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林州有个大项目。只要去过的人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河南老乡不屈不挠的精神点赞。这就是红旗渠,有人工天河之称。
红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这项伟大工程始于1960年2月,支渠配套工程于1969年7月竣工,历时近10年。在这10年的建设过程中,林州10万热情的年轻人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改变了林州的历史。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红旗渠纪念馆,走进了60年代林州人的记忆,去了解那个年代发生在这里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红旗渠的建设要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出发。林州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曾遭受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元年(即1436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林州共有514个春秋。临县发生自然灾害100余起,旱灾30起。这个看着绝对震撼,也说明了当年的人有多苦。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旱灾严重到“人吃人”。在这514年里,人们互相吃了5次。从这样残酷的数据可以看出过去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
红旗渠,一条改变了林州人命运的人工天河,经历了漫长的苦难,却在成功修建的那一天,将林州从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彻底改造成了一个山川秀美、五谷丰登的富庶之地。 红旗渠的建设难度有多大?到底修复后的红旗渠有多壮观,我列一组数字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整个红旗渠工程共平整山体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挖隧道211条,修建建筑物12408座,开挖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干渠总长70.6公里(山西省石城镇-河南省任村镇)。据计算,如果将这些土石屏障建成高2米、宽3米的城墙,可以贯穿祖国的南北。这一组数据,看起来很生动,很形象的告诉我们,当年的林州人为了改变命运,造福子孙,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
在博物馆里,我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就是当年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张曼麦江。红旗渠博物馆里至今还有他挑水的照片。他的父亲在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牺牲了。年轻时,他接过父亲的担子,加入了修建红旗渠的大军。他有小虎队的称号。 红旗渠是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后碧断层,从浑浊的漳河上截断的大坝。漳河水引入河南省临县。博物馆里保存着修建红旗渠的各种工具,清晰地记录了那段艰苦岁月的历史。 10年,林州人用10万人的青春,把人定胜天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最好的奖励就是一张印有国徽的奖状,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