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你知道吗?
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随着蛰的到来,春雨开始响起,也预示着春天来了。蛰的到来,也是动物从冬眠中慢慢苏醒,迎接春天的到来。那么,你知道被蛰意味着什么吗?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1.被蛰是什么意思?
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每年3月5日或6日,今年是3月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就被“蛰”了。刺痛意味着天气变暖,春雷开始响起,唤醒了在地下冬眠的动物。蛰的意思是躲起来。
《月七十二候集》说:“二月,万物必震,震为雷。因此,它被称为刺。逃跑的是昆虫。”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说:“春雨起,东角惊雷起,万人蛰怕,遍地草。”
事实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春天又来了,变暖的气候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跑”的原因。春雷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响起。多年来,云南南部平均在1月底左右可以听到打雷,而北京的第一个打雷日是在4月下旬。“雷从蛰起”的理论符合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
惊人的气候变化:
“春雷阵阵,万物生长。”蛰伏季节是九五计划中一个灿烂的晴天。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除了东北、西北地区依然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之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都升至0℃以上。华北日平均气温3-6℃,沿江、江南8℃以上,西南、华南达到10-15℃。已经是春节了。
“春雷惊万虫”。温暖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纷纷发芽。所以要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刺痛习俗:
1.远离梨病虫害。
被蛰了,被电击意味着醒来,被蛰了意味着躲藏,意味着钻到土里开心的小动物被雷震唤醒。在被蛰的这一天,不同的地方流传着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在被蛰的这一天吃梨可以缓解春天的干燥。
2.癞蛤蟆藏起来又蜇人
呼和浩特曾经有一个传说,癞蛤蟆被蛰时不见踪影,而癞蛤蟆被蛰时被捉住的传说早已被大多数人遗忘。
3.农村“喂牛”的习俗
在我市农村,农民在被蛰当天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习俗,就是“浇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