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百名历史人物】太傅杜堮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太傅杜堮,第1张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太傅杜堮

中国古代最尊贵的三种官职统称为“三公”。到了元明清时期,固定为太师、太傅、太保。咸丰三年(1853年),杜疃90岁,咸丰帝赞其为“Xi朝大荣之人”,并在太保太子、礼部尚书的头衔上加了太傅的头衔。由此,杜团成为滨州级别最高的官员之一。

杜疃(1764-1858),名慈雅,名石桥,乾隆二十九年(1764)十一月二十四日生于滨州市杜家旧居。其祖杜氏,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江西、湖广。其曾祖父杜甫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出任河南省布政司参政。其祖父杜奈,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在广西上思州做官。杜团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族里。

杜团从小接受了良好而严格的家庭教育。杜团说,一直到18岁,“都是家里教育的。父亲在课堂上很严格。老师也很勤奋。每年冬天,我都早起,冻作文,天一亮就写完,自己去上学。夜里看了三遍,还和兄弟们聊奉先王,聊古今之事,教朝廷。膝盖以下僵硬,不敢偷懒,敢休息。我妻子太严厉了。她虽然懒,但是出了校门就不敢玩了。如果她太小,她就会受到惩罚。”1782年,龙19岁,为滨州第一秀才。检察员赵禄权评价说:“你得努力清口气”,断定杜源是“汉源才子”。此后,在历年的秀才年审和科考中一直是第一名和第二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山东准备迎接乾隆皇帝巡游泰山,在罗源书院举行考试,选拔进士参加巡游。杜鲁七科第一,一科第二,因此入选。来年,杜团参加了赶考,跟着他到了泰安,在泰山脚下,他号召赶考。他的综合成绩在山东排名第一,他是一个伟大的礼物。

在获得举人的地位后,杜疃连续参加了两次考试,但不幸的是他被评为孙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嘉庆五年(1800年),他带着儿子到蒲台县盖芳碧家做家教。嘉庆六年(1801年),38岁的他考入国子监,次年被任命为国子监编辑,后又任武英堂、纪录堂编辑。他以记录这个国家的历史为荣,他是认真的。“执丹墨、毛笔、砚,越来越朝廷,穿旧经,写无虚日,或不敢住冷热雨,以捉他。”任文远馆校、翰林院教学等职。嘉庆十四年(1809年)升尤春芳、尤赞善,后又升任翰林院讲师。第二年,他被调任担任讲师,并成为一名常驻播音员。嘉庆十七年(1812年)升学士,后转学士。

杜疃在翰林院工作了15年,长期用笔墨侍奉皇帝,获得了嘉庆皇帝的认可。嘉庆二十年(1815年),皇帝亲自命名杜疃为顺天,学习政治。上任前当面告诉他要关注地方事务,发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打。对待学者要“注重劝谏”等等。杜疃不负皇帝重托,针对地方邪教的滋生,撰写了《正邪诅咒论》,呈献给皇帝,受到赞扬。他又加上了“行善必遭不幸,不善必遭法律制裁,私无所得,自行取之”这几个字。在任期间,他任劳任怨,冒着风雪,走遍了各州各县。“他生病的时候起不来。”他没有假期,继续跑步。"找到工作后,他尽了最大努力,再次成名。"嘉庆二十四年底(1819年),任满后回京,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唱片博物馆的副馆长。

道光元年(182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年底,浙江被派往国外学习政治。皇帝告诫他,浙江是文化大省,文风极好。上任后不仅要继续整顿文风、端正学风,还要考察地方官员的功过是非。“确实有故事有故事,而且是偷偷玩的。”由此可见皇帝的信任。来年调任吏部右侍郎,仍任浙江学生政府。在浙江,杜团的心情更舒服。他对这里的考风考纪很满意,工作得心应手。这里的美景让他大开眼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他思想饱满,歌声回荡,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湖州,他得到了杜受田中进士的喜讯,并为当地考试院题写了“闻喜堂”的匾额。他带着他的两个孙子一起接受教育,这有点令人尴尬的感觉。道五年(1825年)10月任期结束回到北京。他回滨州老家探亲扫墓。年底,他去了北京,在吏部工作。一年多,调任吏部左侍郎。道光十五年(1835年),皇帝因年事已高,被调到公务较轻的礼部,任左侍郎,获准不经常到官邸休息。次年,73岁的他在第一次经筵上要求出官,随后又要求辞去礼部左侍郎,得到批准。此后,他一直卧病在家,专心写作。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杜疃86岁,独子杜受田升任书房主。杜疃回赴宴,因其头牌,被封为太保太子。咸丰二年(1852年),杜受田因督山东、江南赈灾工作,在江苏清江浦漕运总督署病逝。杜鲁晚年丧子,悲痛欲绝。朝廷特地封他为礼部尚书,以示安慰。咸丰三年(1853年),杜疃以90岁高龄被封为太傅。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杜疃病逝于北京家中,享年95岁。咸丰帝亲自祭奠,赠大学士,谥号文端,葬于滨州城西南杜家墓地,有皇家墓碑。

杜疃是长寿诗人,是道德楷模。圣旨对他的评价是:“品行端正,学问优秀”,称赞他“清正廉明,为官三十余年,谨小慎微”。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主要担任学术官、考官,晚年担任吏部左侍郎。因此,他的追随者和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是晚清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文坛的旗帜和代表人物。他的传世诗集《隋初曹禄集》是他的一部诗集。杜团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传世之作是《石画龛论》,共24卷。都是用小大写字母写的,但是没有发表过,大概有一百万字。他的个人简历在《杜文端公风俗年谱》中代代相传,是他人生经历和家庭重大事件的高度浓缩总结。

杜团是滨州杜家最重要的首领。他诗、书、画俱佳,儒家功底深厚。他的导师“用身体行动,但不用语言说话”。咸丰《滨州编年史》对杜家的家教评价如下:“家道中规中矩,虽私室皆有家人簇拥。世界上讲家法的,都是以杜家为名。教诸子先修行再写文章,万言可为世法。”杜团整理《书训》为家训;写了《家庭学霸》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他唯一的儿子杜受田和他的两个孙子都在翰林院学习。杜氏家族的“孙子孙女、兄弟侄子、翰林”,俗称“十字匾”,又称“父子、五翰林”,在中国科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杜团是社会认可的忠厚长者,也是家庭认可的长者。19岁那年,他娶了利津李家一个20岁的女人,夫妻感情深厚。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李夫人病逝。之后的30多年,杜团再没结过婚,身边连个丫环也没有,自己照顾自己。杜团有《悼孤雁》缅怀妻子。“年年黄花开后,南楼曾有断肠心”。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孙子杜汉贵当上了军务尚书。他中年丧妻后,在爷爷的主持下,直到孝顺期满才再婚。

作者: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所(滨州市地方志研究所)

原文摘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值班:王毅

出品:滨州日报全媒体

微信号:YBZ_201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916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