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官网序列号查询结果怎么看,苹果紫色生产日期查询

苹果官网序列号查询结果怎么看,苹果紫色生产日期查询,第1张

苹果官网怎么查序列号(紫色)

苹果“春晚”发布会上的紫色iPhone 12不仅仅是换了颜色。

抛开“紫色”带来的销量、人气、季节等因素,新上市的iPhone 12还隐藏着一种苹果产品的趋势,改用“随机”序列号。如果说iOS 14.5的推送升级与我们的“隐私”有关,那么苹果的这一改变就是针对iPhone、iPad、Mac产品的“隐私”而言的。

MacBook Pro上的SN码。图片来自:Macrumors

之所以引用“随机”,是因为严格来说,这个新的、无序的序号,在现阶段对我们来说是随机的、无意义的。至于苹果,不一定是随机的,也可能只是隐藏了生产信息的加密算法。

其实苹果早就想在2020年启用“随机”序列号,大概是iPhone 12系列发布的时候,但是受疫情影响,原计划推迟到了今年3月。

在紫色iPhone 12发布和上市之前,苹果向Apple Care发送了一封内部邮件,提醒我们做好序列号更改的过渡准备。同时,它还表示,新的序列号将“消除”制造信息。

事实上,改变序列号的命名规则将对不同的代工厂、销售渠道和库存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随机”序列号政策将逐步扩展到iPad、MAC甚至配件。

苹果苦心改变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苹果产品序列号上隐藏的「秘密」

iPhone上的“序列号”泛指IMEI码和序列号(以下简称SN码)。

IMEI码,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缩写,更常听到的是“手机序列号”、“手机序列号”等,具有唯一性。适用于GSM、WCDMA、LTE卫星电话。可以简单理解为“手机界的身份证”。

SN码,翻译过来就是序列号,通常被称为“序列号”,也是苹果这次改变“规则”的主角。与IMEI码不同的是,SN码是针对所有产品的,它是指分配给产品的唯一标识符,也是唯一的。但它不仅仅是一串数字,基本上是一串字符(包括数字、字母或符号)。

苹果产品上的SN码可以在“设置”、SIM卡槽、iTunes和包装中找到。官网有更详细的查询方式,这里就不赘述了。

▲图片来自:alphr.com

在过去,iPhone或苹果产品的SN码包含了一系列的“制造信息”。简单的查询对比就能确认其产地、生产线、年份、生产周、iPhone型号、颜色、容量等关键属性信息。

  • 第一个字符表示产地;
  • 第二位和第三位数字表示生产线;
  • 第四位表示生产年份;
  • 第五个数字表示生产周数;
  • 六到八位是产品的唯一识别码,属于苹果内部标识;
  • 第九位和第十位表示iPhone型号,最后两位记录iPhone颜色和容量信息。
  • 以我手里这款“古早”iPhone X为例。其序号代码为F**VLD1CJCLF,共10位。如你所见,来自郑州富士康(F),2017年下半年第17周(约10月21日至27日)生产(VL)。D1C是指iPhone X的产品标识,JC是iPhone X的型号,LF是颜色和内存信息。

    ▲ iPhone X .图片来自:cnet

    但最新的紫色iPhone 12采用的“随机”序列号长度会是8~14位,也是字母和数字混合的字符串,比如T2KGWCD7RN。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串字符是没有意义的,也不可能知道它来自哪个代工厂。

    明文突然变成了“暗号”。

    公开后,会有什么后果

    因为iPhone的SN码是唯一的,一机一码,可以用SN码在官网查询设备的保修情况。正是因为这层的作用,iPhone的SN码也是一个比较私密的信息,不适合公开分享。

    早期可以利用iPhone的SN码或者苹果产品的SN码,通过苹果的系统依次查询Apple ID,然后通过一些手段破解密码,从而达到黑客入侵的目的。只是在iOS 10之后,苹果屏蔽了这个漏洞,SN码目前只能查看“保修状态”。

    ▲图片来自:ifixit

    此外,关于苹果的SN码,有传言称将用于“黑产”。用软件覆盖问题手机上正常的SN码,然后“骗”苹果售后换手机。成功后,原SN码会被苹果注销,从而影响原机主的保修和正常使用。

    从现在来看,这种“黑产”的可信度其实不高。如果软件改变了它的代码,它很容易被检测到。重置或者和机身上的SN码对比。欺骗苹果售后换机有些“天方夜谭”。SN码是一个简单的检测工具,但不是唯一的保修凭证,苹果也不会仅凭SN码做售后保修。

    苹果中国社区有不少关于SN码泄露影响的讨论,但结果都是“没关系”、“没关系”、“不影响”。苹果的SN码(序列号)会印在产品包装外面,几乎是“公开透明”的。(上面披露的紫色iPhone 12的SN码是一个YouTuber在开箱时披露的。)

    相反,在这一期的讨论帖中,很多回答者一直在强调要保护Apple ID,开启双重认证。毕竟Apple ID是苹果生态中最重要的加密通行证。

    新序列号真的「随机」?

    对于苹果来说,产品的SN码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控制、产能、生产线管理,以及相应的库存管理。在全球工厂环境下,iPhone零件往往来自全球不同的工厂。通过一串富含硬件生产信息的字符,很容易将其零部件供应商串联起来,便于快速追溯和管理。

    如果采用完全“随机”的SN码,不同生产线、生产周期、代工厂的产品很容易混淆。一串庞大、无序、无意义的弦,对于库存管理和分销渠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即使是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的苹果,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外,苹果整个售后体系的数据库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苹果关怀和“以旧换新”这两项政策。无序的SN码涌入,可能需要重新匹配对应,任务艰巨。

    或许,对于SN码,对于“随机”,苹果还有另一层意思?

    苹果紫色iPhone 12上使用的“随机”序列号,其实更像是一个加密的字符串。每一个序列号在出厂前都经过加密,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样看来,这个看似毫无意义的8~14位数的字符串,只会对苹果有意义。在原有的供货和售后系统上增加一层解密算法,可以无缝切换。而且这个算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不同的代工厂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避免算法泄露。

    「随机」目的何在?

    既然iPhone的SN码,或者说苹果产品的序列号,即使泄露也不会带来什么风险(前提是你保护好自己的Apple ID),那你煞费苦心提前布局“随机”SN码的目的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苹果的产品,以iPhone为例。它的内部元器件很多来自不同的供应链,导致同型号的iPhone搭载了不同“品牌”的元器件,比如混屏、混基带。

    ▲ iPhone 12家族。图片来自:GSMArena

    而能在之前的序列号上明确标明的制造信息,反过来又能推断出哪个代工厂,在哪个生产周期使用了什么部件,从而在销售端进行“挑选”。

    最近有传言称,BOE BOE很可能成为iPhone 13屏幕的供应商。鉴于BOE的技术储备还远远落后于三星,混用后很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的售前“选机”。因此,许多热情的Macrumors用户将“随机”SN码的使用与波音和三星屏幕的混合使用联系在一起。

    我觉得这有点过渡解读和恶意揣测。苹果有自己的检测标准,可以混用,说明这两家厂商供应的屏幕都达到了苹果的标准,都可以提供相同的体验。万一屏幕有问题,找苹果售后比较靠谱。

    ▲ BOE很可能为iPhone 13提供LTPO屏幕。图片来自:The Verge

    利用随机SN码隐藏硬件信息和制造信息,实际上是为了制止黄牛的恶意炒作,抬高某个供应商的元器件价格和稀缺性,造成市场混乱并从中获利。

    另外,苹果的SN码,或者很多消费品的SN码,都可以大致估算出“收益率”。

    ▲特斯拉的VIN码。

    以本例为例,特斯拉会在交付前提前将车辆的17位VIN(车辆识别号)码交付给用户。它类似于iPhone的序列号,将包括车辆的制造商、年份、型号、发动机代码和装配位置。VIN码的后6位其实就是这个型号的序列号,可能和产量有关。

    ▲1943年,德国豹式坦克装车运往前线。

    此前有一个著名的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的统计问题。简单来说,盟军一直在试图估算德国坦克的生产速度和数量,从而知道德国战斗机的规模,进而“知己知彼”。完成这个预测模型最根本的数据就是被摧毁的豹式坦克的编号,经过大量的交叉数据,就可以准确的得出豹式坦克的产量。

    回到苹果,2018年,苹果停止公布iPhone的具体销售数字。从那以后,很多分析师只是通过一些方法来分析iPhone的走势和销量,序列号就是其中之一。现在2021年,使用“随机”序列号可能会让这些分析师的日子更难过。

    会影响到我们吗?

    几乎不大。

    无论是随机的SN码,还是之前告知的SN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是查看保修状态。

    对于二手市场,很多朋友表示,可能不太容易区分第二部手机的保修状态,是否锁机(是否被黑)等。保修状态仍然可以通过官网查询。锁机暂时没有相应的查询方式,只能等苹果全面铺开“随机”SN码再去看。

    此外,“提货”可能会被暂时消除,相应信息未纳入后难以区分不同生产线和代工厂处于未激活状态的iPhone,形成“壁垒”,几乎成为“盲箱”。

    苹果在产品上使用“随机”序列号,是针对由此诞生的二次元产业,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产品供应体系和库存管理,同时也是非常巧妙的隐藏预估产量可能性的方式。

    如果以2021年春季的发布会为节点,在此之后,无论是对个人还是iPhone而言,“隐私”都将得到加强。前者是iOS 14.5,让广告追踪透明化,后者可能是“随机”序列号的实现,降低了产品透明度。两者其实都是在“规范”市场行为。前者面向软件生态,后者面向行业硬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937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0
    下一篇 2022-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