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湾事件:清政府难得的胜战?摒弃一切新东西?

三门湾事件:清政府难得的胜战?摒弃一切新东西?,第1张

三门湾事件清政府难得的胜战?摒弃一切新东西?

198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陷入了世界末日般的恐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这不仅是因为甲午战争后留下的巨大经济压力,更是因为千百年来被称为日本人的日本人彻底打败了被称为“龙族”的中国。

当时中国人觉得中国被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打败了,但是小小的日本奴隶就能把中国打得体无完肤:清朝怎么了?

举国绝望,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但是这个希望太微弱了,太微弱了!

国人把希望寄托在戊戌变法上,但戊戌变法因为损害了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和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人发动1898年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日,谭嗣同、康、、等人逃往日本。

然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反洋人、反洋物的义和团运动,把带来外国的都杀了,彻底抛弃了西方的一切。

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否为时过早?清朝的决策机构怎么了?

(西方报纸画慈禧和光绪)

从戊戌变法失败到清政府向世界十一国宣战,短短两年时间,怎么突然从借鉴西方政治制度转变为“挑铁路拔电,急灭火船”(义和团口号)?义和团没文化没眼光,脑子一热不知道对错。清朝是不是很蠢?

显然,权力斗争太多了。慈禧与光绪,守旧派与洋务派,洋务派与维新派,清政府与西方各国争权夺利,使得资本无时无刻不在涌动。

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西方国家的挑衅,让清政府的对外态度立刻由软弱转为强硬,以至于给了清政府勇气,让畏洋如鼠的慈禧向十一国宣战!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德国占领了山东,日俄看着东北,英国占领了长江,法国不停地在西南挑事。用“有多难”来形容当时的清朝一点都不为过。

就在这时,意大利人坐不住了。他们的邻居都在争中国的肉,于是也开始想到中国。去的太晚了!

于是,意大利远征军大批涌来,要求租借三门湾地区。

三门湾位于浙江沿海,是一个天然海港。意大利之所以决定将海港租借给中国,一是想打开中国市场,向远东扩张势力,二是想转移国内矛盾,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在决定开战之前,意大利驻华公使麦迪娜向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租借三门湾,但清政府已经分分合合近60年,深知意大利的实力,所以强烈选择了拒绝。

意大利的最后通牒被拒绝后,政府居然收回了最后通牒,理由是最后通牒是中国使节的个人行为,没有征得意大利政府的同意:最后通牒发出去了,实际上却被收了回来,世界各国都笑了。

意大利政府见势单力薄,决心出兵夺取。但是,此时的意大利陷入了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国内经济因为战争千疮百孔,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发动战争。所以意大利政府决定通过炫耀武力来迫使清政府就范!

意大利军舰开到三门湾附近,大摇大摆地溜达。

但与之前外敌入侵不同的是,清朝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出奇的一致,意大利被打了回来!

之所以有这种反应,首先是清朝摸清了意大利的实力(不然早就慌了)。如果和意大利妥协,会进一步导致中国分治的危机,到时候无路可退无地可割,满清就什么都没有了。

此外,民意将是不可阻挡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所以千载难逢,君主和臣民甚至包括人民,同仇敌忾,与入侵的敌人决一死战。

清政府做了如下安排。首先,地方官员被禁止私下与意大利军队讲和。第二,一旦开战,各方军队要互相支援。第三,给地方长官便宜办事的权利。即意大利一旦开战,地方长官不需要咨询中央政府,可以直接与之作战。

与几十年前的鸦片战争相比,这三点要强硬得多。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在挨打上做了一些改变。但这些改变都太过肤浅,往往是零敲碎打,无力改变国家命运。

此外,清政府还派北洋水师南下,抗击来犯之敌。被日本打败的北洋水师,虽然几年后有所恢复,但终究没有多大战力。这是被日本打得仅剩的几艘军舰,意大利人看到后都吓坏了。

不仅是清政府的强硬,还有各种势力对意大利施压。

原因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意大利在很多地方与列强有着大小不一的矛盾,意大利人没有足够的筹码去说服或换取这些帝国主义者的支持。所以意大利军队虽然来到了中国东南沿海,却不敢开一枪,只能在外交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意大利新任驻华使节萨尔瓦托勒于1899年5月来到浙江炫耀武力,企图使中国军队不战而降,但清军严阵以待。

意大利人很尴尬。走之前,政府告诉他们不要打。我们打不起仗。吓吓他们。如果你害怕,你可以再敲一次。于是,意大利人在海上游荡了一个月。看到清政府态度强硬,他们只好选择来北京与清政府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萨尔瓦托勒表示,他将与欧洲国家保持一致:既然我们都在这里,请给我们一些东西!

至少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吧!清政府怕列强,但不怕纸老虎,逼得意大利放弃要求。最后,萨尔瓦托勒要求清政府向意大利租借一个加煤站,供来中国的意大利商船使用。

清政府也看透了意大利,慈禧在宫廷会议上表示,不会给意大利人任何黄土。结果意大利人一时兴起,失望而归,连一枪都没放就走了,史称“三门湾事件”。

三门湾事件是意大利王国的一大耻辱。之前说意大利想租借三门湾牟利,以此来缓和国内矛盾。既然达不到目的,自然国内矛盾也无法转嫁。此外,意大利外交的一再失败导致了当时意大利政府的垮台。

对于清朝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虽然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成功封锁了意大利,拒绝了不平等条约,但助长了中国盲目反帝的民族情绪。

清政府内部开始认为,只是一味地向西方国家妥协,现在才被大家打。一味的手软只能换来他们的加重,这种强硬反击的结果让清政府重拾信心。

显然,清政府没有看清世界趋势。

以至于在庚子年间,慈禧太后经过一系列的权利斗争,选择与十一国宣战,导致中国北方又一次灾难。中国人民在承受了《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后,即将承受《辛丑条约》的沉重负担。中国人毫无尊严可言,国家无路可退,坠入深渊。

历史是光明的,让潮流占上风,反对者必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87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