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一下 《诗经》六义

帮忙解释一下 《诗经》六义,第1张

诗经

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

诗歌305首(另外

6篇

题目

内容,即

笙诗)

诗三百

汉朝起儒家

其奉

经典

《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

称《毛诗》

《诗经》

作者绝

已经

考证

关于《诗经》

四始六义

四始

指《风》、《

雅》、《

雅》、《颂》

四篇列首位

六义

则指

风、雅、颂

赋、比、兴

风、雅、颂

按音乐

《诗经》

赋、比、兴

《诗经》

表现手

风、雅、颂

《风》

称《

风》

15组

乐曲

统称

15组

风并

15

乐曲

十几

乐曲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

乐歌

共160篇

流行

歌曲

色彩

内容

民歌

作者

民间歌手

别贵族

于《雅》

认识

各种

观点

种观点认

指周朝直接统治

音乐

意思

种音乐看作

表明

音乐

区别

相通

周朝直接统治

称呼

观点认

《雅》

能懂

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

雅》31篇

雅》74篇

《雅》

朝廷官吏及公卿

作品

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

关于政治

赞颂

讽刺弊政

几首表达

情诗

《颂》

贵族

家庙

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

乐曲

演奏

要配

舞蹈

《周颂》、《鲁颂》

《商颂》

共40篇

《周颂》31篇

西周

作品、

作于周昭王、周穆王

前;《鲁颂》4篇

鲁僖公

作品;《商颂》则认

春秋

前宋

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

表现手

直陈其事

描述

件事情

打比

事物比喻另

事物

事物联想

另外

件事物

名词解释----诗经六义:源于《毛诗序》

《毛诗序》

承《周礼》

六诗

说:

故诗

六义焉:

曰风

二曰赋

三曰比

四曰兴

五曰雅

六曰颂

普遍认

风雅颂

《诗经》

赋比兴

《诗经》

表现手

《诗经》中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组成部分:《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序》)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以上就是关于帮忙解释一下 《诗经》六义全部的内容,包括:帮忙解释一下 《诗经》六义、、《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诗经六义”指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70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