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坟的解释
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左传 ·昭公 十二 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三坟”,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 孔颖达 疏引。近人 章炳麟 《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 夷吾 所记 泰山 刻石十有二家也。”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 伏羲 作,《归藏》为 神农 作,《 乾坤 》为 黄帝 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 宋 人伪造。
词语分解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 部曲 。三国( 中国 朝代名)。 表示 多次 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部首 :一; 坟的解释 坟 (坟) é 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坟墓。坟地。坟冢。坟茔(坟地,坟墓)。 水边高地:汶坟。 大:坟首。坟烛。 古代的典籍:坟典。坟籍。 部首:土。
农村老人去世后复三就是,出殡这天算起第三天要去给老人的坟墓上添一些土!还要在老人的坟上烧纸钱!还要请你们家里最亲的亲人一起吃一顿饭 !就说明这个事就告一个段落 !不过还要给老人烧七!也就是过七天去烧一点纸钱为第一个七!第十四天为第二个七!一直烧到四十九天。就是第七个七!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风俗习惯 !看你们那里是不是这样的?
祭奠死人时要鞠三个躬以表尊敬,是一种传统习俗,地方不同,习俗也不同。在古代一般是叩首,现在演变成了鞠躬。至于鞠躬数量,因地方不同鞠躬数量也不同,像“人三鬼四”就是磕四个头。
祭奠,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中华传统注重“慎终追远”体现中国人民的一种孝文化。
出殡次日清早,晋南闻喜等地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浇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进便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称“扶山”。而太原一带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扫时,才允许往坟丘上添土。两地习俗,相异如此。
到新坟添土、奠纸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后第三天 ,称为“复三”,又叫“圆坟”、“暖墓”。一般是死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如忻州河曲,亲友带上火锅、柏柴去坟地汇聚,祭奠后食毕而归。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又称“散七”、五七、七七又称“满七”、“断七”或“尽七”,较为重要。
“一七”,丧家设灵座,供牌位,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
“三七”,死者的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死者,或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
“五七”,民间认为这一天死者亡灵回家“ 省亲” ,丧家除举行祭奠,还要延请僧道诵经,亲友均来吊唁。晋中祁县一带,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莲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并按亡者岁数扎制纸花、剪纸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沿路一直从家门口插到坟地。
“七七”,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友都来烧纸,或到坟前祭拜。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
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死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三周年过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三复,应该是“三服”。传统说法,亲兄弟为“一服”,他们的孩子就是“二服”,孩子的孩子就是“三服”了。服,意思是一个人去世后,办理丧事时,他的子子孙孙需要穿不同的“丧服”,儿子辈最为讲究,有单独的丧服,辈分降低丧服就变得简单。烧三服纸,就是到逝者重孙辈的人都要到场的祭奠仪式,其他人可以不用去了。服,说到底就是血缘关系远近的标志。
(1)古丧礼。将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以招魂。语本《仪礼·士丧礼》:“复者一人……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 贾公彦 疏:“复声必三者,礼成於三,北面而招,求诸幽之义也。”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你那孩儿定无活人也,你快回家打点复三去。”
(2)谓死人埋葬三天,家人招魂祭奠。《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出丧第三日, 狄希陈 也同了 薛如卞 他们早往坟上‘复三’,烧了纸回家。”
以上就是关于复三上坟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复三上坟是什么意思、农村老人去世后出殡前的富三是什么意思、山西人对死者的祭奠有什么讲究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