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掌益州牧,诸葛亮为大腿,法正为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三国志·第一主传》
公元214年,刘备攻陷成都,多年后终于占有益州、荆州,仕途终于有所起色。当时刘备也是人才,诸葛亮是“肱骨”,法正是“谋主”,关羽、张飞等人是“喽啰”。
关于诸葛亮和法正,历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看法,如“诸葛亮和法正谁的地位更高?”比起法正,刘备更信任谁?毫无疑问,谁的地位高,诸葛亮自然比法正高,而肱骨毕竟不同于谋主。至于刘备更信任或者更喜欢谁,我觉得不好说。刘备信任他们两人,但也许从内心来说,刘备更喜欢法正。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并通过他们之间的一些事情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合作与冲突并存。
简述诸葛亮和法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诸葛亮对刘备,用刘备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鱼得水”,而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虽然野心勃勃,却一直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得过且过。为诸葛亮和刘备指明了战略方向,使刘备集团有了目标和方向。而且诸葛亮还是个“萧何”,兵多粮足。
诸葛亮在207年加入刘备的阵营,法正在公元211年遇到刘备。我相信刘备也有与法正“相见恨晚”的感觉。毕竟张松和法正对刘备夺取益州贡献很大,而法正更像是一个军事型的高级顾问,可以弥补刘备的不足。共同辅佐刘备,拿下益州、汉中。
21年,刘备入蜀,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刘备反目刘璋后,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诸葛亮和关羽、张飞一起留在荆州。后来由于战事胶着,诸葛亮、张飞、赵云一起入蜀,拿下成都。攻下益州后,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得到的奖赏最多。
28年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于是带着大军出征,打算在定军山斩夏。而诸葛亮则留在成都,为前方筹集粮草,招兵买马,送往汉中前线。最后曹操退兵,汉中从此成为刘备的地盘,这是诸葛亮和法正齐心协力的结果。
哪里有合作,哪里就有冲突。拿下益州后,刘备命法与诸葛亮、李傕、刘霸、李严共同制定了《舒克》,改变了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懈、仁政不举、威逼不从的局面。舒克制定后,由于蜀中的严格法治,打击了当地的强大势力,强大势力非常不满,以消极的态度反抗蜀汉政权。
法正对诸葛亮说:当年汉高祖给诸葛亮讲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约法三章》。他认为成都决定之初的“缓刑、放宽限制”是合适的。但诸葛亮认为汉初的律例不可盲从,要与时俱进,于是给法正写了一封《答法正书》,告诉他其中更深层的含义。两人就如何用法发生了冲突,最后按照诸葛亮的想法治理蜀国。
性格不同但互相尊重。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刘备心里更喜欢法正,我举了两个证据。一个是刘备喊出了“孝避箭”,一个是法正死后,刘备极度悲伤,谥号,谁给了法正一个“翼”,谁知道关羽和张飞死的时候没有得到这个待遇。
这里我想说的是,刘备和法正在性格上更相似。他们都讲究“英雄主义”。不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把刘备当成一个唯诺诺马首是瞻,天天讲仁义的“哭娃”。刘备是一个充满血性,战斗了半辈子的燕赵之人。他也有他的足智多谋。法正也是一个想成就大事的人,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择手段,而诸葛亮与他们不同。
刘备平定益州后,法正“外统一都,内寻主”,突然变得异常强大。而法正这个性格鲜明,报复心强的人,掌权后对所有给他小恩小惠的人都是照顾有加,对所有有过小矛盾的人都是报复,对当年诋毁自己的人都是擅自杀。
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诸葛亮,希望他能说服刘备不要让法正称霸。诸葛亮知道法正深得刘备的欢心,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没有多问。诸葛亮是这样说的:“我家主公在公安,北惧曹公之强,东惧孙权之威压,近在肘腋生孙夫人;到时候狼在撤退,法小直奔玉门佑的羽翼,让它无法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作恶!”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在公安,北边有强大的曹操,东边有孙权,还有一个不省心的孙夫人(据说带刀的婢女有几百个)。这样的局面让刘备左右为难,他很尴尬。正是法正帮助刘备摆脱了困境,使他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在这种情况下,法正不可能陷入困境。
还有一件事是,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感叹:“如果法孝治还存在,就能阻止主公东征;就算挡不住,你跟东征走,也不会被打败。“意思很明显。如果不死,肯定会阻止刘备伐吴。即使无法阻止,也不会遭遇如此惨败。
总之,诸葛亮和法正都是刘备非常信任的部下。诸葛亮与法正之间是合作与冲突的关系。虽然他们性格不同,但他们互相尊重。法律是沿袭诸葛亮依法治蜀的,诸葛亮深知法律对刘备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共同帮助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