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前百越之地已经进入奴隶社会,与中原交往不断

张翰演的电视剧2022-09-27  27

秦国统一前百越之地已经进入奴隶社会,与中原交往不断

“百越”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古老成员,他们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越”之名正式见于史书记载,是在战国时期。但早在战国之前,我国的史籍中就记载了他们的活动,可见“百越”在三千多年前就与中原有了联系。秦统一前,中外学者对“百越”民族的分布及其支系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百越的支系和其他民族一样,“是一个稳定的人的共同体,但也是在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分支:

余岳,散见于今浙江,基本以绍兴为中心。起初他们“以草来镇”,春秋时建立越国,一度称霸长江下游。梁王九年(前306年),楚灭越。在越人居住的地区,他们成为楚国的一部分。秦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后,这部分越人居住区自然成为秦疆域的一部分。

一部分越南人早在楚王朝灭亡时就南迁了,一部分现在福建和台湾省,靠海为生或移居澎湖。“他们有的来到海南岛,有的进入今天的越南。这些南行的越国成为南越、和欧的一部分。

东岳,又名瓯越。现在位于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大致以温州为中心。福建的势力范围在现在的福建省,以福州为中心。南越位于岭南,包括广东、广西和越南。瓯,今属广西。洛越是“在今天越南的北部”,或者说是南越的一部分。

除上述支系外,还有许多名字各异的越南人,他们在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省和越南等地生活和繁衍。

在新石器时代,“百越”地区以其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文化特征和标志”长期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其中,各个分支的社会发展程度因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地区在秦统一前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其首领一般称为“常军”、“君”,土地由氏族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民耕其地,地名罗田”。“罗”是一个姓氏,在南越编年史中称为“熊敏”、“雄侯”、“王雄”、“雄将”,反映了越人中等级制度的出现(误称“雄”为“罗”)。

考古资料也表明,在秦统一之前,越人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如广西艮山战国末期的Xi瓯墓,大小不一,随葬品各异。无腰坑(这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常见的葬式),占79%。

可见,越人居住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他们一进入阶级社会,原始社会的残余就长期留在越人身上。比如东汉三国时期,在未融入中原的越人中,还存在着“无婚姻礼仪,各与她关系甚好,不知父子之性,夫妻之道”,“九镇都庞县,兄弟妻俱亡,天下常事”这种习俗,大概在秦统一之前就盛行于越人之中了。

越人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中原华夏人的文化。据专家总结,其文化有七大特点:纹身、缩臂、吃外物、筑巢、异语、造船、水战、用青铜器。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以上总结基本还不错。其中,“纹身”和青铜器的使用是最显著的特征。特别是“铸铜为大鼓”是越人特有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记载的可靠性。此外,在服饰和其他生活习惯上也有许多与中原不同之处,显示了越人的独特方式。比如衣服“都是布衣,如单被,穿透头中央”,东方越人流行七八岁以后举行拔牙仪式。

这一切都说明越人有着不同于中原华夏人的文化特征。同时,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越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就有过交流。据记载,周代尚月国“复译三象献白鹇”。

当时有向周朝献“大竹”的洛越人(在今天的桂西南),有向周成王献“玉”的苍梧部落(在今天的桂东),他们以后的交往更是绝无仅有。中原文化也在很久以前传播到越人居住的地区。考古资料显示,在广西平乐及其附近地区,出土了具有越人特征的几何印花陶器。同时出土的还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广西兴安出土了商代青铜器,恭城也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墓葬。

这一切都证明,中原文化与越南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这种交流对双方的文化和社会进步都是极为有益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023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