渡河沿岸的汉人对患麻风病而死的人,实行水葬。藏族对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将尸体驮至江边,先由喇嘛念经敲鼓,超度亡灵。然后把尸体投入江中水葬。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有实行水葬的。水葬有全尸与分尸之别,有的把尸体捆成一团,装入木盆等物中抛入大江,有的把尸体碎裂,扔到江里。

风葬

藏族、东北、内蒙古等地流行的一种风葬法。藏人的葬法是将尸体焚化,再有亲人带到高山顶上顺风扬撒。藏人认为,骨灰被风刮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转世之地。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的葬法是将尸体装入柞木钻成的棺材或用兽皮裹尸,放在野外并架在树上任其风干,然后再捡骨埋葬。

崖葬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包括悬棺葬和崖洞葬。人们将棺材放在凿出的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将棺材放入天然岩洞之中,岩壁上雕刻各种图案,铭文等等。我国目前已发现有殷商、战国、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时期的悬棺。以四川地区为多,蜀地人以为死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故以崖葬为高尚。北方人和汉人有少数地区使用崖葬。比如,汉代中山靖王与山东曲阜鲁王的墓葬方式就是崖葬,众多的崖穴是由人工开凿而成,规模宏大,俨然地下宫殿。

塔葬

是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式,又称灵塔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藏入塔内,永久保存。在布达拉宫内有这类灵塔。

高棺葬

美国印第安人特林基特族的头领去世以后,尸体装入一个雕刻的象大鲸鱼似的棺材里,然后把 棺材用木杆高高托起,矗立在半空中,棺材成为部落的纪念碑。

其他葬

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人们把夭折的儿童放入瓮中,实行瓮棺葬,瓮棺埋在住屋附近。瓮底有孔,以便于死者的灵魂出入。

近现代赫哲族人把夭折的儿童用桦树皮困吊于树枝上,是为了使死者的灵魂转生。他们认为,孩子的尸体埋在地下,幼小的灵魂无力从地下钻出来转生,其母可能会因此丧失生育能力。

在一些瑶族地区,人们把夭折的婴儿用草席包裹后埋在屋旁的山岗之上,或父母亲的床下,或放在篮子、笸箕等容器中,吊挂在树林中,希望死者的灵魂早日转生。

古代傈傈族人把死婴的心脏和骨头砸碎扔到山谷里,以防灵魂来讨债。古人认为,孩子来到这个家中或是来报恩,或是来讨债。骂不听话的孩子常常称为“讨债鬼”。孩子夭折也被视为讨债鬼。

古代少数民族有坐棺和立棺的埋葬方式。如:僚人用竖棺埋葬死者。

苗族有扭头葬,即将死者的头扭向背后,表示死去的老人正在扭头看着后人的成长,可以保佑后人。高车人掘地为坎,将死者坐放其中。

一些高山族人安葬死者的方式,是让死者以蹲踞的姿势竖埋在死者生前的床下,这是高山族人吃饭的姿势,表示死者仍然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安葬观念

各民族对葬法有不同的看法。这些观念往往与原始宗教和巫术有关。各民族文化普遍都承认有人间、阴间、天堂、地府。灵魂不死是丧葬观念的核心,安放尸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放灵魂。不过,各民族对灵魂不死的认识有所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丧葬方式的态度不同。汉族人一般以土葬为荣耀,墓地的风水关系到家族的兴旺乃至国运的长久,所以尽量厚葬,帝王更是大兴土木。其中也含有忠孝的观念,与封建意识形态紧密相关,且十分复杂,这里不做赘述。

西藏人普遍相信有来世,重视天葬,以求转生,视土葬为惩罚,是犯人和瘟疫病人死后的葬法。云南普米族人认为,火葬可以把死者的灵魂送到天上,土葬是将死者的灵魂连同尸体一起埋入了地下,是为了防止“恶死”者的灵魂再投胎托生为人。

布依族对正常死亡的人实行土葬,而对于非正常死亡和客死他乡的人则实行火葬,认为这种人的灵魂不洁,祖宗不会接纳。

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是以土葬为主,认为死人“入土为安”。

职业殡葬

我国最早的职业殡葬服务始于西周,是国家一级的官吏“冢大夫“和“墓大夫“。他们只为国家官吏提供殡葬服务,该行业也具有垄断性,而且世代世袭。

以后逐步商业化,据北魏时期杨之炫的《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丧车为事,有唱挽歌的等等。反映了当时殡葬服务社会化的情况。

唐代挽歌郎

职业的挽歌郎是专门为丧事提供唱挽歌服务的。

唐代长安城里已有了很多的凶肆。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中的荥阳生,沦落到“凶肆”,即当时出售丧葬用品并承办丧事的场所,当了一名唱挽歌手。他被“东肆“的人请去,与另一“凶肆”--“西肆”的挽歌手比歌,场面十份的热闹。

殡葬仪式的娱乐化

原始时代的殡葬仪式已有了娱乐的风俗。文献记载,在春秋时期,南方祭神时有“作歌乐”并“鼓舞”的习俗,仍保留着远古的遗俗。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人故意在丧期作一些歌舞(及饮酒食肉)等怪诞举动。是出于对礼法的鄙视。丧事的娱乐性是蒙元人丧葬仪式的特点。明朝初年(1368年),御史高元侃上书请求废止这一习俗。我们在《红楼梦》中贾府给秦可卿办丧事的描述看,其中也具有相当的娱乐性质。说明民间丧事的娱乐性是难以禁绝的,它在生活内容单调而刻板的中国古代农村无形中成了娱乐的补充形式,并可冲淡殡葬的悲哀和恐怖气氛。

藏族的礼仪习俗

1、磕头与鞠躬

——磕头: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时的一种礼仪。磕长头,要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如此反复进行。在寺庙中磕短头,可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拜谒活佛、长者,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鞠躬:藏民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2、献哈达 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两丈,短者三、五尺。献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是藏民生活中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 敬献哈达作为藏民社交中的礼仪,有一定的方式和讲究。敬献动作因客人身份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接收哈达时,须将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过后,从头绕过,挂于脖颈,以表示最深 切的谢意。

3、喝茶 藏民族重礼节、讲友谊。藏族在认为“有茶喝就幸福”的同时,形成了许多有关茶的礼仪。到藏家作客,主人会斟上香浓的酥油茶敬客。客人接茶后,可慢慢饮啜,细细品尝。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将置于桌上的茶碗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 客人至, 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同样,藏家吃饭,也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4、饮酒 甘孜州许多地方都有先茶后酒或先酒后茶的习惯,不能同茶同酒。请喝青稞酒,是藏区的一项普遍习俗。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主人敬上青稞酒后,客人首先用右手无名指蘸点酒,转碗面向自己弹一下,这们连续蘸三次弹三下,谓之一敬天,二敬地,三谢主人,然后再端杯畅饮。

藏族的生活习俗

1,婚丧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2,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3,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4,服装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民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藏族的日常禁忌

1、藏族人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方也不吃鱼肉、飞禽等。由于宗教信仰关系,一般反对捕杀野生动物。

2、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3、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4、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5、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用来给客人倒茶。

7、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8、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9、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10、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11、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以上就是关于五行葬指得是什么,金葬,木葬,水葬火葬,土葬。分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五行葬指得是什么,金葬,木葬,水葬火葬,土葬。分别是什么、世界各民族都有哪些安葬形式、滇云文化·滇云风俗·丧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82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