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

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第1张

圣号释义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说:“若有众生多于~*~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

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赞叹或诽谤等所动,生起贪、嗔、痴、爱、恶等烦恼,促成杀、盗、*、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若能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扰、影响,就能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过观世音菩萨,并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各位要知道,并不是我们不休息是对的,人家休息是不对的。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在以前没有用功修行,所以现在要加油,勇猛精进,向前努力。人家或者用功很久,已经上路,念观世音菩萨,或者不念观世音菩萨,都是一样,没有妄想。人家休息,比我们精进,更有进步,所以不能说人家休息是不对的。

假使我们生出贡高我慢的心:“啊!我们万佛圣城是勇猛精进,他们是懈怠懒惰。”如有这一念心,所有的功德,都会没有了。这就是自满心、自傲心。我们必须了解,人家在无量劫以来,就修行用功。现在人家休息,是在等待我们从后边追。若能这样地想,所用的功,一定会相应。不要在用功里生出障碍的心,障碍就是自满,就是我慢,这样就妨碍菩提种子生根发芽。我们用功,要懂得这一点--无论在什么情形下,绝对不可以生贡高我慢心,不可有自私自利心。要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要有这种的思想,才是修道人的胸怀。

我们一开始用功,存心要正当。如果心存不正当,无论用什么功,都会着魔。心要是正当,不管用什么功,都会成佛。所以佛和魔,只在一念之间,因此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

为什么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和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有大因缘。它是寻声救苦救难的菩萨。有人在想:“我们有苦有难,才念观世音菩萨。我们没有苦也没有难,念观世音菩萨做什么?”你觉得没有苦吗?在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中的众生,统统有苦,苦不堪言。在轮回中转来转去,这不是苦吗?一天到晚不停地打妄想,这不是苦吗?总想自己要得到什么,总想利益归于自己。想不到,就睡不着;求不得,就吃不下饭。你看!这不是苦吗?谁能保证自己没有苦?没有这个苦,还有那个苦。总而言之,苦不离身。如果万念放下,一无所求,那时,才算没有苦。

我们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首先要了解它的意义。“南无”是梵语,译为皈命。“观”是观察,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谁有妙观察智?观世音菩萨有。它有这种的智慧,故在世间上一切的声音,悉知悉见,都骗不了它。“世”是世间,“音”是音声。观世音菩萨修“反闻闻自性”的法门,所以用心来观察世间众生呼救的声音。菩萨闻之,即刻分身前往,救出苦海,令众生离苦得乐。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观世音菩萨如慈母一般,有求必应,不会令子女失望。所以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菩萨是半梵语,应读“菩提萨省保胛熬跤星椤保蛞胛坝星榫酢保馑疾畈欢唷>跏蔷跷颍星槭侵谏R簿褪蔷跷蛑械闹谏部梢运抵谏械木跷蛘摺F腥亲跃蹙跛氖ト耍挥凶运叫模挥凶岳模磺形谏男腋W畔耄糇约旱拇嬖冢饩褪俏尬业木瘛/p>

我们想祈求观世音菩萨保护或帮助,必须用真心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便会产生心电感应作用。观世音菩萨听到众生的求救声,一定来拯救出苦海。但如果念时不诚心,掺杂求名求利的心,便不会有所感应。

我们现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要纯羝湫摹⒅脸峡仪械啬睢2晃接睿耸俏遄嵌袷乐兴械闹谏睢F砬蠊凼酪羝腥缺钊澜绲娜死啵置饽眩锩鸶I寄芑竦煤么Α/p>

人人抱定这种宗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样感应道交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各位!把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皆回向给法界众生,所谓“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下面的收入将有一部分用来放生或印经!阿弥陀佛!

佛菩萨以四种方便度人,一、相貌 二、身行 三、传法 四、名号。所以,观佛菩萨庄严的相貌、学习佛菩萨的身教、依从佛菩萨的法度、称念佛菩萨的名号,皆可得福得度。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说:“念佛一声,福积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六道苦众,皆是受报而生。我们来世间为人,就是来受报的,受自己前世造作的福报或是恶报,一切苦乐皆不出此二者。福报大的人自然吃穿受用自在,所求如意,反之亦然。恶报多的人,自然衣食不周,所求不得,百逆横生。反之亦然。

所以礼佛时我们应收心摄念,观瞻佛菩萨的端严相貌,观想佛菩萨的身教,依止佛菩萨的法度,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一心礼拜佛菩萨像,才能令自己灭罪得福,善增恶减,福长罪消,自可改变境遇,所处安泰自在,最终得度苦海,解脱生死,超越轮回。

——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是属于佛菩萨度人的第四种方便法门。

可以在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同时,一起念诵南无释迦牟尼佛圣号。

依佛教的教理,建议前面加“南无”:发音为:拿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的意思,就是皈依、依靠。前面加南无,表恭敬、皈依之意,功德无量。

观世音菩萨,在民间信仰极多,有“家家观世音”之誉。而本师释迦牟尼佛,则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创始人,民间称为如来、佛祖,认为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信仰至深。

●凡极难医之病,均以念观音为治。果虔诚,必有奇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从古至今,其蒙感应而离苦恼者,何止百千万亿也。而载籍所传,乃亿万中略见一二而已。(增广文钞·致谛闲法师问疾书)

●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文钞正编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崇,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音英,得)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文钞续编卷下《学医发隐》为弟子朱清泰说)

●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着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文钞续编卷上·与马星樵医士书)

●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均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及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生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文钞续编卷下《学医发隐》为弟子朱清泰说)

●既有宿业婴恶疾,当吃素念佛,为宿世怨家作超度事。所言超度,亦不必请僧做佛事,但自己认真恳切至诚念佛,及念观音耳。且勿谓只念一佛一菩萨,便可愈病乎。须知念佛,为佛法中最圆顿直捷之法,其利益超过一切法门。但以心之诚不诚为差等,非法有或灵或不灵也。(文钞续编卷上·复黄诵平居士书)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文钞三编卷二·复琳圃居士书)

●大悲咒咒水治病。当发至诚恳切心,方有灵验。……不贪名,不贪利,唯欲救人病苦,则便灵。有或持灵后,贪名利,或破戒,则便不灵矣。凡事无一不以至诚为根本者。(文钞三编卷二·复尹孝全居士书一)

●时疫流行,妻子罹病,当令彼等各各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汝若会念《大悲咒》,当加持大悲水令服,自可痊愈,正不必汲汲于医疗也。(文钞续编·复吴沧洲居士书)

●今为汝寄大悲香灰一包,以书夹之。此灰用大悲咒加持四千多遍,果能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定可不日痊愈。此一包灰,可冲五六十回。如嫌烦,可取六分之一,放大碗中,用开水冲之,搅搅,候灰质沉下,将清水倒在壶中,或瓶罐中,日三四服。必须吃素,日常念观音圣号。若大见效,下次止(停止)冲。以留水不如留灰。病好后,所余之灰,挂于高洁之处,或供佛龛(音刊)下旁边,不可亵渎。若有危险病症,冲而服之,必可起死回生。即世寿已尽,服之亦有利益。冲过之灰质,当加水泼于房上,或倒于井中,不可倒于污秽之处。此比大悲水功效大。以大悲水或加持数十遍或数百遍,即被人要去,无有经三四月之久者。此灰为备远路不能寄水者之预备。(文钞三编卷一复陆培谷居士书,乙亥九月初十日)

睡前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可以清心净意,睡梦安然。

印光大师开示: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

南无

(术语)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谟,那谟,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谟,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众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音模,与有无之无不同。穆天子传曰:‘膜拜而受。’一言曰膜,两言即南无也。玄应音义六曰:‘南无或作南谟,或言南摸,皆以归礼译之。言和南者讹也。正言烦谈,或言盘谈,此云礼也,或言归命。译人以义安命字。’慧苑音义上曰:‘南无,此云敬礼,又云南忙。’义林章四本曰:‘古言南牟,即是敬礼。应言纳莫,或纳慕。若言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亦云礼拜,亦云敬礼。讹为和南。’仁王经良贲下曰:‘娜谟,此云归命。’释门归敬仪下曰:‘言南无者,经中云那谟,婆南等。传梵讹僻,正音盘谈,唐言我礼也。或云归礼。归亦我之本情,礼是敬之宗致也。或言归命者,此义立代于南无也。理事符同,表情得尽。俗有重南无而轻敬礼者,不委唐梵之交译也。’涅盘经疏二曰:‘南无,或言救我,或言归命,或言屈膝。’嘉祥法华经义疏四曰:‘南无者,归命也,救我也。’法华文句四曰:‘南无,大有义。或言度我,度我可施众生。若佛答诸佛度我,义不便。五戒经称惊怖。惊怖者,正可施也。生死险难,实可惊怖。以大救之不得以小济之,惊怖施佛可也。故文云喜称南无佛。喜者得救物仪也。五戒经文云归命。悉施众生耳。’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名义集四曰:‘南无或那谟,或南摩,此翻归命。’大日经疏十曰:‘娜母,归命也。’释氏要览中曰:‘悲华经云:佛言:南无者,此决定诸佛世尊名号音声。唯识钞云:梵语南无,此翻为名,即是归趣之义也。或云那摩,或曩谟,皆梵音讹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唱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因此当我们虔诚礼拜观世音菩萨、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就自然与菩萨的悲心宏愿相感应,因而得到菩萨的救度,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种下了必然解脱、最终成佛的远因。

以上就是关于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佛教 为什么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有何功德利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45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