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演员胡可,想知道她演了那些电影、电视剧


电视剧

2000年 胡可

《快嘴李翠莲2》饰李翠莲 《龙珠风暴》饰丫丫 2001年 《家族利益》饰钱雪林 《长缨在手》饰 阿靖 2002年《天下第一丑》饰 五格格 2003年 《福星高照猪八戒》饰 珠珠 《十八罗汉》饰 锦儿 《半生缘》饰 石翠芝 《书剑情侠柳三变》饰楚楚 《大明王朝惊变录》饰女贞 2004年 《生死十七天》饰孙晓菲 《婚前四周半》饰 丁丁 《生命的颜色》饰 柳荷心 《县令黄马褂》饰孟娇娇

《聊斋志异之阴差阳错》饰 陆小曼 《京华烟云》饰 牛素云 2005年 《阿有正传》饰 倩雯 《女人不惑》饰 宇可薇 《东方朔》饰 平阳公主 2006年 《大汉英雄》饰 柳无双 《咏春》饰 九姑娘 《迷雾苍龙》饰 汤文静 《红幡》饰 袁静如 《天仙配》饰五公主 《鹿鼎记》 (黄晓明版) 饰苏荃 《幸福地铁站》 胡可

2007年 《我爱芙蓉姐》饰 萧玲玲 《后来》饰蔡小梅 《风月·恶之花》饰 甄妤 《纸醉金迷》饰 东方曼丽 《摩登公元后》 2008年 《奥运在我家》 《大明医圣李时珍》饰 吴斯语 《嫁衣》饰 主持人 《冷枪》饰 萧紫云 《迷雾重重》饰 蓝双双 《天堑1949》饰 燕怡 《故梦》饰 金灵芝 张纪中版《西游记》铁扇公主

《热爱》饰 陆萍香 2009年 《海潮》饰吴鸿影 《闯荡》饰 唐秋燕 《复婚》饰 丁燕 《金婚风雨情》饰 刘铁梅 《别对我说谎》饰 韩珍珠 《新西游记》饰 铁扇公主 《新水浒传》饰 顾大嫂 2010年 《糟糠之妻》饰 汪悦宁 《大浴堂》饰 杨柳青 《风声传奇》饰 林迎春 《洪武大案之状元驸马》饰 安庆公主影视剧照(20张) 《遥远的青春》饰 小梅 《家之门》饰 方圆圆 《跑马场》 《大酒商》饰 易九妹 《心术》饰 孤美人

**

2001年《聊聊》饰 恰恰好和妞妞 北京**制片厂 合演:雷恪生 王学兵 吴军 2006年《流沙》饰 王锦 导演:麦兆辉 2007年《大爱无垠》合演:聂远 2008年《非诚勿扰》饰 股票女 导演:冯小刚 合演:葛优 冯远征 舒淇 2009年《歼十出击》饰 席慕雨 导演:宁海 合演:王斑 李光洁 黄奕

《风雨雕花楼》中梅香的饰演者是戴晔,八一三淞沪会战爆,梅香夫妇留下陪夫人护院,梅香遭日军凌辱,丈夫被杀,后自杀;

个人简历:

戴晔;

国籍:中国

身高:166cm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85年10月25日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03本科

代表作品:风雨雕花楼﹑天堑1949

演艺经历:

戴晔2007年《乡野风流》饰演秋萍;

2008年出演《风雨雕花楼》 饰演梅香;同年出演《天堑1949》饰演李嘉云;同年出演《京武春秋》饰演二姨太;同年出演《七夕血案 》饰演顾三娘;

2009年出演《铁梨花》饰演凤儿后妈;同年出演《衡水湖的孩子们》饰演海薇;同年出演《蜜橘又红了》饰演橘花;

2010年出演《激战江南》饰演田山妹;

剧情简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吴都雕花楼主人,民族蚕丝工业代表顾墨翰掌管的江南丝厂与日本租界上的日本瑞华丝厂竞争激烈,瑞华丝厂处于败势,日本领事为夺得蚕丝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不择手段,暗害了顾墨翰(杜志国饰),年仅20岁的长子顾伯华(陈锐饰)立志要继承祖业,无奈之中忍痛割舍了自己深爱的女友董萧(温峥嵘饰),在收茧时节与瑞华丝厂较量,顾伯华倾尽钱财,几乎破产,却又绝处逢生,数次落入日军及国民党的监狱,仍动摇不了顾伯华振兴蚕丝工业的决心,他历尽艰难困苦,为了寻求民族蚕丝工业的发展之路同各种黑暗势力顽强地抗争,新中国成立后,顾伯华怀着喜悦的心情准备大干一场,但道路并不平坦,顾伯华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经历了重重考验,对发展民族蚕丝工业矢志不渝,最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迎来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顾氏三代发展民族蚕丝工业的夙愿得以实现。

1949年年初,蒋介石来到溪口,随即便给他的儿子蒋经国下了一道命令,命他督促空军司令部按时完成定海机场的修建任务,绝对不得拖延。

当时,很多人并不明白蒋介石的这一意图,但是不久之后,原因就清楚了:蒋介石已经对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有所预见,在给自己寻找后路。

果不其然,四个月之后,南京、上海相继被解放,国民党直接面临倾覆之危。7月,蒋介石开始命令国民党部队通过定海机场逐步撤离大陆,退守至台湾。

12月,蒋介石和蒋经国也一脸苦涩地登上了“中美号”专机,往台湾岛飞去。此后,蒋介石便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当时,对于退守到何处,国民党内部有着不同的意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宝岛台湾?这背后又是谁在替蒋介石出主意呢?

1948年12月31日,大约有40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受邀来到蒋介石的官邸吃饭,这些国民党官员发言结束之后,蒋介石咆哮道:“我不想引退!你们这些国民党官员却想让我引退。”最终,蒋介石还是引退了。

次年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政府的主要力量已经基本上被消耗殆尽。

蒋介石退位,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几乎被尽数全歼,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四处游荡,任谁去看,国民党政权都要倒台了。

面对这种局势,虽已退位但仍掌握国民党实权的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国民党军队此后应何去何从这一迫切的问题。

当时,长江以北已经全部迎来了解放,国民党已不再拥有寸土;三大战役,国民党被歼150多万军力,五大主力损失殆尽,长江自然也是守不住的;划江而治,没有可能;和谈,筹码尽失。

所有的出路都行不通的时候,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 逃跑。

蒋介石开始为逃跑做准备,他一边让儿子蒋经国督促修建定海机场这一任务,一边就退守何处与国民党党内人士展开了讨论,但是,国民党内各个军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最开始,蒋介石比较倾向于大西南, 大西南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北面有秦岭,东面临长江三峡,南面是横断山脉,地形十分凶险,处处可做屏障,并且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还是八年抗战的“福地”。不少人赞同这一观点,还提出,如果此处不行,还有着足够的后退空间,可以到缅甸去发展。

不过,这里的军阀势力十分混乱,甚至可以说已经溃烂到毫无希望的地步,如果到了那里,各派军阀不听从指挥,再遇到战斗力强悍的解放军,到时必然会走向腹背受敌的境地,难道真的要躲到缅甸的密林中,去过原始生活吗?蒋介石心中的担忧挥之不去。

也有人说,可以考虑海南岛。 海南岛虽然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仅仅凭借琼州海峡,就能够抵抗一阵子,万一被解放军攻到岛上,还可以退居到菲律宾。可这里还比不上大西南,岛上的耕地十分有限,既无法养活军队,也无法发展工业,长期发展可谓十分受限。

西南、海南,各处有各处的优势,也都存在着难以忽视的劣势,蒋介石一时间犹豫不决,难以抉择。

就在这时,有人给了蒋介石一条建议: “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

闻此建议,蒋介石眼睛一亮,可以去台湾!

蒋介石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是在1946年10月,当时为了纪念台湾光复一周年,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飞抵了台北。

那次台湾之行,蒋介石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在纪念大会上蒋介石在致辞时说: “这实在是我平生感到最愉快,最光荣的一天。” 就连当时他和宋美龄下榻的“涵碧楼”的景致都被他叹为“佳绝”。

蒋介石在台北接待当地各界名流人士时直言: “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台湾是一片净土,应珍重建设,使之成为全国模范省!”

看得出来,对于宝岛台湾,蒋介石首先在心理上,是十分认可和能够接纳的,虽然当时他或许并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败退至台湾,但台湾无疑是蒋介石心中可以从根本上进行重新建设的最佳之处。

向蒋介石谏言“退守台湾”的人又是谁呢?他就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张其昀。

张其昀是地学大家竺可桢的门下学子,跟随竺可桢深入研究了地理学,还跟着哲学大师刘伯明,以及史学大师柳诒徵研学了人文哲学和人文 历史 。在完成学业以后,因扎实的学术功底,被一众报馆邀请前往工作,最终,张其昀选择了上海商务印书馆。

但是这样一位潜心研究学术的学者,为何会与国内的军事斗争产生瓜葛与纠纷呢?这与他工作的环境有关,可以说选择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使他与国民党结下了深深的渊源。

张其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蒋介石身边的重臣之一陈布雷刚刚接任了《商报》的主编一职,因其工作的原因,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所以陈布雷就总往他曾工作过的比较熟悉的商务印书馆跑,当时负责接待陈布雷的正是张其昀。

不过,两人平时除了一些在工作上的交接,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和交流。直到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两人带来了结下友谊的契机。

当时,《商报》要发表一篇和地域有关的工作,陈布雷便和往常一样来到商务印书馆寻找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但那天,陈布雷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很是着急。

看着在资料堆里翻来翻去的陈布雷,张其昀试探的张口问了是遇到了什么问题,陈布雷将问题告诉了张其昀,精通地理知识的张其昀条理清晰的为陈布雷解答的心中的疑惑。

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商务印书馆的普通小职员竟有着如此深厚的地理学知识,这让陈布雷很是讶异。

“你对地理学很有研究呀。”陈布雷掩饰不住心中的惊喜。

张其昀如实回答:“是的,我曾经跟着竺可桢老师学习。”

“原来竟是地学大师竺可桢的高徒啊。”陈布雷笑着伸出了手。

两手相握,颇有一番相见恨晚的意味。

那以后,两人常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学术问题,也慢慢地结下了极深厚的友谊。

1927年,一直不遗余力为革命奔走的陈布雷加入了国民党,并且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而张其昀则受邀到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任教。期间,两人联系不多。

北伐胜利之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爆发了中原大战。各大军阀战败以后,退守到了自己曾割据一方的各行省,不熟悉那些地方的蒋介石不敢贸然出击,于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陈布雷向蒋介石引荐了精通地理知识的张其昀。

之后,张其昀用自己所学为蒋介石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各大军阀盘踞之处的地形、地势,尽管听完张其昀地分析,蒋介石权衡了利弊之后,最终放弃了追击的念头。但是有着丰富地理知识储备的张其昀,却深受蒋介石的欣赏。

蒋介石在心中谋算着,假如张其昀能够一直为他所用,那么以后在攻打地形、地貌隐秘多变的***革命根据地时,一定会有着意料之外的效果。

于是,这之后,张其昀便同陈布雷一样,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成为了蒋介石身边出谋划策的军师。期间,在学术上大有成就的张其昀还被美国国务院邀请前往哈佛大学教书。蒋介石经常和陈布雷说他和张其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8年11月,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对未来感到无望的陈布雷自杀身亡,所以在国民党政权倒台,四处寻找逃亡之所时,张其昀作为蒋介石身边唯一的军师,站出来为蒋介石排忧解难,告诉蒋介石: “上上良策是台湾。”

为什是台湾?张其昀给出了足够的理由。

首先,台湾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台湾岛位于中国的东南海域,与大陆之间隔着宽度长达200公里,平均深度有60米的台湾海峡,这里浪高风大,对国民党来说是阻隔解放军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天堑。另外,台湾岛的四周还分布着众多的岛屿,这些也是国民党抵御解放军的前沿阵地。

当时我军的空军力量十分薄弱,海军也是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所以,如果国民党退守到这里,解放军陆军很难在没有海、空两军的掩护和保障下实现登岛的目的,这就意味着可以完全将解放军置于海峡之外。

除此之外,张其昀知道蒋介石一定不甘心割舍大陆,又告诉他,台湾和大陆的江浙地带隔海相望,实现转移该地区物资一事不是什么难题,所以等到国共两党的实力发生逆转之后,国民党军可以在直接占领江浙一带,这样一来,之后的战争就会有足够的物资保障。

蒋介石最大的担忧,就是不能再回大陆,张其昀的分析可以说为蒋介石消除了心中最大的顾虑。

张其昀继续分析, 台湾处于北回归线上,整个岛屿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体的环境温暖舒适,降水量和热量都十分充足,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这能够顺利解决粮食供给问题,避免粮食的进口。 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减少财政支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台湾的粮食安全。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国民党军在这里有长期发展的条件。

并且,这里与美国的远东防线距离十分近。东南亚诸多岛屿上都有着美国的军事基地,台湾又是东南亚地区的门户,所以如果国民党军退守到台湾,当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的时候,美国势必会站出来插手管上一管。

其次,台湾岛的居民对国民党有拥护之情, 这一点,前面我们也提到过,蒋介石和其夫人宋美龄第一次登岛就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这要从台湾与大陆的 历史 渊源讲起。

大陆与台湾最早的联系远在三国时期,当时中原政权派人抵达了台湾岛,并带回了近千名台湾籍士兵。之后,大宋又直接将台湾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还派兵驻守在这里。元、明两代在台湾都设有巡检司,明末,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抵御大陆清政府一事,更是尽人皆知。

后来,清政府出兵,台湾再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分巡台厦兵备道”以及台湾府,台湾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省。

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因此,台湾被划归给了日本,这以后,台湾地区便一直被日本人统治和经营。二战结束以后,日本从台湾撤兵,接收台湾的正是中华民国。

所以,长期处于日寇统治下的台湾当地居民,缺少民族归属感,自然会对接收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产生一种拥护之情。另外,对于蒋介石来说,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由于长期被日寇统治,台湾岛内对于国共两党的斗争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岛内还没有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辐射,这让蒋介石欣喜不已,认为台湾简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净土”,十分适合他重新再来。

除此之外,日本在统治台湾期间的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因为当时日本将台湾当做遏制中国,甚至抢占东南亚的跳板,所以建立了许多近代企业,台湾岛内的交通也十分的便利。工业有着不错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又相对健全,整体来说,岛内具备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

蒋介石听完张其昀的分析,开始思考退守台湾的可行性。经过一番认真地思考以后,蒋介石最终同意了张其昀的提议,最终决定,撤退至台湾。

当时蒋介石已经退到了幕后,为了能够成功退守台湾,他回到自己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设立了7部电台,在暗中遥控着国民党大大小小的事情。

退守台湾的第一步,就是转移财产。当时蒋介石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长子蒋经国,蒋经国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来到上海,找到了国民党中央银行的总裁俞鸿钧。

蒋经国对俞鸿钧说:“我奉蒋委员长之命前来,为保国家一线生机,望中央银行将现金移存到台湾,以策安全。”

最终,蒋经国和俞鸿钧一起,成功向台湾转移了中央银行的92万两黄金,以及8000万美金。可谓是掏空了国库。

除了将大量的金钱转移到台湾,蒋介石还盘算着转移大量的军火,以望事后能够东山再起。他命当时的沪杭竟被总司令汤伯恩将江阴的大炮进行拆除,拆除之后的大炮后来都被秘密运往了台湾。

治理台湾的政策也逐渐开始拟定了,之后的政治会议上他,他十分感慨地说:“此时的江南半壁业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们必须做好长驻台湾的准备。”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听着不远处的解放军的炮火声,望着天空满脸哀愁,最后转身和蒋经国一起登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这一去,蒋介石从此便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一个是兵力,而另一个则是民心。

历史 一遍遍地告诉我们,与人民作对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阻挡 历史 前进的,终将被人民所抛弃,终将被 历史 前进的巨轮所碾压。

1950年,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被消灭殆尽,中共中央派出粟裕大将率百万大军陈列台湾海峡对岸,但正如张其昀所说,台湾海峡又长又深,波浪又十分汹涌,解放军战士无法完成渡海登陆作战。之后,又爆发了朝鲜战争,解放军战士又以志愿军战士之名赶赴了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解放台湾的事情便由此搁置了。

当然,退守到台湾以后,蒋介石自然也是不甘心的,时刻都在想着反攻大陆,但屡战屡败,现实让他明白也许此生恐怕终再难回到大陆。但是对于“一个中国”的观点,蒋介石始终坚定不移,为此甚至不惜与美国方面翻脸。

1958年,美国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独立台湾的时候,蒋介石甚至直接做出了与美国人决裂的举动。当时,毛主席等我党***也正是察觉了这一点,所以最终决定让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的手中,这样蒋介石才能够更好地同美国的“两个中国”的不轨图谋做斗争。而金门马祖则成为了台湾和中国大陆联系的纽带。

“九二共识”之后,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系变的更加密切,不少台湾人民也选择回到大陆寻找自己的根之所在。

如今,两岸人民来往愈发密切,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早已走向了结束,两岸却依旧分隔。但祖国统一是万千华夏子女共同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更是 历史 的趋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海峡两岸终将走向统一。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战役。最终,解放军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经济中心上海,国军败局已定。

战役经过

1949年4月20日18时,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9兵团组成的中线集团率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时,第9兵团第25、第27军和第七兵团第24、第21军组成的第一梯队渡江登陆,标志渡江战役正式开始。21日,占领南岸的铜陵、繁昌等地。

1949年4月21日夜,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开始强渡长江,实施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方法,一举越过湖口至江阴间的长江防线,解放军登上滩头阵地,突破国军防御,国军的多次反击被打退。解放军先后争取了国军江阴要塞起义和中华民国海军第二舰队倒戈,控制了江面,从滩头向纵深发展,多路穿插分割国军防线。

22日解放军东集团、西集团分别占领纵深5至10公里的滩头阵地。国军长江防线完全崩溃,国军最早动摇的是第8兵团,于21日开始撤退。4月22日,蒋在杭州召集李宗仁、何应钦等商讨“最后一战”,下令:“把南京城下关火车站、码头、水电厂都炸掉。

不能给共军留下一点东西。我们要在浙赣线以北山地建立第二道防线。”22日下午,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开始实施向浙赣铁路沿线、杭州、上海方向总退却,第1绥靖区22日开始撤退;第7绥靖区和首都卫戍总司令部23日开始撤退。企图在上海、杭州、浙赣铁路沿线组织新的防御战线。

4月23日,解放军东集团占领丹阳、常州、无锡等地,切断(南)京沪线铁路,并进占镇江。解放军中集团占领芜湖,展开追击战先后捕捉歼灭了国军第7绥靖区部分守军。

南京战役

渡江战役中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所属第35军是惟一部署在长江北岸于南京正面的军,22日对浦口地区发起攻击。22日晚,第35军先头部队103师侦察连进入南京。此前不久,代总统李宗仁跑回桂林“休息”,中华民国政府要员乘坐飞机离开南京,中华民国政府中下层官员也慌忙撤离,22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布撤离首都南京迁往广州。

23日晚,第35军开始渡江,未经激烈战斗就于次日占领南京。24日凌晨,104师312团3营9连占领总统府。(亦有2营率先攻占的说法。)24日晨,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新闻,宣布国民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南京市人民政府后来将4月23日定为“南京解放纪念日”。

郎溪、广德围歼战

解放军按预先的战役计划,渡过长江后,中集团与东集团统一由粟裕、张震指挥。利用长江在南京—镇江段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实施钳形突破。从24日开始,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命令东集团和中集团展开追击围歼作战。第8兵团、第10兵团主力沿丹阳、常州推进,占领溧阳、宜兴地区切断了(南)京杭国道,第9兵团、第7兵团由南陵经宣城地区发起追击,东西对进实施钳形夹击,截断国军由镇江、南京、芜湖等地向南撤往杭州的退路。

27日晚,第9兵团与第10兵团于浙江吴兴、长兴地区会师封闭合围圈,沿着(南)京杭道路撤退的国军五个军(第4、第28、第45、第66军及第51军的一部等)的部队被合围于郎溪、广德、长兴地区等地。[10] 国军组织抵抗处于混乱状态,至29日全部歼灭,俘虏共8万余人。

27日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进占苏州,向上海方向警戒。28日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由谭震林指挥,向杭州推进,于5月3日占领杭州。第三野战军在郎、广围歼战中以及在长江南岸追击中歼灭国军共计139万余人。1949年4月下旬解放军渡江以及追击中,京沪杭地区的国军有7个军(第4、第20、第28、第45、第66、第68、第99军部)被歼灭。

南昌战役

第二野战军组成的西集团为切断汤恩伯、白崇禧指挥的两个集团的联系,堵其退路,在近四百里宽的正面上分多路向浙赣铁路追击,5月3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占领浙赣线的上饶—贵溪一线;第5兵团占领衢县;第3兵团占领金华,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在诸暨会师。国军在浙赣铁路沿线建立防御战线的计划落空。5月5日占领浙赣线上的重镇鹰潭,40师解放了铁路南面的金溪县城。

此后,部队继续向南、向西挺进。按照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指示,第15军向福建省追歼敌人,第14军南下奔袭临川、南城,第13军沿浙赣铁路向江西省会南昌进击。5月10日,陈赓部接到野战军前委“作接管南昌的准备”的命令。5月16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3军第37师接到“抢渡抚河,解放南昌”的命令,向南昌进军。同日,占领进贤。

5月17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渡过长江进入江西后,解放赣西北地区,并配合第二野战军向南昌方向挺进。5月21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37师开始进攻南昌,在城东谢埠镇与国军发生激战。5月22日拂晓,守卫南昌的国军夏威兵团撤退,并炸毁赣江上的中正桥,37师占领南昌。

武汉战役

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第12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为达到牵制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待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的目的,4月下旬进至长江北岸,逼进武汉。白崇禧指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于5月初开始收缩兵力准备南撤,计划迟滞第四野战军渡江,掩护主力分别向湖南、鄂西地区撤退。

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40、第43军)完成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的任务后,于5月14日在团风至武穴间南渡长江,并在16日占领汉口,17日占领武昌地区、汉阳地区。5月15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第19兵团司令张轸率(第128军)2万余人在贺胜桥倒戈。

上海战役

汤恩伯指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主力8个军(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军守浦西,第12、第37军守浦东)退守上海,并以中华民国海军海防第一舰队和空军协助防守。防御重点在于吴淞、高桥(上海)与上海市区,保障出海通路。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计划以第三野战军第10(第26、第28、第29、第33军)、第9兵团(第20、第27、第30、第31军)8个军发起上海战役,同时,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继续向浙江进军。

第三野战军以吴淞作为攻击重点,目的是封锁吴淞口,使国军为保护由海路撤退的通道而集中兵力在吴淞周围,避免在市区内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目的是完整接管城市,为此还特别规定进入市区作战尽可能的不使用重炮。计划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分别取道浦西的嘉定地区,浦东的川沙、高桥,实施钳形攻势,进抵宝山、吴淞,后续任务是由松江、青浦进攻上海市区。

5月10日第三野战军下达淞沪战役作战命令,于5月12日发起上海战役,开始攻击上海外围阵地。在浦西,向宝山、吴淞攻击的战斗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没有大的进展,16日调整部署,选择战线薄弱部打开缺口楔入纵深侧背,纠正集团进攻的方式,取得了进展,至19日逼近威胁吴淞口。

在浦东,18日逼近高桥,遇到国军多次反击。 23日,解放军向上海市区发起总攻,24日,国军向吴淞收缩防线,确保从海上撤退的通路。至25日,解放军快速穿插进占苏州河以南市区,26日攻占上海市区,争取了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率部阵前倒戈。解放军于27日占领上海。解放军伤亡3万多人,国军除了5万人乘船从海上撤走外,损失15万多人(伤亡15万人,94万人被俘,44万人倒戈)。

扩展资料:

战役结束

6月2日,第三野战军第25军攻占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优势兵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行动。此役解放军攻占了南京、杭州、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

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国军损失43万多人。民国政府通过守住长江防线,划江而治的计划落空,解放军在这一战役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为此后解放军进军福建及华南、西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中国***夺取全中国政权的进程。

意义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渡江战役

2000年

《快嘴李翠莲2》饰李翠莲(配音:张凯)

《龙珠风暴》饰丫丫

2001年

《家族利益》饰钱雪林(配音:范楚绒)

《长缨在手》饰阿靖(配音:邓小鸥)

2002年

《天下第一丑》饰五格格

《半生缘》饰石翠芝

2003年

《福星高照猪八戒》饰珠珠

《十八罗汉》饰锦儿(配音:李晔)

《半生缘》饰石翠芝

《书剑情侠柳三变》饰楚楚(配音:扈茜茜)

《大明王朝惊变录》饰女贞(配音:杨梦露)

2004年

《生死十七天》饰孙晓菲

《婚前四周半》饰丁丁

《生命的颜色》饰柳荷心

《县令黄马褂》饰孟娇娇(配音:马海燕)

《聊斋志异之阴差阳错》饰张小曼(配音:冯骏骅)

2005年

《阿有正传》饰倩雯(配音:金雁)

《女人不惑》饰宇可薇

《东方朔》饰平阳公主

《京华烟云》饰牛素云

2006年

《大汉英雄》饰柳无双

《咏春》饰九姑娘(配音:邓小鸥)

《迷雾苍龙》饰汤文静

《红幡》饰袁静如(配音:金雁)

《天仙配》饰五公主 

《幸福地铁站》

2007年

《我爱芙蓉姐》饰萧玲玲

《后来》饰蔡小梅

《风月·恶之花》饰甄妤(配音:李晔)

《纸醉金迷》饰东方曼丽

《摩登公元后》

2008年

《奥运在我家》

《大明医圣李时珍》饰吴斯语

《嫁衣》饰主持人 

《冷枪》饰萧紫云(配音:范楚绒)

《迷雾重重》饰蓝双双(配音:金雁) 

《天堑1949》饰燕怡 

《故梦》饰金灵芝 

《热爱》饰陆萍香(配音:李晔)

《鹿鼎记》饰苏荃(配音:季冠霖)

2009年

《海潮》饰吴鸿影 

《闯荡》饰唐秋燕

《复婚》饰丁燕

《金婚风雨情》饰刘铁梅

《别对我说谎》饰韩珍珠

《新西游记》饰铁扇公主

《冷枪》饰紫云

2010年

《我的糟糠之妻》饰汪悦宁

《大浴堂》饰杨柳青

 《心术》定妆照(4张)《风声传奇》饰林迎春

《洪武大案之状元驸马》饰安庆公主

《遥远的青春》饰小梅

《新水浒传》饰顾大嫂(配音:季冠霖)

《家之门》饰方圆圆

《跑马场》

《大酒商》饰易九妹

《心术》饰孤美人

以上就是关于我很喜欢演员胡可,想知道她演了那些电影、电视剧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很喜欢演员胡可,想知道她演了那些电影、电视剧、风雨雕花楼梅香扮演者、19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为何选择退守台湾这背后是谁在出主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47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