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华裔加拿大人来自世界各地,相聚在异国他乡。他们是中国孩子,黄皮肤,黑眼睛,无声的感同身受。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们总是礼貌地问:“你是哪里人?”我会回答:“汕头,南海之滨。” 我的家乡汕头位于北回归线上。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四季如春。转眼间,我在多伦多生活了40多年,比在汕头的时间还长,但我对汕头的感情和印记从未淡过。俗话说,酒越老越醇,人越老越想家。家乡的变化总是牵动着游子的心。 我喜欢和家乡的朋友通电话,听着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少年时代一起学习,一起自由玩耍的人。虽然每个人的“鬓角都有所下降”,但是地方口音没变,还是那么的纯粹简单。听着他们,日子风平浪静,沁人心脾,城市日新月异,每个人儿时的愿望都在逐渐实现。全身沐浴在夏日般的清凉舒适中。 去年他们告诉我,为了迎接在汕头举办的亚洲青年运动会,那里新建和改建了23个体育场,其中可以容纳数万名观众的主体育场达到了国际水平。我很兴奋。很快,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今日广东》节目中,当我看到这座崭新的建筑矗立在眼前时,我思绪万千。记忆涌入,半个多世纪前的记忆涌上心头。 上中学的时候,我喜欢踢足球,是学校青年队的成员。当时缺少运动场地,训练只能在操场的一角进行。放学后,大家留下来分成两组,把一些书包当目标,扭打到日落。在有校际比赛之前,你不能在城市的足球场露面。 先在中山公园,再在人民广场。这是一个足球场,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广泛的硬土地。通常,它只看到木制目标,像直立的订书钉,单独插在那里。比赛时间到了。用白灰临时划出边界、中线和禁区。虽然简单,但它是这个城市唯一可以举行正式比赛的地方。 我在想,汕头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像样的球场,让球员可以安心打球,观众可以舒服地欣赏?直到我离开家乡,人民广场仍然是市民观看足球比赛的必去之地。 如今,我的家乡已经矗立起了一座国际标准的体育场。虽然几年前那里建了几个体育场馆,也只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体育比赛,但像这样大规模建设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设施,可谓是空之前的壮举,是汕头体育发展的里程碑。怎么会让人觉得无忧无虑! 其实在我离开的这些年里,除了体育设施,家乡的城市基础设施也逐渐走上了快车道。2000年,我回云南参加文学活动,然后我去了汕头。我惊讶于自己熟悉而崭新的外表。下了飞机被老同学接回家后,我让他们带我去海湾大桥散步。 汕头是一个港口城市。蓝湾把市区和对面的离石景区隔开。过去,它依靠渡船。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戴着红领巾,每年春假,我们学校都会组织一次去石现的春游。因为晕船,我总是又兴奋又担心。渡船遇到了一点风浪,有点颠簸。航行了十多分钟,让我无法忍受。 我们一落地,学生们就像鸟儿一样飞向约定的集合地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老师:“我们去中山公园玩吧。我们走过小溪上的桥,走了进去。为什么不在这里建一座长桥,让大家都能过来?”老师对我笑了笑,但没有回答。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年又一年,长湾大桥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车一上桥面,眼前无限开阔。前面是阴森青翠的山,后面是市区的高楼。蓝天白云,碧海波涛,海鸥在货轮和帆船之间忽高忽低地飞翔。我打开窗户,深吸了一口气。家乡温暖湿润的海风仿佛回荡在全身,我感到轻松愉快。旅途的疲劳突然消失了。 同行的老同学告诉我,有了海湾大桥,不仅有利于旅游,更重要的是广汕公路交通方便快捷,不用用船转场。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加拿大老家的朋友聊了聊,他们告诉我汕头港海底隧道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预计今年完工。我有点惊讶:“海湾上不是建了三座桥吗?”有回复:“以后,台风过后我就不怕大雨了。” 故乡,我以前的愿望都一一实现了。你在以新时代的步伐前进,你越来越青春! 漫长的岁月,托着我悠悠的思念。在加拿大生活久了,南海之滨的家乡依然时不时温暖着我。汕头是我心中最美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