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神车到“人人喊打”,扒一扒大众汽车是如何跌下神坛的?

从国民神车到“人人喊打”,扒一扒大众汽车是如何跌下神坛的?,第1张

从国民神车到“人人喊打”,扒一扒大众汽车是如何跌下神坛的?

没有一个品牌像大众这样两极分化。比如丰田,无论哪一代,普遍认为它省油,稳定。比如福特,普遍认为它省油。但与大众不同的是,年纪大的人普遍对大众的印象是安全、扎实、高档、德系品质,但年轻一代的很多人却把大众等同于销量减少、没有安全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

有人认为这是大众营销的好工作,以至于老一辈先入为主。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听偏信,更愿意自己寻找答案,所以大众的口碑一落千丈。但仅凭他们对当时大众车型的表现,有没有可能两代人的观点都是真的?如果我们用这种观点去寻找,那么我们就会接近真相。

大众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减配史。不可否认,最早的大众车型无愧于品质的称号。但是,今天的大众除了空腔注蜡激光焊接,两项传统工艺都没有丢。车的外观和内饰手感都很优秀,所谓的黄金动力组合真的很省油。其实我们可以把大众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蜜月合资阶段:1985-2005年德国主导。

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合资汽车公司是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它是由SAIC和大众汽车集团于1985年建立的,是一家真正的50-50股权的合资企业。

当时,上海汽车厂作为合资试点企业,希望引进国外先进的造车技术。它当时为什么选择大众?原因很复杂。

一方面是民族情绪使然。虽然90年代是日系车的黄金时代,但由于历史原因,没有一家车企敢先开这个口。

反观当时的大众,在美系车和日系车的围堵下,基本上只能守住欧洲大本营的市场,急需开发新的市场。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一代神车桑塔纳就这样出现了。最初大众桑塔纳作为公交车,在市场上的售价达到了惊人的18万元。不过当时大众桑塔纳确实达到了德标。据说当时换一个螺丝都需要大众德国总部的批准,品控非常严格。另外,当时大众也没有什么可以打得过的对手。那时候国产车粗制滥造,说工业垃圾也不为过。北京吉普到处异响,故障率极高。李霞三缸汽车仍然是低端汽车。就这样,德系车成了坚固、先进、舒适、豪华的代名词,影响了1-2代中国人。

看看2004款大众宝来。6碟CD和西门子GAMMA卡带,9个原厂车载音响,主驱动器都配有电动调节和三套记忆调节。门采用三段式铰链,这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当时大众是被那一代人看好的。这很正常。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左右,“德国车”、“日本电器”、“美国技术”成为国人眼中品质和高端的代名词,但到了2005年左右,一切都变了。

野蛮生长阶段:中国的话语权从2005年开始扩大。

扎根中国市场20年,大众已经逐渐搞清楚了财富密码。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不是薄利多销,而是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这样的钱是最赚钱的。当时的中国人对吸能设计了解多少?你对偏置碰撞了解多少?他们不知道大洋彼岸有个N-CAP,也不知道北美市场有个IIHS。在他们的认知里,旅行车的厚度等于安全,防撞梁等于安全,关车门的重重声响等于安全,大众汽车等于安全。

德国大众发现,价格高、质量好、原汁原味的大众汽车卖得并不好。在中国市场,价格是第一竞争力。他们发现,不管车是什么材质的,只要挂上大众的标志,车就能卖出去。他们还发现,最了解中国人的是中国人自己。于是,大众的特价车型出现了,大众的减配之路开始了。

1.大众的低端车型开始用泡沫代替后防撞梁。毕竟国内对后防撞梁没有强制要求。另外,大众开始用ESP攻击对手,站起来就走,这是一个绝妙的举动。

2.大众开始玩概念包装,德国品质,激光焊接,腔内注蜡。此外,4S商店的员工被引导进行站在门口用大锤敲打保险杠的杂耍表演,最大程度地制造大众汽车的安全标签,并在网络上抹黑对手。但钓鱼岛事件给大众带来了一股股东情绪,大众轻松拿下国内销量冠军。

3.南北大众开始疯狂推出专用车,包括上汽大众的朗逸,一汽大众的宝来(老版捷达,新版捷达是速腾),中级车帕萨特。欧版帕萨特给一汽起了迈腾的名字,帕萨特给SAIC起了帕萨特的名字,后来变成了专用车。桑塔纳的两款经典车型也成为了国产专用车。

4.DSG变速箱在国内市场强行推广,以国内市场为试验田,在北美和中国台湾省召回。但是,在大陆,DSG的缺陷被写进了手册。登上315晚会只是ECU的引入,与北美市场的做法相去甚远。

5.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耗油量很大,但大众却将涡轮增压器和双离合的组合命名为“黄金组合”,这是一种技术遥遥领先、自然吸气动力弱、没有驾驶乐趣的落后技术。再加上键盘车神,车主手握如此先进的技术,总要付出代价,捏着鼻子也能忍。结果大众烧机油和DSG的问题持续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影响到大众的销量,可见信仰之强。

6.大众在国内市场开始减少后悬架,部分车型更换为扭力梁。那时候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叫行驶质感。只要大众的底盘厚实高档,结果断轴事件闹了好几年,打了补丁。

7.安全性也开始大幅降低。反正很多中国人只相信厚铁皮是安全的,所以做厚铁皮也就罢了。反正也是1mm厚的东西。花不了多少钱,但是骨架强度要降低。毕竟超高强度热成型钢的成本要高很多。只要不被爆,大众在国人心中还是最安全的车型。碰撞测试?有了五星批发部,再有一百年也不行。直到中国保险研究院的出现,皇帝的新衣才被彻底戳破。

大众在中国近40年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减配史。从坚持德系品质到被国内市场影响,不能说都是因为中方,因为毕竟产品和技术还是德国大众说了算,但至少中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任何车企进入中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配置。这是因为国内的法律政策不健全,也是因为国人对汽车的认识太初级。但是,这并不是从安全和国外双重标准待遇方面减少拨款的理由。大众也不是没有优势。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众汽车被过度神化,导致真实的大众汽车被暴露出来,让大众汽车自己也深受其害,大众汽车的神奇汽车之梦觉醒了。但是很多还活在梦中的中国人,还是把汽车品牌当成自己的信仰,还没有清醒过来。只有学会理性客观的看待每一个汽车品牌,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上当受骗的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58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