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级行政区,简称“广东”,是广州的省会。中国大陆位于中国的最南端,东临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接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接壤,西南雷州半岛与海南省隔琼州海峡相望。整个地区位于北纬20° 13′~ 25° 31′和东经109° 39′~ 117° 19′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省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辖21个地级市,常住人口11169万人(2021年)[1]。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太古“南海盘古国”所在地。考古证明,广东在先秦之前就有高度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广东地处南海航运枢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1989年以来,广东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位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达到中上等收入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上半年,广东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2元,增长8.8%;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23234元,增长8.3%。
先秦时期
在古代文学中,“岳”就是“岳”的意思。古代常用“曰”、“月”。先秦时期,长江南岸的部落常被统称为“岳”;在文学上,他们被称为“百越”或“朱越”(包括吴越、闽越、阳越、南越、Xi瓯、珞月等。),而广东被称为“南粤”。隋唐以后,“岳”的含义缩小,泛指岭南地区,或称“南岳”。直到近代,两广仍称“两广”。今后,“广东”一词将作为广东省的简称。在古代,粤北、粤西、粤北大致由岭南的苍梧古国统治,粤东、粤北则是闽越族和吴越族建立的古国。广东,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文化交汇共存的地方。
广东历史悠久,古代是南海盘古国所在地。60-8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约12.9万年前,岭南出现早期智人(马坝人遗址)。14000年前,广东先民驯化水稻,或成为世界水稻文明的源头。米松《道史·前纪二·帝姬》载:“粤有帝,是天灵,望尊”;这个世界是由木头统治的。《三命会》:“天帝继盘古之治,始造干支之名,以定岁”。考古研究发现,广东是中国人的起源之一。基因组分型研究的结论表明,远古先民在史前时期由南向北迁徙到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学术界公认,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在四五千年前的广东石霞文化中已经出现。商周时期,广东先民就与中原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
大约4000年前,岭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古代国家实体。在广东境内,还有一些地区的国家,如广东中部的“娄国”,粤北的阳山、英德的“阳玉国”,雷州半岛、海南的“姬尔国”、“刁提国”。战国前后,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xi瓯和洛粤两大国方,是岭南国方的巅峰。在正史中,从岭南带到秦军南部的先进技术开始融入文明。然而,近年来考古学家发现,这种观点是一种“历史误解”。近代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水晶等文物,证明岭南以前有过辉煌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明。岭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秦朝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屠呦呦率领50万秦军进攻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了岭南。随即,秦始皇攻占的岭南地区被分为桂林、大象、南海三郡。南海县的版图东南与南海接壤,西与广西贺州接壤,北与南岭接壤,包括粤东、粤北、粤中、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县,县辖番禺。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属于南海县。另外,湛江等地属于象县,粤西部分属于桂林县,粤北部分属于长沙县。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有现存文献记载行政区域的划分。
秦昭陀被任命为龙川县令后,上书朝廷,要求将50万中原居民迁往岭南。除了从中原贬下来的官员外,大部分都是“贾人”,即“商人”,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对象。既惩罚“商人”,又渗透岭南。法院认为可以一举两得。据记载,秦朝大致有五批移民。为了稳定军心,解决战后留守士兵的配偶问题,南海县向朝廷申请再派三万单身女性到岭南。原因很明显:“给北方来的士兵缝补衣服”。秦朝最终批准了申请,但数额打了折扣,中原地区的1.5万寡妇和未婚女子加入了支援边疆的行列。
秦末,南海县尉病危,龙川县令令赵佗代之;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太尉赵佗乘秦亡之机,封关封路。三年后,岭南桂林县、大象县合并;公元前204年,南越国正式成立,命名为“南越武王”,定都广东番禺。
汉朝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自己的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多亏了汉高祖,赵佗得到了南越王的封号,向汉朝投降,于是南越成了汉朝的附庸国。刘邦死后,吕后面向朝鲜,经济上制裁南越,并派兵南下攻打南越。赵佗抵抗并反攻湖南,断然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中国皇帝刘恒即位,再次派陆贾去南越劝说赵佗回汉。赵佗再次接受了陆贾的劝说,除了皇帝回归汉朝,南越正式纳入中国统一版图。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他的后代继续担任四代南越国王。
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定了南越国。汉朝南越的疆域分为九郡。为了便于监察县官,汉朝设置了13个常设监察机构,称为“十三司”。东汉末年,交趾部改为交州。除了监察权,还拥有军政权,成为县级政府。地方行政体制由县级二级变为州、县、县级三级。今天的广东省包括胶州所辖的整个南海县(广东中东部),以及荆州的苍梧县、合浦县、桂阳县和扬州的张羽县的一部分。其中南海郡比秦朝多了三个郡:揭阳、苏中(今清远)、增城。
东汉末年,经过赤壁之战,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孙权任命卜志为交州刺史,率兵至番禺。27年,卜志将胶州由广信迁至番禺。24年,吴栋为了便于治理,从胶州划出南海、苍梧、玉林、高梁四县(今两广大部分地区),设立广州,以番禺命名。广信是广东和广西的“广”所在地。广信是广东和广西的分界线,东邻广东,西邻广西。自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交州所从苍梧(梧州)迁至番禺(广州)后,广州崛起。在吴栋时期,除了广州所辖的四个县之外,今天的广东还包括靖州始兴县和海南岛。西汉二年(公元2年),人口达到37万余人。西汉末年,中原社会动荡不断,移民广东的人数剧增。到东汉永和五年,户籍人口达到86万余人。
魏晋南北朝
西晋时,今广东省的腹地当时属于广州,粤北属于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于胶州。南北朝时期,中国政局南北分裂。新设的州、县、郡多集中在粤东、粤西、粤北,粤东很少。当时粤东的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隋朝初,广州和周迅(今徽州)作为两个总管理处,领导各州。杨迪废除州为县,改为县和县两级,并大大增加了省。现在广东省属于10县74县。金朝时期,由于北方混乱,北方士绅和黎族民众纷纷逃往东南沿海,金朝岭南移民被称为“流亡者”。
唐宋
唐初,地方政府设置为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贵州、容州、永州、安南(又称岭南五府)。55年后,五郡全部划归广州。中唐时期,潮汕曾属福建,隶属周敏巡抚署和福建特使。76年,升任岭南五品官职。82年(宗彝咸通三年),岭南路分东西两路,东路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路。这就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被分为东西的开始。
五十年代期间,岭南被南汉王刘氏占据,其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了唐朝的建制。汉生广州是兴王宓;南汉后期,全境辖60州214郡。梁三年(917),青海、静海两军使建都于广州;立国之初,封为大岳,甘衡,次年改汉,称为南汉。南汉建国后,继承了唐朝的法规,大体沿袭了唐朝的官制。
宋代地方行政体系分为州县三级。今天广东省包括广南东路14个州和广南西路7个州,共61个县。继承和调整了宋唐制度。粤西和海南岛共废除八州,而南汉增加的四州除沿袭唐制外,仍留在粤东和粤北。北宋和南宋末年,世家大族、庶民和抗元兵两次南逃。宋代的移民潮远远超过了金代。
元明清
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分为省、道、府(州、军)、县四级,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省以下、道以上的转运机构。今天广东省分为广东路和海北海南路。广东道指在广州,海北海南道指在今天的雷州。元代由于战乱,人口一度减少,但到了明朝中期,增加到近400万人。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广东道改广东等地为书省,海北海南道划归广东,成为明朝十三省之一。而且把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地区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划给广东统一管理,结束了过去广东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局面,广东省的区域轮廓从此基本形成。明朝末年,广东设10州1直隶,辖7州75县。明末,中原移民再次迁徙到岭南。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省、府、县四级。然而,明朝的政治事务部正式更名为省。正式使用“广东省”名称,管辖范围与明代广东政治部相同。清代广东省最南端的疆域是南海诸岛中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岛(日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日称“千里石塘”)属广东省琼州地区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北宋时,中国政府在此行使主权,清政府经常派水师巡视。
1783年,全省户籍人口达到1448.7万人。鸦片战争前夕达到2286.4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1841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署中英《南京条约》。香港(当时的新安县)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通商条约》,占领澳门(当时的象山县)。
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11月9日,广东实现“和平光复”。胡任广东省省长,陈炯明任副省长。11月10日,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广东军政府统治时期(1911年11月-1913年8月),实行孙中山的主张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法令。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出任广州军政府大元帅。1921年,广州市政府办公室成立。1921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先生成为总统。1925年6月24日,国民党中央决定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广州市政府改为广州市政府。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市,实行会员制。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六个行政区。每个地区都有一名行政委员代表省政府处理当地事务。
1938年10月,侵华日军侵占广州。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将行政督察分为省政府直属督察和特别行政督察两种。省政府直接监管南海、番禺等12个市县,特别行政监管区分为11个区,共管辖88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有珠江、东江、西江、北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9个特区,辖7市98县。广州是直辖市。1952年,广东、广州由中南行政委员会领导,北海、钦州划归广西,广西怀集县划归广东。
广州新中轴线
1954年,广东省由中央直接管辖,原属中央直辖的广州划归广东省管辖。1955年,广西北海市、钦州区两县划归广东省,改称合浦区。1965年,北海市和合浦特区各县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1979年,隶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为深圳市,隶属佛山地区的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均为省直管县。广东省直属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个市,下辖韶关、惠阳、梅州、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个地区,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辖14个市、92个县、3个自治县。1981年成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1983年后,开始实行市管县、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设立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区域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镇管村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