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消退的表现

母乳性黄疸消退的表现,第1张

母乳黄疸的三大特征(黄疸褪去的前兆)

目前认为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由于母乳本身的原因,据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中的孕3α-20β二醇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远高于牛奶和配方奶,使结合胆红素重新分解,增加肠道重吸收,增加肠肝循环。β-葡萄糖醛酸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1.黄疸不消退。发生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至2周,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的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重症少见,多见于未结合胆红素。

3.总的形势是好的。除黄疸外,婴儿完全健康,进奶良好,排尿排便正常,体重增加满意,肝脾小,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很快消退。停止母乳喂养48-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到原来水平的50%左右。如果恢复母乳喂养,血清胆红素会在1-2天内上升,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母乳中的胆红素会自动降到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没有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胆红素升高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1.母乳引起的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皮肤黏膜黄色染色,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出生后10-15天游离胆红素可达171-513μmol/l(10-30mg/dl)。如果继续母乳喂养,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如果停止母乳喂养,血清胆红素可在48小时内明显下降。

2.新生儿黄疸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或减轻,然后加重。停止母乳喂养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即可确诊。

3.如果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会上升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

4.需要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目前,缺乏专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来诊断母乳性黄疸。只有经过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遗传性葡萄糖醛酸酶缺乏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才能做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持续1-2个月的情况。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是一样的,就是皮肤和眼白会变黄。

如果黄疸持续2-3周,要去医院检查,确认宝宝是不是母乳性黄疸。爸爸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测量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注意奶量按150ml/kg·d计算,母乳暂停期间,妈妈要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黄疸消退后提供继续哺乳。

如果胆红素降低,说明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这个时候宝宝不需要任何治疗。父母可以照常喝酒。不要因为害怕黄疸而停止母乳喂养。黄疸严重的宝宝可以用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止哺乳后黄疸消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由其引起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喂几次,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胆红素的肠道吸收,可减少黄疸的发生。此外,应给予患儿保暖、增热、防感染等支持性治疗,防止黄疸加重。

新生儿早期和早期增加奶的摄入量,可增加新生儿热量,降低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能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清除胎粪。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母乳性黄疸的健康新生儿,特别是出生后2-3天出院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要密切监测,加强随访,及早干预,防止脑损伤。

1.妈妈孕期要注意饮食卫生,忌酒、热品,不要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治。

3.增加新生儿早期的牛奶摄入量,可以增加新生儿体内的热量,降低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能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清除胎粪。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增加新生儿早期奶量,可增加新生儿体内热量,降低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能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清除胎粪。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135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8
下一篇 2022-06-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