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享受元帅待遇:主席高看一眼,叶挺项英都服气

开国大将享受元帅待遇:主席高看一眼,叶挺项英都服气,第1张

开国大将享受元帅待遇:主席高看一眼,叶挺项英都服气

作者:忘掉江湖吧

1937年9月28日,南京发布命令,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

这个消息一经报纸和电台发出,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然而,远在延安的主席对此感到有些不安:叶挺提名的“新四军”这个绰号,完全是由三年前留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来的。

但叶挺在广州起义后离开组织10年,是否可以信任,不得而知。

在此之前,南京和延安花了大量时间挑选“新四军”军长。

叶挺、向颖

提名南京陈诚、张发奎:陈诚是蒋家的老乡,保定军校八期、黄埔军校教育副官,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是著名的粤军。北伐战争中从第12师师长晋升为第4军军长,时任第8军总司令。

延安提名叶剑英、彭:叶剑英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历任总统府海军陆战队营长、第1军参谋长、新第2师师长、八路军参谋长。彭是红三军团的团长,前敌总司令,八路军副总司令。

陈诚、张发奎不想趟这浑水,先后推荐北伐名将叶挺为统帅。南京的蒋和延安不打招呼就先动了手,在媒体上公开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给延安一个下马威。

新四军军长叶挺

11月3日,叶挺应主席邀请,从南京经武汉和Xi抵达延安。

四方面军军长叶挺的到来受到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主席还与叶挺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延安期间,脱离组织10年的叶挺提出要回到组织的怀抱。考虑到新四军指战员的特殊性,特别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局面来之不易,主席建议叶挺暂时维持现状。

在延安的六天,叶挺走得很顺利,不仅得到主席的认可,还见到了副司令员(政委)项英。

四方面军已经正式承认军长和副军长,下一个关键职位是参谋长。

关于参谋长人选,叶挺司令员和项英副司令员各有心仪的对象:叶挺提出了周士第或周子昆,两人都是北伐时叶挺的老部下,一个广东人,一个广西人;项英提出了从事游击战争三年的领导人陈毅和福建、浙江根据地的刘英。

但在主席看来,这四人并不是最佳人选:时任120师参谋长的周士第已随何总经理奔赴前线;周子坤专业素质高,但资历尚浅;陈毅的军事政治优势更适合独立;刘英长期做政治工作,但参谋长不专业。

但是,到哪里去找一个专业水平高,资历深,又能说服叶挺,让项英满意的人呢?

周子昆,新军第二参谋

事实上,主席确实为叶挺和项英准备了这样一个参谋长。

这个人年纪大到甚至超过十大元帅:参加黄花岗起义,差点成为第73位烈士;曾任揭阳县县长,受到广东巡抚廖的高度重视;当他还是大元帅府第一师师长兼总司令部参谋长时,蒋还是他的部下。

这样的资历,朱老板,刘伯承,何老板都是不如的,剩下的七个元帅都出不去。

南昌起义时,在张发奎任二军参谋长,掩护周士第参加南昌起义;被他推荐为武汉政府警卫团团长的陆德明,不久跟随主席参加秋收起义。此人还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7军。

红7军从泉州北上到江西苏区,历时9个月,跨越7000多里。7500多人的军队只剩下1300人,在军事史上也被称为“小长征”。三年后,此人作为刘伯承总长的副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伟大长征”。

这个人就是张,同盟会成员,广东文昌(今海南省)人。

一个循规蹈矩的主席很了解张:张能文能武,多次担任办公厅主任。在苏联时期任副参谋长,先后辅佐叶剑英、刘伯承。当时他是长征红军副参谋长,上级是除刘、朱、周以外的主席。

张资历够老,战功够高,与军长叶挺有不解之缘。

张和叶挺是广东老乡,张老家文昌所在的海南岛长期隶属广东;除了村民关系,两人还是广东陆军小学二期的同学。弟弟叶挺对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张十分敬重。

后来,张和叶挺都加入了粤军,张被任命为陈炯明的营长、粤军总司令、揭阳县县长、旅长。叶挺曾任总统近卫军第2营营长(1营长薛岳,3营长张发奎),后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大学。

北伐前,两人又走到了一起:张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参谋长,叶挺是第12师独立团团长。正是由于叶挺独立团和12师的勇猛,为4军赢得了“北伐铁军”的荣誉。

叶挺是前敌的总指挥和总指挥,张也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

广州起义失败后,张离开4军,后又率领百色起义的红7军进入苏区。被叶批评和王明为起义失败的主要责任人,一气之下跑到莫斯科去据理力争,并长期旅居海外。

张和叶挺再次见面时,已经是福建事变六年后了。

[新四军部分指战员,左起:副总参谋长周子昆、参谋长张、军长叶挺、政委项英、]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的蔡廷锴、蒋光鼐等人联合广东军阀李,公开宣布反蒋抗日。当时还邀请叶挺担任高级参谋,红军派福建担任军事联络官,而且是张副总司令兼作战局局长。

但由于当时红军拒绝与福建军联合,孤立无援的十九路军最终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张和红军参加了长征。

叶挺和家人一直定居澳门,继续过着漂泊的生活。1937年春节后,叶挺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刚刚搬到上海。5月份参加统战工作的张到了港澳,但两人会擦肩而过。

然而,当叶挺司令员得知张是参谋长时,简直是喜出望外。

对于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革命,军长叶挺屈尊担任参谋长。就连资深副指挥官项英也无话可说。毕竟,张在江西苏区有多年的接触,与张的顶头上司刘伯承关系很好。

主席一直很看得起张:能说服蒋的将领不多,张是一个。

张将军和他的妻子韩弼

后来,周子昆从延安南下到皖南,成为新四军参谋长。

主席高瞻远瞩,立即由王稼祥和刘树基联名致电叶挺和项英,尖锐地指出,此时皖中、长江以北,对新四军的活动十分方便。能不能派两三个营到张带领渡江开辟敌后新根据地?

可以看出,在张主席的心目中,不仅拥有广泛的老年公民,而且可以随时站在自己的一边。

后来,在与顽固不化的张的斗争中,也表现出了以少胜多的一般水平:

1940年3月,面对江苏主席韩德勤8个团数万人的疯狂进攻,张仅带500余人,坚守第五支队后半塔7昼夜,以少敌多、一把钳子将敌人打退,被陈毅誉为郭村战役、黄桥大捷的前奏。

建国初期,以张为首的广西受到主席的严厉批评,广东的叶剑英被派到广西帮助他们打土匪。然而,1955年9月,张被授予上将军衔,享受元帅待遇。

1965年,桂系老兵李宗仁回国,主席首先想到的是让张接收归国游子。

1974年,82岁的张身体每况愈下。81岁的主席闻讯后,亲自赶到日坛医院看望他,并带来了他最爱吃的苹果。临终前,张对妻子韩碧说了最后一句话:如果有来生,我要当主席的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867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