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作为三国西蜀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枭雄。
在刘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点,尤其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入人心。
刘备虽然是继中山王静之后的汉室宗亲,但他的前半生过得并不如意。到了四十多岁,还是一事无成,半生虚度。
但艰难困苦打不垮刘备,他复兴汉朝的信念一直在。
最后刘备历尽艰辛,终于成为诸侯。他手下有许多人才,包括卧龙的和吴的胡。
刘备有三界之一。
这里,问题来了。刘备作为英雄,是一个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人,他的传承来之不易。
按理说,这样的先锋应该在后半生稳步上升。
但是,刘备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是失败的,他最终带着仇恨来到了白帝城。刘备为什么死得晚?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们前面说过,刘备是有优点的,但是刘备也是人。做人有缺点,刘备也有他的缺点。
众所周知,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往往也是他最大的缺点。
刘备最大的优点自然是他非常重视兄弟情谊,而刘桃园三结义名垂千古。
刘备为了维持兄弟关系,曾经说过兄弟、兄弟、女人、衣服这样不寻常的话。
刘备非常重视兄弟情谊,这是他最大的长处,也是他最大的弱点。结果刘备犯了三个大错误,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第一个大错误是离一个兄弟很近,但离他很远。
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拜兄弟后,三兄弟长期形影不离。他们不是兄弟,而是兄弟。
虎牢关之战,刘、关、与吕布交战,双方打成平手。三兄弟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后来刘备授予武虎将军称号时,关羽和张飞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综合实力来说,排在后面的赵云、马超、黄忠不一定在关羽、张飞之下。
马超和张飞曾经点起火把挑灯夜战,但是谁也没有办法。
黄忠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依然不畏刀剑。
赵云的实力就更不用说了,长坂坡之战,杀的曹军兵是落花流水,常山赵子龙之名更是闻名天下。
赵云和刘备在一起的时间仅次于关羽和张飞,但赵云对刘备的重要性不如关羽和张飞。
刘备要求关羽守荆州,但关羽太嚣张了,连希望儿子能娶关羽女儿的孙权都看不起。结果关羽不但不同意,还骂了孙权。
于是,刘两家渐渐生了嫌隙。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刘备自然知道他的性格。
但刘备还是因为看重兄弟情谊,把荆州交给关羽镇守,而赵云这个稳重的人则被放在一边。
如果镇守荆州的人是赵云,以赵云的沉着,荆州的结局可能比关羽镇守荆州要好。
可惜刘备非常看重兄弟情谊,导致他明知关羽狂妄自大,容易惹祸上身,仍然毫不留情地要求关羽守荆州,导致赵云这样的好人被他疏远。
刘备的第一个失策,就是离哥哥近,离哥哥远。最后荆州失守,关羽被杀。这些结果实在令人痛心。
第二个错误是离兄弟近,离贤臣远
关羽死后,刘备哭了一天,张飞哭得更厉害,天天嚷嚷着要给二哥报仇。二哥关羽死了,留给刘备的只有天下第三哥张飞。
所以三哥张飞说要打孙权,刘备直接答应了。
蜀的诸侯都说打不过吴,蜀真正的敌人是魏。只要魏国完了,吴国就不会不战而降。
但刘备不听,要和张飞一起去金陵城,杀了孙权祭奠哥哥关羽的灵魂。
结果张飞还没动手,就在酒后鞭打手下,然后手下趁他酒醉砍了他的头。
刘备非常重视与关羽、张飞的兄弟情谊。张飞生前的愿望是灭掉吴国,为二哥关羽报仇。
为了完成张飞的夙愿,刘备更加坚定了灭吴的决心。
后来刘备率军攻吴,却没有带一代圣贤诸葛亮。刘备明显是在疏远诸葛亮。毕竟诸葛亮本来的战略就是联合吴对抗曹。
结果关羽死在吴手里,张飞跟着关羽死了。
刘备心里恨吴,甚至疏远了诸葛亮,诸葛亮制定了联吴灭曹的策略。
刘备的第二个失策是,他和他的兄弟很亲近,但和他的好大臣却很疏远。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鲁迅,自己的命也差点搭上了。
最终刘备带着一丝残血,独自留在了白帝城。这是一幅凄凉的夜景。
第三个错误是亲兄弟,远兄弟
平日里,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这两个结义兄弟极其的好,胜过自己的亲兄弟。
对结拜兄弟太好了,对家族里的表兄弟就没那么好了。
刘备和他的表兄弟刘表、刘章合谋,终于把刘表的荆州和刘章益州弄到了自己手里。
这期间,刘备虽然也泪流满面地成为了几个影帝,但却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更为仁者的形象。
但是,刘表和刘璋毕竟是刘备的同宗兄弟,刘备夺取同宗兄弟的地盘是既定的事实。
特别是刘备在刘章夺取益州后,将刘章从益州迁到荆州。
刘备疏远了自己的兄弟,抢了别人的地盘,把别人踢出去。这样的行为多少给刘备重情重义的形象打了折扣。
刘备的第三个错误是亲近了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同时疏远了被自己抢了地盘的表弟刘璋。这使得刘备重情重义的美好形象在人们心中日渐式微。
刘备的口号是“匡扶汉室”,却这样对待同宗兄弟刘璋。刘汉宗室的其他子弟会怎么看刘备?他们自然会防备他。汉族子弟支持刘备的人自然会少。
如此一来,刘备在汉室宗亲中的威望和支持度自然会下降。显然,这个结果对刘备复兴汉室大业极为不利。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刘备虽然得了卧龙凤雏,麾下汇集了五员大将,但由于他非常重视兄弟情谊,犯了三大错误,即“亲兄弟,远臣子”,“亲兄弟,远兄弟”,最终导致了他野心勃勃的事业的失败。可惜,可悲,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