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什么时候(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灌县的伏龙观、安澜桥和二王庙)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什么时候(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灌县的伏龙观、安澜桥和二王庙),第1张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什么时候(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灌县的伏龙观、安澜桥和二王庙)

冠县(今都江堰市)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古蜀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平原西北部。它不仅以大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闻名于世,而且风景秀丽,山川、桥梁、堰台一应俱全,有“灌城半山”之美誉。

这组图片拍摄于1917年。原图是黑白的。通过着色,更能体现这座古城100多年前的壮丽风光和人文景观。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1917年的瓶口

瓶口是在延伸至岷江的千山(今名灌口山、雷宇山)长脊上人工开凿的洞,是控制内江来水流入的咽喉。宝瓶口右边留下的山头,因与山隔,故名里堆。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格,命名为“水泽”,这是中国最早的水位计。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李兑龙符馆

其实都江堰不仅仅是水利工程,这里还有很多古建筑。大部分与都江堰同时修建,大部分保存完好。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伏龙观正殿

伏龙观位于里堆的北端,宝藏的瓶口就在伏龙观的正上方。其建造日期不详。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恶龙,锁于桩下龙潭,后人据此设祠祭祀;北宋初,改称伏龙观。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龙宫里的李冰雕像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在秦赵翔统治的最后一年(约公元前256-251年),他是蜀郡的总督。他在任蜀县令期间,招募民工在岷江流域兴修水利。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他和他的儿子建造的。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水利工程概述

位于伏龙观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概况,为清末绘制。这些密集的河流灌溉着岷江下游的万亩农田。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余醉都江堰

余醉是一座建在河中心的引水大坝,将汹涌的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河泄洪,内河引水灌溉。河流从这里一分为二,气势磅礴。河两岸有一座廊桥供行人通行。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仙浦集桥

普济桥就是今天的“南桥”。1878年,在冠县当出纳的吴烈堂,将每年修缮的2000多两白银余额,交给县令鲁保德,用这笔资金修建了“普济桥”,意图“造福众生”。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冠县南桥

南桥原名普济桥,位于都江堰瓶口下的岷江上。它是南大街和复兴街之间的一座宏伟的走廊式古桥。有“水上画楼”、“河源第一桥”的美誉。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兰所桥

岷江上的安澜桥是中国五大著名古桥之一。它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绳索和竹子,所以也被称为“竹桥”或“绳桥”。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竹桥上的绳子

古代的安澜桥被称为“朱浦桥”。最早的建造时间已不可考,明末被毁。1804年,在何贤德夫妇的倡议下,修建了一座竹索桥,桥的两边都有护栏,还有木制的桥面,让内外江两岸的百姓都能安全渡过潮水。因此改名为安澜桥。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二庙东山门

第二王庙,位于今天都江堰西门外的雷宇山脚下,是为了纪念都江堰的挖掘者、舒勤县令李冰和二郎而建的。第二王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现存建筑建于清末民初。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国王第二圣殿的石碑

你知道石碑上的字吗?据说不是一个词,是降魔的词。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冠县道士

观复的道士,一手拿着折扇,一手拿着长烟袋,一手拿着竹竿,正坐在院子里自得其乐。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冠县龙符寺、安澜桥、二王庙

野外的坟墓

那座孤零零矗立在旷野中的小塔,上面写着“骨肉不同”的字样,显然是一座塔墓碑。它应该有些年头了,塔顶上已经长满了杂草。

文/来源:风和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040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0
下一篇 2022-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